诡异的公交车 第235章 ∶时间的裂缝
热门推荐:
普女,梦里的男神们找来了!
万相之王
三国凭实力截胡
闾山仙道
说好办私塾,你教出剑仙武圣?
今夜入梦诱你
女配给大反派生孩子后,男主疯了
乞丐开局,每天变强百分之一
蛇王恋爱脑:痴缠千世轮回妻
我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可指尖仍在颤抖,像是被某种看不见的力量从体内抽走了温度。车厢里静得可怕,连呼吸都像在打鼓,一声声敲在我耳膜上。窗外的光影不断跳跃、撕裂,仿佛时间本身正在崩解重组。刚才还是夜幕低垂,路灯昏黄地洒在湿漉漉的柏油路上;一转眼,阳光刺眼地照进车窗,树影斑驳,蝉鸣聒噪;在一个弯道,暴雨如注,雷声炸裂天际,玻璃上爬满水痕,像无数只手在拍打。
而每一次转弯,司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左边那条路。
左……为什么总是左?
我死死盯着前方,试图从这重复的动作中找出规律。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某种更深层的直觉——它在提醒我,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辆公交车,这条路线,甚至我此刻的存在,都不该出现在现实之中。
我缓缓站起身,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车厢里的乘客依旧沉默,一个个低头坐着,面容模糊,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他们不说话,不动弹,甚至连呼吸都没有。我不敢多看,生怕一眨眼,他们的脸就会变成别的模样。
走向驾驶座的过程像走了一个世纪。每一步,地板都在轻微震动,不是来自引擎,更像是某种更深的地底脉动。司机没有回头,只是静静地握着方向盘,手指枯瘦如柴,指节泛白。
“你到底是谁?”我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得不像自己的。
他缓缓停下车子。四周忽然安静了,连雨声、风声、蝉鸣全都消失了。世界陷入一种诡异的真空。
然后,他摘下了帽子。
那一瞬间,我的血液几乎凝固。他的头顶光秃,皮肤苍白得近乎透明,能看见皮下青紫色的血管蜿蜒爬行。最骇人的是额头中央——一道缝合线横贯而过,针脚粗大,像是用手术线强行将两半头骨拼接起来。那道疤已经愈合多年,却仍散发着腐旧的气息,仿佛随时会裂开,从中渗出不属于人间的东西。
“我是第十二个成功者。”他低声说,嗓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也是最后一个清醒的人。”
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递给我。我接过时,指尖触到那纸张,竟冰凉如尸身。
封面写着几个字,墨迹暗红,像是用血写成:
意识剥离实验·第十三轮
我翻开第一页,冷汗顺着脊背滑落。
实验目的:通过构建“非现实空间”诱导目标进入时间裂缝,在极端心理压力下激发原始恐惧,提取“恐惧结晶”,用于高维意识重塑工程。
实验对象筛选标准:深夜独行女性,年龄25-30岁,具备高度自我认知能力,情感创伤史明确。
载体设定:以城市夜间公交线路为媒介,利用特定地理节点形成时空褶构,制造循环闭环。
恐惧原型分配:
座位1号:孤独(社交隔离诱发)
座位3号:死亡(濒死幻觉强化)
座位5号:失忆(记忆碎片化处理)
座位7号:背叛(亲密关系重构陷阱)
座位9号:失控(身体与意志分离)
注:若所有乘客精神崩溃率达100%,系统自动重启,清除本轮记忆,开启新周期。
我猛地抬头,看向车厢内那些沉默的身影。原来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恐惧的化身,是这场实验精心设计的心理牢笼中的囚徒。而我,正坐在通往最终环节的位置上。
我继续往下翻,手指越来越抖。
最后一张纸上,赫然印着一张身份证复印件。
是我的。
姓名:林晚
出生日期:1998年10月17日
住址:江城市南岭区梧桐巷18号
照片上的我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像是早已预见了今天的命运。
“你怎么会有我的信息?”我声音发颤,几乎咬到舌头。
司机缓缓转过头,嘴角扯出一丝苦笑,那笑容扭曲而疲惫,像是承载了太多不该属于人类的记忆。
“你以为你是偶然上车的?”他说,“我们等你很久了。”
空气骤然变冷。车窗上的水汽开始逆流,向上爬升,凝聚成一行行细小的文字:
欢迎回来,第十三号实验体。
我浑身僵住。脑海中闪过那天晚上的一切——我加班到凌晨,走出写字楼,雨下得很大。我站在街角等车,一辆没有编号的公交车缓缓停在我面前,车门打开,里面灯光昏黄,空无一人。我当时犹豫了一下,但太累了,只想快点回家。于是上了车。
现在我才明白,那根本不是“想回家”的念头。
那是被引导的。
他们早就标记了我。从我母亲失踪那天起,从我开始做那些关于童年老宅的梦开始,从我在心理咨询记录里写下“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注视我”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被选中了。
这份实验报告里提到的“情感创伤史”,指的就是她。
我五岁那年,母亲在一个雷雨夜消失。警方搜寻三个月无果,最后定性为“自行离家”。可我知道不是。那天晚上,她抱着我说:“晚晚,如果有一天妈妈不见了,你要记住,别坐左边的车。”
我一直以为那是梦话。
原来那是警告。
我猛地看向司机,声音嘶哑:“你们……到底想从我这里拿走什么?”
