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00章 琴音抚心
热门推荐:
激荡 1981,农村也疯狂
疯魔姐姐是个控制狂
花重锦官城之飘香万里
末法时代修魂录
九零,我那功成名就的爹找来了
天灾之主的逆袭
修仙:我不是卷,只是勤奋一点点
大明:历经六朝,终成大将军王!
这啥家庭?末世有猫还囤货千亿
三代以内哪怕有纨绔糊涂蛋,朝廷都会将之庇护,直至实在烂泥扶不上墙无人扛起大梁,家族沦为寒门。
望着盖勋等人的背影,刘辩主动走到殿门口以目光相送。
荀彧站在一边,低声道:
“他的情况,比臣预想中的还要严重。”
刘辩沉默着。
荀彧不会医术他知道,但盖勋的身体,浑身散发着死气,古怪的味道哪怕提前准备了很多层香薰都盖不住,稍微有点眼力劲的都看的出来。
尤其是送别时,他更是需要好几个扶着才能走路。
或许一路上都在提着最后一口气,目的就是到洛阳来,见一见天子,谢一下自己守关不利的罪。
病情严重到这两日估计就得料理后事。
刘辩情绪低落,苦涩道:“191年了啊。”
“什么?”荀彧没听清。
刘辩摇摇头,没解释。
太多老臣会集中在这几年离他而去。
卢植、王允等,大限在明年。
这一世因为历史改变,不知道他们能多撑多久。
仔细想想,莫说别人,连王允这个老山羊他都是不舍的。
刘辩回头,“太师不是馋少府收的葭萌茶膏之类的东西吗?都给他送去,再挑些蜀锦,给太师多做几身保暖的衣裳,朕记得之前见他晚上冷的哆嗦,传旨太医台,挑些医师住到三公九卿府邸去,贴身照顾他们的身体和家人,定期写折子,组织太医台全面会诊,花费朝廷出了。”
王允比卢植等人还爱折腾,犹记得去年冬天时,大半夜的他还站在宫门口维持士人的秩序。
最后自己甩出一句让他滚,将他气晕在了雪地里。
还记得椒房宫皇后分娩时,王允拉着夫人一路跑来,天气仍旧寒冷,他就陪自己站着。
那时刘辩发现,还没站多久,王允额头在不断冒虚汗,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王允也很老了。
若是五年十年后,朝中没了王允、卢植、朱儁等老臣存在,每日又该多寡淡无聊。
另外,背疽这种病让刘辩有点害怕。
能将铮铮铁骨的盖勋折磨成这个样子。
而且据他所知,背疽是一种常见病。
不说以后,就说汉末因为此病离世的老臣数不胜数。
益州牧刘焉,“徙居成都,遂疽发背卒”。
荆州牧刘表,“八月,表疽发背卒”。
曹休,“休因此痈发背薨”。
吴丞相张悌,\"郁结溃背\"。
等等一大堆。
这病起来了,前一天还跟你谈笑风生的大臣,明天就突然不行了,再过段时间就得操办后事,防不胜防。
“唉。”
刘辩叹口气,转身,望向荀彧,“宫里替盖老爱卿早做准备吧。”
顿了一下,他又道:“在先帝陵寝旁动动工。”
荀彧诧异,思考片刻后,拱手道:
“臣遵旨。”
天子这是打算等盖勋大事办完以后,将其陪葬在灵帝陵寝旁。
……
刘辩回到宫里,伏寿不知道跑哪去了,蔡琰养胎去了,唐皇后在养身子,还有个糜贞,朝廷收了嫁妆,她还在学规矩。
和蔡琰伏寿出自大家不同,糜贞商贾出身,规矩要学的多了去。
今日左右没事,刘辩去看了看皇子韶,小家伙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宫中有专门的奶娘。
待了一段时间,刘辩去接唐皇后回章德殿住。
唐皇后的气色好了许多,不再似之前那般面色惨白,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唐皇后的心情好了起来。
忙活一日,天色渐渐暗下去,刚吃完晚膳,宫女收拾着桌面,唐皇后起身来到刘辩背后,冰凉的小手贴在他两侧太阳穴按压着。
“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刘辩抓住左边太阳穴的手,笑问道:“朕有吗?”
