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投皇叔,吕布直摇头 第383章 战事再起
热门推荐:
1980红顶商人
变成丧尸被切片,重生归来养大佬
娶狐妻镇百鬼
抽卡转职:欧神的我,开局九连金
至暗时代:五胡十六国历险记
碧蓝档案:学生们每天都在争夺我
谍海孤雁
玄鉴仙族
60年代,我能无限模拟
初为人父的霍骁,在解开妻子雪筠心结,将其妥善安顿后,又动用麾下烛龙秘谍情报网,命人携一封“家书”送往幽州辽西郡袁斌手中。
这封信中,霍骁作为姐夫,不但表达了对“岳父”袁绍吊唁之意,更隐晦地提及了袁氏内部不稳的困境......
袁绍诸子之中,权势最盛,最有希望成为袁氏储君的三子袁尚已亡。
以礼法而言,当下袁氏基业便理应由长子袁谭继承。
不过,据霍骁麾下烛龙探明,袁谭势力主要在青州一线。
其此前便是依靠郭图,辛评等“颍川派”与支持袁尚的“河北派”审配,逢纪等人相争。
而据自家主公传来的消息,袁谭这位袁氏“新主”,论及优柔寡断“更胜”乃父......
他竟不敢亲自前往邺城,公开处置袁绍丧事,白白错失掌握袁家的大好时机!
可以说,袁氏统治核心——冀州以及邺城,始终还掌握在审配,逢纪等袁氏重臣手中。
而一直遭人忽视的二子袁熙,不但身为幽州刺史,麾下更有颜良这等袁家宿将!
甚至那位袁绍外甥,原本支持表弟袁尚的并州刺史高干,如今也因南下中原并肩作战,与袁熙有了同袍之谊。
况且高干一向与审配,逢纪等“河北派”关系紧密......若高干,审配,逢纪等人畏惧袁氏“新主”袁谭报复,转而挑起袁熙野心,撺掇其与袁谭相争......霍骁实在不敢再往下细想......
于公于私,霍骁都自觉有义务去信提醒袁斌警惕袁谭,袁熙二子争权,殃及池鱼,甚至酿成袁氏分裂的恶果。
当下袁斌麾下虽文有田丰,武有牵招,阎柔等人辅佐,但其势力始终不过幽州辽西一郡,兵马两三万之众,尚未成气候。
若让其与袁谭,袁熙两位兄长争夺袁氏家主之位,恐怕不过是异想天开......
最重要的是,袁谭身为长子,自家主公刘皇叔已默认了其袁氏家主地位,霍骁也只得提醒袁斌明哲保身,勿要陷入袁氏争储泥潭。
就这样,一片暗流涌动的局面下,时间来到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
未到一个月时间,河北霸主,当朝大将军袁绍逝去的消息,便已席卷大汉天下。
霍骁最不愿看到的局面,还是发生了......袁氏“河北派”重臣审配,逢纪二人联合并州刺史高干,淳于琼,颜良等袁氏宿将,共同拥立二公子袁熙继承袁氏家主之位。
代袁谭扶父亲灵柩北上邺城的使者王修据理力争,却被审配,逢纪等人下狱。
在此局面下,原本因大哥袁谭长子身份,以及身为“天之骄子”的三弟袁尚,一直被压抑的“野心”,终于渐渐在袁熙心中苏醒。
在审配,逢纪等谋臣献计下,袁熙先是亲自为袁绍扶灵守孝,又大张旗鼓祭奠亡父,收取袁氏内部人心。
随后,袁熙声称袁谭于青州挟持袁绍,逼迫父亲让权于他,又伪造遗命,诈称袁氏家主。
甚至......冀并幽三州治下,还有“谣言”大肆散布,称袁绍伤势并未恶化,乃是遭袁谭暗害而亡!此乃不仁不孝,罔顾伦常之举!
