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史前部落生存记 > 第490章 武库的日常

史前部落生存记 第490章 武库的日常

    有句话怎么说的,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最早的时候,熊洪只不过是想要在原始社会生活的更好,既然来到了这个社会,那就尽己所能,给身边的族人带来改变。

    但随着生产力的发展,部落的实力也越来越强,活动的范围也越来越大,熊洪的想法便逐渐改变了,他想让以后的人也能知道,他存在过的一些证据。

    而这个证据,就是建立文明、传播文明。

    可能从他到来的时候开始,历史就悄然间发生改变了呢?

    熟知历史的熊洪自然清楚,现在熊部落所在的山区,文明发展的潜力很有限,想要一直作为文明引领的熊部落,保持更长时间的优势,就要走出去。

    走出去,就有可能与别的部落发生冲突。

    按道理,南方平原冬天的结冰期会更短,也会更加温暖,是个文明发展的好地方。

    所谓中原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华夏最重要的地方。部落要想去到这里,免不了会跟生活在这里的部落或者文明进行交流或者碰撞——如果有的话。

    要是对面能好好谈是最好的,要是动用武力,那熊部落现在准备的武装人员、武器装备,比如这些皮甲,就有了用处。

    “族长,从水村传回来的消息,大巫师一行人已经到达水村,预计再有几天,就能回到部落了。”

    白茅脸上满是喜色,“大巫师带回来的族人、牲口非常多,石雪、熊大等队长建议,是不是商量一下该怎么安排他们?”

    “应该准备的差不多了吧?”

    熊洪也很是欢喜,先不说这么久都没有见到熊巫,光是他带回来这么多牲口和族人,就已经值得部落庆贺了。

    部落自己虽然喂养了很多牲口,但毕竟是花了时间和饲料一点点喂养的,这一下又增加了这么多,别的不说,过年每个村子,都能分到十几头牲口补充肉食,岂不是美滋滋。

    要知道,部落的生活条件变好了,最主要的就是体现在吃食上面。比如原先只有族长和大巫师享用的涮火锅,现在普通的族人也可以享用了。

    不过除了部落冬天提供的几顿涮火锅,族人还想吃的话,那就只能掏铜币,从部落的杂肆提前预定,而且价格不菲。

    基本上没有一个月积攒的铜币,是没办法吃上一顿的。

    当然,有了熊巫带回来的这些牲口,就可以让更多的人吃上了。并且这些牲口中还有很多能提供畜力,明年部落的耕种和养殖,又有不少补充。

    石雪也准备对明年的耕种计划做一些调整。

    “围墙外临时的厩棚已经搭建完毕,可暂时容纳三千头牲口;之前抽调出来的四百人,也已经分散到了各个村子,每个村子都非常欢迎;另外教室和教材也都准备妥当了,只要他们一回来,很快就能按照大巫师的计划,带着他们学习了。”

    “好,那应该就没有什么问题了,水鱼他们的船队这两天还要运送最后一轮的物资,让他们加快点速度,早点送完,提早把船只给拉到船坞里维修一下。”

    熊洪在房间里踱着步,他一抬眼,又看到了桌子上放着的皮甲。

    “让武库的熊行他们先别着急造这些皮甲,等几天确定好皮甲的样式后再造吧。这段时间,主要把弓箭多造一些出来,参与训练的200人,都快把库存的弓箭给用完了。”

    部落的武库,一直是比较重要的存在,但在部落里,也是最不显眼的存在。

    而当初与熊奇比试收集草料的熊行,也在熊洪的安排下,在武库一直干到现在。

    以前武库是归属于熊木的手下,不过自从前两年熊洪加强了对新式武器的设计、制作和储存后,武库实际上就独立了出来,直接归属于熊洪,虽然现在人数只有四十多,但绝大部分都是经过熊洪严格挑选的,对部落,对他忠诚无比。

    在部落内,大家都清楚,熊行所在的武库重要性,只不过熊行现在比较低调,默默无闻。

    武库从木工坊分离出来后,熊洪给安排了一个好地方。

    制作各种武器、装具的武库,其实就在木工坊旁边的一个小院子里,里面有两栋两层的小楼,北面的小楼占地大一些,现在设有弓坊、箭坊、马具坊、弩坊、巨弩长矛、掷矛等武器作坊,面积和规模都不大,其实就是几个小一点的坊间。

    需要用到锻造的,则靠着围墙里面的冶炼坊,方便随时锻造。

    另外一栋小楼,面积稍小,但里面存放着各种武器装备:成捆的箭支、一根根锋利的长矛、一把把摆放在架子上的刀具,还有地下室里面的马镫、马鞍、辔头等马具,甚至还有十来具拆成零件的巨弩。

