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49章 奉迎天子
热门推荐:
瞎婿
神医归来:十个女囚为我杀疯了!
收徒,为师真的和你天下第一好
超级杀戮系统:一人成道万骨枯!
碧蓝航线:穿越成为塞壬!
想安息的我被乐子神盯上了!
异界大资本家
重生之影视女王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自从天子病倒,何太后就彻底厌恶上朝堂的大臣。
她侍奉先帝时,就常听先帝长吁短叹。
受先帝影响她不喜欢官吏。
连自己的亲哥何进都处处防备。
坐到那个位置上,何太后明白有多累。
所收到的一切消息都是粉饰过的,甚至从头到尾都是假话。
同一件事,朝廷众臣的意见各不相同。
同样的一个人,上次明明能提出贤策,这一次提出的意见却容易将人拉入水沟。
在乱七八糟的言论和诓骗下,何太后走上一条错路。
她能想象到皇帝的艰辛。
现在不怕了。
何太后见识到了皇帝的眼光,一群才华横溢,怀揣着兴复汉室理念的才子,聚集在了一起。
就让自己替辩儿扫清最后的障碍。
何太后的脚步走的很坚定。
芳林园的众臣看着何太后消失,同时弯腰:“恭送太后。”
宴席结束了,荀彧等人离开,皆未发一言,直到走出芳林园,各自向侍从下达命令。
“回府,今夜闭门闭窗,不见任何人。”
何太后向他们透露一个消息。
天子好了,还提醒他们明日就可以去见天子。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大概能猜到其中深意。
……
残阳落了山,夜幕在悄然降临。
凉爽的秋风带走白日燥热,却带不走空气中的肃杀。
这个天昼夜温差不小,能在街头奔走的达官显贵,都添了件披肩。
王允府上聚集了一些忠臣义士。
贼曹掾、兵曹掾、门令史、阁下令史、三属郎中郎、侍郎、郎中、骑都尉、常侍谒者、给侍、太史丞、南宫卫令、大行令、导官令、吏曹尚书、民曹尚书……
多达五十余人!
这群人并非士人清流。
王允平日与士人胡闹在一起,他突然与士人决裂,谁能想到暗地中能聚集出这么庞大的一伙人。
大家齐聚在太师府,呜咽声时常响起。
首座的王允也抹起老泪,哀声道:
“天子为救民而遭难,天下无不悲戚。今太后摄政,圈禁天子,我等忠臣却不能为君分忧,呜呼痛哉。”
“呜呜呜。”
官吏们或掩面或趴在桌子上痛哭。
王允继续:“太后圈禁亲子,若先帝知晓,九泉之下何以瞑目?危难之局,渤海王协拒不就藩,若动摇国本,我等世受国恩,将来如何去见大汉历代先君?”
绝望的情绪在场中蔓延。
这时脚步声响起,一名下人匆匆而来,来到王允面前,恭敬的递上一封书信。
王允拭去老泪,拆开书信一看,顿时大喜。
探子报北军各营在集合!
大伙都在观察王允呢,见他如此高兴,三三两两询问出声:
“太师,莫非有什么值得高兴之事?”
王允收起信件,神色突然变得凶狠,起身道:
“诸位不要担心,大汉还有贤明的天子,后继有少主韶。如今之计,唯有铤而走险,强迫渤海王就藩,勤王保驾,奉迎皇帝,以拒太后。”
原本还在哭的人,哭声戛然而止,现场鸦雀无声。
跟造反几乎没区别了。
不过现在已经没得选,莫非真要等到太后一封废帝诏书下达吗?
到那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能来到这里的人,都已经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他们可不是只顾着自家利益,天天上蹿下跳的腐儒。
而且看王允的样子,好像有什么机会送上门。
众人起身抱拳:“请太师吩咐!”
王允老眼中满是欣慰。
什么士人领袖,他才不稀罕。
他知道自己是被士人推着走吗?