尚在邺城的“颍川派”旧臣辛评,眼见局面对袁谭愈发不利,当即命人暗中救出王修,与其弟辛毗携家人一同潜逃青州,重归袁谭麾下。
因袁氏家主权位之争,原本关系尚可的袁谭与袁熙两兄弟......竟迅速陷入内斗局面!
原本正要前往邺城吊唁父亲的袁斌,也被田丰及时劝住,让其先安居辽西,静观其变。
而刘备此前送往许都朝廷,保荐袁谭继任大将军,邺侯之位的奏章,果然如同石沉大海,被曹操按下不表。
无奈之下,急于求成的袁谭于青州自称大将军,邺侯,继承四世三公的袁氏家主之位!
身在邺城的袁熙同样不甘示弱,亦自称大将军,邺侯,为袁氏唯一家主,誓要讨伐袁谭,除此家族败类!
袁谭势力仅据有青州这一州之地,而袁熙则占据冀,并,幽三州,双方实力可谓相差悬殊。
眼见袁氏内战将起,曹操自是心中大喜,其暗中厉兵秣马,只待袁谭,袁熙两兄弟开战,便收那渔翁之利。
同时,曹操也没忘记自己的“老对手”刘备,其虽命于禁屯兵兖州,威慑徐州,又命曹洪增兵汝南,压制淮南,也算应“盟友”孙权之请,为其分担部分压力。
只不过......曹操志在河北四州,要让老奸巨猾的他与刘备“死磕”,无异于痴人说梦......
唯有让孙权与刘备斗个两败俱伤,才最符合其利益......
而刘备一方,有徐庶,诸葛亮,庞统等顶级智者坐镇,对曹操虚实,自然也不难看清。
刘备虽与袁谭有盟友之名,却仅为共抗曹操,自然无意介入袁氏内战,白白消耗兵力,以至被曹操所趁。
刘备军当下唯一的正面敌手,依旧是偏安江东丹阳,吴郡,会稽三郡的孙权势力!
此时,得益于庐江与豫章水路运输通畅,屯兵南昌数月之久的刘备征南军主帅霍骁,麾下兵员粮草已补充完备。
建安六年四月,刘备下令左参军刘晔南下豫章,出任南昌令,辅佐霍骁安定豫章已得领土。
霍骁见刘晔前来,便放心将南昌城一万守军交由其执掌,并命亲卫大将胡车儿,校尉罗绍等人留守南昌,听从刘晔调遣。
而霍骁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正式出兵余汗,与屯兵此处的孙静所部一决胜负,以定豫章归属!
此役,霍骁亲率扩编的两万虎步军为中军,又以高顺麾下一千五百陷阵营,田豫麾下一千五百神弩营,两营共三千精锐为前锋。
而张辽,吕玲儿麾下的左骁骑,以及赵云,段翊麾下右骁骑,已在前番征战中不断损耗。
这些精锐骑军虽战力惊人,却也人数稀少,即便得糜家商会幽州战马,庐江工官坊兵甲补充,精于骑战的士卒却更为紧缺......
刘备下令遍寻军中精锐,也不过将左右骁骑堪堪恢复到各自两千余人编制。
因此,霍骁对这两支精锐骑军,也不得不慎重使用,只令其在后军待机而动。
对霍骁来说,倒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已占据庐陵的盟友,刘表军主帅刘磐,派一万荆州军北上助战!
同样得益于豫章北部水域畅通无阻,刘表麾下荆州兵马终于不必耗时费力,从桂阳,长沙等荆南诸郡进兵江东。
可由黄祖麾下江夏水军运兵,经豫章柴桑,再南下往庐陵增援。
数月前,荆州牧刘表攻占庐陵郡,自是喜出望外,当即命族侄刘虎,与荆北大将文聘,韩曦等人再率军两万,增援刘磐。
刘磐得叔父兵马支援,又有僮芝这位出身本地豪强的庐陵太守襄助,庐陵军力很快恢复至四万。
刘磐此前便得霍骁仗义援手,如今自要投桃报李,命大将黄忠,文聘率一万荆州军精锐驰援霍骁。
建安六年四月上旬,霍骁统领近三万刘备军,与黄忠,文聘二人会师,正式攻入余汗,征伐孙静!
