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史人物乱入:刘备二周目人生 章316:孙乾返回
考成法有条不紊地在全青州,包括鲁国、泰山郡两地推行开来,在刘备出征前就撤换了其治下近一成的官员,整个官场呈现出与以往截然不同的生机气象。
在孙邵牵头下,袁涣同意了刘备的“征辟”,成为刘备属吏,挂过名之后就被派往鲁国担任国相。
二月末,孙乾从常山国返回,刘备赶忙接见对方。
会议到场人物有刘伯温、刘晔、法正、荀攸、陈群、长孙无忌,以及刘虞别驾从事“宋仁宗”赵祯。
“主薄孙乾,见过左将军!”孙乾数月未见刘备,同样想念得紧。
刘备上下打量孙乾,见其衣着华丽,显然为刘虞所赠,面色红润,身材较出使前还胖了几分,心中松了一口气。
没出事就好。
孙乾和简雍的出使距离差不了多少,返回时间应该也差不多。
简雍年前就回来了,孙乾过完年还等了一个月,刘备很难不担忧孙乾出事。
可刘虞、袁绍绝对不会对孙乾一使者下手,兼之孙乾手握袁尚赠予的通关文牒,按理说不会出事。
刘备也只得按住心思,一直苦等到今日。
孙乾双手交叠,指尖微微发颤,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凝重的众人,缓缓开口,陈述出使经过。
孙乾走官道入常山,袁熙(刘邦)提前收到消息,亲率五百铁骑相迎,官道两侧旌旗蔽日。
袁熙身披玄色獬豸纹锦袍,腰间玉珏与鎏金错银刀鞘相撞,发出清越声响:“久仰孙公大名!”
袁熙执礼甚恭,伸手引孙乾登上马车:“家父常言,左将军乃汉室柱石,若能与贵军永结盟好,北灭公孙、南平匈奴指日可待。”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孙乾隔着车帘,瞥见街道两侧整齐列队的士兵。
精锐之师。这是孙乾对袁熙帐下军队的评价。
袁熙在席间频频向孙乾敬酒:“听闻平原侯在青州推行仁政,青州上下无不臣服,熙佩服。”
他转动着杯盏,目光落在孙乾腰间玉佩上:“若左将军愿派军队助吾父攻灭公孙,袁某愿以幽州战马千匹相赠。”
孙乾坚定摇头:“左将军与蓟侯情同兄弟,断无出兵之可能。”
袁熙故作遗憾,垂头叹息。
三日后,孙乾踏入临时搭建的赵王宫。
朱漆大门缓缓洞开,十二名宫娥捧着盛满各色食品的漆盘跪迎,刘虞身着王袍,面相仁厚却不乏威严。
未等孙乾开口,刘虞率先说道:“当初刺杀之事,实乃奸人构陷!”
他拍拍手,侍女呈给孙乾一件华丽服饰:“特制此衣,赠与孙公,聊表歉意。”
“孤已派使者往长安,请皇上认可左将军皇叔身份。”
赵祯面上看不出情绪,内心其实万分忐忑。
好歹在宋朝皇帝中算功绩靠前的一位,刘虞的危机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刘虞主动示好,气氛一派祥和,孙乾趁势试探刘虞态度,刘虞却支支吾吾地不正面回复。
听到这儿,刘备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刘虞再有后续操作,就是命刘备帮袁绍征讨公孙瓒了。
刘备肯定不帮,但这样他与袁绍的刚缓和的关系便会再度降至冰点,自己也会背上不尊朝廷的骂名。
又要被孔融陈群喷了。
“此后一个月的时间,赵王与我游山玩水,却始终不表明态度。”
“一直到一个月后,赵王邀我夜游常山,行至断崖处...”
刘虞手指前方,面上再无游山玩水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愁色:“自去年起,孤的侍卫换了三批,连膳食都要经袁氏亲信查验。”
“孤的一举一动都在袁熙的控制之下。实不相瞒,孤并无将左将军推至难点之意,实乃袁氏强逼。”
“写信令左将军攻徐州,是因为...”
刘虞话没说完,周围突然响起一声尖锐的鸟叫,刘虞连忙假笑,大声说道:“孙公可喜这常山之景?”
