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综:从秀才宰执天下,指鹿为马 第339章 韩琦相邀
新皇帝身着特制的登基礼服,在相关人员引导下前往大庆殿。
官员们行三跪九叩大礼,向新皇帝表示臣服和祝贺。
由专人宣读即位诏书,昭告天下新皇帝登基,阐述新朝的施政纲领和目标等内容。
诏书宣读完毕后会传示朝堂内外。
接象征皇权的印玺被呈献给新皇帝,标志着其正式继承皇位、掌握最高权力。
完成大殿仪式后,皇帝同样要会亲自前往南郊等特定地点祭祀天地,以彰显君权神授,接受天地认可。
故而,眼下这次,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交接仪式罢了。
韩府内,雕梁画栋,奢华至极。
韩琦早已在大厅等候,见孙志高到来,连忙起身相迎。
“忠勇侯,恭喜恭喜啊,新帝登基,依照你的才能,必定会得到重用。”韩琦笑着说道。
“韩相过奖了,这都是托新帝洪福。不知韩相邀我前来,所为何事?”
孙志高有些摸不准对方的脾气,要知道,过去对方可从没有邀请过自己。
开门见山地问道。
韩琦微微一笑,示意孙志高坐下,缓缓说道:“侯爷,如今新帝初登大宝,这朝堂之上需要有人为新帝分忧。”
“我观忠勇侯能力出众,忠心耿耿,想与忠勇侯合作,共同辅佐新帝。”
孙志高心中一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韩相抬爱,只是不知这合作该如何进行?”
这韩琦当日去东宫接赵总全进入皇城当中过后。
恐怕已经深的对方信任。
如今……
邀请自己??
是为了给自己在朝中寻找一个盟友,还是得到了新帝的授意啊!
韩琦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新帝根基未稳。”
“我们要联合起来,打压那些不服新帝的势力,为新帝扫清障碍。”
“呵呵!”
孙志高微微一笑。
心中明白,韩琦这是想拉自己入伙,共同排除异己。
新帝登基,根基不稳。
这仁宗连个儿子都没有,就这一个儿子,还是过继来的。
和谈根基不稳,没人同其争夺。
非要说……
难不成是曹皇后吗??对方可没有这个野心!
略作思考后说道:“韩相所言极是,只是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新帝刚刚登基,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引起朝堂动荡。”
孙志高这自然是扯皮言语。
韩琦想同他合作!
排除异己,安插自家的势力,可是,如今他虽然官做的足够大!!
可入仕的时间太短。
这排除异己的手段,他是真的用不上。
没有人手可用啊!
嗯……
能用的只有王安石,还有盛长柏,在其同批的进士当中,挑挑拣拣也只有一个张遮还算靠谱。
其余人……
压根不需要他操心。
韩琦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忠勇侯说得也有道理。那此事就暂且搁置,日后再议。”
“今日请忠勇侯前来,不过是叙叙旧,莫要扫了兴致。来,喝酒!”