    这些装备,虽然不多,但如果有需要的话,部落可以随时召集工匠,将一个个零件组装成需要的武器,生产能力更是能在短时间内满足部落的需要。

    “族长,如果需要的话,我们一天可以生产弓箭20捆,也就是2000枝羽箭,刀斧这些需要锻打的会慢一点,但五天时间,也能生产出来200把。”

    熊行很是自豪,每日对武库的武器都要进行保养,涂抹油脂,用上好的麻布和兽皮仔细擦拭。武库里有的东西,熊行都记在心里,对于武库的各类作坊的生产能力,他也非常熟悉。

    随着部落生产能力和技术能力的提升,各类工匠的数量也增加了不少,包括生产农具和冶炼、木匠坊那边,也有很多工匠。在此基础上,武库又新增了两个坊间,一个专门制作皮甲,一个则是研究铁甲。

    青铜的效果虽好,但延展性比不上铁,而且同等防护能力的情况下,铁片的厚度要比青铜片薄很多,整体重量更轻一些。

    所以部落直接淘汰了青铜甲片,而是使用经过多次锻打,变得很薄的铁制甲片。

    不过铁甲现在只是一个基本的图纸,甲叶也只是做出来一些,够缝制出两副铁甲后,便停了下来。

    这几年也没有几场部落间的冲突,再加上熊部落族人的体格健壮、组织性强,仅有的跟貊部落和林部落的战斗中,也没有任何人员死亡,而是以摧枯拉朽的方式击败了对方。

    故而,很多族人对部落现有的武力以及武器装备,都觉得够用了。

    熊洪自然知道武器装备需要升级,但也清楚,族中大部分的队长想的也很有道理,既然用现有的装备就能击败对方,还能保持很小的伤亡,那目前就没必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造更加先进的武器出来。

    当然不造不代表不需要提前准备,更加先进的武器装具,虽然停止大量的制造,但生产出来样品后,会留作库存,并将它画到图纸上,储存起来,等条件合适的时候,再进行制造,这样一来,既可以省去很多成本和时间,另一方面,在需要的时候,也能迅速地把这些技术重新启用起来,达到快速生产的目的。

    “当前我们正在尝试着用铁片和牛皮叶来制作甲衣,单从防护的效果来看,是比纯皮甲好,但比不上铁甲的。”熊行说道,“不过铁甲太重了,半身甲就有三十来斤了。”

    “嗯,这些甲衣就先研究一下,在不丢失防护能力的前提下,怎样更省料更轻,研究出来,还是按照老规矩,封存起来,目前还用不上,没必要大量的制作。”

    即便武库旁边有锻造坊,但制作铁甲的成本还是太高了,光是要锻打一副铁甲上面的“铁叶子”,至少需要十个工匠连续锻打五天,才能凑齐这么多材料。

    还需要打孔、穿线、安装内衬,最后再缀联到一起,耗时耗力,并且成本也高。

    熊洪没有多说什么,以部落目前的武力值来看,已经远远超过周围的各个势力了,而且要想搞掉其他的部落,都不用武力,只需要掐断他们的粮食来源,就能轻松地拿捏住他们。

    “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

    熟悉《孙子兵法》的熊洪很清楚,部落的武装力量,不到关键的时候,最好不要轻易使用。

    所谓“身怀利器,杀心自起”,部落充沛的武力是部落安全的保障,同时也是引起祸乱的源头。武力容易使用,但这东西有瘾,一旦部落觉得任何事情都能使用武力来解决,用这种最简单的办法来解决与别人的争端,从而忽视了部落一贯施行的“以势服人”,那部落离衰败也就不远了。

    “好战必亡”,不过还有一句话,叫“忘战必危”。

    不迷信武力的作用,不代表不需要发展、保持一定的武力。

    “武库的存籍呢?拿过来看一看。”

    左右没有事,熊洪便带着白茅,来到了这处其貌不扬的武库。

    熊吉如同武库和熊行一样的其貌不扬,跟熊大熊二相比,个头也低了不少,放到人堆里就能“消失”的那种,但熊洪选他做武库的管理者,还是很放心的。

    “族长,存籍都在这里存放着,族长要看哪一卷?”

    熊吉指着二楼房间的一个角落,那里有个木架,上面摆满了竹简和纸张做成的书册。

    “这里记录完全,每月生产多少、取走多少都记录的非常清楚。存籍的副本,则留存在宗庙里。”

    “而制作各种武器的材料、工具以及工匠等资料,则由熊行负责记录,工坊的生产也是由他来管理的。”

    熊洪点点头,武库当初分为两个部分,一个是生产各类武器的工坊,另一个则是存放、维护、维修的库房。

    工坊现在由熊行负责,而整个武库由熊吉负责,兼任库房的日常工作,比如维修、保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