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刘辩,掌汉末英豪 第459章 大刀阔斧
热门推荐:
神医归来:十个女囚为我杀疯了!
收徒,为师真的和你天下第一好
超级杀戮系统:一人成道万骨枯!
碧蓝航线:穿越成为塞壬!
想安息的我被乐子神盯上了!
异界大资本家
重生之影视女王
隋唐:十倍吕布战力,杀穿高句丽
一人:开局击杀夏禾,我正的发邪
大臣们觉得怪的同时,又觉得天子说的很有道理。
为什么不先考一下举人的能力呢?无能之辈不就无所遁形了。
更何况天子是有让步的,举人的人数可以增加十倍。
士族每家可以多出些人到洛阳考试。
而且天子门生的头衔,听着就是莫大的荣耀。
反正举人举的还是士族之人,总不能指望个大字不识的百姓到洛阳来。
群臣三三两两的小声议论。
荀彧沉吟开口,分析起利弊:“陛下此举有利有弊,利好在于,可以提升官吏质量,就目前而言,是为国为民之好事。”
“弊处是各州郡所举之人数量庞大,陛下哪怕是统一考校,仍然费时费力。此外,恐会加剧门阀大族的某些垄断局面。”
荀彧是在提醒天子,如果是单单的举孝廉,一些品德高尚远近闻名的孝子,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可天子一旦要进行考校,可就只有士族能入仕了。
现在学习渠道,被士族垄断。
天子难道就没看到这里面的危害?
朝廷刚贬官那么多人,过段时间不就又全回来了。
刘辩像是昏了头,完全没听到荀彧的言外之意,笑道:
“朕突然想到,举人们来洛阳不容易,朝廷不如拨点钱,用来给举人们当盘缠,此外,驿馆也要准备好。”
荀彧嘴角抽搐,他想说能被举之人,各个家缠万贯不缺钱,怎会连点盘缠都出不了。
天子事事都能运筹帷幄,怎么在这件事上……
不对。
荀彧突然回神,既然自己的内心都下意识的觉得不正常,那这事怎会那么简单。
望着笑意盎然的刘辩,荀彧内心盘算着其中深意。
他一时间真还没想通。
“陛下。”
这时候有人谏言,走出的是小诸葛。
刘辩转身看过去,挑眉问道:“诸葛卿有事要奏?”
诸葛亮拱手,“臣以为,朝廷可以激励各州州牧,陛下考校通过举人多的州郡,朝廷应该给予奖励,少的州郡,朝廷应当责问。”
这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刘辩的心。
说的真好。
如此一来,各州郡为了通过率高,会想办法举荐更具有才能之人。
甚至会逐步减少对纨绔开后门,毕竟一个不好大难便临头。
“就这么办!”
刘辩确定下来,宣布道:“尚书台即刻拟诏,下雪之前,朕要见到各州郡的举人抵达洛阳!”
“臣等遵旨……”
群臣只能答应。
就当是天子的任性之举。
等到举孝廉之人都来了洛阳,天子便知道其中劳累,估计自己就废除了。
虽然决定有些突然,但并不荒唐,大臣们便不再劝了。
考校的事说完,刘辩并没有回到台阶上方的龙椅,依旧和百官们站在一起,面向他们道:
“朕今日还有恩典,来人,将朕准备的东西抬上来。”
众位大臣疑惑的望着宫殿外。
十几名虎贲卫抬着一箱箱东西进来,从虎贲卫的神情来看,里面的东西份量不轻。
东西放下,杨彪好奇的问道:“不知里面都是何物?”
“打开。”刘辩向虎贲卫吩咐。
虎贲卫上前把木箱的盖子掀开,里面全是钱!
朝廷印发的新钱。
如此多的钱,让大臣们倒吸凉气。
现在新钱已经全面铺开,新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
刘辩笑眯眯的看向大臣们,说道:“各州的粮价一降再降,汉纸钱的价值却在不断升高,诸卿拿着官秩却换不来多少钱,朕看在眼里替你们操心到心底。朕决定,以后百官官秩的一半,国府用汉钱抵扣,当然,朕不会让卿等吃亏,给付的汉钱,多比粮价高两成!”