两人举杯共饮。
然而孙志高心中有所警惕。一场新的争斗或许即将来临……
三日后。
相较于。
相较于新皇的登基,关于仁宗的驾崩,却是无论如何都要注重礼仪。
北宋仁宗时期。
皇帝驾崩后的礼仪繁琐而隆重,展示了皇室的威严与尊贵。
皇帝驾崩后,首要之事是宣读遗诏。
遗诏中一般会叙述皇帝在位时的成就,多为掩恶溢美之辞,同时提到继任人选,并解释立嗣原因。
遗诏还会涉及丧期制度、诸军赏给、服丧与陵制等内容。
当然……
这其中,并不包括孙志高得到的密诏。
在北宋,遗诏由宰相负责宣读,宣读完后宰相再率群臣表达哀思,并恭贺新帝即位。
而后……
需要注意的就是治丧之礼。
其中合格包括发哀、殡、举临、小敛、大敛成服等环节。
发哀是举行哀悼仪式的开始,为治丧之首。
殡则是指停灵,即皇帝驾崩后,将其遗体停放在一定场所,以供祭奠。
举临是指举行临奠仪式,即群臣和亲属在皇帝遗体前祭奠。
小敛和大敛则是为皇帝遗体穿衣入棺的过程,其中大敛更为隆重,需由嗣皇帝亲奉玉含,并由太祝读祝文。
随后,便是安葬之礼。
其中包括山陵安行、请谥、启殡、三奠、发引、掩皇堂、虞祭等环节。
山陵安行是指选择陵址并安排安葬事宜。请谥则是为皇帝上谥号,以表彰其功绩。
而仁宗……
其谥号就是这样来的额,
而启殡则是指开启灵柩,准备安葬。
三奠是指在安葬过程中举行的三次祭奠仪式。
发引则是指将皇帝遗体送往陵地安葬。
掩皇堂则是指将皇帝遗体安葬在陵寝中,并封闭墓门。
虞祭则是指在安葬后举行的祭奠仪式,以祈求皇帝亡灵安息。
而这还不算完……
在这个封建时期,人死了不过是小事。
可皇帝如果死了,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将皇帝埋入皇陵过后。
还有一大堆的礼节。
葬后之礼包括卒哭之祭、祔庙、三年之小祥、大祥、禫、祭陵、建神御殿、修功德寺等一系列环节。
这些礼仪主要是为了祭祀皇帝亡灵,祈求其保佑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其中,祔庙是指将皇帝神主附祭于太庙之中,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三年之小祥、大祥则是分别指皇帝驾崩后三年和五年举行的祭奠仪式,以表示对皇帝亡灵的怀念和敬仰。
至于孙志高为什么会了解的如此清楚。
那是因为……
孙志高乃是这些环节当中的切身参与者。
玛德!
整整半个月,差点没把人给累死。
“呼!”
清晨。
孙志高从床上醒来。
床很大。
如今盛淑兰的身子,已经将近六个月了。
床不大点。
晚上多有不便。
毕竟,如今的盛淑兰,虽然已经可以接受孙志高的怜爱。
可到底是身子多有不便。
有些嗜睡。
故而,她只能让搬出自己的绝技,请人帮自己分担。
故而,每次孙志高来其房中下榻,她都会让身边的侍女去请潘小娘过来。
虽然孙志高多次表示。
不必如此。
他过来只是为了陪伴,其余事情都是次要的。
可盛淑兰却依旧是我行我素!
她觉得……
自家府中有那那么多,姿容绝色的女子,可孙志高却依旧留宿在自己房中。
这让她觉得……
对孙志高乃是一种亏欠。
“官家!”
“臣有本要奏!!”
朝堂上。
仁宗赵祯已经埋进了皇陵当中,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乃是大宋新皇帝。
英总皇帝!!
赵总全!!
当然,对方现在还不是英总,毕竟对方还没有嘎掉。
如今还没有谥号!
这是孙志高心中的称呼罢了。
“如今官家初登皇位!!当重开科举,让天下士子,感受皇恩。”
“为国效力!!”
上朝过后。
担任枢密使的韩琦,就从位子当中站了出来,朝着仁宗觐言。
“这……”
坐在皇位上的英总,微微杨眉。
不过,却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转而朝着朝堂上的一众大臣开口询问道:“不知,诸卿家以为如何呢??”
“?”
孙志高皱了皱眉。
他注意到……
这位英宗皇帝看似在询问诸位朝臣,可主要目光,却是落在了自己身上。
显然……
韩琦的进言,乃是对方授意的,或者说,最起码也是暗中透过气的。
而目光主要落在自己身上…………
显然是因为,在仁宗在位时期,朝中就提过再开恩科一事。
结果,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孙志高了。
“官家圣明!”
“官家圣明!”
而孙志高能看清楚这一点,朝中的其余官员,自然也不是蠢笨之人。
心中清楚……
这是新官家的授意,也是这位新官家在位过后,首次下达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诏令。
没有人会反驳!
孙志高同样没有出声,如今他的首要目标是要改革田赋。
至于其他的……
不再他的考量当中。
也不想在这位新上任的英总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没有必要。
对方毕竟是官家,不管心中如何想,表面上两人的身份还是有差距的。
“孙卿家以为如何啊??”
