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坳里的姐妹花 第397章 这是你奶奶吗?
热门推荐:
1961刚刚入职的我获得了系统
崩铁:没开玩笑,对面一个谱尼
我在长白山当猎户
NBA:人在93,钛合金文班!
大明秦王,从截胡徐妙云开始
神王塔
魔界人的平淡日常
无名之书
全民觉醒:我隐藏了空间系
生孩子不是一个人的事,可陈志军天天累得像条蔫黄瓜,回家倒头就睡,连说句热乎话的功夫都没,更别提亲热。
春花肚子一直没动静,婆婆便天天在耳边念,陈志军却总摆出副“顺其自然”的散漫样,把所有压力全堆到了她身上。
这天夜里,春花硬着头皮开了口,“咱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妈催的急,我也不小了,她们都说年纪太大不好生……”
陈志军揉着太阳穴,满脸倦意:“别管妈,再晚几年要也不迟,咱家有儿子了,不着急。至于年纪大,人家说的是头胎,你都生四个了,跟生鸡蛋一样简单。”话音刚落,翻身就打起了呼噜。
春花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可看着枕边人眉头紧皱、呼吸沉重的睡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最终她只轻轻叹了口气,默默把被子往身上掖了掖,翻了个身,也闭上眼睛睡了。
婆婆的催生越来越频繁,从“趁年轻赶紧生”变成了“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这天清晨,春花正握着扫帚埋头扫地,婆婆晃到她面前,突然伸手按住扫帚头:“你们是不是碍着孩子在旁边,不方便办事?”
扫帚柄猛地顿住,春花的手腕一僵,耳根子腾地烧起来:“不、不是的妈。”
“那是咋回事?” 婆婆眯起眼,在她泛红的脸颊上转了两圈,“难不成真是身体有毛病?你月经来得准时不?”
春花把头低下:“准、准时的......”
婆婆看向她的肚子:“准时还没动静?我估计是你这肚子停太久了!村里张二家媳妇以前也这样,歇久了再想怀就难了,听我的,赶紧去看医生!”
春花忙道:“不是身体的事...... 志军每天累得骨头都散了架,回家倒头就睡,根本...... 根本顾不上那些事......”
婆婆一听急道:\"让他请几天假!我找算命先生算过,这个月怀上准能生儿子,错过就得再等好几个月!\"
春花想到要特意让丈夫请假回家做这种事,脸颊瞬间烧得滚烫:\"妈,厂里忙,他不好请假......\"
\"厂里再忙能有生儿子重要?\"婆婆瞪圆了眼睛,\"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是个干活的,请几天假怕什么!\"
春花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真的不行......\"
婆婆哼了一声:\"那你说通他!\"
当晚,春花硬着头皮跟陈志军说了这事。
陈志军皱着眉头:\"请假多麻烦啊,要是别人问起来,我怎么说?总不能说回家生儿子吧,让人听了笑话!\"
\"可你妈天天催......\"春花无奈地说。
\"你别理她,\"陈志军摆摆手,\"她爱怎么催就怎么催,你当没听见就是了。\"
春花低声说:“我也觉得该趁早生,赶紧把这事办了。”
陈志军却叹着气:“实在是累,一点劲儿都提不起来。”
春花无可奈何,左边是婆婆日复一日的催生咒,右边是丈夫的不配合,心烦不已。
以前心烦时还能回娘家,和妈妈吐吐苦水,听她絮絮叨叨说些家长里短,愁闷也就随着灶膛的烟火散了。
可现在娘家离得远了,坐车得大半天,想去一趟比登天还难。
她没有朋友,唯一算相熟的邻居秀娟,每次开口就是说她家男人,或者吐槽婆婆的,唾沫星子横飞地能说上半个时辰。
有次春花好不容易插空说了句 “我婆婆天天催再生”,秀娟立刻拍着她胳膊打断:“你家那点事算啥?谁家没本难念的经?”
