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399章 有很多话说
热门推荐:
高武世界,我有亿万分身肝资源
末世降临,我独自升级
提前登陆游戏世界,开局联姻女帝
重生复仇之我在末世有农场
我有八个仙域
王牛牛出生后的1000天
大明中兴之我是崇祯
重生八零:好好活一次
开局叛出镇抚司,我刀问江湖
弘农的情况并不好,登基后第一场士族叛乱就是在那发生的。
几大家族裹挟着藏匿人口与朝廷作对,一战之后,弘农满目疮痍,大量土地、房屋空置。
刘辩干脆将伤兵安置在那里,反正房子和地都有现成的。
不过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弘农的吃喝都要靠朝廷。
荀衍在那接济灾民,大设粥棚,解决粮荒问题。
后来杨修到任,主要是利用朝廷给的优惠条件,吸引流民前去弘农定居。
最后的张昭,听说干出不少名堂,敏锐察觉到汉军人数激增,装备却不咋好,大汉的冶铁中心又在羌人手里。
于是果断找司金府合作,彼时的韩暨刚整出水排冶炼,正打算树立个典型,让天下人看到水排冶炼的优点,方便推广。
两边一拍即合,司金府对弘农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造。
张昭没闲着,弘农伤残老兵多,他将老兵召集起来,带着他们给汉军各地的将领写信。
这些老兵虽然退出军旅了,但以前的好兄弟百户长千户长都有,一些爱兵如子的名将更是对旧部一直挂怀。
张昭手段效果出奇,在刘辩宣布要拨款几十亿重整军备时,杨彪也好兖州也罢,都在想办法分一杯羹。
各地州牧入京,跟卢植商讨份额的同时,张昭已经在闷声发大财,接下一大批汉军的武器订单。
听说最开始的一批装备,质量不怎么行,但后来强度已经很出色了。
张昭的操作就是典型的站在风口上,对局势的判断一绝。
什么叫风口?
朝廷拿出钱的时候,一群人才反应过来争抢不叫风口,他们顶多就是喝点汤,而且厮杀极其严重。
有人脉有背景有资金的能多喝点,少一样的能闻点味,只有一样还凑热闹的是炮灰,啥都没有的会被吞到渣都不剩。
而张昭从汉军人数扩张速度,加上装备杂乱的程度,于天崩开局的弘农找到长点,并利用优点给弘农插上翅膀。
朝廷的风一刮,别人还在争着喝汤的时候,他已经飞上九天。
能做到这种程度,下一任河南尹该张昭当。
找个时间去弘农看看也挺好,既遵守了承诺,又能彰显下帝王秋巡冬狩的威仪。
同时带满宠见见世面,还可以将张昭带回来。
不过得等满宠先将滇那的事办完。
正思索间,殿门口鲍信踏步而来,抱拳道:
“陛下,盖勋等人,已至章德殿外。”
“宣!”
不多时,一群老兵鱼贯而入,刘辩看的一怔。
还以为奏疏夸大其词了,没想到真是一群披甲的老者。
老兵们激动到浑身颤抖,在盖勋的带领下,齐刷刷的下拜。
“参见陛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众卿请起!”。
“谢陛下!”老兵们纷纷站起身,紧张的站在原地,不敢有异动。
刘辩夸赞了他们几句,引得他们受宠若惊。
再之后,刘辩宣布道:“卿等为大汉立下赫赫功勋,如今该回去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朕会着人给你们赐爵,让你们风光的回到家乡!”
“谢陛下隆恩!”
谢完之后,不少人在偷偷的抹着眼泪。
可能是高兴,可能是被认可,也可能……
连年的战乱加上几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们早已找不到家了,家早就没了。
刘辩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在章德殿上却不敢开口。
不过以上种种事,对于朝廷来说解决并不复杂,只要他们不是失忆了,花费些代价总能将他们送回籍贯,衣锦还乡。
若能寻到子嗣就更好了,凭借爵位,让子孙入学,将来做个县官不是问题。
刘辩看了眼荀彧,荀彧微微点头,一道眼神,他就懂了刘辩的心思,应下这份差事。
刘辩目光再次落在为首的老者身上,他就是盖勋,比朱儁皇甫嵩都小,但苍老的不像话。
战场上重伤,再加上背疽,要了他大半条命。
刘辩挥手,“来人,给盖老爱卿赐座。”
典韦搬来凳子,盖勋连连拒绝:“陛下,老臣站着就好……”
“一路舟车劳顿,朕怎忍心让你再受累?”
