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 第512章 工业园6

直播通古代后,我把系统上交国家 第512章 工业园6

    “他们也很勤奋,图书室那边他们经常还会停留在深夜,不求甚解的阅读着这些知识,白天的时候他们同样也会去上班,四点多其实是比他们下班的时间点早半个小时的……”

    老工程师絮絮叨叨的说着,说着这些的时候脸上也有着笑容。

    “偶尔我布置一些作业,他们都能够很好的完成,很专注!”

    朱清谷也想到了刚才课堂上的氛围,很热烈,课后问问题的时候,这些人也都是寻根究底的。

    这些人也是被挑选出来的,年纪都在二十多这样,这个年纪正好是能够沉得下心来的时候,又不至于太大。

    朱清谷又被老工程师带着来看看他们的作业,看着上面那些规格严整的剖面图还有老工程师在上面写的评语,朱清谷也感觉到了他们渴望进步的心。

    晚上再来夜校的时候,来到这里上课的人也多了很多朱清谷熟悉的面孔,许多都是工业园里上班的人,也有许多不是的,是从城镇里赶过来的。

    还有一些文人以及一些赶过来穿着官服的人,不过在场的人都熟视无睹,看来也真的就是习惯了。

    扫盲班也是根据程度教导大家一些字或者遣词造句,而学习程度更高的就会到数理班那边去,也开有一些文学艺术之类的班级,会请大唐时空的一些知名学者过来上课。

    朱清谷还看到了白天给学生上课的老工程师现在晚上也在这里上课,在跟着李荻在学画花鸟画陶冶情操。

    李荻在画苍蝇蝴蝶蜜蜂等小昆虫很是细致,虽然没有边鸾等花鸟画名家这么有影响力,但也有自己的独到之处。

    梁老工程师就是随意学,都学得很开心。

    除了这些,这里还有很多提高班,朱清谷就站在外面看着告示栏,上面也写明了什么课在什么时候,在哪间教室,由哪位老师上。

    这上面的课程有——

    基础识字、国画绘画、毛笔书写、机械原理、基础数理、农田水利、专业炼铁、化工合成、食品加工……

    难怪这里这么多人,到了晚上反而还比白天热闹,白天这就是小学,晚上就是一个文明建设班级。

    朱清谷都心动了,想要去听听课。

    天幕下的人浏览着这些课也睁大了眼睛。

    之前朱清谷也说过后世人的课程是分得极细的,现在就算是这样粗略的分,也可以分出许多的东西来。

    而学习这些东西……他们想到了后世一排一排的先进无人工厂,想到了那跟随着流水线接二连三出来的纸张,想到了飞上天空去的火箭,想到了那大海之上乘风破浪而来的船舰,想到一个一个的大炮……

    朱元璋直呼,快建!

    他也眼热唐朝就是先了一步,吃得盆满钵满的,现在最重要的是什么?是人才啊!

    赵匡胤也羡慕啊,但他们也一定能够跟上的,所以现在能他们这里先出点人才去学习吗?

    就是留学之类的……

    现在也因为建交了,他们完全可以和李世民联系,李世民这厮还会打太极了。

    赵匡胤骂骂咧咧的。

    不过这里听课是自由的,允许旁听,所以私人自己过去旁听也不算是什么吧?

    但是他忽略了天幕下同样也有很多唐人,唐人要往这边去不是你比跨越时空过去更快?

    所以几个工业园的夜校即将面临爆满的情况。

    朱清谷现在又跑去旁听了医疗卫生的课,然后发现孙思邈等几个她经常看见的大夫也在这里。

    现在上面就讲到了呼吸系统,讲到的呼吸系统的组成还有所谓的气体交换、呼吸运动、人工呼吸的作用、还有呼吸系统的卫生……

    下面的人也和自己的所学结合起来,孙思邈眼睛很亮,因为他发现很多东西都是殊途同归的。

    只不过后世观察得更加深入,因为他们拥有工具,但是老祖宗流传下来的也一直都不差,完全可以和后世医学相互印证,并且在一些方面,比如说整体方面,他们还是权威。

    而在局部以及细致等方面就要看后世医学了。

    听了半节课,朱清谷悄然离开,然后到各个课程里都坐了几分钟听听看。

    也就是这么几分钟的时间,天幕下的许多人也挠得心痒痒的,想要继续听。

    而朱清谷这个时候却掉转头去了图书室这里。

    无论是里面还是外面都是爆满的,甚至于台阶上,空地上都有人手不释卷。

    之前他们只能看着朱清谷去后世的图书馆,看着后世人阅读这么多书,但是现在他们自己也可以阅读了。

    朱清谷还看到了孔颖达、颜师古等人也在这里,若干穿着长袍的唐人也都随意坐着。

    这里有饮水机,就算是打水的时候,他们的声音也都是十分小声的。

    图书室这里几乎只有翻书的声音。

    此时已经是是晚上十点了,这里还有很多人在这里。

    朱清谷的脚步都放轻了,走进来遍览了一圈,便又离开了,对天幕说道,“这里的闭馆时间是十点半,保安大叔还说闭馆的时候他都要苦苦劝说这些人离开,甚至有些人想要带铺盖来这里睡……”

    (宋·范仲淹:若是我看到这么多书,也不愿意离开。)

    (宋·包拯:人会消失很多东西,唯独学到的东西不会消失。)

    (东晋·陶渊明:无案牍之劳形,读书度日也未尝不美。)

    刘禹锡也有些受宠若惊,靖节先生竟然也念了他的句子。

    现在他倒是闲暇不下来了,还有许多政务要忙碌,可以一展才华,看到这些句子也不免苦笑,要是让他选,自然也是选现在。

    天幕下有不少人都想要去图书室看一看。

    看不到后世的图书馆去图书室转转也好。

    尤其是秦汉之时的人一直在问朱清谷到底什么时候来他们的朝代。

    也是思之若渴了。

    朱清谷这边自然还是听智囊团的安排。

    目前还在消化唐宋明三朝的劳动力,加上后世暂时也没有这么多的专家被调用过来,所以还在和2015年、2020年的华夏时空商讨,邀请他们加入跨时空商贸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