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 > 第193章 围攻汴州

重生元末,朱元璋被我爆锤 第193章 围攻汴州

    “太尉大人,小总兵,如今南朝大军攻城掠地,来势汹汹,我等不宜逗留汴梁,当各自退归驻地,据关死守。”

    “是啊,听说南朝西路军,已经攻破兴元,进逼关中了,再不回师救援,大势去矣。”

    听闻后方有难,以李思齐、张良弼为首的几名军阀,立刻找到孛罗帖木儿和王保保,希望能说服二人退兵。

    军营大帐下,王保保沉思片刻,颔首道:“说得有理,贼军势大,此时倘再不撤兵,过后悔之晚矣。”

    对于退兵之举,王保保本人是极力赞成的,李思齐和张良弼,以前都是他义父察罕帖木儿的部将,与他属于同一阵营。

    二人的地盘都在关中,而王保保的地盘继承于义父察罕帖木儿,主要集中在山西南部。

    一旦关中保不住,山西很快也会沦陷,其中的利害轻重,王保保自然心知肚明。

    不管出于什么样的考虑,他都不愿意继续逗留在河南。

    然而孛罗帖木儿对此却是坚决反对。

    此番纠集二十万大军,进攻刘福通,孛罗帖木儿被元顺帝寄予厚望,授予其太尉、总制河南、山东诸路兵马的职位,甚至许诺,若能彻底灭亡韩宋政权,封其为“河南王”。

    孛罗帖木儿掌兵之后,不负众望,在诸路军阀的配合下,接连击败韩宋主力大军,声名大噪。

    眼看汴梁城如今马上就要攻克,自己的“河南王”之位近在眼前,他当然不愿意就此退兵。

    当即眯着眼睛,板着脸,训斥众人道:

    “尔等说的什么话,伪宋刘福通、韩林儿等辈,覆亡在即,一战可平,诸位公卿平日饱受君恩,此时应当同仇敌忾,杀敌报国,岂能轻易言退?”

    王保保闻言,立刻反驳道:“太尉此言差矣,非是我等不愿杀敌报国,实在是局势所迫,眼下南朝大军,三路来犯,若不据守险关,御敌于外,届时对方长驱直入,你我又当如何自处?”

    “小总兵说得没错,太尉大人,不能再犹豫了,应当马上撤兵!”

    当年察罕帖木儿被称为李思齐、张良弼等人称为老总兵,自从察罕死后,王保保作为对方的继承人,便被称作小总兵。

    “一派胡言!!”

    孛罗帖木儿自然知道,众人所言不无道理,但他为了自己的利益考虑,还是坚持主动留下来,继续进攻汴梁。

    “南人素来柔弱,此番出兵北上,不过是故作姿态、虚张声势罢了,能有什么本事?”

    孛罗帖木儿深吸一口气,用一种不容置疑的语气,对众人道:

    “本太尉心意已决,先破汴梁城,擒杀韩氏伪帝君臣,而后再分兵抵御南兵,谁敢再有异议,杀无赦!”

    眼看孛罗帖木儿铁了心要继续攻打汴州,还放出这样的狠话,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等人,表面上没有再抗拒,心下却十分气愤。

    显然他们并不愿意遵从孛罗帖木儿的命令。

    要说来这大元朝廷,确实气数已尽,都到了如此危若累卵的关头了,手握重兵的各大军阀们,居然还在内斗不休。

    …

    洪武元年,元朝至正十九年二月。

    大明西征军十万将士,在常遇春的带领下,迅速攻破大散关和褒斜关,进入关中腹地,而后兵分两路。

    一路向西攻打凤翔,图谋陇西。一路向东攻打长安,光复汉家旧都,接着争夺潼关的控制权。

    听闻后院起火,王保保、李思齐、张良弼等人,再也坐不住了,直接脱离了孛罗帖木儿的控制,率领各自的部众,撤兵向西,试图守住潼关,夺回关中。

    王保保等人走后,孛罗帖木儿一下子兵力大减,二十万大军只剩下不到十万,士气开始有所动摇。

    尽管如此,对方仍旧没有任何撤退的打算,反而集中全力,继续攻打汴梁城,对徐达、花云等人统率的两路明朝北伐军,正在向自己逼近的消息,置若罔闻。

    当年三月,在孛罗帖木儿的狂烈进攻下,汴梁的刘福通等人终于坚持不住,不得已,带领小明王韩林儿突围出城。

    元军旋即进入汴梁城内。

    不过这帮人刚刚入城,还没来得及烧杀抢掠,到了第二天,将近二十五万的明朝大军,便在徐达和花云两位元帅的指挥下,陆续杀到城外。

    将所有的入城元军,全部困在城池之内,里三层外三层,水泄不通。

    到了这个时候,孛罗帖木儿终于开始慌了。

    从被包围的第一天,对方便组织兵马,试图突围,结果一连突围了十几次,除了白白损兵折将外,基本没有任何作用。

    “孛罗,你如今已无路可走,我大明皇帝陛下,君主华夷、德被诸野,凡归顺之降人,未尝慢待。”

    汴州城下,当初投降郭洺,被委任为扬州总管的也先帖木儿,此刻应徐达之邀,在千余士兵的护卫下,亲临一线,向城上的孛罗帖木儿喊话劝降。

    “孛罗,形势如此,望你切莫观望自误,即刻开城投降,你和你的部下,必能如本官一般,保全富贵,倘若一意孤行,则死无葬身之地也!”

    汴州城头,听到也先帖木儿的声音,孛罗帖木儿举头俯视,怒不可遏道:

    “也先,你这蒙古人的败类,有何面目劝我投降!我家乃大根脚出身,累受皇恩,世封万户,岂能像你这般恬不知耻,忘恩负义!”

    也先被骂得面红耳赤,争辩道:“今上昏昧,我兄脱脱于国有大功,陛下信奸臣之言,谪杀我兄,我如今降汉,也是逼不得已。”

    “哼,全都是借口!你背叛君主,他日史书列传,你只会列入奸臣一党!”

    孛罗冷声道:“告诉城外的汉人头目,本太尉宁可战至一兵一卒,也绝不投降!”

    孛罗的话,一字一句传到城下。

    徐达、花云二人,虽听不懂蒙古语,但听到对方如此恶声恶气,心里已经猜到对方的态度。

    花云拔出配剑,怒不可遏道:“岂有此理!这狗鞑子,咱们上位不忍生灵涂炭,才格外开恩,允许他们投降,既然对方不领情,我等还跟他们客气什么?”

    徐达闻言,摇头道:“对方还有十万兵马,我军强攻虽然也能取胜,但势必也会付出不小的代价,况且汴州城内,还有几十万百姓,万一元军屠城,我军纵然最后获胜,得到一座空城,又有何用?”

    花云不解道:“那你打算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