说着话,刘辩主动从龙案后走出,搀扶着盖勋,“老爱卿快坐,朕有些心里话想跟卿说。”
盖勋最终还是被摁在了凳子上,刘辩回到龙椅后,叹了口气,由衷的说道:
“朕虽如今将周边治理的不错,但朕年轻的时候,在老爱卿面前做了不少错事,每每想起,朕悔之晚矣。”
盖勋双眼当场泛红,他没想到,天子还记得那些旧事。
记得就算了,还会主动提起,没有任何的怪罪。
踏进宫门前,他的内心是忐忑的,但直到这一刻,忐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心情,哆嗦着嘴唇,一时不知该怎么搭话。
刚想将老臣当年愚钝脱口而出,就听刘辩又道:
“父皇在时,朕无忧无虑,从未考虑国家大事,只觉老爱卿死板固执,朕少年顽性,身边小人作伴未能察觉,登基后祖宗基业、千万子民重任皆压于朕一身,朕才方知老爱卿不易和苦心,才知朝中有爱卿这般的人,是国家之幸,黎民之幸,朕之幸。”
严格来说,登基前的各种糟心事,不是他干的。
但既然自己是刘辩,就该正视这具身体身上发生的所有事。
他是大汉皇室嫡系子孙,是天子,是登基前不贤,让人失望叹气除了身份一无是处的糊涂蛋,是如今被百姓当成救世主的圣君。
是被誉为有文景遗风、汉武风骨的昭宁皇帝。
刘辩说了很多。
盖勋没忍住,在章德殿上抽泣出声。
史官将一切记录,对盖勋一生功绩做出极其正向的肯定。
这场简单的召见会面半个时辰就结束了。
尚书台联合大将军府、太尉府,给盖勋定下侯爵送往章德殿,得到刘辩批复。
除此以外,那些老兵都得到了十等爵位左右。
他们若是回到家乡,县令都得出城相迎,拥有诸多特权。
都是他们应得的。
几大家族裹挟着藏匿人口与朝廷作对,一战之后,弘农满目疮痍,大量土地、房屋空置。
刘辩干脆将伤兵安置在那里,反正房子和地都有现成的。
不过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弘农的吃喝都要靠朝廷。
荀衍在那接济灾民,大设粥棚,解决粮荒问题。
后来杨修到任,主要是利用朝廷给的优惠条件,吸引流民前去弘农定居。
最后的张昭,听说干出不少名堂,敏锐察觉到汉军人数激增,装备却不咋好,大汉的冶铁中心又在羌人手里。
于是果断找司金府合作,彼时的韩暨刚整出水排冶炼,正打算树立个典型,让天下人看到水排冶炼的优点,方便推广。
两边一拍即合,司金府对弘农进行了大张旗鼓的改造。
张昭没闲着,弘农伤残老兵多,他将老兵召集起来,带着他们给汉军各地的将领写信。
这些老兵虽然退出军旅了,但以前的好兄弟百户长千户长都有,一些爱兵如子的名将更是对旧部一直挂怀。
张昭手段效果出奇,在刘辩宣布要拨款几十亿重整军备时,杨彪也好兖州也罢,都在想办法分一杯羹。
各地州牧入京,跟卢植商讨份额的同时,张昭已经在闷声发大财,接下一大批汉军的武器订单。
听说最开始的一批装备,质量不怎么行,但后来强度已经很出色了。
张昭的操作就是典型的站在风口上,对局势的判断一绝。
什么叫风口?
