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 第366章 这军火合同里怎么没提到弹药呢

明末华商之南海边地公司 第366章 这军火合同里怎么没提到弹药呢

    “那——怎么办呀——”

    韩溪亭无奈地把声音拖得很长,

    “云樽城的造船厂都建了一大半了,总不能给拆除了吧?”

    “我觉得多造几艘44炮舰还是很有必要的。”

    不等李国助答话,陈勋突然开口道,

    “有10艘44炮舰就足以应付登莱水师那二十艘西式福船了。”

    “就让云樽城的造船厂去造44炮舰吧。”

    “慢慢造就行了,那边的工匠本身也都不是什么熟手,就当给他们练手了。”

    “还有船舶学校里的学生也可以到云樽城的造船厂实习。”

    “嗯……这个主意不错,那就这么办吧。”

    李国助深以为然地道,突然又像是想起了什么,

    “你不提船舶学校我还忘了,咱们的教育体系建设进行的如何了?”

    这件事是去年6月26日,他在金角湾的“花船会议”中提出的。

    如今已过了一年,按说也应该有进度了。

    不过去年下半年,颜思齐等人的主要精力都用在组建政府上了。

    等议会成立教育委员会开始着手此事时,多半也是今年1-2月间,到现在满打满算可能连半年都不到。

    所以李国助对此并不乐观。

    “呃……这事你还是问韩姑娘吧。”

    陈勋说着看向韩溪亭,

    “我只知道雅兰城目前已经有一座小学和一座职业学校。”

    在去年金角湾的“花船会议”中,李国助提出实业兴邦的理念,

    强调职业教育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所以从中学开始,学生就要选择未来希望从事的职业。

    相应的学校也要跟着分专业,或者是建立一所足够大的综合性职业学校。

    雅兰城目前有造船、军工、机械三大核心产业,那么这座职业学校多半也是综合性的。

    否则就应该是三座职业学校,分别教授造船、军工、机械。

    “雅兰城的职业学校教的什么?”

    李国助马上用询问的眼神看向韩溪亭。

    “造船、军工、机械,海贸,是座综合性的职业学校。”

    韩溪亭镇定自若地答道,仿佛是知道李国助接下来会问什么一样,又说起了其他城镇的情况,

    “永明城有两所小学,一所在金角湾西岸,一所在金角湾东岸。”

    “还有一所职业学校,教授毛皮加工、玻璃制造、钟表制造。”

    “苏昌城有两所小学和一所教授柞蚕养殖和纺织工艺的职业学校。”

    “鸣岐城有两所小学和一所教授制糖和酿酒的职业学校。”

    “云樽城有两所小学和一所教授冶金和探矿的职业学校。”

    “不过目前还有超过4万人生活在乡野之中,”

    “在这些地方,我们都在民团营中开设有扫盲班,顾名思义就是为了扫盲,”

    “白天负责教小孩识字,晚上则教成年男女文盲识字。”

    “哦……”李国助想了想,问道,“教育委员会成立到现在怕还不到半年吧?”

    “嗯嗯,满打满算五个月。”韩溪亭立即答道。

    “那些职业学校算什么性质,中学还是大学?”李国助又问。

    “应该——算是中学吧……”

    韩溪亭有点迟疑地道,

    “主要是我觉得做老师的都算不上什么学识渊博的人,”

    “多数都只是识字的工匠,有些连字都还没认全呢。”

    “不过学生里也有二三十岁的人,多数是以前辽东的一些生员。”

    “因为咱们不搞科举,他们只好到职业学校里学些实用技能。”

    “总之目前从小学升到中学的学生几乎没有,毕竟孩子太少了。”

    “嗯……也不错了,五个月能弄成这样,也难为教育委员会了。”

    李国助想了想,给了个中肯的评价,又问道,

    “那军事教育的情况呢?”

    “目前正在筹建一座陆军学院和一座海军学院,还有军镇。”

    韩溪亭对答如流,

    “地点是在云樽城以南,雅兰城以西。”

    “那里有大片沿海平原,适合农业开发和野战训练。”

    “北部也有一些低山丘陵适合开发蚕场和游击战训练。”

    “位置差不多在永乐大帝湾中部,又直面广阔的鲸海,适合海军舰队驻扎和训练,”

    “还可以建一些渔港,为军队提供补给,无论海陆都可以生产练兵两不误。”

    “再加上处在雅兰城和云樽城两大工业中心之间,所以总督计划把它建成一座军镇。”

    云樽城以南,雅兰城以西……那不是大福基诺区吗?

    卧槽!我怎么把那地方给忘了,上辈子那里可是俄罗斯的军事管制区呀……

    没想到颜叔也会相中它做军镇,还真是英雄所见略同啊……

    想到这里,李国助立即饶有兴趣地问道:“你们打算如何建设那地方?”

    “筑城、建港、开垦军屯田。”韩溪亭随口答道,“这是现阶段做的事情。”

    “能说具体点吗?”李国助两眼放光。

    “先说军镇的城防建设吧。”

    韩溪亭有条不紊地说了起来,

    “城址选在滨海平原与丘陵交界处的西端,西临景弘湾,背靠低山,面朝海湾,形成‘山-城-港’梯次防御。”

    “在丘陵制高点设烽火台,监控海陆动向。”

    “城池为棱堡要塞,外挖护城河,引景弘湾海水。”

    “丘陵地带设暗堡与伏击点,利用天然岩洞改造为弹药库。”

    “城西建港口,修建双堤防波堤,内设战船码头,海军战舰停泊其中。”

    “沿岸布置岸防炮台,设36磅岸防炮数十门。”

    “西南角的岛屿驻军300人,设灯塔与信号旗,监控鲸海航道。”

    西南角的岛屿……应该指的是普佳京岛吧……

    想到这里,李国助又问道:“那座军镇和西南角的岛屿有名字吗?”

    “镇海卫、金汤岛……”

    韩溪亭俏脸一红,

    “这只是我随便取的……少爷还是找机会请玄扈先生取名吧……”

    “嗯,还不错。”

    李国助模棱两可地赞了一句,然后就低下头,继续去翻看合同。

    不是他对这事不感兴趣了,而是一时想不到该问什么了。

    “诶,这军火合同里怎么没提到弹药呢?”看了片刻,他突然问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