春花很郁闷,不仅仅是因为没处说心事,还因为被家里家外的活压得喘不过气。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生火做饭,送完孩子上学又得弯腰搓洗堆积如山的脏衣服,好不容易洗好刚拎到阳台打算晾晒,小女儿又在屋里哭喊着尿湿了裤子。
虽说孩子们算懂事,可大的要辅导作业,小的追着要喂饭,这边刚哄好一个,那边又为了块糖吵起来,闹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更愁人的是还得琢磨着帮衬家里赚钱,忙完家里的就去秀娟家一起做手工,一坐就是一下午,腰杆酸得像要折断,可算下来赚的钱少得可怜,给孩子买件新衣都不够。
有次难得闲下来,她走到屋里那面镜子前。
镜面蒙着层灰,照出来的人影有些模糊,却依然能看清自己蜡黄的脸。
眼角不知何时爬满了细密的皱纹,像田埂上干裂的土缝;嘴唇干得起了皮,头发松松垮垮地挽在脑后,几缕枯黄的碎发耷拉在额前。
她下意识地用粗糙的手指抹了抹脸颊,镜子里的人也跟着动了动,憔悴的模样让她猛地想起前几年在娘家时,自己还是个扎着麻花辫、笑起来还算明媚的姑娘。
时间快得可怕,亦或只是她老得太快?
那天去接孩子放学,春花站在斑驳的铁门外等了许久,喜妹终于牵着荔童出来,旁边一个扎蝴蝶结的小女孩突然指着她,问:“这是你奶奶吗?”
春花顿时觉得如有一把刀朝自己捅来,一时呆在原地。
喜妹抿着唇不吭声,荔童小脸涨得通红,像只护崽的小兽:“你眼瞎啊!这是我妈!”
小女孩小声道:“看着真老。”
荔童立刻梗着脖子,杏眼圆瞪:“你妈更老!跟老巫婆一样,又老又丑,你长得跟你妈一模一样!”
小女孩的脸瞬间涨成紫茄子,“哇”地大哭起来,转身跌跌撞撞跑开了。
荔童双手叉腰,跳着脚欢呼鼓掌,马尾辫甩得老高:“嘴欠的人,活该!”
春花看着荔童,恍惚间仿佛看见了秋叶。
小时候她总觉得秋叶没规矩,不是传统里那种“好孩子”,没少被大人戳着脊梁骨说“野”。
可暗地里,她偷偷羡慕过秋叶的无所顾忌,羡慕她能不管不顾地吵嚷、能痛痛快快地生气,那些都是自己想学却学不来的模样。
如今,当年最“没规矩”的秋叶混得最好。她成了设计师,有自己的工作室,嫁给城里人,买了房子,打扮精致漂亮,村里人提起她都佩服她带着一大家子在城里站稳了脚,谁还会提当年那些“没规矩”的旧账?
想着这些,那句“别这么没礼貌”被春花咽了回去。
再看喜妹,低着头绞着衣角,怯生生的完全是自己的翻版,正如自己是妈妈的翻版,春花心情复杂。
春花肚子一直没动静,婆婆便天天在耳边念,陈志军却总摆出副“顺其自然”的散漫样,把所有压力全堆到了她身上。
这天夜里,春花硬着头皮开了口,“咱们……什么时候要孩子?妈催的急,我也不小了,她们都说年纪太大不好生……”
陈志军揉着太阳穴,满脸倦意:“别管妈,再晚几年要也不迟,咱家有儿子了,不着急。至于年纪大,人家说的是头胎,你都生四个了,跟生鸡蛋一样简单。”话音刚落,翻身就打起了呼噜。
春花张了张嘴,还想说些什么,可看着枕边人眉头紧皱、呼吸沉重的睡颜,到嘴边的话又咽了回去。
最终她只轻轻叹了口气,默默把被子往身上掖了掖,翻了个身,也闭上眼睛睡了。
婆婆的催生越来越频繁,从“趁年轻赶紧生”变成了“是不是身体有问题”。
这天清晨,春花正握着扫帚埋头扫地,婆婆晃到她面前,突然伸手按住扫帚头:“你们是不是碍着孩子在旁边,不方便办事?”
扫帚柄猛地顿住,春花的手腕一僵,耳根子腾地烧起来:“不、不是的妈。”
“那是咋回事?” 婆婆眯起眼,在她泛红的脸颊上转了两圈,“难不成真是身体有毛病?你月经来得准时不?”
春花把头低下:“准、准时的......”
婆婆看向她的肚子:“准时还没动静?我估计是你这肚子停太久了!村里张二家媳妇以前也这样,歇久了再想怀就难了,听我的,赶紧去看医生!”
春花忙道:“不是身体的事...... 志军每天累得骨头都散了架,回家倒头就睡,根本...... 根本顾不上那些事......”