不过……
孙志高没有开口,可英宗目光却没有离开。
据韩琦所言……
此前对方找这位年轻的忠勇侯谈过,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脸色。
“臣无异议。”
遭到仁宗点名的孙志高,从位列当中走出,朝着仁宗行了一礼。
“哦?”
英宗挑了挑眉。
继续开口道:“据朕所知!先皇曾也有意再开恩科,那是孙卿家可是拒绝的。”
“?”
孙志高眉头微微一皱。
这老登!
几个意思?没事找事是吧??
劳资都已经表示没有异议了,还想如何??
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要拿自己立威吗?
蠢傻批啊!
孙志高当即选择开口:“那臣反对?”
“?”赵总全当即面色一黑。
这……
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当即面色尴尬道:“孙卿家何意?”
作为新上任的官家,面对孙志高这样硬刚的话语,实在是让其面子有些挂不住。
“官家何意?”
孙志高眉头微微扬起。
按照道理来说,此时新皇登基,他是要卖这个面子的。
而事实上……
孙志高本身也是这样做的。
可谁承想!英宗如此咄咄逼人,想要拿自己立威。
忍不住!
实在是有些忍不住啊!
朝堂上那么多人,拿谁立威不好?拿自己立威??
啧啧……
“孙卿家!”
“这再开恩科一事,诸卿家都持赞同的意见!”
“你为何反对??”
“这其中可有不妥之处,大可说出来,让朕斟酌一二。”
英宗心中想要发火。
可想了想,还是忍下了!!毕竟,孙志高也不是一般人啊!
在朝中算是权臣!
“嗯?”
“官家!这话臣就听不明白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
“臣起初是赞同的,乃是官家再次询问,臣才反对的!”
“臣还以为,官家认为此事不妥呢!”
最终……
孙志高还是没有选择硬刚到底,给对方一个面子,毕竟,这是官家!大宋的官家!
“额……”
英宗闻言一怔。
被噎的不知如何开口。
最终,只能是开口道:“孙卿家!不必在乎朕的言语,平心而论即可!”
“哦!”
孙志高微微一笑。说道:“那臣没有异议!”
“这……”
英宗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觉得自己有些下不来台了。
“忠勇侯!!”
“那不知!为何你前后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呢!”
眼见英宗如同坐蜡。
韩琦眉头微微一皱,作为英宗在朝堂之上的代言人。
他肯定是不能干看着的。
“此一时非彼一时!”
“如今官家初登大宝,再开恩科,确实是有利于让天下士子感受皇恩。”
“另外!”
“经历过兖王叛乱之时,翰林院当中的诸多学子,已经赴任为官。”
“再者……”
“在不久的将来,朝中还需要一大批官员补充。”
孙志高微微一笑。
不卑不亢。
既然韩大相公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本侯爷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你是何意??”
韩琦有些懵逼。
对于孙志高给出的第一个理由,他能理解!?可孙志高给出的第二个理由,却是让其一脸懵逼。
不知意指何处?
“官家!”
“臣要弹劾!御史中丞司马光,御史台御史何言,御史台尚书司马唯……还有原户部尚书……”
“以及西京各大小官员……”
“共三十九人……”
“贪赃枉法,借助职务之便,勾结士族豪绅……”
“兼并土地!”
“谋取朝堂利益,此乃窃国之贼!”
“还请官家定夺!”
孙志高脊背挺的笔直,眼中寒气大盛。
“?”
“?”
“?”
孙志高一番话落地,直接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无人作声!
“官家!”
“其中御史中丞司马光,单其一人,就兼并良田千顷!”
“其身后的世家……”
“司马家各族!更是兼并两条共数千顷。”
“呵呵!”
“家族之富有!怕是比的上半郡之地了。”
“有如此国之蛀虫在!”
“国将不国啊!”
“臣请斩御史中丞司马光!”