“陛下晚膳也吃的不多,若是没有就算了,妾给陛下好好按按。”
“果然还是逃不过皇后的眼睛。”
刘辩叹口气,伸手一拉,将唐皇后拉入自己的怀里坐着,愁容满面道:
“黄琬倒了,马日磾病了,盖勋发背疽了,卢卿身体总不好,朕日日叮嘱他休养,可总是乱跑,朱儁两年来瘦了很多,太师看似面满红光,可陪朕站没一会儿就冒虚汗,他们要一一离朕而去了。”
“生老病死是万物规律,陛下即使是圣人也无法改变,陛下何不逞他们还在,相互间不留遗憾?”
“是啊,朕也是这么想的。”
为了不让唐皇后担心,刘辩笑道:
“朕回头就下严旨,好好管一管卢植他们。”
经历了这回事,刘辩放弃了先前那种榨干人家每一滴价值的心思。
北军找个接班人,让朱儁清闲下来,每日上上朝睡大觉。
大司农府让荀攸全面接手,卢植坐镇处理决策类的事就行。
王允也是,不准再让士人天天架着他跑来跑去的了。
不知道能改变什么,至少让他们有时间去享受一下世间。
唐皇后不懂朝堂之事,但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些人是闲不住的,再者说了,名望和地位摆在那里,除非他将老臣禁足,不然各种事会主动找上门。
各地官吏进进出出洛阳,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他们,糟心事接踵而至。
此外她懂刘辩,知道对方说出这话,是来安慰自己,不让自己担心的。
唐皇后挣扎的抽回手,停顿了一下,认真说道:
“陛下该去椒房殿一趟。”
刘辩诧异,问道:“为何?”
“蔡妃需要陛下,陛下压力大,也可以听听琴音。”
刘辩失笑,摇头道:“祖宗有规矩,朕哪能进去?”
唐皇后轻笑,“陛下什么时候讲过规矩?”
刘辩汗颜,唐皇后补充道:“妾是皇后,陛下不能来看妾,因为全天下的眼睛都盯着,陛下若来了,世人不仅要议论陛下,妾今后更是要承受万千骂名,百姓要说妾是妖女了,蔡妃不同,陛下也不用守着那些规矩。”
刘辩意动,话是这么个理,而且蔡琰养胎,自己过去看看是理所应当。
不过这事怎么也不能在唐皇后面前应允,哪怕是她提出来的。
刘辩还是摇头,“椒房宫有人照料,朕无需担心。”
唐皇后叹口气,“妾身知道那地方不好熬。”
她撑着刘辩的身子起身,笑着说:“陛下该去看看的,都说琴音能养神抚心,可惜妾身无法为陛下排忧解难,另外,妾身刚回来,待会理应去长乐宫向母后请安,不能在此陪陛下。”
望着盖勋等人的背影,刘辩主动走到殿门口以目光相送。
荀彧站在一边,低声道:
“他的情况,比臣预想中的还要严重。”
刘辩沉默着。
荀彧不会医术他知道,但盖勋的身体,浑身散发着死气,古怪的味道哪怕提前准备了很多层香薰都盖不住,稍微有点眼力劲的都看的出来。
尤其是送别时,他更是需要好几个扶着才能走路。
或许一路上都在提着最后一口气,目的就是到洛阳来,见一见天子,谢一下自己守关不利的罪。
病情严重到这两日估计就得料理后事。
刘辩情绪低落,苦涩道:“191年了啊。”
“什么?”荀彧没听清。
刘辩摇摇头,没解释。
太多老臣会集中在这几年离他而去。
卢植、王允等,大限在明年。
这一世因为历史改变,不知道他们能多撑多久。
仔细想想,莫说别人,连王允这个老山羊他都是不舍的。
刘辩回头,“太师不是馋少府收的葭萌茶膏之类的东西吗?都给他送去,再挑些蜀锦,给太师多做几身保暖的衣裳,朕记得之前见他晚上冷的哆嗦,传旨太医台,挑些医师住到三公九卿府邸去,贴身照顾他们的身体和家人,定期写折子,组织太医台全面会诊,花费朝廷出了。”
王允比卢植等人还爱折腾,犹记得去年冬天时,大半夜的他还站在宫门口维持士人的秩序。
最后自己甩出一句让他滚,将他气晕在了雪地里。
还记得椒房宫皇后分娩时,王允拉着夫人一路跑来,天气仍旧寒冷,他就陪自己站着。
那时刘辩发现,还没站多久,王允额头在不断冒虚汗,这是他第一次意识到,王允也很老了。