朝廷拿出钱的时候,一群人才反应过来争抢不叫风口,他们顶多就是喝点汤,而且厮杀极其严重。
有人脉有背景有资金的能多喝点,少一样的能闻点味,只有一样还凑热闹的是炮灰,啥都没有的会被吞到渣都不剩。
而张昭从汉军人数扩张速度,加上装备杂乱的程度,于天崩开局的弘农找到长点,并利用优点给弘农插上翅膀。
朝廷的风一刮,别人还在争着喝汤的时候,他已经飞上九天。
能做到这种程度,下一任河南尹该张昭当。
找个时间去弘农看看也挺好,既遵守了承诺,又能彰显下帝王秋巡冬狩的威仪。
同时带满宠见见世面,还可以将张昭带回来。
不过得等满宠先将滇那的事办完。
正思索间,殿门口鲍信踏步而来,抱拳道:
“陛下,盖勋等人,已至章德殿外。”
“宣!”
不多时,一群老兵鱼贯而入,刘辩看的一怔。
还以为奏疏夸大其词了,没想到真是一群披甲的老者。
老兵们激动到浑身颤抖,在盖勋的带领下,齐刷刷的下拜。
“参见陛下,陛下万年,大汉万年。”
“众卿请起!”。
“谢陛下!”老兵们纷纷站起身,紧张的站在原地,不敢有异动。
刘辩夸赞了他们几句,引得他们受宠若惊。
再之后,刘辩宣布道:“卿等为大汉立下赫赫功勋,如今该回去颐养天年,享受天伦之乐,朕会着人给你们赐爵,让你们风光的回到家乡!”
“谢陛下隆恩!”
谢完之后,不少人在偷偷的抹着眼泪。
可能是高兴,可能是被认可,也可能……
连年的战乱加上几十年的军旅生涯,让他们早已找不到家了,家早就没了。
刘辩知道,他们有难言之隐,在章德殿上却不敢开口。
不过以上种种事,对于朝廷来说解决并不复杂,只要他们不是失忆了,花费些代价总能将他们送回籍贯,衣锦还乡。
若能寻到子嗣就更好了,凭借爵位,让子孙入学,将来做个县官不是问题。
刘辩看了眼荀彧,荀彧微微点头,一道眼神,他就懂了刘辩的心思,应下这份差事。
刘辩目光再次落在为首的老者身上,他就是盖勋,比朱儁皇甫嵩都小,但苍老的不像话。
战场上重伤,再加上背疽,要了他大半条命。
刘辩挥手,“来人,给盖老爱卿赐座。”
典韦搬来凳子,盖勋连连拒绝:“陛下,老臣站着就好……”
“一路舟车劳顿,朕怎忍心让你再受累?”
说着话,刘辩主动从龙案后走出,搀扶着盖勋,“老爱卿快坐,朕有些心里话想跟卿说。”
盖勋最终还是被摁在了凳子上,刘辩回到龙椅后,叹了口气,由衷的说道:
“朕虽如今将周边治理的不错,但朕年轻的时候,在老爱卿面前做了不少错事,每每想起,朕悔之晚矣。”
盖勋双眼当场泛红,他没想到,天子还记得那些旧事。
记得就算了,还会主动提起,没有任何的怪罪。
踏进宫门前,他的内心是忐忑的,但直到这一刻,忐忑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一种无法言语的心情,哆嗦着嘴唇,一时不知该怎么搭话。
刚想将老臣当年愚钝脱口而出,就听刘辩又道:
“父皇在时,朕无忧无虑,从未考虑国家大事,只觉老爱卿死板固执,朕少年顽性,身边小人作伴未能察觉,登基后祖宗基业、千万子民重任皆压于朕一身,朕才方知老爱卿不易和苦心,才知朝中有爱卿这般的人,是国家之幸,黎民之幸,朕之幸。”
严格来说,登基前的各种糟心事,不是他干的。
但既然自己是刘辩,就该正视这具身体身上发生的所有事。
他是大汉皇室嫡系子孙,是天子,是登基前不贤,让人失望叹气除了身份一无是处的糊涂蛋,是如今被百姓当成救世主的圣君。
是被誉为有文景遗风、汉武风骨的昭宁皇帝。
刘辩说了很多。
盖勋没忍住,在章德殿上抽泣出声。
史官将一切记录,对盖勋一生功绩做出极其正向的肯定。
这场简单的召见会面半个时辰就结束了。
尚书台联合大将军府、太尉府,给盖勋定下侯爵送往章德殿,得到刘辩批复。
除此以外,那些老兵都得到了十等爵位左右。
他们若是回到家乡,县令都得出城相迎,拥有诸多特权。
都是他们应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