官员们行三跪九叩大礼,向新皇帝表示臣服和祝贺。
由专人宣读即位诏书,昭告天下新皇帝登基,阐述新朝的施政纲领和目标等内容。
诏书宣读完毕后会传示朝堂内外。
接象征皇权的印玺被呈献给新皇帝,标志着其正式继承皇位、掌握最高权力。
完成大殿仪式后,皇帝同样要会亲自前往南郊等特定地点祭祀天地,以彰显君权神授,接受天地认可。
故而,眼下这次,只能算是一个小小的交接仪式罢了。
韩府内,雕梁画栋,奢华至极。
韩琦早已在大厅等候,见孙志高到来,连忙起身相迎。
“忠勇侯,恭喜恭喜啊,新帝登基,依照你的才能,必定会得到重用。”韩琦笑着说道。
“韩相过奖了,这都是托新帝洪福。不知韩相邀我前来,所为何事?”
孙志高有些摸不准对方的脾气,要知道,过去对方可从没有邀请过自己。
开门见山地问道。
韩琦微微一笑,示意孙志高坐下,缓缓说道:“侯爷,如今新帝初登大宝,这朝堂之上需要有人为新帝分忧。”
“我观忠勇侯能力出众,忠心耿耿,想与忠勇侯合作,共同辅佐新帝。”
孙志高心中一动,表面上却不动声色:“韩相抬爱,只是不知这合作该如何进行?”
这韩琦当日去东宫接赵总全进入皇城当中过后。
恐怕已经深的对方信任。
如今……
邀请自己??
是为了给自己在朝中寻找一个盟友,还是得到了新帝的授意啊!
韩琦端起茶杯,轻抿一口:“如今朝堂上,各方势力盘根错节,新帝根基未稳。”
“我们要联合起来,打压那些不服新帝的势力,为新帝扫清障碍。”
“呵呵!”
孙志高微微一笑。
心中明白,韩琦这是想拉自己入伙,共同排除异己。
新帝登基,根基不稳。
这仁宗连个儿子都没有,就这一个儿子,还是过继来的。
和谈根基不稳,没人同其争夺。
非要说……
难不成是曹皇后吗??对方可没有这个野心!
略作思考后说道:“韩相所言极是,只是此事重大,还需从长计议。新帝刚刚登基,不宜大动干戈,以免引起朝堂动荡。”
孙志高这自然是扯皮言语。
韩琦想同他合作!
排除异己,安插自家的势力,可是,如今他虽然官做的足够大!!
可入仕的时间太短。
这排除异己的手段,他是真的用不上。
没有人手可用啊!
嗯……
能用的只有王安石,还有盛长柏,在其同批的进士当中,挑挑拣拣也只有一个张遮还算靠谱。
其余人……
压根不需要他操心。
韩琦眼中闪过一丝不悦,但很快又恢复了笑容:“忠勇侯说得也有道理。那此事就暂且搁置,日后再议。”
“今日请忠勇侯前来,不过是叙叙旧,莫要扫了兴致。来,喝酒!”
两人举杯共饮。
然而孙志高心中有所警惕。一场新的争斗或许即将来临……
三日后。
相较于。
相较于新皇的登基,关于仁宗的驾崩,却是无论如何都要注重礼仪。
北宋仁宗时期。
皇帝驾崩后的礼仪繁琐而隆重,展示了皇室的威严与尊贵。
皇帝驾崩后,首要之事是宣读遗诏。
遗诏中一般会叙述皇帝在位时的成就,多为掩恶溢美之辞,同时提到继任人选,并解释立嗣原因。
遗诏还会涉及丧期制度、诸军赏给、服丧与陵制等内容。
当然……
这其中,并不包括孙志高得到的密诏。
在北宋,遗诏由宰相负责宣读,宣读完后宰相再率群臣表达哀思,并恭贺新帝即位。
而后……
需要注意的就是治丧之礼。
其中合格包括发哀、殡、举临、小敛、大敛成服等环节。
发哀是举行哀悼仪式的开始,为治丧之首。
殡则是指停灵,即皇帝驾崩后,将其遗体停放在一定场所,以供祭奠。
举临是指举行临奠仪式,即群臣和亲属在皇帝遗体前祭奠。
小敛和大敛则是为皇帝遗体穿衣入棺的过程,其中大敛更为隆重,需由嗣皇帝亲奉玉含,并由太祝读祝文。
