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 第361章 镇国神器

魂穿大齐:我只想活命 第361章 镇国神器

    吴天处理完公务,临晚时分,方才回了后宫。

    秦铮的大女儿秦岚正在慈宁宫中和众女叙话,见其归来,急忙起身见礼。

    吴天挥手作罢,笑而询问:“听你爹说,你生了个大胖小子?”

    秦大小姐颇为不好意思的笑着点了点头。

    “样貌像你还是像三猪多些?”

    秦岚微微一怔,随后言道:“我儿生下来的时候像他爹爹,不过近来我瞧着好似又像我居多。”

    吴天一拍大腿:“那便对了。”

    钱霜央从旁闻言,不禁埋怨:“相公你什么意思?像我娘家人不好吗?”

    吴天眼见爱妻不悦,赶忙解释:“不是不是,据我观察,娃娃大都生下来像爹。主要是通过样貌告诉他老子,这是你的孩子,得负责养。

    通常再过上一阵子,宝宝逐渐发现老爹不靠谱,还是当娘的靠得住,就慢慢长的像娘了。

    承义出生时我不在身旁,不太清楚,反正承珍和承器刚出生时都是这样。你们没瞧孩儿像你们多一些嘛。

    也就我的宝贝女儿承珠最像我,那眉毛、眼睛、嘴巴、神情一瞧便是我老吴家的种,特别是吃奶的时候。”

    霜央“噗嗤”一笑:“什么歪理邪说,当着弟妹的面,不许胡说八道。”

    “真的。”

    “……”

    秦岚见这一家人耍着贫嘴,知道吴天外出刚归来,便也不再打扰,躬身行礼告退。

    待宫女送其走后,吴天转而冲着妻妾问道:“岚岚是一个人进宫的吗?”

    霜央点头回应:“嗯,秦家有江湖人士赠送的不少土特产,岚岚好意拿来一些给我们尝尝。

    相公,我怎么听她说,今日坊间流传,说是朝廷刚收复的鲁地琅琊发生了大灾害,有地龙走蛟化形,翻江倒海,杀人无数。”

    吴天摆了摆手:“消息传的这么快吗?兴许是老百姓以讹传讹罢了,什么走蛟,纯属扯淡,就是单纯的地震而已。”

    “岚岚讲百姓们议论纷纷,有人言说朝廷窥得神仙法器,惹怒仙神,派了蛟龙临凡,兴风作浪,有意降下灾祸,向我皇家示警。”

    “胡说八道,子虚乌有的事情。”

    “这种大灾,按照旧例,皇帝要发罪己诏,还得去社稷坛和太庙祭祀,祈告天地,忏悔罪孽。

    不然的话,天灾继续降临,会报应在皇族之人身上。上苍也会剥夺国之气运,以平息雷霆之怒。”

    吴天眉头紧蹙:“这些话是岚岚说的?她有没有提泰山封禅一事?”

    “没有。”

    白飞飞听到“封禅”二字,忽然两眼放光,急道:“夫君你要去泰山封禅?真的吗?

    这可是大事啊,古往今来那么多帝王,能够格登顶泰山之皇,少之又少。你这是想做那千古一帝吗?”

    吴天没好气的骂道:“我去个屁的泰山。老秦和大头忽悠我呢,我没答应。

    适才桑老道还让我铸造什么山河九鼎,说是镇国神器,上可揽天下气运,下可安黎民百姓。

    让我撵滚蛋了。一场地震灾害,搞出那么多歪门邪招,真不知道一个个脑袋里想的啥。”

    吴天随口说了适才桑道长的建议,没想到飞飞听了以后大为紧张,跳起身正色而言:“夫君啊,不就是铸九口大鼎嘛?又不费什么国帑。实在不行,这钱金蟾商号掏了。

    铜的我都不造,要铸就铸金的。左右不过是银钱罢了。夫君只管下令,命东海学宫和工部通力合作,一应钱财有我顶着。

    如此大事,要是真能保我吴家子孙后代万世流芳,别说九口鼎了,就是九座城,我也倾其所有。”

    吴天狠狠瞪了飞飞一眼,怒而训斥:“你真是一孕傻三年,以前那个聪明劲儿呢?这是自掏腰包的事情吗?

    这世间,钱财乃至公之物,一份耕耘一份收获,每一文钱,都带着一丝因果。

    老桑的意思是,要用天下百姓的血汗,集华夏子民共愿,以山河湖海为基,借人间朝暮烟火,方可铸造此鼎。

    在我看来,他说的太玄乎,都是表面做派。没有这九个鼎,我东吴便不能风调雨顺,上苍就要降下灾祸吗?

    再说,眼下老百姓日子过得已然不易,让我下旨命所有人都上缴一文钱出来,这钱虽少,可是凭啥呀?

    既不是朝廷税赋又不是衙门公粮,单为了我皇家一己私利,从而强行征收民脂民膏?这种天怒人怨的事情,我不干。”

    环儿从旁小声嘀咕:“可是……万一上苍真的降下灾祸呢?会不会报应到孩子们身上?”

    众女各自心头一颤。

    钱霜央当机立断:“相公,下旨吧,不过是一文钱而已,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啊!

    你不是皇帝,你不在乎,万一报应到大义身上呢?不成不成,你马上下旨。”

    白飞飞随即附和:“就是,不过一文钱罢了,要是上苍真怪罪我吴家,连累了孩儿,我也不活了。

    夫君还不速速下旨,大不了我命金蟾商号鼎力相助,只要认缴一文钱的子民,我每人给一斗米粮。”

    吴天气笑了:“胡闹,眼下朝廷是不缺金银,怎奈民间存粮用以裹腹尚且不足。你一人给一斗粮食?好大的口气,哪来那么多五谷?”

    “我可以先赊账啊!南方稻谷一年两熟,甚至三熟,只要来年朝廷休养生息,不再征战,民间食物定然不会再紧张。

    眼下已然年关,等银钱收集起来,怎么样也得小半年吧?到时候,各地粮食全都丰收。我自掏腰包,还百姓每人一斗米,还不成吗?

    只要对吴家子嗣有益,我全当金蟾商号三年白干。不就是铸九口鼎嘛,咱家又不是铸不起。”

    环儿大感赞同:“我觉得二位姐姐说的在理,如此神器,其意义非同凡响!有了这九口鼎,等于万民所向,天命所归。

    此物又不白铸,经我吴家之手,夺天地造化,可以传承子孙后代的镇国之物,完全不输于传国玉玺。

    大哥,切莫要犹豫了。”

    吴天一手扶额:“疯了,都疯了。如此劳民伤财之举,竟然被你们说的理所应当一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