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第315章 朝堂上的阻力
“官家!”参知政事赵拚突然以头抢地,苍老的声音带着哭腔:“老臣昨夜观天象,见紫微垣晦暗不明。今日王节度便要丈量田亩,这分明是...”
他偷眼瞥向御座,“分明是违逆天道啊!”
“?”
一直默不作声的孙志高,都忍住想想笑了。
不是?
这群人疯了不成?
为了攻击王安石,什么蹩脚的借口都整出来。
夜观天象都来了??
“……”
不过,让孙志高没想到的是,对方这蹩脚的借口,在这个历史时期。
居然好像还真有点能站得住脚。
只听御阶下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几个年轻官员下意识望向殿外苍穹,仿佛真怕突然劈下雷霆。
啧啧……
这让孙志高有些无语。
夜观天象之说,如果是看看天气,看看风雨,孙志高还是相信的。
至于说什么星宿之说……
孙志高心中是嗤之以鼻,总之眼前这个参知政事,显然是没有这个资本的。
王安石更是冷笑连连:“赵参政既然通晓天文,可算过天下隐田究竟偷漏多少赋税?”
忽然从怀中掏出一把稻穗掷于金砖地面,谷粒四溅:“这是洛阳佃户昨日塞进我轿帘的——他们田里结出的穗子,七成都进了''不纳赋税''的私仓!“
司马光终于按捺不住,转身向御座长揖:“臣请陛下明鉴,我朝田制承袭唐制,百年未易...“
“所以唐亡了!“王安石突然厉喝,惊得檐角铜铃嗡嗡震颤。
直接不顾礼仪,直指司马光鼻尖:“君实兄在《资治通鉴》里写''兼并之祸甚于暴君'',怎么轮到自家占田,就变成''祖宗旧制不可改''了?”
“怎么?”
“本度支只是说核实天下田产罢了。”
“为何司马御史反应如此之大,怎么这是做贼心虚,怕查到你头上去吗?”
“你!”司马光面皮涨得发紫,正要反驳,忽听御座上一声轻咳。
宋仁宗不知何时已立起身来。
明黄袍角扫过龙纹御案,案上那盏汝窑天青釉茶盏尚冒着缕缕热气。
忽然弯腰降将地上稻穗捡起。
“王卿说的对,这稻穗...确实比去年朕在先农坛见过的饱满些。”
“王卿。”仁宗感慨过后,再次开口,“朕记得你去年奏疏里说,国用不足源于''三冗''?”
王安石瞳孔微缩:“陛下明鉴!冗官、冗兵、冗费之根,皆在田制不修!”
“诸卿...”仁宗的声音像浸在茶汤里的梅子,酸甜里带着涩意:“朕昨夜梦见太祖皇帝持玉斧画地,问朕可知大宋疆界。”
“可朕,好似不知啊???”
司马光闻言如遭雷击。
知道,这是仁宗心中已经有了定论,自己如何再说都没有用了。
“呵呵!”
眼见孙志高这副样子,孙志高心中冷笑,这不是废话吗?
这核查天下田产的时候,他此前已经私下给仁宗递过折子了。
而且,单独进攻商议过了。
本来,孙志高还以为说服仁宗,会有些困难,都做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准备了。
没想到是……
仁宗对于孙志高信任,简直出乎了他自己的想象。
当时仁宗只问了孙志高一句:“此法当真可行??”
在孙志高点头做出肯定答复过后。
就直接同意了。
之所以如今还要拿到朝堂上来说,无非就是想要实行孙志高钓鱼执法的计划。
明面上,会敲定三司使负责土地核查之事。
而实际上,皇城司同样归孙志高调遣。
故而,仁宗紧跟着开口道:“好了!此事就如此定了,让各路转运使,尽快进行核查。”
“就按照王度支那个鱼鳞册的统计方法好了。”
“官家!”