若是五年十年后,朝中没了王允、卢植、朱儁等老臣存在,每日又该多寡淡无聊。
另外,背疽这种病让刘辩有点害怕。
能将铮铮铁骨的盖勋折磨成这个样子。
而且据他所知,背疽是一种常见病。
不说以后,就说汉末因为此病离世的老臣数不胜数。
益州牧刘焉,“徙居成都,遂疽发背卒”。
荆州牧刘表,“八月,表疽发背卒”。
曹休,“休因此痈发背薨”。
吴丞相张悌,\"郁结溃背\"。
等等一大堆。
这病起来了,前一天还跟你谈笑风生的大臣,明天就突然不行了,再过段时间就得操办后事,防不胜防。
“唉。”
刘辩叹口气,转身,望向荀彧,“宫里替盖老爱卿早做准备吧。”
顿了一下,他又道:“在先帝陵寝旁动动工。”
荀彧诧异,思考片刻后,拱手道:
“臣遵旨。”
天子这是打算等盖勋大事办完以后,将其陪葬在灵帝陵寝旁。
……
刘辩回到宫里,伏寿不知道跑哪去了,蔡琰养胎去了,唐皇后在养身子,还有个糜贞,朝廷收了嫁妆,她还在学规矩。
和蔡琰伏寿出自大家不同,糜贞商贾出身,规矩要学的多了去。
今日左右没事,刘辩去看了看皇子韶,小家伙每天吃了睡睡了吃,宫中有专门的奶娘。
待了一段时间,刘辩去接唐皇后回章德殿住。
唐皇后的气色好了许多,不再似之前那般面色惨白,重新回到熟悉的地方,唐皇后的心情好了起来。
忙活一日,天色渐渐暗下去,刚吃完晚膳,宫女收拾着桌面,唐皇后起身来到刘辩背后,冰凉的小手贴在他两侧太阳穴按压着。
“陛下可是有什么烦心事?”
刘辩抓住左边太阳穴的手,笑问道:“朕有吗?”
“陛下晚膳也吃的不多,若是没有就算了,妾给陛下好好按按。”
“果然还是逃不过皇后的眼睛。”
刘辩叹口气,伸手一拉,将唐皇后拉入自己的怀里坐着,愁容满面道:
“黄琬倒了,马日磾病了,盖勋发背疽了,卢卿身体总不好,朕日日叮嘱他休养,可总是乱跑,朱儁两年来瘦了很多,太师看似面满红光,可陪朕站没一会儿就冒虚汗,他们要一一离朕而去了。”
“生老病死是万物规律,陛下即使是圣人也无法改变,陛下何不逞他们还在,相互间不留遗憾?”
“是啊,朕也是这么想的。”
为了不让唐皇后担心,刘辩笑道:
“朕回头就下严旨,好好管一管卢植他们。”
经历了这回事,刘辩放弃了先前那种榨干人家每一滴价值的心思。
北军找个接班人,让朱儁清闲下来,每日上上朝睡大觉。
大司农府让荀攸全面接手,卢植坐镇处理决策类的事就行。
王允也是,不准再让士人天天架着他跑来跑去的了。
不知道能改变什么,至少让他们有时间去享受一下世间。
唐皇后不懂朝堂之事,但知道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
有些人是闲不住的,再者说了,名望和地位摆在那里,除非他将老臣禁足,不然各种事会主动找上门。
各地官吏进进出出洛阳,第一件事就是拜访他们,糟心事接踵而至。
此外她懂刘辩,知道对方说出这话,是来安慰自己,不让自己担心的。
唐皇后挣扎的抽回手,停顿了一下,认真说道:
“陛下该去椒房殿一趟。”
刘辩诧异,问道:“为何?”
“蔡妃需要陛下,陛下压力大,也可以听听琴音。”
刘辩失笑,摇头道:“祖宗有规矩,朕哪能进去?”
唐皇后轻笑,“陛下什么时候讲过规矩?”
刘辩汗颜,唐皇后补充道:“妾是皇后,陛下不能来看妾,因为全天下的眼睛都盯着,陛下若来了,世人不仅要议论陛下,妾今后更是要承受万千骂名,百姓要说妾是妖女了,蔡妃不同,陛下也不用守着那些规矩。”
刘辩意动,话是这么个理,而且蔡琰养胎,自己过去看看是理所应当。
不过这事怎么也不能在唐皇后面前应允,哪怕是她提出来的。
刘辩还是摇头,“椒房宫有人照料,朕无需担心。”
唐皇后叹口气,“妾身知道那地方不好熬。”
她撑着刘辩的身子起身,笑着说:“陛下该去看看的,都说琴音能养神抚心,可惜妾身无法为陛下排忧解难,另外,妾身刚回来,待会理应去长乐宫向母后请安,不能在此陪陛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