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 第303章 大宋文公

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第303章 大宋文公

    “啊?”

    “哦,哦……”

    让天上掉出的馅饼,砸晕了脑袋的王三,还没有从震惊当中回过神来。

    闻言。

    连忙第三次折返回了店铺当中。

    对啊!

    领钱啊!自己要领钱了啊!这钱不领可不行啊!

    “哈哈哈!”

    王三举着红纸,速度近乎狂奔。

    骑在他脖子的小宝,有些不明所以,可听到自己父亲这么开心。

    也跟咯咯直笑。

    围观的人群,也如潮水般跟在其身后涌向福彩铺子当中。

    “喏~”

    “按照你的彩票!”

    “可兑换得一百贯钱,不过,这其中要扣去一部分的费用。”

    吏员挑了挑眉。

    随后,将计算出的结果,告诉了王三道:“一共得钱九十贯。”

    “啊?”

    王三有点懵。

    不是?

    刚才不是还说一百贯吗?怎么转眼就变成九十贯了。

    当即,就有些慌道:“这,这怎么就少了十贯呢!”

    “嘿!”

    “我说,王三儿,你小子还挺贪心不是?”

    “白得九十贯还不满意。”

    “这是税款!”

    “税款你懂吧!就好比走商,就要上交商税,种田就要上交农税。”

    “而你这福彩也要交税。”

    “就是这么个道理。”

    张秀才在一旁,实在是看不上去了。

    出言解释。

    这王三一文钱得了九十贯,可是把他给羡慕坏了。

    别说就是贯了,就算是十贯,自己也乐意啊!

    “这……”

    “可是,这什么税,也太多了吧!”

    王三有些不死心。

    “嘿!”

    “你这……”

    “你一文钱,赚了九十贯,你还不知足。”

    “去去去!”

    “赶紧拿着钱走人,帮你家婆娘置办些首饰,你老娘不是还要吃药吗?”

    张秀才心中本就已经够郁闷了。

    现在看到王三这个走了狗屎运的,他是真的心中来气,连带着连解释的耐心都没有了。

    “哗啦!”

    “哗啦!”

    王三本还想说些什么。

    可一串串铜钱,砸落入木箱的声音不断响起。

    却是直接强行,把王三的目光给移了过来,一整个就是瞠目结舌。

    好家伙!

    还真给自己钱啊!

    这可是整整九十贯,哪里见到过这么多钱啊!

    “好!”

    王三攥紧拳头又松开。

    九十贯很多来了,足够自己将簪子赎回来,也足够自己母亲吃药了。

    而且,也能将自家小宝送去学堂念书了。

    当即点点头,在文书上按下手印。

    “我滴天爷啊!”

    “还真给钱啊!”

    当王三抱着沉甸甸的银钱走出福彩店铺的时候,围观的人彻底沸腾了。

    “嚯!”

    “唔~”

    “嘶~”

    一阵羡慕嫉妒的惊呼声中,不知哪个聪明人,突然惊呼道:“我们是不是也该去卖一下,这个……这个什么福彩啊!”

    “对啊!”

    只是他话音刚落,就恨不得直接抽自己一个大耳巴子。

    因为……

    他发现在自己的话音落下过后,身边的所有人都如梦初醒的朝着福彩店铺冲了过去。

    而他自己却是挤不进去了。

    “哈哈哈!”

    “忠勇侯!你终于来了!这可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你的佳作来了。”

    “值此上元佳节!可得让我们好好开开眼界啊!”

    而另一边,孙志高正在金明池,应邀参加诗会。

    上元诗会。

    依旧是作为文坛盟主的欧阳修,作为主持!!

    金明池畔,灯火辉煌。

    上元佳节,整个汴京城都沉浸在节日的喜庆之中。

    金明池作为皇家园林,今夜特许开放,供士子百姓赏玩。

    池畔搭起了高高的彩楼,悬挂着各式花灯,将夜空映照得如同白昼。

    孙志高一袭月白色锦袍,腰间玉带轻悬,步履从容地穿过人群。

    许是相由心生的缘故。

    如今的孙志高已经是面容俊朗,眉宇间透着几分英气,又带着文人特有的儒雅。

    而且,还有一种不易察觉的威势。

    作为新晋的忠勇侯,如今朝廷当中最有权势的几个人之一。

    此前,更是诗词才华闻名京城。

    随着他的到来,自然引着无数人侧目。

    “忠勇侯!你终于来了!这可有一段时间,没有听到你的佳作来了。”一位身着红色官服的中年男子迎上前来搭话。

    孙志高点了点头,认出对方乃是如今朝廷当中的礼部员外郎李格非。

    当即微微一笑道:“李学士谬赞了。近日公务繁忙,少有闲暇作诗填词,而且……诗词也不是想做就做的来的嘛!”

