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17章 理想之谈
热门推荐:
神医归来:十个女囚为我杀疯了!
收徒,为师真的和你天下第一好
超级杀戮系统:一人成道万骨枯!
碧蓝航线:穿越成为塞壬!
想安息的我被乐子神盯上了!
异界大资本家
重生之影视女王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
这片土地还要死多少人呢?
国家起起落落,受苦受难的百姓数都数不过来。
刘辩管不了自己死后的世界,至今不确定自己的功绩,能庇佑大汉多久。
二世而亡、明君离世国力衰败的例子太多。
在越来越多人研究他曾说过的话时,刘辩突然明白了。
他要留下一个思想。
如同孔子、老子一样,将思想植入民族。
朝代或许会兴衰,文明永存于世。
当民族落后、外敌入侵。当其他国度安于现状,当灾难降临,人们在祈求着上帝的诺亚方舟……
他的思想会将民族团结起来。
落后时奋起直追,向着第一的宝座迈进。
有外敌时,天南海北皆是一家,有着相同的信仰,哪怕手持农具,也要叫坚船利炮,见识下古老文明的野蛮。
生活安定也将鞭挞自己,世界第一只是一个小目标,我们的眼光会看向更深邃的星辰大海。
无论经历什么,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
刘辩越发坚定,望向维持着匍匐姿势的陈娥,说道:
“朕让少府在洛阳给你找栋宅子,洛阳有处地方住的都是将领的家眷,你住到那去吧,朕还特许你的孩子到鸿都门入学,造钱坊的工作较为轻松,朕差人为你寻个好差事,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好好将孩子抚养成栋梁之才,朕等你们一家。”
“民妇叩谢陛下圣恩。”
陈娥匍匐的更低。
经历这些日的事,她没什么诉求了。
满宠为她讨了个公道,天子为她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陈娥丈夫死了不假,可比起南山墓园埋葬的数千具忠骨,他们至少团圆过,还有个孩子。
战场上还有更多死了连碑都没有的人。
对于陈娥,刘辩能做的就到这里了,他悄然退出去,差遣郭嘉去放粮,便回衙门等待满宠的消息。
满宠看完奏疏,处理几大商人去了。
一直到天黑,外面才传来满宠觐见的消息。
这次刘辩倒没躲着,果断召见。
“臣满宠参见陛下。”
满宠行礼。
环境昏暗,从他的语气中就能听出他的颓废。
“离朕近些。”
“是。”
刘辩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勾唇道:“成长了?”
满宠不知该如何作答,惆怅道:“臣给那几个商人做出不少承诺和让步,他们才答应回去。”
若不是奏疏,他真不知道青州和兖州十几万人等着吃饭,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牵动这么多人。
张昭的话犹在耳边,可现在他突然迷茫了,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朕让你派人跟着陈家那些亲戚,你派人跟上去?”
“跟上了,那一家人真不是东西。”
提起这件事满宠就来气,咬着牙道:“刚离开宜阳就将孩子丢了,他们哪是疼爱孩子,分明就是看上了钱,我非将她们全部治个罪不可。”
刘辩嗤笑一声,随口道:“将孩子给陈娥送去吧,好在没酿成惨剧。”
听到陈娥名字,满宠颓然之色更甚,像是被抽去魂魄,失礼的坐在冰冷的地上,一言不发。
刘辩知道,在宜阳发生的事给满宠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还记得朕在来的路上问你修路的事吗?”