婆婆一听急道:\"让他请几天假!我找算命先生算过,这个月怀上准能生儿子,错过就得再等好几个月!\"
春花想到要特意让丈夫请假回家做这种事,脸颊瞬间烧得滚烫:\"妈,厂里忙,他不好请假......\"
\"厂里再忙能有生儿子重要?\"婆婆瞪圆了眼睛,\"他又不是什么大人物,不过是个干活的,请几天假怕什么!\"
春花急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真的不行......\"
婆婆哼了一声:\"那你说通他!\"
当晚,春花硬着头皮跟陈志军说了这事。
陈志军皱着眉头:\"请假多麻烦啊,要是别人问起来,我怎么说?总不能说回家生儿子吧,让人听了笑话!\"
\"可你妈天天催......\"春花无奈地说。
\"你别理她,\"陈志军摆摆手,\"她爱怎么催就怎么催,你当没听见就是了。\"
春花低声说:“我也觉得该趁早生,赶紧把这事办了。”
陈志军却叹着气:“实在是累,一点劲儿都提不起来。”
春花无可奈何,左边是婆婆日复一日的催生咒,右边是丈夫的不配合,心烦不已。
以前心烦时还能回娘家,和妈妈吐吐苦水,听她絮絮叨叨说些家长里短,愁闷也就随着灶膛的烟火散了。
可现在娘家离得远了,坐车得大半天,想去一趟比登天还难。
她没有朋友,唯一算相熟的邻居秀娟,每次开口就是说她家男人,或者吐槽婆婆的,唾沫星子横飞地能说上半个时辰。
有次春花好不容易插空说了句 “我婆婆天天催再生”,秀娟立刻拍着她胳膊打断:“你家那点事算啥?谁家没本难念的经?”
春花很郁闷,不仅仅是因为没处说心事,还因为被家里家外的活压得喘不过气。
每天天不亮就得起来生火做饭,送完孩子上学又得弯腰搓洗堆积如山的脏衣服,好不容易洗好刚拎到阳台打算晾晒,小女儿又在屋里哭喊着尿湿了裤子。
虽说孩子们算懂事,可大的要辅导作业,小的追着要喂饭,这边刚哄好一个,那边又为了块糖吵起来,闹得她太阳穴突突直跳。
更愁人的是还得琢磨着帮衬家里赚钱,忙完家里的就去秀娟家一起做手工,一坐就是一下午,腰杆酸得像要折断,可算下来赚的钱少得可怜,给孩子买件新衣都不够。
有次难得闲下来,她走到屋里那面镜子前。
镜面蒙着层灰,照出来的人影有些模糊,却依然能看清自己蜡黄的脸。
眼角不知何时爬满了细密的皱纹,像田埂上干裂的土缝;嘴唇干得起了皮,头发松松垮垮地挽在脑后,几缕枯黄的碎发耷拉在额前。
她下意识地用粗糙的手指抹了抹脸颊,镜子里的人也跟着动了动,憔悴的模样让她猛地想起前几年在娘家时,自己还是个扎着麻花辫、笑起来还算明媚的姑娘。
时间快得可怕,亦或只是她老得太快?
那天去接孩子放学,春花站在斑驳的铁门外等了许久,喜妹终于牵着荔童出来,旁边一个扎蝴蝶结的小女孩突然指着她,问:“这是你奶奶吗?”
春花顿时觉得如有一把刀朝自己捅来,一时呆在原地。
喜妹抿着唇不吭声,荔童小脸涨得通红,像只护崽的小兽:“你眼瞎啊!这是我妈!”
小女孩小声道:“看着真老。”
荔童立刻梗着脖子,杏眼圆瞪:“你妈更老!跟老巫婆一样,又老又丑,你长得跟你妈一模一样!”
小女孩的脸瞬间涨成紫茄子,“哇”地大哭起来,转身跌跌撞撞跑开了。
荔童双手叉腰,跳着脚欢呼鼓掌,马尾辫甩得老高:“嘴欠的人,活该!”
春花看着荔童,恍惚间仿佛看见了秋叶。
小时候她总觉得秋叶没规矩,不是传统里那种“好孩子”,没少被大人戳着脊梁骨说“野”。
可暗地里,她偷偷羡慕过秋叶的无所顾忌,羡慕她能不管不顾地吵嚷、能痛痛快快地生气,那些都是自己想学却学不来的模样。
如今,当年最“没规矩”的秋叶混得最好。她成了设计师,有自己的工作室,嫁给城里人,买了房子,打扮精致漂亮,村里人提起她都佩服她带着一大家子在城里站稳了脚,谁还会提当年那些“没规矩”的旧账?
想着这些,那句“别这么没礼貌”被春花咽了回去。
再看喜妹,低着头绞着衣角,怯生生的完全是自己的翻版,正如自己是妈妈的翻版,春花心情复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