    “哈哈!”

    “忠勇侯谦虚了。”

    “下官曾听闻,忠勇侯说过一句话,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李格非哈哈一笑,脸上的神情,似乎对孙志的话极为佩服。

    不过……

    可接下来,李格非却是话音一转,对着孙志高提出质疑道:

    “如果没有见到忠勇侯这样的天纵之才。”

    “下官,确实是深以为然。”

    “可见过了忠勇侯过后,这话下官却是万万不信了。”

    “忠勇侯这妙手,实在是太多了点啊!诸位,你们说是不是?”

    “哈哈哈!”

    “正是如此!哈哈,我们这些人,是妙手偶得都求不到,而忠勇侯却是妙手长在啊!”

    李格非虽然官职是礼部员外郎。

    官职不是太大。

    可且为人却极有才学,而且,喜欢广交好友。

    为此,在朝中的人脉极为不错。

    此时话一出口,立刻引起了一大片响应。

    “值此上元佳节!可得让我们好好开开眼界啊!”又一位官员凑上前来,眼中满是期待。

    孙志高含笑点头,目光却越过众人,望向彩楼中央的高台。

    那里,文坛盟主欧阳修正与几位朝中重臣谈笑风生。

    欧阳修虽已年过五旬,但精神矍铄,一袭深蓝色锦袍更显其儒雅气质。

    孙志高当即迈步走了过去。

    以他如今地位,已经不能同那些年轻士子混为一谈了。

    那里,才是他该坐的位置。

    “忠勇侯到!”有侍从高声通报。

    欧阳修目光早早,就落在了孙志高身上,对于这个只有师徒名分的弟子。

    他心中实在是极为的欣赏。

    可惜,无论是论才学,还是论能力,他都没有自信对其教导。

    实在是腆不下这个脸。

    无论是那个方面,他都不认为自己能够比得过孙志高,有何脸面倚老卖老去教授对方呢!

    当即脸上露出和煦的笑容,对着孙志高招手,开口道:“仲永来了,快请上来。”

    孙志高向周围众人拱手致意,随后稳步登上高台。

    台下聚集的士子百姓纷纷仰头观望,窃窃私语。

    “那就是忠勇侯孙志高?听说他的诗词连欧阳公都赞不绝口。”

    “嗐!”

    “何止是赞不绝口啊!”

    “无论是那首临江仙,还是那水调歌头,可都是足以名流千古的佳作。”

    “我感觉比文公做的词还要好!!”

    “嘿!”

    “你这话……我还真不知该如何反驳。”

    “嗐!这算什么,诗词还是其次。忠勇侯的文章,写的那才叫一个拍案叫绝。”

    “无论是那引人深思的伤仲永,还是那篇借物咏志的爱莲说,都可以说是千古名篇啊!”

    “绝了!”

    “你说,这人都是一种脑袋!可这种文章,你我怎么就写不出来呢!!”

    “这还用问!”

    “我滴天爷啊!这脑子同脑子还是有区别的好吧!!人也有脑子,那猪狗也有脑子!那猪狗不还是没有人聪明。”

    “而你我这脑子同忠勇侯的脑子比相比,那就是猪脑子同人脑子一样的差差距,简直就是天差地别啊!”

    “我……你这话说的!虽然觉得被你骂了,可是,我还没法不承认,实在是让人气恼啊!”

    “哈哈哈!”

    “好了,不说了,这诗会马上就要开始了。”

    “不知今夜能否再闻佳作...“

    高台上,孙志高向欧阳修行礼:“弟子见过老师。”

    欧阳修扶起他,笑道:“不必多礼。自古都讲究达者为师,我这老师实在是有些名副其实。”

    “……”

    孙志高稍微沉默。随后,连忙开口道:“一日为师终身为父,老师的才学不知高出弟子多少,如此言语实在是折煞弟子了。”

    孙志高可不是谦虚奉承。

    而是真心不已,眼前这位欧阳文公,作为北宋大牛之一。

    别的方面不说……

    这位在文学当面造诣,纵观历史那都是可以排的上号的。

    而自己,看似才学造诣惊人,举世震惊。

    可自家人知道自家是。

    自己只是个文抄公罢了,抄书可以,骗骗别人也就罢了。

    可不能把自己也都骗了。

    “好了!”

