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 > 第302章 不省心

在六零当神仙的那些年 第302章 不省心

    当晚。

    吃完晚饭后的林安芝没有照常窝躺椅上看连环画,而是操心地背着手又外出散步。

    她能感应到,那个不省心的八十多岁老头根本没回村。

    还说什么擦黑就回…

    这天上星点子都擦出不老少了,也没见人。

    白天的放心果然是放早了……

    亏她还真相信杨二柱说的那什么“我爹向来是顶事的,要办的事情根本不用别人操心,”还有杨国安嘴里的“老爷子心里有成算“……

    回忆着这两人的话,林安芝顿时感觉这两个也不靠谱起来。

    对自己身份越发适应的林安芝一边心里叹着“儿孙都是债”,一边走出了自家宅院。

    随着点点金光散出,林安芝的身体慢慢腾空升高,紧接着身影便在夜空中快速划过。

    不过几分钟,林安芝要找的目标就出现在了眼前。

    叹着气降落,看着那个在黑灯瞎火山路上,一下下不紧不慢划拉着拐杖的老头,代入长辈身份的林安芝是又好气又好笑。

    这都多大岁数的人了,出个门怎么连手电筒都不记得带?

    天色晚了,赶不回来就先住闺女家呗……非得回来……

    到处乌漆嘛黑的,这老头也不怕栽跟头!

    关键她刚才出来的时候竟然也忘揣个手电筒了……

    她有金手指,怎么都看的清,但看老爷子拐杖点的哒哒响,明显是看不太清路了。

    忍不住又叹了一声,林安芝背着手朝对方靠近,沉声喊了句,“丰收…”

    杨丰收眯着眼还在赶路,听到熟悉声音后先是一愣,紧接着满脸的皱纹就笑开了花,“小姑奶奶??”

    “小姑奶奶,你咋溜达到这了?”

    林安芝看了眼杨丰收身后装的有些鼓囊的背篓,“不是去你闺女家串门吗,村里活计该安排的都安排好了,暂时不用你操心,这么着急回来干啥……”

    杨丰收不赞成地直摇胡子,“多了个曾外孙,我去看一眼就行了……但咱村那些个不省心的,我可得一直看着他们……”

    觉得面前老头也挺不省心的林安芝顿了顿,语重心长地继续道,“那你赶夜路好歹找个人驾个车送你一程,真以为自己是五六十,还年轻呀…”

    知道林安芝是在关心自己,杨丰收弯腰看着林安芝,一边点着拐杖连声应是,一边又很是自信地解释道,“小妮本来也让她大孙子送我来着,但我看那孩子干了一天活了,瞅着还没我精神,就给他们撵回去了……”

    杨丰收边说边用拐杖用力点了点脚下新修的山路,“咱山的路这么平整,我闭着眼都能回来,带上个小崽子,我还得操心他……”

    背着手很想叹气加摇头的林安芝:……你是不用操心了,轮到我操心了……

    怎么突然有种跟熊孩子讲道理死活讲不通的感觉?

    这老太爷是到什么老年叛逆期了吗?

    一路听兴奋的老头从新出生的曾外孙说到杨家村明年先进大队的奖状要贴到哪里,快一个小时后,一老一小也终于回到了村子。

    迟迟没见亲爹回来的杨二柱已经在村口蹲了好一会。

    看到亲爹总算回来,杨二柱高兴地赶紧起身,紧接着就腿麻地差点摔了个狗啃屎。

    杨丰收一边扶着干巴老儿子往家走,一边嫌弃地骂儿子“人老不中用”。

    林安芝目送一高一矮两个老头走远,也转身往自己家走去。

    一天快要结束,人的事情已经操心完,林安芝在临睡前想到了什么,又跑到杂物房的屋檐下。

    屋檐下安安静静,没有了之前灵动热闹的叽喳声。

    林安芝蹙了蹙眉。

    那对小夫妻怎么还没回来?

    真被小毛那一扑吓到了?

    但之前三只大猫也仰着脑袋朝小夫妻俩咋呼过……

    当时的小夫妻俩虽然有些受惊,但很快就飞回来冲着三猫的脑袋拉屎。

    这明显是两只胆子相当大的鸟儿。

    现在啥情况?

    咋家都不回了?

    也跟杨丰收一样,天黑看不清路耽搁在外面了?

    又或者是因为做的窝连塌了三回,彻底绝望?所以家也不打算认了??