他沉默片刻,抬起手,轻轻摸了摸额头上的缝合线。
“恐惧结晶是最纯净的能量源。”他说,“尤其是由‘被至亲抛弃’这种根源性创伤催生的恐惧。它能打开更高维度的大门。而你,林晚,你是唯一一个经历过真实断裂的人——世间和亲情的双重断裂。你的意识,能在裂缝中保持清醒,却又足够痛苦,足以产出最高纯度的结晶。”
我后退一步,背抵住冰冷的车厢壁。
所以这一路的颠簸、时间的错乱、乘客的异样……全是为了逼我崩溃?为了榨取我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之前的十二个人呢?”我问。
“他们都成了结晶。”他说,“只剩下意识残片,困在这辆车里,反复经历自己的恐惧。而我……因为我曾是研究员之一,知道太多秘密,所以被留下来操控系统,成为守门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悯。
“但我一直在等你。因为实验手册最后一页还写着一句话:‘当第十三人认出自己时,裂缝将开启真正的出口。’”
我怔住了。
“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低声说,“你不是来被收割的。你是来终结这一切的。”
窗外,时间再次开始跳跃。黑夜与白昼交替闪现,雨滴悬浮在空中,钟表的指针逆向狂奔。整辆公交车开始发出金属扭曲的呻吟,像是即将解体。
我知道,重启就要开始了。
但如果我能认出自己——认出那个躲在童年阴影里、始终不敢面对真相的小女孩——也许,我真的能打破这个轮回。
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母亲的脸浮现在脑海。她说:“别坐左边的车。”
可这一次,我偏偏要往左走。
因为只有穿过最深的恐惧,才能抵达真实的彼岸。
而每一次转弯,司机都毫不犹豫地选择左边那条路。
左……为什么总是左?
我死死盯着前方,试图从这重复的动作中找出规律。心脏在胸腔里剧烈跳动,不是因为恐惧,而是某种更深层的直觉——它在提醒我,这一切都不是偶然。这辆公交车,这条路线,甚至我此刻的存在,都不该出现在现实之中。
我缓缓站起身,脚步轻得几乎听不见。车厢里的乘客依旧沉默,一个个低头坐着,面容模糊,仿佛被一层薄雾笼罩。他们不说话,不动弹,甚至连呼吸都没有。我不敢多看,生怕一眨眼,他们的脸就会变成别的模样。
走向驾驶座的过程像走了一个世纪。每一步,地板都在轻微震动,不是来自引擎,更像是某种更深的地底脉动。司机没有回头,只是静静地握着方向盘,手指枯瘦如柴,指节泛白。
“你到底是谁?”我终于开口,声音干涩得不像自己的。
他缓缓停下车子。四周忽然安静了,连雨声、风声、蝉鸣全都消失了。世界陷入一种诡异的真空。
然后,他摘下了帽子。
那一瞬间,我的血液几乎凝固。他的头顶光秃,皮肤苍白得近乎透明,能看见皮下青紫色的血管蜿蜒爬行。最骇人的是额头中央——一道缝合线横贯而过,针脚粗大,像是用手术线强行将两半头骨拼接起来。那道疤已经愈合多年,却仍散发着腐旧的气息,仿佛随时会裂开,从中渗出不属于人间的东西。
“我是第十二个成功者。”他低声说,嗓音沙哑得如同砂纸摩擦,“也是最后一个清醒的人。”
他从怀中掏出一份文件,递给我。我接过时,指尖触到那纸张,竟冰凉如尸身。
封面写着几个字,墨迹暗红,像是用血写成:
意识剥离实验·第十三轮
我翻开第一页,冷汗顺着脊背滑落。
实验目的:通过构建“非现实空间”诱导目标进入时间裂缝,在极端心理压力下激发原始恐惧,提取“恐惧结晶”,用于高维意识重塑工程。
实验对象筛选标准:深夜独行女性,年龄25-30岁,具备高度自我认知能力,情感创伤史明确。