    “不说这个,今日上元佳节,老夫特意设此诗会,就是盼着你来。近来可有新作?”

    欧阳修摆了摆手,没有多说。

    他自认对于自家这位弟子的性格,还是相当了解,如非必要的情况下,一直都表示的很谦虚。

    不愿展露锋芒。

    孙志高眨了眨眼,表现的有些惭愧:“公务缠身,少有闲暇作诗。”

    以他如今的身份,已经不需要用诗词来积累自己的名声的。

    索性就少抄一些。

    当即,转而道:“倒是老师!这开场的诗词可还得你来作出啊!弟子,可是期待已久了。”

    “好!”

    “哈哈哈!”

    “好!”

    “既然如此,那老夫就作词一首,赠于你如何!”

    欧阳修目光微微一凝。

    随后,就是一阵哈哈大笑,目光当中流露着一股浓郁的期望之色。

    “……”

    孙志高迎着这种目光,不知为何,有些想要闪躲。

    “哈哈哈!”

    “取纸笔来!”欧阳修却是不在意这个,直接转头,一声大喝。

    整个身子挺的笔直。

    在这一瞬间,仿佛其身上的沧桑与衰老,全都消失不见来了。

    老人这副姿态,惊得侍从险些打翻砚台。

    慌忙取来纸笔。

    “……”

    欧阳修望着台下沸腾的人群,苍老的手指在紫檀案几上轻轻叩击。

    这一瞬间……

    仿佛又变成了一个再平凡的老人。

    当第七下叩击声与池畔更鼓相合时,刚才掀起的喧嚣,宛如如退潮般安静下来。

    “……”

    孙志高目光同样望去。

    只见欧阳修握笔的姿势奇特,三指虚悬如鹤喙含丹。

    池水忽然起了细浪,将走马灯上的汉钟离吹得道袍飞扬。

    “《御带花·元夕》”

    突然,那个平凡的老人,再次有了动作。

    落笔如剑破帛。

    “青春何处风光好?帝里偏爱元夕。”

    在其身旁的老学士,吟诵声渐高:“万重缯彩,构银蟾影里,双阙连云...”

    笔走龙蛇间,汴京城的繁华被拆解成流动的墨迹。

    当写到“桂华流瓦”时,笔尖忽然顿住,一滴浓墨悬而不落。

    池畔画舫上,教坊司歌姬轻拨琵琶。

    十三根丝弦震颤的刹那,欧阳修腕底生风:“看绣毂、雕鞍争驰!”

    那滴墨终于坠落,在纸上绽开元宵夜马蹄踏碎的星光。

    孙志高感觉呼吸发紧。

    这位哪里像是在作词?分明就像是将军在沙场排兵布阵!

    笔下奔涌的已非文气,而是沉淀了六十载的江山风雨。

    “少年侠气,交结五都英豪。”

    欧阳修笔锋突变,突然化作狂草。

    随着这句诗词被身边的大学士朗诵出来。

    孙志高仿佛看见庆历三年,年轻的谏官与范仲淹等人纵马过市,酒旗在身后猎猎如战旗。

    突然一声裂帛,狼毫笔尖在“肝胆洞“的“洞“字上劈开宣纸。

    老学士恍若未觉,继续挥毫:“立谈中,死生同!”

    破碎的纸屑粘在笔杆,宛如沾染了昔年故友的血。

    池水的波澜,仿佛都是在不安地翻涌,其上的走马灯转到了铁拐李渡海的画面。

    而此时的欧阳修突然弃笔,抓起酒壶仰头痛饮。

    琥珀色的酒液泼洒在词稿上,将“吸海垂虹”一句,晕染得气象万千。

    “似黄粱梦……”

    老人声音喑哑。

    孙志高已经惊呆了。

    这首词,同自己记忆当中的御带花,好像有些不同。

    老人后颈的老年斑在灯火中忽明忽暗,像极了忽隐忽现的烽燧。

    当“剑吼西风”破纸而出时,池畔禁军齐刷刷按住佩剑。

    这些经历过西北之战的老兵,竟从墨迹里嗅到了塞外风沙的腥气。

    “不请长缨,系取天骄种!“

    最后一笔贯穿纸背,欧阳修猛然咳嗽,几点猩红溅上“天骄“二字。

    孙志高箭步上前搀扶,却发现老人的手冷如寒铁。

    “无妨。”

    欧阳修轻轻摆了摆手。

    抬起手中的墨笔,不露痕迹的将宣纸上的猩红抹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