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笔:从大清开始的盗墓生涯 第425章 间奏·赵淑贞
热门推荐:
让你直播讲名着,你说红楼是鬼书
异星雄豪
人在北美做牧师,开局给太太驱魔
重生小屁孩开局单挑百米巨蟒
苟在明末之自古英雄出少年
万物之贼
地星复苏之昆仑大帝
【景零】蜂蜜陷阱就要下给幼驯染
修仙:第二灵根助我长生
疗养院事件结束后,赵淑贞得到了两种补偿。
上面对于她在疗养院的调令持怀疑态度,因为调令有异常,赵淑贞并未面临被批斗的场面,也没有“犯错误”。
在附近的警察局做完笔录,女警告知赵淑贞要对这件事进行保密。那个年代的保密事项很多,赵淑贞接触的不多,但国家高于一切。既然不让说,这件事她会烂在肚子里。
事后,赵淑贞仍旧选择出国深造。
医学这门课程太深奥了,需要不断学习。能够继续进步,当然要选择进步的机会。
在这之前,她回了一趟厦门。
倒不是对任教的学校有特殊感情,而是想找找当年卖东西的地摊,看看还有没有那张照片相关的东西。
照片本身没有任何文字记录,那只是一张证件照。照片上面的人穿着不知道隶属于哪一派的军装,看起来很年轻。
赵淑贞当时只是逛地摊,里面卖的东西琳琅满目,有很多做旧的装饰品。这些货大多是工艺制品,也有一些不清楚来历的。
人类总有办法搞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赵淑贞当时对一个做旧的笔记本很感兴趣,里面是别人做的剪贴手簿。风格混杂,有英文、日文、中文内容都有。有价值的东西不多,这张相片就夹杂在里面。
而且不止一张。
除了赵淑贞经常看的那张,还有几张同类型的相片。也是证件照,都穿军装。
大多照片都受潮了,看不清面貌,包括赵淑贞格外重视的这张。因为受潮,有半张脸看不太清。
那天赵淑贞并未看清张海桐的脸。疗养院当时采光没那么好,张海桐离得远,还戴着帽子。
当时她没反应过来张海桐叫那个名字。
事后想起来,再拿出照片一看,忽然福至心灵。
这张照片既然出现在厦门,赵淑贞便打算回去看看。结果自然一无所获。
这么多年过去,距离这套军装可能存在的时间已经太久。厦门早就变了许多模样,再也无处追寻。
赵淑贞没有忘记,疗养院相关内容都要保密。这意味着她不可能大张旗鼓寻求帮助。
如果导师马修说的那个张海桐和她见得这位张海桐是同一个人,这几年可以发掘的东西就太多了。
赵淑贞坐在旅馆房间里,将照片摆在床边的小圆桌上。
天光落在这一小块地方,将照片上年轻人的面容照的清晰了一些。她还记得当时张海桐的样子,看久了,两张脸的重合度很高。
几乎一模一样。
赵淑贞将照片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
她的档案并未跟随调令迁移。在青海的这段日子里,赵淑贞的档案仍旧放在当时任教的学校。
等学校办好手续,她就会飞往英国。
她要跟马修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然而等赵淑贞到英国时,得到的却是导师的死讯。
马修的妻子说,在赵淑贞回国半年后,马修就寿终正寝了。他是在睡梦中离去的,毫无痛苦。
放在中国来讲,这是喜丧。
他的家人没有特别悲伤。人到老了,能这样离开人世,实在是上天眷顾。
马修的妻子说:“这是他让我交给你的东西。那几天他总是在书房走来走去,我给他送茶的时候能感觉到房间里焦躁的气氛。”
“没多久,他就把这个箱子拿出来。告诉我如果赵还回来英国,就把这个交给你。”
说完,马修的妻子带着赵淑贞去往书房,从书桌最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妆奁大小的盒子。盒子上挂着一把密码锁。
上面雕刻着龙头花纹,两侧各有一个小型转轮。转轮上刻有汉字,代表天干地支。这种在中国叫做字码锁,算是古代版密码锁。只有将两侧转轮转到正确的汉字组合,才能打开锁头,拿取盒子里的东西。
这种字码锁流行于清晚期到民国,一般被大户人家用来锁珠宝首饰等珍贵物品。
因为连年战乱和国内动荡,能够保存完整的字码锁非常少。流落在外还能正常使用的更少。
且字码锁花纹大多象征吉祥,多是雕刻狮头、虎头、佛像乃至福寿纹、葫芦纹等意象。龙纹非常少见,十分稀有。
马修这把太新了,也不像中国本土手艺铸造。大概率是一把仿制品。那个龙纹大概率出自导师的刻板印象,毕竟在他能接触到的封建时代里,龙仍旧象征着君主,也是中国人在外经常展露的一种纹样。
大概是出于对另一个文明的敬重,仿制的时候用的也是龙纹。
马修的妻子说:“密码是他和你交流中国文化那一天,据说马修和你讲了很多早年在东亚的故事。”
“按照那天的日期,你可以推断出相应组合。”
说完,这位女士也有点伤心。但还是体面的问:“赵,你千里迢迢而来,有租到公寓吗?”