这还真是好事,就现有的粮价,哪怕是三公有着万石收入,出去后也只能换两三百万钱。
天子的意思很简单,官秩削减一半,直接给新钱,而且会多给一两成。
他们到手的新钱,出去后就花掉,能换回更多的粮食。
田丰在洛阳没什么根基,那么多粮食吃不完,每次发了官秩都拿去换成钱,此刻问道:
“陛下,臣斗胆问一件事。”
“田爱卿请讲。”
“咳咳,陛下如此关心臣子,臣本不应该贪心……只是臣……咳咳,臣想将全部官秩换成汉钱,不知是否可行?”
反正他顿顿下馆子,囤着粮食还得费劲巴拉出手换钱,不如将钱拿到手里,想要粮食随时能买。
王允黑着脸道:“你怎能得寸进尺的在这占朝廷的便宜?”
田丰赶紧闭上嘴,刘辩哈哈一笑,大手一拜,豪爽的说道:
“有想要全换的尽管换。”
他就明白的告诉大臣们,朝廷给你们两成便宜赚。
他甚至可以在崇德殿门口建个粮仓,大臣前脚领完钱,后脚去换粮食,白赚两成。
之所以要这么做,还是为了之后的官秩改九品俸禄做铺垫。
大臣们都起了小心思。
这场早朝在接近中午时,变成了分钱大会。
钱刘辩是不缺的,大汉在他的经营下,已经能做到自给自足。
粮食和钱都有盈余,何太后又拉了那么多人一起下水,这正是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机会。
一直到下午,分钱分完了,刘辩选择不再折腾他们,除了宣三公九卿到章德殿对奏外,剩下的人都退朝回去了。
在散朝后,朝廷传出一则重磅消息。
暂停的举孝廉重启,而且人数扩充十倍。
各州郡的举人,需要到洛阳接受天子考校。
朝廷包路费,通过考校者便是天子门生。
这还没完,通过者多的州郡朝廷有奖,少的州郡朝廷有罚。
前一秒还在咒骂何太后的士族,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举人?考校?
这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吗?
骂声瞬间小了,倒不是恨意消失,而是着手起了进京的事。
不仅是士人,在消息传至的地方,就连小豪强都起了心思。
对稍微有点实力,族中子弟能得到教导的家族来说,是风口。
为什么不先考一下举人的能力呢?无能之辈不就无所遁形了。
更何况天子是有让步的,举人的人数可以增加十倍。
士族每家可以多出些人到洛阳考试。
而且天子门生的头衔,听着就是莫大的荣耀。
反正举人举的还是士族之人,总不能指望个大字不识的百姓到洛阳来。
群臣三三两两的小声议论。
荀彧沉吟开口,分析起利弊:“陛下此举有利有弊,利好在于,可以提升官吏质量,就目前而言,是为国为民之好事。”
“弊处是各州郡所举之人数量庞大,陛下哪怕是统一考校,仍然费时费力。此外,恐会加剧门阀大族的某些垄断局面。”
荀彧是在提醒天子,如果是单单的举孝廉,一些品德高尚远近闻名的孝子,仍有出人头地的机会。
可天子一旦要进行考校,可就只有士族能入仕了。
现在学习渠道,被士族垄断。
天子难道就没看到这里面的危害?
朝廷刚贬官那么多人,过段时间不就又全回来了。
刘辩像是昏了头,完全没听到荀彧的言外之意,笑道:
“朕突然想到,举人们来洛阳不容易,朝廷不如拨点钱,用来给举人们当盘缠,此外,驿馆也要准备好。”
荀彧嘴角抽搐,他想说能被举之人,各个家缠万贯不缺钱,怎会连点盘缠都出不了。
天子事事都能运筹帷幄,怎么在这件事上……
不对。
荀彧突然回神,既然自己的内心都下意识的觉得不正常,那这事怎会那么简单。
望着笑意盎然的刘辩,荀彧内心盘算着其中深意。
他一时间真还没想通。
“陛下。”
这时候有人谏言,走出的是小诸葛。
刘辩转身看过去,挑眉问道:“诸葛卿有事要奏?”
