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那些年我变沉默的时候 > 第264章 辅导作业风波

那些年我变沉默的时候 第264章 辅导作业风波

    “这道题讲了多少遍了,怎么还错!” 我站在儿子书桌前,声音里满是压抑不住的怒火,手指着作业本上那道做错的数学题,胸口因为生气剧烈起伏着。

    今天本是平常的一天,傍晚六点半,一家人吃完晚饭,儿子像往常一样,把书包搬到客厅茶几旁,掏出作业本,准备开始 “战斗”。我也如往常般,端着杯热茶,坐到他身旁,心里想着,慢慢教,总能教会,辅导作业这事儿,急不得。

    一开始,是一道两位数的加法题:27 + 18。儿子提笔就写,把7和8对齐,2和1对齐,直接得出35。我看着这答案,深吸一口气,耐着性子说:“宝贝,你看呀,数位要对齐,个位对个位,十位对十位,27的7是个位,18的8是个位,它们得对齐,2和1是十位,也要对齐,重新算一遍呀。”

    儿子眨眨眼睛,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擦了重新写,这次数位对齐了,可算到7 + 8 = 15时,他直接把15写下来,忘了向十位进1,结果变成27 + 18 = 35 (实际应为45 )。

    我感觉额角的青筋跳了跳,又接着讲:“宝贝,个位相加满十,要向十位进1哦,就像咱们数小棒,7根小棒加8根小棒,是15根,这时候要把10根捆成一捆,拿到十位上去,所以十位上的2加1,还要加上进位的1,才对呀。”

    我边说边拿出事先准备好的小积木,用不同颜色代表个位和十位,给他演示。儿子盯着积木,看了一会儿,说:“妈妈,我好像懂了。” 我心里一喜,让他再做一道类似的题:36 + 25。

    结果,儿子还是在进位上犯迷糊,个位6 + 5 = 11,他依旧没进位,得出36 + 25 = 51 (正确是61 )。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二十分钟转瞬即逝,但那道题却仿佛故意与我作对一般,无论我怎样讲解,儿子似乎都无法理解。我的耐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慢慢抽走,一点一点地消失殆尽。

    终于,我再也无法忍受这种僵局,声音不自觉地提高了八度,怒吼道:“你到底有没有听我讲!”这声怒吼在安静的房间里显得格外突兀,儿子显然被吓了一跳,他的身子猛地一僵,原本紧握着铅笔的手更是攥得死死的,指节因为过度用力而泛白。

    他的头低得几乎要贴到作业本上,仿佛这样就能躲开我的目光。我能感觉到他的恐惧和不安,然而此刻的我已经被愤怒冲昏了头脑,完全忽略了他的感受。

    又过了一会儿,我强压着火气,换了种更简单的方式,用生活里买东西举例:“你看,妈妈买苹果花了36元,买香蕉花了25元,一共要花多少钱呀?先算6元 + 5元 = 11元,这时候是不是要给收银员1张10元,1张1元呀,那10元就要算到十位里去,所以十位30 + 20 + 10 = 60元,加上个位的1元,总共61元,懂了没?” 儿子懵懵懂懂地点头,重新做题,可写出来的答案还是错的。

    那一刻,愤怒瞬间涌上心头,我感觉血直往脑袋上冲, “你怎么这么笨啊!教了这么久都不会!” 话脱口而出,说完我就后悔了,可情绪已经失控,接下来的辅导,气氛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儿子默默擦着眼泪,一笔一划写得无比艰难,我也沉着脸,每讲一句话都带着股子气。

    辅导完作业,我回到房间,心里依旧堵得慌。靠在床头,望着天花板,我开始回忆过往类似辅导作业的场景。以前也有过教不会的时候,可没像今天这么生气,是最近工作压力大,把情绪转嫁到孩子身上了?还是对孩子的期待太高,容不得他出错?我越想越愧疚,觉得自己没控制住脾气,肯定伤了孩子的心。

    正沉浸在懊恼中,卧室门被轻轻推开,儿子小心翼翼地探进头来,手里还捏着个小纸条。他走到我跟前,把纸条递给我,小声说:“妈妈,对不起,我今天没好好学,惹你生气了。” 昏暗的灯光下,我展开纸条,上面歪歪扭扭写着 “妈妈,我错了,我会好好学”,看着那几个字,再看看孩子低着头、一脸愧疚的模样,我的心猛地一揪,鼻子也跟着酸了。

    我把儿子拉到身边,抱着他,声音也软了下来:“妈妈也有错,不该对你发脾气,你愿意原谅妈妈吗?” 儿子忙不迭地点头,小脑袋在我怀里蹭了蹭,说:“妈妈,我以后一定认真听你讲题,不惹你生气。” 听着他稚嫩又真诚的话,我心里既欣慰又愧疚,欣慰孩子能主动认错,愧疚自己没能管理好情绪,用伤人的话对待他。

    后来,我和儿子一起分析作业出错的原因,发现他是对进位加法的概念理解不透彻,加上注意力容易分散,才会一错再错。于是,我们重新用小积木当数字,我先演示,让他跟着操作,直观感受进位的过程。

    每成功一次,我就给他一个小贴纸奖励,慢慢的,儿子眼睛亮起来,做对题时,兴奋地跟我分享:“妈妈,我会啦,你看,7 + 8 = 15,进1,2 + 1 + 1 = 4,所以27 + 18 = 45!” 看着他亮晶晶的眼睛,我也跟着笑了,那一刻,辅导作业时的愤怒早已烟消云散,只剩下亲子间温馨的互动。

    这件事之后,我开始反思自己的教育方式。我从书架上翻出之前买的教育书籍,像《正面管教》《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想从中学学怎么更好地和孩子沟通、辅导作业。

    书里说,要理解孩子的认知规律,他们学习新知识本就需要反复练习、时间沉淀,不能用成人的标准去要求。我还和身边的家长交流,发现大家都有辅导作业崩溃的时候,但关键是要调整心态,用耐心和鼓励代替责骂。

    在后续辅导作业的日子里,我尝试改变方法。遇到儿子不懂的题,先深呼吸,让自己冷静下来,再换不同的方式讲解,用画图、讲故事等形式,让知识更有趣。要是他做对了,就使劲表扬,比如 “哇,你这次进位进位得特别棒,妈妈为你骄傲”,儿子听了,学习积极性更高了。

    同时,我也注重培养儿子独立思考的能力。不再直接告诉他答案,而是引导他:“你想想哦,之前学的进位知识,能不能用到这道题里呀?” 慢慢的,儿子遇到难题不再慌慌张张,会试着自己琢磨。

    这场辅导作业引发的风波,虽让我经历了愤怒,却也成为我和孩子成长的契机。它让我明白,教育孩子不能只靠发脾气,耐心和科学的方法才是钥匙。

    孩子也在犯错、认错、改错的过程中,学会面对自己的不足,主动改进。往后的日子,我想我会更懂得如何陪伴孩子学习、成长,不再让愤怒破坏这珍贵的亲子时光,而是用理解、包容和爱,陪他一步步在知识的海洋里遨游,看他长成更优秀的模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