    别介啊,她亲爹都打算给你俩造别墅了,你俩再坚持一下啊……

    想到林大平和谢秀兰对燕子夫妻来家时的高兴,还有这几天日日来看对方搭窝进程时的期待,林安芝瞅着空荡荡的屋檐,都有点想再出去散步一圈的冲动。

    当然,散步的时候能顺便把那对不知道跑哪的燕子夫妻也接回家。

    ************

    第二天。

    散步回来的林安芝依旧没等回家里的燕子。

    正当林安芝扶着下巴认真考虑要不要动用金手指找一找鸟的时候,耳边隐约传来了熟悉的“唧唧”声。

    林安芝眼睛一亮,立马抬头张望。

    果然,没过几秒,两只黑羽剪尾的小燕子就出现在眼前。

    终于回家的小两口还带回来了两个客人。

    两只个头更大些,但羽毛颜色稍微有些暗淡的同类。

    林安芝退到了一边,好奇地看着这四只燕子的动作。

    带路的小两口在它们打算安家但一直安家失败的屋檐前盘旋了几圈,然后落到了屋檐下的横梁上。

    两只大燕子围着林家宅院整个观察一圈,最后也落停在小两口旁边。

    接着就是一阵“叽叽喳喳”的交流。

    林安芝一把瓜子还没嗑完,两只大燕子率先离开,而两只小燕子就停在了横梁上,开始悠哉地梳理自己身上的羽毛。

    林安芝一开始还有些看不懂这四只燕子到底在自家商量了什么大事,直到两只大燕子去而复返。

    两只大燕子,一只鸟嘴里叼着秸秆,另一只鸟嘴里叼着湿润的泥土。

    两鸟目标明确,直接飞到屋檐下就开始把鸟喙里的秸秆和泥土往墙上抹。

    然后,没有一丝停留地又飞了出去。

    半个小时过去。

    林安芝就这样看两只大燕子来来往往重复着这个步骤已经四五次,而两只小燕子依旧没事人一样在旁悠哉梳理羽毛。

    看着小两口梳理完羽毛又亲昵地靠在了一起,林安芝瓜子都不嗑了,内心直呼好家伙。

    这是啃老吧?

    这妥妥的啃老吧??!

    亏她还以为这小两口是被家里三只大猫吓到才跑没影,搞半天人家是去搬救兵了……

    关键把爹娘找回来干活就算了,这俩还连搭把手都不搭?

    就这么光看着??

    这简直…鸟命真好!

