下书看 >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 第589章 还不得不交

大明最强锦衣卫,一曲天外飞剑来 第589章 还不得不交

    高鸿志微微一笑,朝正德皇帝一拱手,说道:“陛下,微臣认为,解决这个问题很简单。

    只需对现有田赋制度做出一条修改,就足以让地主豪强,包括今后的官员、贵族都不再热衷于占有过多田地。”

    “高卿快说,朕听着。”

    正德皇帝听到这话,眼睛一亮,立刻追问道。

    “我们大明目前的田赋比例,是三十取一至四十取一之间。”

    高鸿志顿了顿,又说道:“如果中间没有各种苛捐杂税,农民手中又有地种,日子其实是能过得挺滋润的。

    历代王朝,都没见过如此低的赋税。

    但现实问题是,地方官员巧立名目收税,不断掏空百姓的钱袋子。

    而更严重的则是土地兼并严重,许多百姓根本就没地种。”

    正德皇帝听后点了点头,脸上露出认同的表情。

    按理说,大明百姓的日子该是很安逸的。

    但实际情况却恰恰相反,真正享受这种低赋税制度的是那些地主富豪,还有官员和贵族们。

    因为绝大多数农民根本没有田种,田都在这些人手里。

    哪怕赋税标准已经这么低了,他们还通过各种办法隐藏土地,逃避缴税。

    这就是为什么大明朝Gdp在世界领先,但年年税收却微乎其微,国库空虚的主要原因。

    收不上税,财政吃紧,遇上一点灾荒连救济灾民的钱都拿不出来。

    后果可想而知有多么严重。

    长期这么下去,大明朝早晚完蛋!

    “我们可以设定:普通百姓家拥有的田地不超过一百亩的,维持原有税率不变。

    但如果家里的地超过一百亩、到三百亩为止,按二十分之一征税。

    超过三百亩以上的,全部按十分之一收税!”

    高鸿志目光一冷,杀气十足地继续说道:“因为这次我们重新丈量了土地,地主豪强到底有多少田产,我们一清二楚。

    他们的土地大部分都在三百亩以上,也就是得全按十分之一的税缴。

    这样一来,他们就得心疼了。”

    “那然后呢?”

    “高卿后面打算怎么办?”

    正德皇帝若有所思,继续问道。

    “接下来,就在我大明全国发布新政,将商税由原来的三十取一,改为二十取一。”

    高鸿志略微思考片刻后继续说:“我们应鼓励这些地主豪强经商,以推动大明的商业繁荣。”

    “降低商税?促进商业?”

    皇帝脸上浮现出疑问。

    这和让他们自愿交地有什么关系?

    “陛下,你想啊,我们把种地收的税提高,同时把经商的税降低。

    地主们自然就开始考虑了,是不是卖掉田地改行经商更有赚头。”

    “我们也可以出台一项政策,只要把地卖给朝廷,我们还给他们做生意的税费打折。”

    “比如九七折、九五折、九四折、九三折都有。”

    “今后几年内,只要他们从商,都能享受这个优惠。”

    “这样以来,自然就会有地主愿意卖地给朝廷,来换取这些税费折扣。”

    “看起来折扣不算太大,但如果他们做的生意规模足够大,一年能省下来的银子可是不少。”

    高鸿志笑了笑,又补充说道:“当然了,要落实这个政策的前提,是必须将大明的税务制度彻底规范起来,任何从事商业的个人或组织,都不允许偷税漏税,逃避商税!

    因此,我们必须趁着推行政策的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展开一场大清税的行动。

    所有商人、地主、官员和贵族,都必须按规定补交商税!

    并且重点查处,过去三年里逃税漏税的那些人!

    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及时补交的,一定要严惩不贷!

    无论什么人,都必须接受朝廷法律的制裁!”

    因为在这大明朝里,不止是田赋被人钻空子逃税,连商税都被这些地主豪强、官员、贵族们通过各种渠道逃掉了不少。

    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要彻底改革商业税收制度,让这些商户以后不但要交税,还不得不交!

    “高大人提出的这个策略,虽然不能保证大部分地主豪强都把田地卖给朝廷,”

    “但至少能确保将近一半的人愿意拿出来卖。”

    “因为这些地主豪强中,有不少人本身就有商铺,都在做买卖。”

    听完高鸿志的分析,正德皇帝露出惊讶的表情,说道:“借着这个机会,我们不仅能把这三年漏掉的税全部收回来。”

    “而且,单靠这些收上来的税钱,我们就能把他们的田地买下来,几乎不用动用国库的银子,就能完成。”

    “正是如此,陛下英明。”

    高鸿志满脸笑意地说道:“不过,只靠这部分钱,还远远不够买下全国所有地主豪强手里的田地。”

    “所以,微臣觉得,我们还应该推出一个新措施,那就是预缴商税。”

    “预缴?”

    正德皇帝听后一脸疑惑地问道。

    一旁的司礼监太监刘瑾、御马监太监谷大用等人都听得云里雾里,不太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陛下,预缴的意思就是,我们可以给那些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或者地主提供一个优惠方案,让他们提前交一部分税。”

    “我们可以在原有税率的基础上再给他们打折。”

    “比如说,在原本折扣的基础上再打个九八折、九七折之类的。”

    “这样一来,他们日后就可以用这些已经预缴的钱来抵扣原本应交的税款,还能获得更大优惠。”

    高鸿志解释得不急不缓,语气平稳。

    “高大人真是个奇才啊。”

    正德皇帝满是惊讶地说道:“居然能想出这种办法,从这些人手里提前拿到钱。”

    “虽说这些钱本来就是他们日后必须缴的,”

    “但我们提前把它收上来,转头再用来买他们的田,”

    “不等于我们自己没掏钱,就把事情给办了?”

    刘瑾和谷大用等人纷纷点头,惊叹不已,这种办法他们以前根本没想过。

    当然,他们也有些担忧,如果提前把商税收了,以后还能不能保证每年的收入不会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