随后,便是安葬之礼。
其中包括山陵安行、请谥、启殡、三奠、发引、掩皇堂、虞祭等环节。
山陵安行是指选择陵址并安排安葬事宜。请谥则是为皇帝上谥号,以表彰其功绩。
而仁宗……
其谥号就是这样来的额,
而启殡则是指开启灵柩,准备安葬。
三奠是指在安葬过程中举行的三次祭奠仪式。
发引则是指将皇帝遗体送往陵地安葬。
掩皇堂则是指将皇帝遗体安葬在陵寝中,并封闭墓门。
虞祭则是指在安葬后举行的祭奠仪式,以祈求皇帝亡灵安息。
而这还不算完……
在这个封建时期,人死了不过是小事。
可皇帝如果死了,那就是天大的事情。
将皇帝埋入皇陵过后。
还有一大堆的礼节。
葬后之礼包括卒哭之祭、祔庙、三年之小祥、大祥、禫、祭陵、建神御殿、修功德寺等一系列环节。
这些礼仪主要是为了祭祀皇帝亡灵,祈求其保佑国家安宁和人民幸福。其中,祔庙是指将皇帝神主附祭于太庙之中,以彰显其尊贵地位。
三年之小祥、大祥则是分别指皇帝驾崩后三年和五年举行的祭奠仪式,以表示对皇帝亡灵的怀念和敬仰。
至于孙志高为什么会了解的如此清楚。
那是因为……
孙志高乃是这些环节当中的切身参与者。
玛德!
整整半个月,差点没把人给累死。
“呼!”
清晨。
孙志高从床上醒来。
床很大。
如今盛淑兰的身子,已经将近六个月了。
床不大点。
晚上多有不便。
毕竟,如今的盛淑兰,虽然已经可以接受孙志高的怜爱。
可到底是身子多有不便。
有些嗜睡。
故而,她只能让搬出自己的绝技,请人帮自己分担。
故而,每次孙志高来其房中下榻,她都会让身边的侍女去请潘小娘过来。
虽然孙志高多次表示。
不必如此。
他过来只是为了陪伴,其余事情都是次要的。
可盛淑兰却依旧是我行我素!
她觉得……
自家府中有那那么多,姿容绝色的女子,可孙志高却依旧留宿在自己房中。
这让她觉得……
对孙志高乃是一种亏欠。
“官家!”
“臣有本要奏!!”
朝堂上。
仁宗赵祯已经埋进了皇陵当中,如今坐在皇位上的,乃是大宋新皇帝。
英总皇帝!!
赵总全!!
当然,对方现在还不是英总,毕竟对方还没有嘎掉。
如今还没有谥号!
这是孙志高心中的称呼罢了。
“如今官家初登皇位!!当重开科举,让天下士子,感受皇恩。”
“为国效力!!”
上朝过后。
担任枢密使的韩琦,就从位子当中站了出来,朝着仁宗觐言。
“这……”
坐在皇位上的英总,微微杨眉。
不过,却没有立刻答应下来,而是转而朝着朝堂上的一众大臣开口询问道:“不知,诸卿家以为如何呢??”
“?”
孙志高皱了皱眉。
他注意到……
这位英宗皇帝看似在询问诸位朝臣,可主要目光,却是落在了自己身上。
显然……
韩琦的进言,乃是对方授意的,或者说,最起码也是暗中透过气的。
而目光主要落在自己身上…………
显然是因为,在仁宗在位时期,朝中就提过再开恩科一事。
结果,其中反对声音最大的就是孙志高了。
“官家圣明!”
“官家圣明!”
而孙志高能看清楚这一点,朝中的其余官员,自然也不是蠢笨之人。
心中清楚……
这是新官家的授意,也是这位新官家在位过后,首次下达的第一个具有重大意义的诏令。
没有人会反驳!
孙志高同样没有出声,如今他的首要目标是要改革田赋。
至于其他的……
不再他的考量当中。
也不想在这位新上任的英总心中留下不好的印象。
没有必要。
对方毕竟是官家,不管心中如何想,表面上两人的身份还是有差距的。
“孙卿家以为如何啊??”