“臣弹劾度支使王安石妄改祖宗法度!”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已经没有争议之时,殿中侍御史吕诲已抢步出列。
依旧梗着脖子,要跟仁宗对着干。
“天圣年间三司田亩档案,同现在未有出入,请陛下明鉴。王介甫所谓''田亩不实'',实乃藐视先朝贤臣!”
王安石立在东班末位,闻言轻笑。
他今日特意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公服,腰间连银鱼佩都未系。
此刻缓步出列时,竟露出袖口一道未缝补完全的裂痕。
“呵呵!”
“吕御史!”
“未免太过心虚了些,仅是如此,都还没有差到你头上去,就已经方寸大乱。”
“不过,也是!”
“据本官所知……京东路官田,如今七成已成了吕家的菜园。”
“吕海?”孙志高也是目露异色。
不知道这是吕家哪一只的蠢货??
这吕家就是吕夷简那个吕家,几乎是代代公卿,牛批的不成样子。
没想到……
其中还有吕海这样的人物。
随后,王安石猛转身,面对满朝朱紫:“诸公不妨摸摸良心,谁家田契上的''永业田''不是这么来的?”
殿中顿时哗然。
开喷了。
这是直接开喷了啊!这是要一个人,把整个朝堂得罪死吗??
“官家!”
“这核查田产之事,不能交给各转运使自行核查。”
“否则,不如不差!需另外组织人手!”
仁宗开口让各路转运使核查,那自然是假的,演戏自然要演的逼真一些。
“荒唐!”知谏院范纯仁厉声喝道“王介甫是要效法商鞅''令民为什伍''吗”
“不让各路转运使核查,那让谁核查??”
“天下何其之大?”
“重新组织官员和人手,那要组织多少人?”
其实,在仁宗下完诏令过后,诸多大臣心中是松了一口气的。
正如王安石所言……
如果按照仁宗所说,让各路转运使自行核查的话,那基本就等于没查。
且不说是官官相护,就说那些转运使,屁股底下就没有几个干净的存在。
可现在王安石所言,那可就是要戳到所有人的肺管子了。
范纯仁指着殿外汉白玉阶下的卫卒,“莫非明日就要这些禁军去量天下田亩?”
王安石不答。
范纯仁所言确实是个问题,依照如今的交通条件。
这丈量天下土地,确实是个大工程。
可却不能因为此就不去做了。
“就算让各路转运使自行核查!可却必须由朝廷另任巡田使,避免有人狼狈为奸,监守自盗。”
“我觉得皇城司就不错!”
“官家直断!”
“无人可以作假!”
“嘶!”许多人当即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王安石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上来就是皇城司!
狗娘养的皇城司,皇城司你大爷啊!
虽然,他们多多少少在皇城司当也有些关系,可那到底是直属于官家的监察机构。
乃是他们无法掌控的存在。
“官家!”
司马光突然跪行三步,额头重重磕在御阶上,“不可啊!汉唐末世皆是苛察小吏坏的事啊!”
“此事当交由我们御史台来做!”
“王介甫今日量田,明日就要量人心了!”
“司马御史!此言何意?”经历过江南路一事,还有兖王谋反一事,屡次立下功劳的顾千帆。
此时也已经官拜皇城副使。
从四品的官职,有着参与朝会的权利,此时当即面色不善的看向了司马光。
说谁是苛察小吏呢??
私下里骂骂也就算了,这当着官家的面,当着朝会的面。
你也敢骂!
很好!御史中丞是吧!好一个御史中丞!!下朝了个我就让人去调查你!如果是个清廉之人,也便罢了。
如果不是……
呵呵!
“官家!”
“不可,兹事体大!还是交予皇城司监察为好!”
王安石当然不可能让御史台拦下这个差事。
就你这个御史台头子,贪得的最多。
“王介甫!你是信不过我御史台一干御史吗?”
司马光当即大怒。
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此次这桩差事,他必须要揽到御史台手中。
刚才他一时情急所说了话。
已经将皇城司给得罪了。
这要是让皇城司进行检查,自己还能有跑?
“不!”
“司马御史!莫要血口喷人,我并非是不相信御史台的诸位同僚!”
