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489章 武库的装备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489章 武库的装备

    “不错,这个炉子的确是这么用的,族长说过,靠这个炉子放在房间里取暖,时间短的话还不如在房间里点一堆柴。不过这个炉子我在灰村营地的时候用过,虽然火苗没那么旺,但放在房间里放上大半天,效果还是挺不错的。”

    “主要是只需要两三块煤,就能烧上一个白天。不过你们用的时候注意通风啊,别像当初的灰臀一样,把自己搞中毒了。”

    “那不能,营地的这些房间,我们每个屋子的侧面都保留了一个通风口,就是防止出现这种情况。”

    熊皮呵呵一笑,又想起了当初某人因为取暖差点把一屋子的族人给毒死的事情,这已经成了每年熊部落告知族人正确使用小火炉的反面教材了。

    熊皮嘴上说着这个火炉怕是没什么用,但内心却很是期待,作为一个营地的负责人,他不可能看不出这个东西的作用,更何况还是熊洪族长亲自让人制作的,估计没那么简单。

    光是一个能随时烧开水,就已经算是很好的作用了。

    毕竟在部落里,除了饭堂,剩下的能随时给族人提供热水的东西,只有小火炉了,但那个需要不断地添加柴禾,浪费柴草不说,炉子上也没有放水壶的位置,很不方便。

    熊皮看了一眼新式的炉子,还有配套送来的青铜水壶和陶罐,满意地点了点头,在屋外全部是大雪的时候,喝上一杯热水,或者跑上一杯松针水,驱寒的效果会非常好。

    熊皮对此深有体会。

    新的炉子,这对朝阳营地来说,也算是冬季取暖的一个补充了,这些蜂窝煤不算多,还是需要多准备一些木柴的,毕竟除了取暖,还要吃饭,还要定期烧水,让大家洗澡。

    原本他便准备在冬季的初雪降下来之后,耕地活动停止,便可带着人去森林边缘砍些树回来,毕竟耕地更远处的森林,迟早要砍掉的,而且这个时候还不算太冷,砍些树还是可以忍受的。

    不过有了这些炉子和煤炭,他们取暖的方式就又多了一些。

    “部落的好东西真多啊,”

    熊皮感慨了一声,在竹简上签上自己的名字,又递给土灰,“这些煤块怕是不够吧,烧完了怎么办?”

    “呵呵,我以为你不会想到这个问题呢。”

    土灰将竹简收好,放到身后的背篓里,一边拍拍手,将手上的煤灰给打掉,

    “灰村营地那边还有不少的煤炭,而且他们从部落那里学会了制作蜂窝煤,方法非常简单,那边现在每天都能生产几千块出来。我建议你们可以派人去拉一些回来,煤炭也行,这些煤炭可以直接烧,或者敲碎了拌上泥土,用这个东西一压,煤块就出来了。”

    土灰指了指放在车上的奇怪的工具,一开始熊皮还真没注意到这个其貌不扬的工具。

    “这些煤块就是这样做出来的,很简单,也不用做其他的事情,就是十斤煤,混上两斤土,加水拌匀后,用这个模具压一下,就行了。”

    一边说着,土灰让身边的一个族人亲自给熊皮示范了一下,所用的完全是土,不过压出来之后,也是一个带孔的圆柱物体。

    “哦!看起来简单的很,不过,我们哪来的这么多车去运这些煤?”

    熊皮双手一摊,“你不是说这是最后一批物资了吗,车队都在你们手上,总不能让我们用背的吧?”

    “哎呀,我说的是最后一批物资,这不是还没有运送完吗?”土灰呵呵一笑,“部落怎么可能就运这点东西过来,是这样的,今年的物资囤积的地点,放在了灰村营地,因为从部落可以用船只直接运到这里,而且这里还有煤矿。”

    熊皮点了点头,灰村营地的作用越来越大,白骨洞营地好是好,规模也很大,各种基础设施也要比其他几个营地要完备,但毕竟是在白河对岸,距离东边的几处营地都比较远。

    而灰村营地正好处在熊皮路的入口,来自部落的船只可以直接停靠在码头,卸完货之后,直接可以经过熊皮路,就可以依次到达铜矿营地、乌村营地、三族营地直至朝阳营地。

    “现在我们和白河的运输队伍,有各自的分工,他们负责把部落运过来的物资给送到乌村营地,而我们负责从乌村营地,再送到三族营地和你们这里。”

    熊皮明白了,这不就是当初熊洪族长在部落推行的接力式运输方法吗,只不过这里的路程更长一些,运送的压力也更大一些。

    “别废话了,你们快点带人把这些物资给搬到仓库里,我和土灰吃个饭,”熊皮向身后的族人喊道,

    “卸完之后,跟着去两队人,多拉一些煤矿回来,这些煤块,我们可以自己做。”

    “呵呵,不着急,等到了三族营地,车辆会更多。”土灰摆了摆手,“嗯,运送到你们这里的一百个炉子、两百个铜壶、五千块蜂窝煤,签收一下吧。”

