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 > 第194章 有后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 第194章 有后

    “此战只宜智取,不能强攻。”

    徐达沉吟良久,正色道。

    花云抚了抚下颌,追问道:“天德贤弟,依你之见,我等该如何智取?”

    徐达道:“城内十万元军,至少有六七万是汉人,而非蒙古、色目。那孛罗帖木儿的麾下,虽有不少蒙古和色目将领,但也有孔兴这样的汉人将领。”

    “孛罗帖木儿自己顽固不化,想要为伪元殉葬,不见得他手下的孔兴等汉将,也有同样的念头。”

    花云听到这里,瞪大眼睛道:“你的意思是说,咱们想办法派人混进城中,和孔兴他们联络,说服对方投降?”

    “不错。”徐达点了点头:“我正是这个意思。”

    “可是,如果那孔兴不同意呢?”

    “那也无妨,倘若孔兴不同意,我们就故意把动静闹大,派人进城四处传谣,说孔兴欲降,叫那孛罗帖木儿疑神疑鬼,不怕二人不反目成仇。”

    “好计谋!好计谋!”

    花云听罢,大喜道:“天德兄弟,你不但精通用兵,还懂得反间,愚兄与你相比,真是自愧不如啊。”

    徐达笑着摇头道:“花大哥不必如此自谦,现在老常那边的西征大军,已经打进关中,看样子马上就能收复长安,咱们也要努力了,可不能让他一个人抢了所有风头。”

    “哈哈哈,说得是啊。”

    花云颔首道:“咱们兄弟二人同心共事,先收复汴梁,而后率兵渡河,直捣伪元都城,届时若能生擒鞑子皇帝一家,这份功劳,难道还比不上常遇春那小子吗?”

    徐达笑了笑,没有再说话。

    …

    计划既定,徐达没有耽搁时间。

    当日入夜,他便安排麾下亲信谢再兴、栾凤等人,在锦衣卫卧底的协助下,冒死潜入汴梁城内,成功与元将孔兴搭上了线。

    “几位大人,我若投降大明,不知大明皇帝,能许给我什么好处?”

    “汴梁乃故宋旧都,我家徐帅说了,你若能助我大军光复此城,他愿在陛下面前,保举你为汴州都指挥使,封伯爵,你的所有旧部兵马,仍然归你节制。”

    徐达先前的料想,并没有错。

    与孛罗帖木儿那样的死硬派不同,孔兴完全没有为元顺帝尽忠的觉悟,眼看徐达派人招降自己,对方简直求之不得。

    “有徐大帅这句话,在下便放心了,劳烦几位回去禀告徐大帅,三日之后,贵军可以直接发兵攻城,届时在下会在城内配合,活捉孛罗帖木儿。”

    听到徐达给自己开出的条件,孔兴感觉非常满意,当即答应,亲自为明军担任内应。

    …

    三日之后,徐达、花云二人,指挥数十万兵马,正式发起攻城。

    在各种攻城器械的加持下,明军上到将领,下到士兵,人人前仆后继、悍不畏死。

    战事从清晨开始,一直持续到日落黄昏,在此期间,明军的攻势仿佛浪潮一般,虽有高低起伏,却始终没有一刻间断。

    很快,城内的十万元军便伤亡惨重,尸体堆叠如山,要不是城墙四面都被敌军包围,实在无路可逃,这帮人早就已经崩溃了。

    眼看明军如此势大,孔兴不敢再作犹豫,按照先前的约定,当天入夜,趁着城内秩序混乱的机会,对方果断起兵举义。

    先是派人打开城门,放外面的明军入城。

    接着为了继续建功,孔兴本人,直接亲率一队骑兵,杀向孛罗帖木儿的中军大营,当场将孛罗帖木儿擒杀。

    至此,短短数日时间,汴梁城三度易主,最终落入明军手中。

    …

    “太好了,真是双喜临门。”

    应天府,金陵城。

    各路大军连战连捷的军报,不断传入皇宫,郭洺揽奏,心情大悦,立刻给所有立功的将士,封官进爵。

    常遇春、徐达、花云,冯国胜、李善长等人,纷纷进封国公。冯国胜、蓝玉、邓愈、耿炳文等人,进封侯爵。其余将领,亦全部封赐有加。

    光是加官晋爵还不够,为了继续激励士气,郭洺下诏,给所有参战的六十万士兵,每人赐田十亩、钱十贯,

    除了战事顺利,对郭洺而言,近来还有另一件大喜事,那就是皇后俞扉烟在怀胎九月后,终于顺利分娩,为他生下一个儿子。

    当时郭洺正在上早朝,闻知爱妃生子的消息,直接撇下所有文武大臣不顾,径直前往后宫看望俞扉烟母子。

    亲眼见到自己儿子后,郭洺激动得无以复加,连忙将刘伯温和李善长召进宫内,命二人给自己儿子取名。

    “两位卿家,你二人谁取的名字合孤心意,孤赐他黄金一百两。”

    李善长沉思片刻,低声道:“《中庸》云:天下国家,可均也。臣以为,陛下不妨取一‘均’字,为皇子之名。”

    “郭均,郭均……”滚洺反复吟诵,转而向刘伯温请教道:“刘先生以为如何?”

    刘伯温不欲同李善长争风,笑着道:“臣赞成李阁老所言。”

    “好,那朕的长子,就叫郭均,这一百两黄金,归李先生了。”

    郭洺微微颔首,抬眼看了看李善长,接着又将目光转向刘伯温,沉声道:

    “刘先生,你替孤拟一道诏书,孤要封均儿为皇太子。”

    郭洺非常喜欢俞扉烟,自然也非常喜欢对方给自己生的孩子,根本不考虑其他人选,便打算直接封刚出生的长子郭均为太子。

    刘伯温犹豫片刻,拱手低声道:“陛下,臣以为,册封太子之事,可以暂时推迟……”

    “为何?”

    “陛下年不及三十,正是春秋鼎盛之纪,不必如此着急,倘若过早册立太子,只怕太子将来自恃身份,不肯虚心务学,反而因此自误。”

    郭洺听了这话,顿时沉默了。

    在自己那个时空的历史上,满清的康熙就遇到过这种事,因为过早册立太子,导致太子后来自以为位置稳固,失去了危机感,于是胡作非为。

    “好吧,朕听先生的。”郭洺点头道:“等皇儿满十岁,朕再考虑册封之事。”

    “陛下圣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