诸葛亮拱手,“臣以为,朝廷可以激励各州州牧,陛下考校通过举人多的州郡,朝廷应该给予奖励,少的州郡,朝廷应当责问。”
这句话一下子就抓住了刘辩的心。
说的真好。
如此一来,各州郡为了通过率高,会想办法举荐更具有才能之人。
甚至会逐步减少对纨绔开后门,毕竟一个不好大难便临头。
“就这么办!”
刘辩确定下来,宣布道:“尚书台即刻拟诏,下雪之前,朕要见到各州郡的举人抵达洛阳!”
“臣等遵旨……”
群臣只能答应。
就当是天子的任性之举。
等到举孝廉之人都来了洛阳,天子便知道其中劳累,估计自己就废除了。
虽然决定有些突然,但并不荒唐,大臣们便不再劝了。
考校的事说完,刘辩并没有回到台阶上方的龙椅,依旧和百官们站在一起,面向他们道:
“朕今日还有恩典,来人,将朕准备的东西抬上来。”
众位大臣疑惑的望着宫殿外。
十几名虎贲卫抬着一箱箱东西进来,从虎贲卫的神情来看,里面的东西份量不轻。
东西放下,杨彪好奇的问道:“不知里面都是何物?”
“打开。”刘辩向虎贲卫吩咐。
虎贲卫上前把木箱的盖子掀开,里面全是钱!
朝廷印发的新钱。
如此多的钱,让大臣们倒吸凉气。
现在新钱已经全面铺开,新钱可以买到任何东西。
刘辩笑眯眯的看向大臣们,说道:“各州的粮价一降再降,汉纸钱的价值却在不断升高,诸卿拿着官秩却换不来多少钱,朕看在眼里替你们操心到心底。朕决定,以后百官官秩的一半,国府用汉钱抵扣,当然,朕不会让卿等吃亏,给付的汉钱,多比粮价高两成!”
这还真是好事,就现有的粮价,哪怕是三公有着万石收入,出去后也只能换两三百万钱。
天子的意思很简单,官秩削减一半,直接给新钱,而且会多给一两成。
他们到手的新钱,出去后就花掉,能换回更多的粮食。
田丰在洛阳没什么根基,那么多粮食吃不完,每次发了官秩都拿去换成钱,此刻问道:
“陛下,臣斗胆问一件事。”
“田爱卿请讲。”
“咳咳,陛下如此关心臣子,臣本不应该贪心……只是臣……咳咳,臣想将全部官秩换成汉钱,不知是否可行?”
反正他顿顿下馆子,囤着粮食还得费劲巴拉出手换钱,不如将钱拿到手里,想要粮食随时能买。
王允黑着脸道:“你怎能得寸进尺的在这占朝廷的便宜?”
田丰赶紧闭上嘴,刘辩哈哈一笑,大手一拜,豪爽的说道:
“有想要全换的尽管换。”
他就明白的告诉大臣们,朝廷给你们两成便宜赚。
他甚至可以在崇德殿门口建个粮仓,大臣前脚领完钱,后脚去换粮食,白赚两成。
之所以要这么做,还是为了之后的官秩改九品俸禄做铺垫。
大臣们都起了小心思。
这场早朝在接近中午时,变成了分钱大会。
钱刘辩是不缺的,大汉在他的经营下,已经能做到自给自足。
粮食和钱都有盈余,何太后又拉了那么多人一起下水,这正是他进行大刀阔斧的机会。
一直到下午,分钱分完了,刘辩选择不再折腾他们,除了宣三公九卿到章德殿对奏外,剩下的人都退朝回去了。
在散朝后,朝廷传出一则重磅消息。
暂停的举孝廉重启,而且人数扩充十倍。
各州郡的举人,需要到洛阳接受天子考校。
朝廷包路费,通过考校者便是天子门生。
这还没完,通过者多的州郡朝廷有奖,少的州郡朝廷有罚。
前一秒还在咒骂何太后的士族,眼睛一下子就亮了。
举人?考校?
这不是为他们量身定做的吗?
骂声瞬间小了,倒不是恨意消失,而是着手起了进京的事。
不仅是士人,在消息传至的地方,就连小豪强都起了心思。
对稍微有点实力,族中子弟能得到教导的家族来说,是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