    ……

    熊洪看着眼前的皮甲,陷入了沉思……

    这玩意怎么越改越丑了,穿在身上,越来越像一个巨大的甲虫,完全没有想象中全身着甲的那种美感。

    尤其是头盔,由于还是用藤条编成的,虽然用桐油刷了一遍又一遍,但戴在头上,还是感觉四处都是缝隙。

    部落最原始的皮甲,其实就是一整块兽皮,稍微裁剪一下,绑上绳子就套在身上的,除了能给躯干提供一定的防护,四肢、脖子都没有办法照顾到,而这些部位,不管是在跟野兽搏斗中还是跟原始人战斗,更容易受伤。

    当熊洪解决了部落的食物问题后,便开始着手提升族人的防护能力。将原本用于防御的整张兽皮裁成小块,再进行缝制,很快便取代了这种没有太大作用的皮甲,成为现在部落的主流皮甲。

    制作皮甲最好的材料,还是当初从临海营地那里捕猎到的两头犀牛,它们的皮非常坚韧,不加处理的话,比野牛皮还要硬。制作皮甲之前,还需要鞣制一下,否则太过坚硬的皮甲,会很影响正常的活动。

    犀牛皮是个好东西,但毕竟这些犀牛生活在更南的地方,自从临海营地发现后,其他地方也没有任何踪迹。

    想要得到大量的犀牛皮,还得往南方去寻找。

    犀牛皮由于比较贵重,熊洪便让人鞣制好之后,先不要使用,而是妥善保管起来。所以现在部落最常用的材料,就是野牛皮,偶尔也会使用其他动物的皮革来制造一些更轻便的皮甲。

    “一叶为一札,七节、六节、五节其数也。”

    熊洪曾经在电视上、书本上看到过很多华夏各个朝代的精美甲胄,在金属甲出现之前,防护能力最好、作战效果最优的,就是皮甲,尤其是秦人甲。

    这种兼具防护能力和灵活性的皮甲,所用的甲片,都是由被裁成巴掌大小的小块兽皮连缀制成,也就是“札甲”。

    而熊部落现在研究的皮甲,就是参考这种样式,由族长熊洪提供图纸,武库的负责人提供材料,纺织坊的熟练女工负责缝制。

    将小块的兽皮两端钻好孔,用麻绳或者兽皮捆扎紧实,几片兽皮一连,就是一叶甲片。这些甲片一片片地整齐地排列,按照族人的身型来缝制,基本上很像后世那种流行的秦人甲了。

    虽然看起来怪异了一点,但穿在身上的防护效果,应该也可以。

    整套皮甲分成躯干、披膊、护肩三个主要的防护位置,躯干甲在正面,最为宽大,从脖子以下开始,到小腹部开始逐渐变窄,两侧逐渐往里靠拢,形成一个倒三角;

    躯干甲在胸前部位,是一块大片甲片,胸部以下、小腹以上的部位,则是小皮甲片连缀成的甲页,再往下,则是更小一些的甲片。

    穿甲的时候,靠自己一个人,只能将躯干甲给穿到身上,其他的披膊、护肩等,只能在旁人的协助下穿上。

    虽然这种皮甲还有不少的缺点,但防护能力还是不错的。

    熊洪试验了一下,挑选出来的十名弓箭手,站在三十米开外,对着穿甲的草人射击,除了箭头被做成凿子样式的凿子箭能够穿透外,对普通的箭头,皮甲的防护能力都堪称优秀。

    不过在部落的弩面前,三十米射出的弩箭,还是能对皮甲造成一定的穿透效果的,直到五十米开外,弩箭的威力才降低了不少;

    而那种巨弩,熊洪就没打算试验了,这种快有幼儿手臂粗的弩箭,称之为短矛更合适一些,这玩意用巨弩射出来,挡在前面的就算是长毛象,也能深深地扎到肉里。

    近距离作战,除了钝器造成的伤害比较大之外,普通的掷矛、长矛,甚至都很难破开皮甲的防御。

    这让熊部落未来的武力会更加恐怖。

    至于熊洪为什么要制作皮甲,这也是出于对探索的需要。

    即便这两年要在部落里“消化”掉这些人口和物资,但也要对远方的探索做好准备。尤其是南方,按照他浅薄的地理知识,也能推断出来,在南方应该还有很大的一块平原。而且这处平原,理论上来说,有着不逊色于他们这些北方部落的人口和文明。

    搞不好,熊部落辛辛苦苦改良种植的粟,在南方的平原处,已经普及了呢?

    当然这是熊洪的猜测,正常情况下,除非别的部落开挂,否则,在这个时代,没有任何一个部落有熊部落这样的实力——这个时代熊部落就是最强。

    不过低调的熊洪还是觉得,这两年把部落给整顿好之后,尽快往四周去探索,固步自封、井底之蛙,可以保证自己有一段时间的优势,但不能保证熊部落永远强大下去。

    有些危机感,有些奋斗的目标,其实是一件好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