“我只是单纯的不相信你这个御史中丞!”
王安石言语毫不客气,显然是打算撕破脸皮了。
“哈哈哈!”
“好!”
“好!”
而司马光听到王安石的话,却是已经大笑。
这让王安石皱了皱眉,不知对方为何如此作态。
“既然王度支不相信我!”
“那老夫自辞去御史中丞一职即可,如此可将这监察要务交由御史台处理。”
“王度支也可安心!”
“万万不可将如此要务,交由苛察小吏手中。”
既然已经得罪了皇城司,司马光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至于说……
皇城司乃是直属官家统辖的机构??可那又如何?
他乃御史中丞!就算是官家,他也同样可以规劝之。
“……”
王安石闻言有些沉默。
这司马光好深的算计,自己一时不察,居然落入了对方的陷阱当中。
“……”
王安石皱了皱眉。
司马光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让他十分的难受。
一时之间,居然想不到办法应对。
这他奶奶的!
说辞官,就辞官,这让他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到办法反驳。
监察百官……
按照道理来讲,这本身就是御史的工作。
“苛察小吏!”
“好!”
“好好好!”
而一旁的顾千帆,也是被气的不轻。
这司马……
当真是该死!
居然将皇城司贬低的一文不值,成了其口中的苛察小吏。
“……”
孙志高同样皱了皱眉。
这司马光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不过这脑子还是好使啊!
“官家!”
“此事,当交由我户部来做!”
“这本身就是我户部理当履行的职责。”
而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此人正是姜伯游。
其本身的官职乃是户部侍郎。
而在兖王叛乱过后,对方的官职就得以擢升,成为了新任的户部尚书。
当初,其顶头上次,原本的户部尚书,脑子不好站错了队。
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姜伯游!”
司马光面色有些难看。
本身,他已经占据了优势,王安石无法反驳的情况下。
这个重新丈量天下土地的差事,就要被他揽到御史台的身上了。
“……”
姜伯游也没办法。
如果是别的事情,他自然是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现在……
那却是没有办法了。
整个天下的田产,天赋,按照道理来讲,全都掌握在户部手中。
而他自己作为新任的户部尚书。
在这件事情上,如果不发声的话,那他做个锤子的户部尚书。
且官家显然是已经铁了心要重新丈量天下土地了。
如果查不出问题还好。
可是这可能吗?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到底有多深。
作为户部尚书,他对于这其中的账目,实在是最为清楚不过了。
至道二年时期,也就是996年。
根据账目来说,全国耕地面积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
而到了天禧五年,也就是1021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可到了皇佑三年,已经锐减为二百二十八万余顷。
这期间正是仁宗执政期间。
二百多万的耕地面积,凭空消失,如果只是出于各种自然灾害。
这可能吗?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啊!
而在期间,朝廷还在不断鼓励垦荒,还推行了对新垦荒田不加赋税、减免赋税等政策,使得耕地扩大。
可即便是这样……
耕地面积却依旧是不增反减。
这其中的门道!不是一般人,可以窥视到的。
“……”
韩琦皱了皱眉。
事情到了如今,他不得不站出来了,虽然他忠于朝廷。
可是……
却也没少和光同尘,通过自己的职位权势,为自己,以及身后的家族,谋取利益。
其中,这土地就是最为显着的一项。
如果是此前的户部,倒也罢了。
可如今却是大不一样,户部隶属于三司统辖,而如今的三司使乃是孙志高。
这年轻人……
自从进入朝堂以来,还未有丝毫贪赃枉法的行为,而且,也很少在朝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无论日后如何……
可现在孙志高在朝堂之上,给予众人的形象,就是一个眼中揉不得沙子,一心为了大宋考量的忠臣。
真正的做到了,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为此,如今韩琦并不放心,将核查天下耕田的任务,交由到度支司手中。
不然……
要是查到自己头上就不好了。
他偷眼瞥向御座,“分明是违逆天道啊!”
“?”
一直默不作声的孙志高,都忍住想想笑了。
不是?
这群人疯了不成?