当然知道。
总要有人来干这件事,给士人一个发泄点,让他们聚在一团。
士人聚在一团,搞什么事会商量着来。
比如赵家要搞事,平日里随便就搞了,但在一起时要考虑会不会影响别家士族的利益。
不过聚集起的士人一旦达成统一口风,破坏力十分惊人。
所以王允自己主动钻进去,能劝则劝之,不能劝就雷声大雨点小拉着士人闹一闹。
天子一看士人们表达不满了,且又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破坏,随手就让步打发了。
士人们觉得受到重视,又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诺,做事不说铆足劲,但至少肯卖点力气。
皆大欢喜。
王允知道,天下人都在笑话自己。
有人笑他沾胡子眉毛,有人笑他遇事就晕,还有人笑他在朝堂上见风使舵,没有立场,时刻摇摆。
他都不在乎。
王允胸膛剧烈起伏,平复完心情,王允看着在场众人,说出自己的计划:
“诸位,老夫有三百带甲府兵,你们各自身居要职,将能带来的人都带出来,聚集出千人,带着稻草冲入北宫……”
第一部分计划,一边点稻草一边营造出造反的声势,吸引全城注意。
“切勿烧毁宫殿,此外刘备无论老夫如何劝诫都无动于衷,务必将他的注意吸引过去。”
“大行令、南宫卫令、兵曹掾何在?”
三人出列。
王允吩咐道:“你们带人去闯司隶校尉大牢,务必将含冤入狱之人救出来。”
他已经顾不上影响,在他的视角下,唯有如此,才能与太后相争。
三人抱拳:“喏。”
王允继续下令:“骑都尉、门令史……你们几人趁乱打开北城门,届时保驾援兵必至。”
众人震惊的对视,居然有援兵。
那就一定是北军了。
王允居然能说服北军!
众人的心激动起来,在北军的配合下,他们有自信能将天子迎出来。
……
卫将军府。
刘备穿戴上甲胄,动作奇快的离开。
……
章德殿。
张辽、高顺守在殿门口,典韦来回走动巡查。
刘辩哪是被圈禁,分明被保护的很好。
唐皇后细心为刘辩整理衮服。
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刘辩懊恼道:“母后要是提前跟朕打招呼,朕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等他发现不对的时候,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一切没有任何预兆,如今他只能配合着将戏演完。
不然怎么办,告诉那些老臣,朕是和太后合起伙来唱双簧的?
然后道个歉,老臣们恢复原职,天下议论纷纷。
纯粹扯淡。
她侍奉先帝时,就常听先帝长吁短叹。
受先帝影响她不喜欢官吏。
连自己的亲哥何进都处处防备。
坐到那个位置上,何太后明白有多累。
所收到的一切消息都是粉饰过的,甚至从头到尾都是假话。
同一件事,朝廷众臣的意见各不相同。
同样的一个人,上次明明能提出贤策,这一次提出的意见却容易将人拉入水沟。
在乱七八糟的言论和诓骗下,何太后走上一条错路。
她能想象到皇帝的艰辛。
现在不怕了。
何太后见识到了皇帝的眼光,一群才华横溢,怀揣着兴复汉室理念的才子,聚集在了一起。
就让自己替辩儿扫清最后的障碍。
何太后的脚步走的很坚定。
芳林园的众臣看着何太后消失,同时弯腰:“恭送太后。”
宴席结束了,荀彧等人离开,皆未发一言,直到走出芳林园,各自向侍从下达命令。
“回府,今夜闭门闭窗,不见任何人。”
何太后向他们透露一个消息。
天子好了,还提醒他们明日就可以去见天子。
在场的都是聪明人,大概能猜到其中深意。
……
残阳落了山,夜幕在悄然降临。
凉爽的秋风带走白日燥热,却带不走空气中的肃杀。
这个天昼夜温差不小,能在街头奔走的达官显贵,都添了件披肩。
王允府上聚集了一些忠臣义士。
贼曹掾、兵曹掾、门令史、阁下令史、三属郎中郎、侍郎、郎中、骑都尉、常侍谒者、给侍、太史丞、南宫卫令、大行令、导官令、吏曹尚书、民曹尚书……
多达五十余人!