载体设定:以城市夜间公交线路为媒介,利用特定地理节点形成时空褶构,制造循环闭环。
恐惧原型分配:
座位1号:孤独(社交隔离诱发)
座位3号:死亡(濒死幻觉强化)
座位5号:失忆(记忆碎片化处理)
座位7号:背叛(亲密关系重构陷阱)
座位9号:失控(身体与意志分离)
注:若所有乘客精神崩溃率达100%,系统自动重启,清除本轮记忆,开启新周期。
我猛地抬头,看向车厢内那些沉默的身影。原来他们不是普通人……他们是恐惧的化身,是这场实验精心设计的心理牢笼中的囚徒。而我,正坐在通往最终环节的位置上。
我继续往下翻,手指越来越抖。
最后一张纸上,赫然印着一张身份证复印件。
是我的。
姓名:林晚
出生日期:1998年10月17日
住址:江城市南岭区梧桐巷18号
照片上的我面无表情,眼神空洞,像是早已预见了今天的命运。
“你怎么会有我的信息?”我声音发颤,几乎咬到舌头。
司机缓缓转过头,嘴角扯出一丝苦笑,那笑容扭曲而疲惫,像是承载了太多不该属于人类的记忆。
“你以为你是偶然上车的?”他说,“我们等你很久了。”
空气骤然变冷。车窗上的水汽开始逆流,向上爬升,凝聚成一行行细小的文字:
欢迎回来,第十三号实验体。
我浑身僵住。脑海中闪过那天晚上的一切——我加班到凌晨,走出写字楼,雨下得很大。我站在街角等车,一辆没有编号的公交车缓缓停在我面前,车门打开,里面灯光昏黄,空无一人。我当时犹豫了一下,但太累了,只想快点回家。于是上了车。
现在我才明白,那根本不是“想回家”的念头。
那是被引导的。
他们早就标记了我。从我母亲失踪那天起,从我开始做那些关于童年老宅的梦开始,从我在心理咨询记录里写下“总觉得有人在背后注视我”那一刻起——我就已经被选中了。
这份实验报告里提到的“情感创伤史”,指的就是她。
我五岁那年,母亲在一个雷雨夜消失。警方搜寻三个月无果,最后定性为“自行离家”。可我知道不是。那天晚上,她抱着我说:“晚晚,如果有一天妈妈不见了,你要记住,别坐左边的车。”
我一直以为那是梦话。
原来那是警告。
我猛地看向司机,声音嘶哑:“你们……到底想从我这里拿走什么?”
他沉默片刻,抬起手,轻轻摸了摸额头上的缝合线。
“恐惧结晶是最纯净的能量源。”他说,“尤其是由‘被至亲抛弃’这种根源性创伤催生的恐惧。它能打开更高维度的大门。而你,林晚,你是唯一一个经历过真实断裂的人——世间和亲情的双重断裂。你的意识,能在裂缝中保持清醒,却又足够痛苦,足以产出最高纯度的结晶。”
我后退一步,背抵住冰冷的车厢壁。
所以这一路的颠簸、时间的错乱、乘客的异样……全是为了逼我崩溃?为了榨取我内心最深处的恐惧?
“之前的十二个人呢?”我问。
“他们都成了结晶。”他说,“只剩下意识残片,困在这辆车里,反复经历自己的恐惧。而我……因为我曾是研究员之一,知道太多秘密,所以被留下来操控系统,成为守门人。”
他顿了顿,眼中闪过一丝悲悯。
“但我一直在等你。因为实验手册最后一页还写着一句话:‘当第十三人认出自己时,裂缝将开启真正的出口。’”
我怔住了。
“什么意思?”
“意思是,”他低声说,“你不是来被收割的。你是来终结这一切的。”
窗外,时间再次开始跳跃。黑夜与白昼交替闪现,雨滴悬浮在空中,钟表的指针逆向狂奔。整辆公交车开始发出金属扭曲的呻吟,像是即将解体。
我知道,重启就要开始了。
但如果我能认出自己——认出那个躲在童年阴影里、始终不敢面对真相的小女孩——也许,我真的能打破这个轮回。
我闭上眼,深吸一口气。
母亲的脸浮现在脑海。她说:“别坐左边的车。”
可这一次,我偏偏要往左走。
因为只有穿过最深的恐惧,才能抵达真实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