“记得。”
“工坊就像修路,建了在运作的过程中,不公事层出不穷,死伤在所难免,但不能因为死伤就否定其为更多人带来的生活改变,柴夫砍到手怎么能去怪柴刀呢?又怎能因为此,就不准任何人使用柴刀呢?朝廷要做的,就是慢慢改进柴刀,让其不那么容易伤手。工坊还是要开的,不仅要开,朕还要开往各州,让光脚的百姓都穿的起鞋子,冬日家家能燃起炭火。朕会给所有愿意参与进来的商人大行便利。为了这个目标,朕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就是不管死多少人,不管使用过程中会不会死人。
洛阳的冬天是挺好过的,每年早早的就有商人准备好木炭。
可离开洛阳一看,莫说炭了,光脚踩在雪水里的比比皆是。
对于天子说的话,满宠没有反驳。
君臣俩聊了一阵。
屋外传来脚步。
程昱、郭嘉是近臣,面见天子不需要繁琐的禀告。
两人一进屋,就看到错愕的一幕。
满宠坐在地上,背靠着床沿,天子盘腿坐在床上,一边喝茶一边为他讲解着什么。
两人的出现并未打扰他们。
满宠仰头看着天花板,迟疑许久,道:
“或许臣真的生错了时候吧。”
他不知道该将自己摆在什么位置。
刘辩摇头,“朕说的一切,都是理想之谈,弘农就在朕的脚下,又有张昭持舵,都有县令出现失察之责,若政令出了司隶呢?”
他希望满宠的成长,是不要一根筋。
照他这种抓法,司隶校尉一职哪怕空着,甚至是交到传统士人手里,他都不会给满宠。
周坊主那样的商人,以后能以罚款为主就以罚款为主,只要掌握一个度,商人就一定会改。
当前,前提是始终有官吏盯着商人。
既要保证罚金大于商人改善的成本,又要保证商人一犯事就罚。
两项失任何一环都对商人起不到约束作用。
这时候满宠的作用就来了。
刘辩希望满宠杀的,是在以上环节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的人,是将他的政令,将朝廷方针视为儿戏的官吏。
是只顾填饱肚子,却不去承担应有社会责任的商人。
这些人该死。
换而言之,在其职位上兢兢业业,按照朝廷制定的规定办事的官吏,就算是赵县令那样有失察之罪,每次等到人死了才会按规定鞭挞商人,也不该过多苛责,未来不去重用提拔便是,至少他在环节中发挥着作用。
如周坊主那般,虽在弘农吃相难看,但在青州和兖州两个州间,撑起的产业惠及全州,让他在弘农多赚钱补充点损失,这无可厚非。
说的不好听些,朝廷平日最好能帮周坊主压压事,多给些帮助和特权,等人家高兴和赚一段时间后,好拉着他们往穷乡僻壤去。
国家起起落落,受苦受难的百姓数都数不过来。
刘辩管不了自己死后的世界,至今不确定自己的功绩,能庇佑大汉多久。
二世而亡、明君离世国力衰败的例子太多。
在越来越多人研究他曾说过的话时,刘辩突然明白了。
他要留下一个思想。
如同孔子、老子一样,将思想植入民族。
朝代或许会兴衰,文明永存于世。
当民族落后、外敌入侵。当其他国度安于现状,当灾难降临,人们在祈求着上帝的诺亚方舟……
他的思想会将民族团结起来。
落后时奋起直追,向着第一的宝座迈进。
有外敌时,天南海北皆是一家,有着相同的信仰,哪怕手持农具,也要叫坚船利炮,见识下古老文明的野蛮。
生活安定也将鞭挞自己,世界第一只是一个小目标,我们的眼光会看向更深邃的星辰大海。
无论经历什么,民族始终屹立于世界之巅。
刘辩越发坚定,望向维持着匍匐姿势的陈娥,说道:
“朕让少府在洛阳给你找栋宅子,洛阳有处地方住的都是将领的家眷,你住到那去吧,朕还特许你的孩子到鸿都门入学,造钱坊的工作较为轻松,朕差人为你寻个好差事,过去的事已经过去了,好好将孩子抚养成栋梁之才,朕等你们一家。”
“民妇叩谢陛下圣恩。”
陈娥匍匐的更低。
经历这些日的事,她没什么诉求了。
满宠为她讨了个公道,天子为她带来了生活的希望。
陈娥丈夫死了不假,可比起南山墓园埋葬的数千具忠骨,他们至少团圆过,还有个孩子。
战场上还有更多死了连碑都没有的人。
对于陈娥,刘辩能做的就到这里了,他悄然退出去,差遣郭嘉去放粮,便回衙门等待满宠的消息。
满宠看完奏疏,处理几大商人去了。
一直到天黑,外面才传来满宠觐见的消息。
这次刘辩倒没躲着,果断召见。
“臣满宠参见陛下。”
满宠行礼。
环境昏暗,从他的语气中就能听出他的颓废。
“离朕近些。”
“是。”
刘辩盯着他看了一会儿,勾唇道:“成长了?”