“又过了一旬,赵王邀我对弈。”
刘虞落下一子,忽然长叹:“写信令左将军攻徐州,实是袁绍威胁。孤只提了一个条件:不推我为帝。”
“袁本初虽已应允,但孤心底总是不踏实。”
“孤如今形同软禁,一言一行皆在监视之下。他背信弃义推孤为帝,孤焉有力反抗?”
“孙公,孤需要左将军帮助。愿左将军看在同为汉室宗亲份上,帮本王一忙,莫要让本王落入那不忠不义的境地!”
说到这儿,刘虞已然泣不成声。
孙乾解开刘虞赠与的华丽衣物,用尖刀小心翼翼地划开左侧胸前位置,取出一封书信。
信上,“赵王刘虞印”在烛光下泛着暗红。
“赵王跟我说:‘若有一日,袁氏背弃承诺,强推孤称帝,请左将军以平乱之名,率王师北上!’”
密信展开的瞬间,堂内众人不约而同向前倾身。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封信,而是一篇文章。
文章中,刘虞表达了对刘协的尊重与景仰,同时说明自己断无称帝之心。若有朝一日登临帝位,必为袁绍强逼。
“袁熙看管得紧,赵王只得出此下策传信。”
得亏冬天衣服厚,中间夹一封信也看不出端倪,不然孙乾也不好将其带出来。
法正率先出列,笑道:“正贺喜主公!此信在手,他日主公便有法反制袁绍,不必因赵王而落入不义境地。”
堂中文臣纷纷贺喜。
赵祯颤抖着站到刘备面前:“祯求左将军,将此信昭告世人!”
堂中陷入死寂。
刘伯温附耳刘备,解释道:“此信昭告世人之后,袁绍必投鼠忌器,不敢推赵王称帝。但是...这封信是一张底牌,过早面世,袁绍肯定能想出办法应对。”
“昭告世人的结果便是,刘虞没了做皇帝的担忧,但主公您少了一张牌。”
刘备深深地看了刘伯温一眼,朗声道:“赵王为备请皇叔位,备自当投桃报李。昭告世人之事,便由赵别驾一手负责!”
在孙邵牵头下,袁涣同意了刘备的“征辟”,成为刘备属吏,挂过名之后就被派往鲁国担任国相。
二月末,孙乾从常山国返回,刘备赶忙接见对方。
会议到场人物有刘伯温、刘晔、法正、荀攸、陈群、长孙无忌,以及刘虞别驾从事“宋仁宗”赵祯。
“主薄孙乾,见过左将军!”孙乾数月未见刘备,同样想念得紧。
刘备上下打量孙乾,见其衣着华丽,显然为刘虞所赠,面色红润,身材较出使前还胖了几分,心中松了一口气。
没出事就好。
孙乾和简雍的出使距离差不了多少,返回时间应该也差不多。
简雍年前就回来了,孙乾过完年还等了一个月,刘备很难不担忧孙乾出事。
可刘虞、袁绍绝对不会对孙乾一使者下手,兼之孙乾手握袁尚赠予的通关文牒,按理说不会出事。
刘备也只得按住心思,一直苦等到今日。
孙乾双手交叠,指尖微微发颤,目光扫过殿内神色凝重的众人,缓缓开口,陈述出使经过。
孙乾走官道入常山,袁熙(刘邦)提前收到消息,亲率五百铁骑相迎,官道两侧旌旗蔽日。
袁熙身披玄色獬豸纹锦袍,腰间玉珏与鎏金错银刀鞘相撞,发出清越声响:“久仰孙公大名!”
袁熙执礼甚恭,伸手引孙乾登上马车:“家父常言,左将军乃汉室柱石,若能与贵军永结盟好,北灭公孙、南平匈奴指日可待。”
马车碾过青石板路,孙乾隔着车帘,瞥见街道两侧整齐列队的士兵。
精锐之师。这是孙乾对袁熙帐下军队的评价。
袁熙在席间频频向孙乾敬酒:“听闻平原侯在青州推行仁政,青州上下无不臣服,熙佩服。”
他转动着杯盏,目光落在孙乾腰间玉佩上:“若左将军愿派军队助吾父攻灭公孙,袁某愿以幽州战马千匹相赠。”
孙乾坚定摇头:“左将军与蓟侯情同兄弟,断无出兵之可能。”
袁熙故作遗憾,垂头叹息。
三日后,孙乾踏入临时搭建的赵王宫。
朱漆大门缓缓洞开,十二名宫娥捧着盛满各色食品的漆盘跪迎,刘虞身着王袍,面相仁厚却不乏威严。
未等孙乾开口,刘虞率先说道:“当初刺杀之事,实乃奸人构陷!”