赵淑贞用英语说暂时没找到。
马修的妻子点头。她表情很少,看起来比较冷淡。事实上并非如此,她看着眼前这个中国姑娘,邀请道:“不介意的话,就住我家吧。马修说过,他在书房的东西你可以随意翻看。这是他对学生最后的帮助。”
赵淑贞并未拒绝。
在这里,她发现马修留下来的许多信件。有一部分来自美国,署名为“考克斯·亨德利”。
这人马修介绍过,他有一个中文名,叫做裘德考。早年在中国境内做传教士,后来又做起了古董生意。
马修不太喜欢这个人,因为从客观上讲,他就是个古董盗贼。但因为在厦门的经历,和裘德考有了联系。
赵淑贞回国后,曾经打听过这个人。发现这个裘德考干了不少烂事儿。当年长沙枪毙大批盗墓贼,就有他的手笔。
为了黑吃黑,他反手把那些“供货商”都献祭了。
根据这件事,赵淑贞又往深处查过。但一无所获。许多东西好像被凭空抹去,又增添一些看似合理的资料。里面涉及到叛国和间谍等敏感话题,查起来难如登天。
她找不到想要的真相。
如此困顿多年。
多年以后,赵淑贞仍旧在青海这片土地上执教。直到死亡之前,她依旧在想那些事。
生命几乎横跨一个世纪而不老的年轻人,神秘的战国帛书案。来自厦门的军装照片。
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然而文件的保密期一直没过,似乎有人要将这件事隐瞒到天荒地老。每当她露出一点苗头,走通某一条路,就会发现四周再次堵上了墙。
青丝变白发,赵淑贞已然明白这是一个不能窥探的秘密。就像当年她在疗养院采集到的血样,同样拥有不可提及的奥秘。
当年直接指挥疗养院搜捕的那位名叫郭华的领导即将来到生命尽头时,特意叫赵淑贞去医院。
她后来回国没有进入大型医院坐诊,却成了郭华的“私人医生”。两人私交甚密,赵淑贞却觉得他对自己的厚待更像战争年代共同守护某个绝密信息的战友。
彼时快奔五的赵淑贞站在床边,与这位郭先生聊了很多。最后,郭华说:“好好享受退休的日子吧,淑贞。”
“你的孩子还要享受你的余荫。”
说完,郭华拍了拍她的手,渐渐睡去。
赵淑贞知道,他在告诉自己,有些事不要再去追寻。她只是一个学者,郭华走后,如果再继续想这些事,面对的东西恐怕不是她能应付的。
赵淑贞很听劝。
郭华去世后不久,赵淑贞办理退休。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就像围棋里的先辈留下的残谱一般。她好像仍旧抱有希望。
于是,她在办公室的废弃档案里留下了一张照片复印件,并用铅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知道的部分信息。
剩下的,都交给时间和命运。
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人发现这个秘密,接替她的步伐,继续寻找真相。
这本废弃档案,被赵淑贞命名为J001。
几年后,赵淑贞病逝于青海,享年五十一岁。
上面对于她在疗养院的调令持怀疑态度,因为调令有异常,赵淑贞并未面临被批斗的场面,也没有“犯错误”。
在附近的警察局做完笔录,女警告知赵淑贞要对这件事进行保密。那个年代的保密事项很多,赵淑贞接触的不多,但国家高于一切。既然不让说,这件事她会烂在肚子里。
事后,赵淑贞仍旧选择出国深造。
医学这门课程太深奥了,需要不断学习。能够继续进步,当然要选择进步的机会。
在这之前,她回了一趟厦门。
倒不是对任教的学校有特殊感情,而是想找找当年卖东西的地摊,看看还有没有那张照片相关的东西。