为了攻击王安石,什么蹩脚的借口都整出来。
夜观天象都来了??
“……”
不过,让孙志高没想到的是,对方这蹩脚的借口,在这个历史时期。
居然好像还真有点能站得住脚。
只听御阶下顿时响起一片抽气声。几个年轻官员下意识望向殿外苍穹,仿佛真怕突然劈下雷霆。
啧啧……
这让孙志高有些无语。
夜观天象之说,如果是看看天气,看看风雨,孙志高还是相信的。
至于说什么星宿之说……
孙志高心中是嗤之以鼻,总之眼前这个参知政事,显然是没有这个资本的。
王安石更是冷笑连连:“赵参政既然通晓天文,可算过天下隐田究竟偷漏多少赋税?”
忽然从怀中掏出一把稻穗掷于金砖地面,谷粒四溅:“这是洛阳佃户昨日塞进我轿帘的——他们田里结出的穗子,七成都进了''不纳赋税''的私仓!“
司马光终于按捺不住,转身向御座长揖:“臣请陛下明鉴,我朝田制承袭唐制,百年未易...“
“所以唐亡了!“王安石突然厉喝,惊得檐角铜铃嗡嗡震颤。
直接不顾礼仪,直指司马光鼻尖:“君实兄在《资治通鉴》里写''兼并之祸甚于暴君'',怎么轮到自家占田,就变成''祖宗旧制不可改''了?”
“怎么?”
“本度支只是说核实天下田产罢了。”
“为何司马御史反应如此之大,怎么这是做贼心虚,怕查到你头上去吗?”
“你!”司马光面皮涨得发紫,正要反驳,忽听御座上一声轻咳。
宋仁宗不知何时已立起身来。
明黄袍角扫过龙纹御案,案上那盏汝窑天青釉茶盏尚冒着缕缕热气。
忽然弯腰降将地上稻穗捡起。
“王卿说的对,这稻穗...确实比去年朕在先农坛见过的饱满些。”
“王卿。”仁宗感慨过后,再次开口,“朕记得你去年奏疏里说,国用不足源于''三冗''?”
王安石瞳孔微缩:“陛下明鉴!冗官、冗兵、冗费之根,皆在田制不修!”
“诸卿...”仁宗的声音像浸在茶汤里的梅子,酸甜里带着涩意:“朕昨夜梦见太祖皇帝持玉斧画地,问朕可知大宋疆界。”
“可朕,好似不知啊???”
司马光闻言如遭雷击。
知道,这是仁宗心中已经有了定论,自己如何再说都没有用了。
“呵呵!”
眼见孙志高这副样子,孙志高心中冷笑,这不是废话吗?
这核查天下田产的时候,他此前已经私下给仁宗递过折子了。
而且,单独进攻商议过了。
本来,孙志高还以为说服仁宗,会有些困难,都做好晓之以情动之以理的准备了。
没想到是……
仁宗对于孙志高信任,简直出乎了他自己的想象。
当时仁宗只问了孙志高一句:“此法当真可行??”
在孙志高点头做出肯定答复过后。
就直接同意了。
之所以如今还要拿到朝堂上来说,无非就是想要实行孙志高钓鱼执法的计划。
明面上,会敲定三司使负责土地核查之事。
而实际上,皇城司同样归孙志高调遣。
故而,仁宗紧跟着开口道:“好了!此事就如此定了,让各路转运使,尽快进行核查。”
“就按照王度支那个鱼鳞册的统计方法好了。”
“官家!”
“臣弹劾度支使王安石妄改祖宗法度!”就在众人以为此事已经没有争议之时,殿中侍御史吕诲已抢步出列。
依旧梗着脖子,要跟仁宗对着干。
“天圣年间三司田亩档案,同现在未有出入,请陛下明鉴。王介甫所谓''田亩不实'',实乃藐视先朝贤臣!”
王安石立在东班末位,闻言轻笑。
他今日特意穿着洗得发白的靛蓝公服,腰间连银鱼佩都未系。
此刻缓步出列时,竟露出袖口一道未缝补完全的裂痕。
“呵呵!”