不过……
孙志高没有开口,可英宗目光却没有离开。
据韩琦所言……
此前对方找这位年轻的忠勇侯谈过,并没有得到什么好脸色。
“臣无异议。”
遭到仁宗点名的孙志高,从位列当中走出,朝着仁宗行了一礼。
“哦?”
英宗挑了挑眉。
继续开口道:“据朕所知!先皇曾也有意再开恩科,那是孙卿家可是拒绝的。”
“?”
孙志高眉头微微一皱。
这老登!
几个意思?没事找事是吧??
劳资都已经表示没有异议了,还想如何??
这是新官上任三把火!
要拿自己立威吗?
蠢傻批啊!
孙志高当即选择开口:“那臣反对?”
“?”赵总全当即面色一黑。
这……
这是他没有预料到的事情。
当即面色尴尬道:“孙卿家何意?”
作为新上任的官家,面对孙志高这样硬刚的话语,实在是让其面子有些挂不住。
“官家何意?”
孙志高眉头微微扬起。
按照道理来说,此时新皇登基,他是要卖这个面子的。
而事实上……
孙志高本身也是这样做的。
可谁承想!英宗如此咄咄逼人,想要拿自己立威。
忍不住!
实在是有些忍不住啊!
朝堂上那么多人,拿谁立威不好?拿自己立威??
啧啧……
“孙卿家!”
“这再开恩科一事,诸卿家都持赞同的意见!”
“你为何反对??”
“这其中可有不妥之处,大可说出来,让朕斟酌一二。”
英宗心中想要发火。
可想了想,还是忍下了!!毕竟,孙志高也不是一般人啊!
在朝中算是权臣!
“嗯?”
“官家!这话臣就听不明白了!”
“如果没记错的话!”
“臣起初是赞同的,乃是官家再次询问,臣才反对的!”
“臣还以为,官家认为此事不妥呢!”
最终……
孙志高还是没有选择硬刚到底,给对方一个面子,毕竟,这是官家!大宋的官家!
“额……”
英宗闻言一怔。
被噎的不知如何开口。
最终,只能是开口道:“孙卿家!不必在乎朕的言语,平心而论即可!”
“哦!”
孙志高微微一笑。说道:“那臣没有异议!”
“这……”
英宗脸色更加难看了。
他觉得自己有些下不来台了。
“忠勇侯!!”
“那不知!为何你前后态度变化如此之大呢!”
眼见英宗如同坐蜡。
韩琦眉头微微一皱,作为英宗在朝堂之上的代言人。
他肯定是不能干看着的。
“此一时非彼一时!”
“如今官家初登大宝,再开恩科,确实是有利于让天下士子感受皇恩。”
“另外!”
“经历过兖王叛乱之时,翰林院当中的诸多学子,已经赴任为官。”
“再者……”
“在不久的将来,朝中还需要一大批官员补充。”
孙志高微微一笑。
不卑不亢。
既然韩大相公诚心诚意的发问了,那本侯爷就大发慈悲的告诉你。
“你是何意??”
韩琦有些懵逼。
对于孙志高给出的第一个理由,他能理解!?可孙志高给出的第二个理由,却是让其一脸懵逼。
不知意指何处?
“官家!”
“臣要弹劾!御史中丞司马光,御史台御史何言,御史台尚书司马唯……还有原户部尚书……”
“以及西京各大小官员……”
“共三十九人……”
“贪赃枉法,借助职务之便,勾结士族豪绅……”
“兼并土地!”
“谋取朝堂利益,此乃窃国之贼!”
“还请官家定夺!”
孙志高脊背挺的笔直,眼中寒气大盛。
“?”
“?”
“?”
孙志高一番话落地,直接在朝堂之上掀起了轩然大波。
一时间无人作声!
“官家!”
“其中御史中丞司马光,单其一人,就兼并良田千顷!”
“其身后的世家……”
“司马家各族!更是兼并两条共数千顷。”
“呵呵!”
“家族之富有!怕是比的上半郡之地了。”
“有如此国之蛀虫在!”
“国将不国啊!”
“臣请斩御史中丞司马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