照片本身没有任何文字记录,那只是一张证件照。照片上面的人穿着不知道隶属于哪一派的军装,看起来很年轻。
赵淑贞当时只是逛地摊,里面卖的东西琳琅满目,有很多做旧的装饰品。这些货大多是工艺制品,也有一些不清楚来历的。
人类总有办法搞到一些别人不知道的东西。
赵淑贞当时对一个做旧的笔记本很感兴趣,里面是别人做的剪贴手簿。风格混杂,有英文、日文、中文内容都有。有价值的东西不多,这张相片就夹杂在里面。
而且不止一张。
除了赵淑贞经常看的那张,还有几张同类型的相片。也是证件照,都穿军装。
大多照片都受潮了,看不清面貌,包括赵淑贞格外重视的这张。因为受潮,有半张脸看不太清。
那天赵淑贞并未看清张海桐的脸。疗养院当时采光没那么好,张海桐离得远,还戴着帽子。
当时她没反应过来张海桐叫那个名字。
事后想起来,再拿出照片一看,忽然福至心灵。
这张照片既然出现在厦门,赵淑贞便打算回去看看。结果自然一无所获。
这么多年过去,距离这套军装可能存在的时间已经太久。厦门早就变了许多模样,再也无处追寻。
赵淑贞没有忘记,疗养院相关内容都要保密。这意味着她不可能大张旗鼓寻求帮助。
如果导师马修说的那个张海桐和她见得这位张海桐是同一个人,这几年可以发掘的东西就太多了。
赵淑贞坐在旅馆房间里,将照片摆在床边的小圆桌上。
天光落在这一小块地方,将照片上年轻人的面容照的清晰了一些。她还记得当时张海桐的样子,看久了,两张脸的重合度很高。
几乎一模一样。
赵淑贞将照片放进自己随身携带的笔记本里。
她的档案并未跟随调令迁移。在青海的这段日子里,赵淑贞的档案仍旧放在当时任教的学校。
等学校办好手续,她就会飞往英国。
她要跟马修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然而等赵淑贞到英国时,得到的却是导师的死讯。
马修的妻子说,在赵淑贞回国半年后,马修就寿终正寝了。他是在睡梦中离去的,毫无痛苦。
放在中国来讲,这是喜丧。
他的家人没有特别悲伤。人到老了,能这样离开人世,实在是上天眷顾。
马修的妻子说:“这是他让我交给你的东西。那几天他总是在书房走来走去,我给他送茶的时候能感觉到房间里焦躁的气氛。”
“没多久,他就把这个箱子拿出来。告诉我如果赵还回来英国,就把这个交给你。”
说完,马修的妻子带着赵淑贞去往书房,从书桌最下面的柜子里拿出一个妆奁大小的盒子。盒子上挂着一把密码锁。
上面雕刻着龙头花纹,两侧各有一个小型转轮。转轮上刻有汉字,代表天干地支。这种在中国叫做字码锁,算是古代版密码锁。只有将两侧转轮转到正确的汉字组合,才能打开锁头,拿取盒子里的东西。
这种字码锁流行于清晚期到民国,一般被大户人家用来锁珠宝首饰等珍贵物品。
因为连年战乱和国内动荡,能够保存完整的字码锁非常少。流落在外还能正常使用的更少。
且字码锁花纹大多象征吉祥,多是雕刻狮头、虎头、佛像乃至福寿纹、葫芦纹等意象。龙纹非常少见,十分稀有。
马修这把太新了,也不像中国本土手艺铸造。大概率是一把仿制品。那个龙纹大概率出自导师的刻板印象,毕竟在他能接触到的封建时代里,龙仍旧象征着君主,也是中国人在外经常展露的一种纹样。
大概是出于对另一个文明的敬重,仿制的时候用的也是龙纹。
马修的妻子说:“密码是他和你交流中国文化那一天,据说马修和你讲了很多早年在东亚的故事。”
“按照那天的日期,你可以推断出相应组合。”
说完,这位女士也有点伤心。但还是体面的问:“赵,你千里迢迢而来,有租到公寓吗?”