下章预告“余汗围城”!
这封信中,霍骁作为姐夫,不但表达了对“岳父”袁绍吊唁之意,更隐晦地提及了袁氏内部不稳的困境......
袁绍诸子之中,权势最盛,最有希望成为袁氏储君的三子袁尚已亡。
以礼法而言,当下袁氏基业便理应由长子袁谭继承。
不过,据霍骁麾下烛龙探明,袁谭势力主要在青州一线。
其此前便是依靠郭图,辛评等“颍川派”与支持袁尚的“河北派”审配,逢纪等人相争。
而据自家主公传来的消息,袁谭这位袁氏“新主”,论及优柔寡断“更胜”乃父......
他竟不敢亲自前往邺城,公开处置袁绍丧事,白白错失掌握袁家的大好时机!
可以说,袁氏统治核心——冀州以及邺城,始终还掌握在审配,逢纪等袁氏重臣手中。
而一直遭人忽视的二子袁熙,不但身为幽州刺史,麾下更有颜良这等袁家宿将!
甚至那位袁绍外甥,原本支持表弟袁尚的并州刺史高干,如今也因南下中原并肩作战,与袁熙有了同袍之谊。
况且高干一向与审配,逢纪等“河北派”关系紧密......若高干,审配,逢纪等人畏惧袁氏“新主”袁谭报复,转而挑起袁熙野心,撺掇其与袁谭相争......霍骁实在不敢再往下细想......
于公于私,霍骁都自觉有义务去信提醒袁斌警惕袁谭,袁熙二子争权,殃及池鱼,甚至酿成袁氏分裂的恶果。
当下袁斌麾下虽文有田丰,武有牵招,阎柔等人辅佐,但其势力始终不过幽州辽西一郡,兵马两三万之众,尚未成气候。
若让其与袁谭,袁熙两位兄长争夺袁氏家主之位,恐怕不过是异想天开......
最重要的是,袁谭身为长子,自家主公刘皇叔已默认了其袁氏家主地位,霍骁也只得提醒袁斌明哲保身,勿要陷入袁氏争储泥潭。
就这样,一片暗流涌动的局面下,时间来到了建安六年(公元201年)三月。
未到一个月时间,河北霸主,当朝大将军袁绍逝去的消息,便已席卷大汉天下。
霍骁最不愿看到的局面,还是发生了......袁氏“河北派”重臣审配,逢纪二人联合并州刺史高干,淳于琼,颜良等袁氏宿将,共同拥立二公子袁熙继承袁氏家主之位。
代袁谭扶父亲灵柩北上邺城的使者王修据理力争,却被审配,逢纪等人下狱。
在此局面下,原本因大哥袁谭长子身份,以及身为“天之骄子”的三弟袁尚,一直被压抑的“野心”,终于渐渐在袁熙心中苏醒。
在审配,逢纪等谋臣献计下,袁熙先是亲自为袁绍扶灵守孝,又大张旗鼓祭奠亡父,收取袁氏内部人心。
随后,袁熙声称袁谭于青州挟持袁绍,逼迫父亲让权于他,又伪造遗命,诈称袁氏家主。
甚至......冀并幽三州治下,还有“谣言”大肆散布,称袁绍伤势并未恶化,乃是遭袁谭暗害而亡!此乃不仁不孝,罔顾伦常之举!
尚在邺城的“颍川派”旧臣辛评,眼见局面对袁谭愈发不利,当即命人暗中救出王修,与其弟辛毗携家人一同潜逃青州,重归袁谭麾下。
因袁氏家主权位之争,原本关系尚可的袁谭与袁熙两兄弟......竟迅速陷入内斗局面!
