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 章317:曹操发兵东海

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章317:曹操发兵东海

    刘备话音落下,赵祯泪流满面:“祯、祯替赵王谢过左将军!”

    刘备以仁义传唱于后世,而这位宋仁宗同样是古代极少数对“仁”当之无愧的君主。

    他二人有共同点,也有差别。

    赵祯性格太软,没魄力,优柔寡断,跟没见过世间丑恶似的。

    刘备太重义,甚至会为了义气改变自己的大战略。

    而且赵祯几乎没脾气,刘备却暴躁得超乎想象。

    刘备耸肩,表示该当如此。

    刘晔、荀攸低头不语。

    刘伯温眼神闪烁了几次,陷入沉思。

    一直到会议结束,赵祯起身离开、诸位文臣皆欲走时,刘伯温突然伸手拽住刘备,沉声道:“基有一计,可使主公揽尽天下名士,招尽天下义者!”

    刘伯温说得夸张,刘备面带奇色:“细细说来!”

    刘伯温清清嗓子,侃侃而谈:“天下豪族皆重门楣,而主公娶郑家之女,麾下孔融、陈群等等名士汇聚,此乃主公较天下诸侯一胜。”

    “天下诸侯莫不以利行事,而主公义字当先,此乃一负,却亦为一胜。有言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小人不识君子,君子亦不理小人。主公既有重义之特点,何不多加笔墨大肆宣传?”

    “先后两次助公孙,又解救赵王于水火之中,如此大义,天下义士岂不闻之而心向神往?”

    “所谓文风,只可招揽文人,但这义,却可招揽天下义士!”

    “我大汉义士何止百万?选其壮者从军,贤者从文,是以青州上下与主公同心同德。上下齐心,同仇敌忾,则天下莫有可敌主公者也。”

    “义可招士,仁亦可招士。放眼天下有识之士,谁不以国事为己事?若不以国事为己事,则不可称有识之士,纵有些许才干,所求不过家族利益、个人荣光,实为大汉蛀虫,不可重用。”

    “这样的人不会投靠主公,主公也不需要他们。”

    “有识之士翘首以盼仁君还百姓安宁,而主公恰为此仁君!兼之您马上就是皇帝亲口承认的皇叔,多重效果叠加,您的声望马上便会成为天下第一。”

    刘伯温的分析是对之前刘备扬长避短策略在声望方面的延申。

    既然刘备这过分仁义的特点改不了,那就不改了呗。

    帮助公孙瓒上吃了亏,吃的教训居然仅限于在这件事上收起了自己的脾性,到了刘虞这件事上,依旧用义来处理事情。

    不是刘备吃的教训不够,他是有自己的一套根深蒂固的思维模式。

    举个例子,武松因为杀潘金莲而失去清白身、流亡江湖,那你让武松重来一次,他会放过潘金莲吗?

    当然不会啊,武松觉得自己做的是对的。

    实在吃亏吃惨了,我走收集证据告官的正常途径,总不能不报仇吧。

    刘备也是一样的,思维模式里就没把利益放在义之前这一套。吃亏后无非手段高明了一些,底线总不会变。

    那对于刘伯温等人而言,你身为刘备的臣子,已经选择了靠仁义打天下的君主,你反而要求他把利益放在最前面,玩曹操、孙权那套,不纯sb嘛。

    不喜欢这套,觉得这套打不了天下,你一开始就别来啊。

    刘伯温既在建议刘备,也在提醒荀攸刘晔二人。

    仁义就打不成天下吗?咱主公不是那种觉得天下人都像他一样仁义,没有城府没有手段,类似于宋襄公的傻白甜啊。

    主公是在对如今局势、社会风气有着深刻认知的前提下,选择了这么一条与自己脾性最相符的统一路线。

    没有绝对正确的路线,投入与回报成正比,现在主公嘎嘎投入了,咱们这群臣子应该想办法把回报“变现”,在那失望是什么意思?

    荀攸、刘晔二人幡然醒悟,自惭形秽。

    刘备抚掌大笑:“就按伯温说的做!这件事情全权由张居正负责。”

    刘备环顾众人:“现在一切事情皆已安排妥当,只待春耕结束便可发兵琅琊。还望诸君早做准备!”

    “是!”

    豫州,鲁国。

    刚刚结束一场大战的曹军将士正在打扫战场,曹操坐在军帐中,与郭嘉、戏志才二人对饮。

    “如今沛国、汝南已定,正是发兵徐州的大好时机。曹某打算在春耕结束后便发兵徐州东海郡,不知二人意下如何?”

    徐州五郡,琅琊最北接壤青州,其次于东海。但东海西面主要是泰山郡和鲁国这俩刘备领地,与曹操领土接壤面积很小,不利于军粮运输。

    相较之下,彭城郡西面几乎全是曹操领地,比较适合用兵。

    不过曹操肯定不会犯这种低级错误,郭嘉打了一个酒嗝,沉吟道:“假如东海郡落入我军手中,刘备南下路线便会受限。只要主公不放行,刘备就过不去,东海以南下邳、广陵、彭城三郡,皆为我军所有。”

    曹操重重点头,放声大笑:“知我者,奉孝也。”

    与前世相较,曹操没有得到青州兵,兵力大减,却也因此没了军粮之忧,与兖州世家的矛盾锐减,兼之吕布没有脱离袁绍、王猛、李悝等人从中调节、曹操被系统训练过智力等等因素,此世并未发生前世兖州造反之事。

    “那要打鲁国吗?攻占几个县城,方便后勤补给。”戏志才问道。

    曹操摇头:“不可。若对鲁国动手,即便全据东海,刘备也有理由对我军下手,最终还是不能阻止刘备与我争夺徐州。”

    “这景略(王猛)所献之计,妙就妙在趁着刘备攻打徐州最险峻的琅琊,咱们攻打地势相对平坦的东海,抢先封闭刘备南下之路。”

    “刘备重义,只要我军不动手,他就不会动手。只能白白看咱攻略徐州。”

    “必须要快,赶在刘备打下琅琊之前全据东海。”

    郭嘉戏志才二人点点头,追问道:“但这样的话,后勤便会有很大难度。而且豫州新据,蛾贼可能从彭城郡进犯豫州,因此须一大才坐镇。主公打算如何安排?”

    曹操微笑:“文若(荀彧)镇兖州,李理(李悝)镇豫州,妙才(夏侯渊)负责后勤,王猛将兵两万于小沛,预备自小沛攻彭城郡,同时抵御蛾贼进犯。”

    “操以吴起、杨坚为副将,奉孝志才、程昱为谋,起兵三万,势破东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