这群人并非士人清流。
王允平日与士人胡闹在一起,他突然与士人决裂,谁能想到暗地中能聚集出这么庞大的一伙人。
大家齐聚在太师府,呜咽声时常响起。
首座的王允也抹起老泪,哀声道:
“天子为救民而遭难,天下无不悲戚。今太后摄政,圈禁天子,我等忠臣却不能为君分忧,呜呼痛哉。”
“呜呜呜。”
官吏们或掩面或趴在桌子上痛哭。
王允继续:“太后圈禁亲子,若先帝知晓,九泉之下何以瞑目?危难之局,渤海王协拒不就藩,若动摇国本,我等世受国恩,将来如何去见大汉历代先君?”
绝望的情绪在场中蔓延。
这时脚步声响起,一名下人匆匆而来,来到王允面前,恭敬的递上一封书信。
王允拭去老泪,拆开书信一看,顿时大喜。
探子报北军各营在集合!
大伙都在观察王允呢,见他如此高兴,三三两两询问出声:
“太师,莫非有什么值得高兴之事?”
王允收起信件,神色突然变得凶狠,起身道:
“诸位不要担心,大汉还有贤明的天子,后继有少主韶。如今之计,唯有铤而走险,强迫渤海王就藩,勤王保驾,奉迎皇帝,以拒太后。”
原本还在哭的人,哭声戛然而止,现场鸦雀无声。
跟造反几乎没区别了。
不过现在已经没得选,莫非真要等到太后一封废帝诏书下达吗?
到那时一切都已经晚了。
能来到这里的人,都已经做好掉脑袋的准备。
他们可不是只顾着自家利益,天天上蹿下跳的腐儒。
而且看王允的样子,好像有什么机会送上门。
众人起身抱拳:“请太师吩咐!”
王允老眼中满是欣慰。
什么士人领袖,他才不稀罕。
他知道自己是被士人推着走吗?
当然知道。
总要有人来干这件事,给士人一个发泄点,让他们聚在一团。
士人聚在一团,搞什么事会商量着来。
比如赵家要搞事,平日里随便就搞了,但在一起时要考虑会不会影响别家士族的利益。
不过聚集起的士人一旦达成统一口风,破坏力十分惊人。
所以王允自己主动钻进去,能劝则劝之,不能劝就雷声大雨点小拉着士人闹一闹。
天子一看士人们表达不满了,且又没造成什么实质性的破坏,随手就让步打发了。
士人们觉得受到重视,又有与士大夫共治天下的承诺,做事不说铆足劲,但至少肯卖点力气。
皆大欢喜。
王允知道,天下人都在笑话自己。
有人笑他沾胡子眉毛,有人笑他遇事就晕,还有人笑他在朝堂上见风使舵,没有立场,时刻摇摆。
他都不在乎。
王允胸膛剧烈起伏,平复完心情,王允看着在场众人,说出自己的计划:
“诸位,老夫有三百带甲府兵,你们各自身居要职,将能带来的人都带出来,聚集出千人,带着稻草冲入北宫……”
第一部分计划,一边点稻草一边营造出造反的声势,吸引全城注意。
“切勿烧毁宫殿,此外刘备无论老夫如何劝诫都无动于衷,务必将他的注意吸引过去。”
“大行令、南宫卫令、兵曹掾何在?”
三人出列。
王允吩咐道:“你们带人去闯司隶校尉大牢,务必将含冤入狱之人救出来。”
他已经顾不上影响,在他的视角下,唯有如此,才能与太后相争。
三人抱拳:“喏。”
王允继续下令:“骑都尉、门令史……你们几人趁乱打开北城门,届时保驾援兵必至。”
众人震惊的对视,居然有援兵。
那就一定是北军了。
王允居然能说服北军!
众人的心激动起来,在北军的配合下,他们有自信能将天子迎出来。
……
卫将军府。
刘备穿戴上甲胄,动作奇快的离开。
……
章德殿。
张辽、高顺守在殿门口,典韦来回走动巡查。
刘辩哪是被圈禁,分明被保护的很好。
唐皇后细心为刘辩整理衮服。
看着铜镜里的自己,刘辩懊恼道:“母后要是提前跟朕打招呼,朕无论如何也不会答应。”
等他发现不对的时候,其实已经来不及了。
一切没有任何预兆,如今他只能配合着将戏演完。
不然怎么办,告诉那些老臣,朕是和太后合起伙来唱双簧的?
然后道个歉,老臣们恢复原职,天下议论纷纷。
纯粹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