“吕御史!”
“未免太过心虚了些,仅是如此,都还没有差到你头上去,就已经方寸大乱。”
“不过,也是!”
“据本官所知……京东路官田,如今七成已成了吕家的菜园。”
“吕海?”孙志高也是目露异色。
不知道这是吕家哪一只的蠢货??
这吕家就是吕夷简那个吕家,几乎是代代公卿,牛批的不成样子。
没想到……
其中还有吕海这样的人物。
随后,王安石猛转身,面对满朝朱紫:“诸公不妨摸摸良心,谁家田契上的''永业田''不是这么来的?”
殿中顿时哗然。
开喷了。
这是直接开喷了啊!这是要一个人,把整个朝堂得罪死吗??
“官家!”
“这核查田产之事,不能交给各转运使自行核查。”
“否则,不如不差!需另外组织人手!”
仁宗开口让各路转运使核查,那自然是假的,演戏自然要演的逼真一些。
“荒唐!”知谏院范纯仁厉声喝道“王介甫是要效法商鞅''令民为什伍''吗”
“不让各路转运使核查,那让谁核查??”
“天下何其之大?”
“重新组织官员和人手,那要组织多少人?”
其实,在仁宗下完诏令过后,诸多大臣心中是松了一口气的。
正如王安石所言……
如果按照仁宗所说,让各路转运使自行核查的话,那基本就等于没查。
且不说是官官相护,就说那些转运使,屁股底下就没有几个干净的存在。
可现在王安石所言,那可就是要戳到所有人的肺管子了。
范纯仁指着殿外汉白玉阶下的卫卒,“莫非明日就要这些禁军去量天下田亩?”
王安石不答。
范纯仁所言确实是个问题,依照如今的交通条件。
这丈量天下土地,确实是个大工程。
可却不能因为此就不去做了。
“就算让各路转运使自行核查!可却必须由朝廷另任巡田使,避免有人狼狈为奸,监守自盗。”
“我觉得皇城司就不错!”
“官家直断!”
“无人可以作假!”
“嘶!”许多人当即心中倒吸了一口凉气。
这王安石不当人子!不当人子!
上来就是皇城司!
狗娘养的皇城司,皇城司你大爷啊!
虽然,他们多多少少在皇城司当也有些关系,可那到底是直属于官家的监察机构。
乃是他们无法掌控的存在。
“官家!”
司马光突然跪行三步,额头重重磕在御阶上,“不可啊!汉唐末世皆是苛察小吏坏的事啊!”
“此事当交由我们御史台来做!”
“王介甫今日量田,明日就要量人心了!”
“司马御史!此言何意?”经历过江南路一事,还有兖王谋反一事,屡次立下功劳的顾千帆。
此时也已经官拜皇城副使。
从四品的官职,有着参与朝会的权利,此时当即面色不善的看向了司马光。
说谁是苛察小吏呢??
私下里骂骂也就算了,这当着官家的面,当着朝会的面。
你也敢骂!
很好!御史中丞是吧!好一个御史中丞!!下朝了个我就让人去调查你!如果是个清廉之人,也便罢了。
如果不是……
呵呵!
“官家!”
“不可,兹事体大!还是交予皇城司监察为好!”
王安石当然不可能让御史台拦下这个差事。
就你这个御史台头子,贪得的最多。
“王介甫!你是信不过我御史台一干御史吗?”
司马光当即大怒。
眼中几乎要喷出火来,此次这桩差事,他必须要揽到御史台手中。
刚才他一时情急所说了话。
已经将皇城司给得罪了。
这要是让皇城司进行检查,自己还能有跑?
“不!”
“司马御史!莫要血口喷人,我并非是不相信御史台的诸位同僚!”
“我只是单纯的不相信你这个御史中丞!”
王安石言语毫不客气,显然是打算撕破脸皮了。
“哈哈哈!”
“好!”
“好!”