赵淑贞用英语说暂时没找到。
马修的妻子点头。她表情很少,看起来比较冷淡。事实上并非如此,她看着眼前这个中国姑娘,邀请道:“不介意的话,就住我家吧。马修说过,他在书房的东西你可以随意翻看。这是他对学生最后的帮助。”
赵淑贞并未拒绝。
在这里,她发现马修留下来的许多信件。有一部分来自美国,署名为“考克斯·亨德利”。
这人马修介绍过,他有一个中文名,叫做裘德考。早年在中国境内做传教士,后来又做起了古董生意。
马修不太喜欢这个人,因为从客观上讲,他就是个古董盗贼。但因为在厦门的经历,和裘德考有了联系。
赵淑贞回国后,曾经打听过这个人。发现这个裘德考干了不少烂事儿。当年长沙枪毙大批盗墓贼,就有他的手笔。
为了黑吃黑,他反手把那些“供货商”都献祭了。
根据这件事,赵淑贞又往深处查过。但一无所获。许多东西好像被凭空抹去,又增添一些看似合理的资料。里面涉及到叛国和间谍等敏感话题,查起来难如登天。
她找不到想要的真相。
如此困顿多年。
多年以后,赵淑贞仍旧在青海这片土地上执教。直到死亡之前,她依旧在想那些事。
生命几乎横跨一个世纪而不老的年轻人,神秘的战国帛书案。来自厦门的军装照片。
这些意味着什么呢?
然而文件的保密期一直没过,似乎有人要将这件事隐瞒到天荒地老。每当她露出一点苗头,走通某一条路,就会发现四周再次堵上了墙。
青丝变白发,赵淑贞已然明白这是一个不能窥探的秘密。就像当年她在疗养院采集到的血样,同样拥有不可提及的奥秘。
当年直接指挥疗养院搜捕的那位名叫郭华的领导即将来到生命尽头时,特意叫赵淑贞去医院。
她后来回国没有进入大型医院坐诊,却成了郭华的“私人医生”。两人私交甚密,赵淑贞却觉得他对自己的厚待更像战争年代共同守护某个绝密信息的战友。
彼时快奔五的赵淑贞站在床边,与这位郭先生聊了很多。最后,郭华说:“好好享受退休的日子吧,淑贞。”
“你的孩子还要享受你的余荫。”
说完,郭华拍了拍她的手,渐渐睡去。
赵淑贞知道,他在告诉自己,有些事不要再去追寻。她只是一个学者,郭华走后,如果再继续想这些事,面对的东西恐怕不是她能应付的。
赵淑贞很听劝。
郭华去世后不久,赵淑贞办理退休。不知出于什么心态,就像围棋里的先辈留下的残谱一般。她好像仍旧抱有希望。
于是,她在办公室的废弃档案里留下了一张照片复印件,并用铅笔在上面写下自己知道的部分信息。
剩下的,都交给时间和命运。
也许不久的将来,会有人发现这个秘密,接替她的步伐,继续寻找真相。
这本废弃档案,被赵淑贞命名为J001。
几年后,赵淑贞病逝于青海,享年五十一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