原本正要前往邺城吊唁父亲的袁斌,也被田丰及时劝住,让其先安居辽西,静观其变。
而刘备此前送往许都朝廷,保荐袁谭继任大将军,邺侯之位的奏章,果然如同石沉大海,被曹操按下不表。
无奈之下,急于求成的袁谭于青州自称大将军,邺侯,继承四世三公的袁氏家主之位!
身在邺城的袁熙同样不甘示弱,亦自称大将军,邺侯,为袁氏唯一家主,誓要讨伐袁谭,除此家族败类!
袁谭势力仅据有青州这一州之地,而袁熙则占据冀,并,幽三州,双方实力可谓相差悬殊。
眼见袁氏内战将起,曹操自是心中大喜,其暗中厉兵秣马,只待袁谭,袁熙两兄弟开战,便收那渔翁之利。
同时,曹操也没忘记自己的“老对手”刘备,其虽命于禁屯兵兖州,威慑徐州,又命曹洪增兵汝南,压制淮南,也算应“盟友”孙权之请,为其分担部分压力。
只不过......曹操志在河北四州,要让老奸巨猾的他与刘备“死磕”,无异于痴人说梦......
唯有让孙权与刘备斗个两败俱伤,才最符合其利益......
而刘备一方,有徐庶,诸葛亮,庞统等顶级智者坐镇,对曹操虚实,自然也不难看清。
刘备虽与袁谭有盟友之名,却仅为共抗曹操,自然无意介入袁氏内战,白白消耗兵力,以至被曹操所趁。
刘备军当下唯一的正面敌手,依旧是偏安江东丹阳,吴郡,会稽三郡的孙权势力!
此时,得益于庐江与豫章水路运输通畅,屯兵南昌数月之久的刘备征南军主帅霍骁,麾下兵员粮草已补充完备。
建安六年四月,刘备下令左参军刘晔南下豫章,出任南昌令,辅佐霍骁安定豫章已得领土。
霍骁见刘晔前来,便放心将南昌城一万守军交由其执掌,并命亲卫大将胡车儿,校尉罗绍等人留守南昌,听从刘晔调遣。
而霍骁终于可以腾出手来,正式出兵余汗,与屯兵此处的孙静所部一决胜负,以定豫章归属!
此役,霍骁亲率扩编的两万虎步军为中军,又以高顺麾下一千五百陷阵营,田豫麾下一千五百神弩营,两营共三千精锐为前锋。
而张辽,吕玲儿麾下的左骁骑,以及赵云,段翊麾下右骁骑,已在前番征战中不断损耗。
这些精锐骑军虽战力惊人,却也人数稀少,即便得糜家商会幽州战马,庐江工官坊兵甲补充,精于骑战的士卒却更为紧缺......
刘备下令遍寻军中精锐,也不过将左右骁骑堪堪恢复到各自两千余人编制。
因此,霍骁对这两支精锐骑军,也不得不慎重使用,只令其在后军待机而动。
对霍骁来说,倒还有一个“意外之喜”,已占据庐陵的盟友,刘表军主帅刘磐,派一万荆州军北上助战!
同样得益于豫章北部水域畅通无阻,刘表麾下荆州兵马终于不必耗时费力,从桂阳,长沙等荆南诸郡进兵江东。
可由黄祖麾下江夏水军运兵,经豫章柴桑,再南下往庐陵增援。
数月前,荆州牧刘表攻占庐陵郡,自是喜出望外,当即命族侄刘虎,与荆北大将文聘,韩曦等人再率军两万,增援刘磐。
刘磐得叔父兵马支援,又有僮芝这位出身本地豪强的庐陵太守襄助,庐陵军力很快恢复至四万。
刘磐此前便得霍骁仗义援手,如今自要投桃报李,命大将黄忠,文聘率一万荆州军精锐驰援霍骁。
建安六年四月上旬,霍骁统领近三万刘备军,与黄忠,文聘二人会师,正式攻入余汗,征伐孙静!
下章预告“余汗围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