    因为小两口摇来了家里长辈帮忙搭窝,林大平连夜编的小竹筐没能派上用场。

    但看到燕子又回来,林大平和谢秀兰都十分高兴。

    两只为儿女操碎心的大燕子更是每天睁眼就是干,最后只用了三天多时间就给小两口搭了个结结实实的“t”字型鸟窝,乐的小两口当晚就住进了新家。

    就是两只大燕子离开时,对着两只小两口狠啄了好几下,嘴里也叽叽喳喳一直叫个不停。

    当时就在现场的林安芝听不懂鸟语,但看两只大燕子呼扇着翅膀尖,嗓子都快吼劈叉的样子,感觉应该是骂的挺脏。

    已经成家还有爹妈帮衬生活的小两口虽然盖房子不行,但其他方面倒是很有效率。

    小两口住进新房的第二天,林安芝就感知到鸟窝里就多出了五颗模糊的生命光点。

    ******

    燕子是一种典型的季节性候鸟动物。

    它们通常在三月至四月从南方的越冬地返回北方繁殖地。

    而要到差不多五月六月,才是燕子们的繁殖高峰期。

    林安芝也是问过林山根才知道,自家的这对燕子夫妻还算是最早一批从南方回来的先锋队。

    三月份的天气还不够暖和,那些在南方过冬的燕子们大多数都还没出发。

    此时,村里面好多人家去年的燕巢里都还是空的。

    林安芝虽然不懂自家这对燕子夫妻为什么要赶最早的这趟早班机返航,但也算是明白了这小两口为什么搭坏了三个鸟窝后才找到帮手救场。

    要不是回来太早实在找不到鸟帮忙,林安芝怀疑家里这小两口都能高效率地直接不劳而获。

    林安芝家里喜迎可爱新生命的第二天。

    村里另一户人家也迎来了一对早归的燕子夫妻。

    这户人家是村里的杨顺子。

    杨顺子家之前是村里有名的困难户,老弱病残户。

    腿残站不起来的杨顺子,偷鸡摸狗最后吃了花生米的杨麻子,瞎眼的老娘,唯一的健全人是个五六岁的半大孩子。

    杨顺子家里一直这么穷困潦倒地过了很多年,从来没有燕子选择在这个家里筑巢。

    杨顺子对此也并没有什么特殊感觉。

    毕竟他的日子就是这么一直不顺,代表着“福气”的燕子不来他们家也再正常不过。

    再说,有些人家家里就算有燕子来筑巢,日子不也照样过的苦哈哈。

    所以,这种事情也不用太相信。

    自暴自弃的杨顺子曾经觉得这辈子可能都不会在自己家看到燕子。

    但,直到今年。

    房子还是那个有些年头的破旧土坯房。

    但一对燕子停在了他家刚修整过的房檐下。

    因为在扫盲班的学习格外努力,十次里八次都能拔得头筹,杨顺子现在不仅是村里广播站的能领公分的兼职广播员,还在林安芝的“赐福”下已经能拄着拐杖简单行走。

    虽然还不能和其他人一样挣更多的工分,但杨顺子的精神面貌早已不同于往日。

    那是让杨顺子无数次回忆起来都觉得万分振奋的一天。

    那天。

    杨顺子早早就拄着拐杖背着一个板凳下了地。

    之前因为自卑,杨顺子很少出门,一直窝在家里靠搓些麻绳编些草筐勉强过活。

    但自从在扫盲班崭露头角,获得老师的认可,村民们的主动搭讪,林安芝的奖励后,杨顺子就尝试开始走出家门。

    踏出新的一步后,杨顺子发现走出去并没有想象中那么难。

    他腿不行,但他还有脑子,还有手。

    他能让老娘推着自己去广播站给村民们读报纸,大家伙都夸他念的最明白。

    他也能趴在板车上和大家伙一起晒种子,捡种子,乡亲们也说他干的活最细致。

    后来,村里的杨木叔给他做了副城里人用的拐杖。

    他开始能慢慢撑着拐杖站起来了。

    再然后。

    他再也不用劳累老娘背他,再用板车拉他了。

    他可以自己撑着拐杖走路了。

    虽然走的很慢很慢,但他再也不是以前那个事事都需要旁人背扶才能生存的废人。

    他能干的活计更多了。

    那天。

    来上工的杨顺子照常撑着拐杖缓慢地在田间行走。

    他一边仔细观察脚边每一株幼苗的生长情况,一边熟练用拐杖清理田间的野草,碎石。

    走到双腿实在撑不住的时候,杨顺子就取下随身携带的板凳,斜坐在板凳上,用手将村民们提前拌好的肥料一点点撒在靠近田埂的区域。

    一段位置撒完,杨顺子就撑着身体和凳子继续往前移。

    和周围低头干活的村民们没有什么不同,杨顺子也全心全意地在为春耕忙碌。

    提着水壶的林安芝就是这时散步到附近的。

    杨顺子半趴在地上干活的样子林安芝看到了。

    不出意外,其中一个水壶也被传送到了杨顺子面前。

    想到最近扫盲班没开,对方仍每天在神殿的灯光下对着报纸一笔一划地练习写字到深夜,日日帮她擦拭供台上洒落的香灰,林安芝送水时还又附赠了两点金光。

    虽然林安芝没有出现,但看到面前那个早就村里幸运儿们显摆了无数次的水壶,杨顺子也是瞬间明白今天是自己走了大运。

    没有像其他幸运儿那样吃“独食”,杨顺子忍着激动把水壶里的甜水分了一半给旁边的几个乡亲,然后才把剩下的甜水小心装进自己随身的竹筒。

    这是小姑奶奶给的水,是福气,杨顺子舍不得喝,想带回去给老娘和儿子。

    当天下工后,拄着拐杖回家的杨顺子莫名感觉自己的双腿越来越胀,越来越热。

    自从杨顺子开始出门,开始尝试站起来,以前毫无知觉的双腿也跟着慢慢有了知觉。

    杨顺子对这双腿的异常只以为是累到了,并没有在意。

    直到他到家后看到了轻手轻脚的老娘,还有院子里一阵阵清脆的燕鸣声。

    听到动静,杨顺子老娘激动地摸索到了杨顺子的手臂,无比惊喜又奋力压着声音跟自己大儿子颤抖着报喜,“咱家来燕子了,小姑奶奶保佑,咱家终于要过好日子了……”

    杨顺子的老娘眼睛看不见,激动拉住杨顺子胳膊时,一个没注意把杨顺子的拐杖带到了地上。

    但在阵阵燕子欢快的叽喳声中,杨顺子只是身体猛然歪了一下,而后,依旧稳稳地站在了原地。

    燕子是吉祥的象征,哪家能有燕子筑巢,就意味着福气和希望。

    不可置信看着自己双腿的杨顺子握紧了腰间的竹筒,抬头又看向那对在自家房檐下衔着干草和泥巴的燕子,第一次无比相信着这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