他拍拍手,侍女呈给孙乾一件华丽服饰:“特制此衣,赠与孙公,聊表歉意。”
“孤已派使者往长安,请皇上认可左将军皇叔身份。”
赵祯面上看不出情绪,内心其实万分忐忑。
好歹在宋朝皇帝中算功绩靠前的一位,刘虞的危机他还是能看出来的。
刘虞主动示好,气氛一派祥和,孙乾趁势试探刘虞态度,刘虞却支支吾吾地不正面回复。
听到这儿,刘备心瞬间提到了嗓子眼。
刘虞再有后续操作,就是命刘备帮袁绍征讨公孙瓒了。
刘备肯定不帮,但这样他与袁绍的刚缓和的关系便会再度降至冰点,自己也会背上不尊朝廷的骂名。
又要被孔融陈群喷了。
“此后一个月的时间,赵王与我游山玩水,却始终不表明态度。”
“一直到一个月后,赵王邀我夜游常山,行至断崖处...”
刘虞手指前方,面上再无游山玩水的喜悦,取而代之的是浓浓的愁色:“自去年起,孤的侍卫换了三批,连膳食都要经袁氏亲信查验。”
“孤的一举一动都在袁熙的控制之下。实不相瞒,孤并无将左将军推至难点之意,实乃袁氏强逼。”
“写信令左将军攻徐州,是因为...”
刘虞话没说完,周围突然响起一声尖锐的鸟叫,刘虞连忙假笑,大声说道:“孙公可喜这常山之景?”
“又过了一旬,赵王邀我对弈。”
刘虞落下一子,忽然长叹:“写信令左将军攻徐州,实是袁绍威胁。孤只提了一个条件:不推我为帝。”
“袁本初虽已应允,但孤心底总是不踏实。”
“孤如今形同软禁,一言一行皆在监视之下。他背信弃义推孤为帝,孤焉有力反抗?”
“孙公,孤需要左将军帮助。愿左将军看在同为汉室宗亲份上,帮本王一忙,莫要让本王落入那不忠不义的境地!”
说到这儿,刘虞已然泣不成声。
孙乾解开刘虞赠与的华丽衣物,用尖刀小心翼翼地划开左侧胸前位置,取出一封书信。
信上,“赵王刘虞印”在烛光下泛着暗红。
“赵王跟我说:‘若有一日,袁氏背弃承诺,强推孤称帝,请左将军以平乱之名,率王师北上!’”
密信展开的瞬间,堂内众人不约而同向前倾身。
严格来说,这不是一封信,而是一篇文章。
文章中,刘虞表达了对刘协的尊重与景仰,同时说明自己断无称帝之心。若有朝一日登临帝位,必为袁绍强逼。
“袁熙看管得紧,赵王只得出此下策传信。”
得亏冬天衣服厚,中间夹一封信也看不出端倪,不然孙乾也不好将其带出来。
法正率先出列,笑道:“正贺喜主公!此信在手,他日主公便有法反制袁绍,不必因赵王而落入不义境地。”
堂中文臣纷纷贺喜。
赵祯颤抖着站到刘备面前:“祯求左将军,将此信昭告世人!”
堂中陷入死寂。
刘伯温附耳刘备,解释道:“此信昭告世人之后,袁绍必投鼠忌器,不敢推赵王称帝。但是...这封信是一张底牌,过早面世,袁绍肯定能想出办法应对。”
“昭告世人的结果便是,刘虞没了做皇帝的担忧,但主公您少了一张牌。”
刘备深深地看了刘伯温一眼,朗声道:“赵王为备请皇叔位,备自当投桃报李。昭告世人之事,便由赵别驾一手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