满宠不知该如何作答,惆怅道:“臣给那几个商人做出不少承诺和让步,他们才答应回去。”
若不是奏疏,他真不知道青州和兖州十几万人等着吃饭,自己一个小小的举动,会牵动这么多人。
张昭的话犹在耳边,可现在他突然迷茫了,不知道未来该何去何从。
“朕让你派人跟着陈家那些亲戚,你派人跟上去?”
“跟上了,那一家人真不是东西。”
提起这件事满宠就来气,咬着牙道:“刚离开宜阳就将孩子丢了,他们哪是疼爱孩子,分明就是看上了钱,我非将她们全部治个罪不可。”
刘辩嗤笑一声,随口道:“将孩子给陈娥送去吧,好在没酿成惨剧。”
听到陈娥名字,满宠颓然之色更甚,像是被抽去魂魄,失礼的坐在冰冷的地上,一言不发。
刘辩知道,在宜阳发生的事给满宠造成了不小的打击。
“还记得朕在来的路上问你修路的事吗?”
“记得。”
“工坊就像修路,建了在运作的过程中,不公事层出不穷,死伤在所难免,但不能因为死伤就否定其为更多人带来的生活改变,柴夫砍到手怎么能去怪柴刀呢?又怎能因为此,就不准任何人使用柴刀呢?朝廷要做的,就是慢慢改进柴刀,让其不那么容易伤手。工坊还是要开的,不仅要开,朕还要开往各州,让光脚的百姓都穿的起鞋子,冬日家家能燃起炭火。朕会给所有愿意参与进来的商人大行便利。为了这个目标,朕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不惜一切代价就是不管死多少人,不管使用过程中会不会死人。
洛阳的冬天是挺好过的,每年早早的就有商人准备好木炭。
可离开洛阳一看,莫说炭了,光脚踩在雪水里的比比皆是。
对于天子说的话,满宠没有反驳。
君臣俩聊了一阵。
屋外传来脚步。
程昱、郭嘉是近臣,面见天子不需要繁琐的禀告。
两人一进屋,就看到错愕的一幕。
满宠坐在地上,背靠着床沿,天子盘腿坐在床上,一边喝茶一边为他讲解着什么。
两人的出现并未打扰他们。
满宠仰头看着天花板,迟疑许久,道:
“或许臣真的生错了时候吧。”
他不知道该将自己摆在什么位置。
刘辩摇头,“朕说的一切,都是理想之谈,弘农就在朕的脚下,又有张昭持舵,都有县令出现失察之责,若政令出了司隶呢?”
他希望满宠的成长,是不要一根筋。
照他这种抓法,司隶校尉一职哪怕空着,甚至是交到传统士人手里,他都不会给满宠。
周坊主那样的商人,以后能以罚款为主就以罚款为主,只要掌握一个度,商人就一定会改。
当前,前提是始终有官吏盯着商人。
既要保证罚金大于商人改善的成本,又要保证商人一犯事就罚。
两项失任何一环都对商人起不到约束作用。
这时候满宠的作用就来了。
刘辩希望满宠杀的,是在以上环节中发挥不了任何作用的人,是将他的政令,将朝廷方针视为儿戏的官吏。
是只顾填饱肚子,却不去承担应有社会责任的商人。
这些人该死。
换而言之,在其职位上兢兢业业,按照朝廷制定的规定办事的官吏,就算是赵县令那样有失察之罪,每次等到人死了才会按规定鞭挞商人,也不该过多苛责,未来不去重用提拔便是,至少他在环节中发挥着作用。
如周坊主那般,虽在弘农吃相难看,但在青州和兖州两个州间,撑起的产业惠及全州,让他在弘农多赚钱补充点损失,这无可厚非。
说的不好听些,朝廷平日最好能帮周坊主压压事,多给些帮助和特权,等人家高兴和赚一段时间后,好拉着他们往穷乡僻壤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