而司马光听到王安石的话,却是已经大笑。
这让王安石皱了皱眉,不知对方为何如此作态。
“既然王度支不相信我!”
“那老夫自辞去御史中丞一职即可,如此可将这监察要务交由御史台处理。”
“王度支也可安心!”
“万万不可将如此要务,交由苛察小吏手中。”
既然已经得罪了皇城司,司马光索性破罐子破摔了。
至于说……
皇城司乃是直属官家统辖的机构??可那又如何?
他乃御史中丞!就算是官家,他也同样可以规劝之。
“……”
王安石闻言有些沉默。
这司马光好深的算计,自己一时不察,居然落入了对方的陷阱当中。
“……”
王安石皱了皱眉。
司马光这种以退为进的做法,让他十分的难受。
一时之间,居然想不到办法应对。
这他奶奶的!
说辞官,就辞官,这让他一时之间,居然找不到办法反驳。
监察百官……
按照道理来讲,这本身就是御史的工作。
“苛察小吏!”
“好!”
“好好好!”
而一旁的顾千帆,也是被气的不轻。
这司马……
当真是该死!
居然将皇城司贬低的一文不值,成了其口中的苛察小吏。
“……”
孙志高同样皱了皱眉。
这司马光虽然人品不怎么样,不过这脑子还是好使啊!
“官家!”
“此事,当交由我户部来做!”
“这本身就是我户部理当履行的职责。”
而就在此时,一个意想不到的人站了出来,此人正是姜伯游。
其本身的官职乃是户部侍郎。
而在兖王叛乱过后,对方的官职就得以擢升,成为了新任的户部尚书。
当初,其顶头上次,原本的户部尚书,脑子不好站错了队。
让他捡了个大便宜。
“姜伯游!”
司马光面色有些难看。
本身,他已经占据了优势,王安石无法反驳的情况下。
这个重新丈量天下土地的差事,就要被他揽到御史台的身上了。
“……”
姜伯游也没办法。
如果是别的事情,他自然是选择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可现在……
那却是没有办法了。
整个天下的田产,天赋,按照道理来讲,全都掌握在户部手中。
而他自己作为新任的户部尚书。
在这件事情上,如果不发声的话,那他做个锤子的户部尚书。
且官家显然是已经铁了心要重新丈量天下土地了。
如果查不出问题还好。
可是这可能吗?没有人比他更加清楚,这其中的门道到底有多深。
作为户部尚书,他对于这其中的账目,实在是最为清楚不过了。
至道二年时期,也就是996年。
根据账目来说,全国耕地面积为三百一十二万五千两百余顷。
而到了天禧五年,也就是1021年,全国耕地面积,增加到五百二十四万七千五百余顷。
可到了皇佑三年,已经锐减为二百二十八万余顷。
这期间正是仁宗执政期间。
二百多万的耕地面积,凭空消失,如果只是出于各种自然灾害。
这可能吗?
这明显是不可能的啊!
而在期间,朝廷还在不断鼓励垦荒,还推行了对新垦荒田不加赋税、减免赋税等政策,使得耕地扩大。
可即便是这样……
耕地面积却依旧是不增反减。
这其中的门道!不是一般人,可以窥视到的。
“……”
韩琦皱了皱眉。
事情到了如今,他不得不站出来了,虽然他忠于朝廷。
可是……
却也没少和光同尘,通过自己的职位权势,为自己,以及身后的家族,谋取利益。
其中,这土地就是最为显着的一项。
如果是此前的户部,倒也罢了。
可如今却是大不一样,户部隶属于三司统辖,而如今的三司使乃是孙志高。
这年轻人……
自从进入朝堂以来,还未有丝毫贪赃枉法的行为,而且,也很少在朝中培植属于自己的势力。
无论日后如何……
可现在孙志高在朝堂之上,给予众人的形象,就是一个眼中揉不得沙子,一心为了大宋考量的忠臣。
真正的做到了,那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为此,如今韩琦并不放心,将核查天下耕田的任务,交由到度支司手中。
不然……
要是查到自己头上就不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