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378章 九阙都-他们自己亲自下地了?
休息的这几天,宁元昭和计一舟一直在帮刘云开打理田地,最后种上土豆的时候徐修和跟陈意安也过来帮忙了。
幸亏刘云开的田不多,不然他们几个得累死。
计一舟和宁元昭体力和经验还有,只是好久不干活突然来这么一下也是蛮累的。
没让家里的小厮和长工来帮忙,免得刘云开不自在。
他们自己帮忙就算了,叫上家的长工总有一种刘云开给他们添麻烦了的感觉。
这事儿大家都没提,五亩地而已,他们就当作锻炼身体了。
自己给自己规定好的五天休息时间一过完,他们就依旧凑到一块儿继续查漏补缺。
都到了这会儿,他们也没什么很缺的东西,都在进行针对性地训练。
殿试的时候大都只考一场策论,不过也不能排除掉皇帝心血来潮会考的诗。
陈意安这几天都在鉴赏之前没看完的各种诗,临时抱佛脚也能稍微学到点东西。
徐修和诗写得也很难,只是他的文章跟宁元昭他们比起来也烂,两者取其重,他继续慢慢看着文章。
他们在家学习的时候计一舟就又没事儿了,打算去他的试验田看看。
两亩试验田全都用相同的手法把田地整理了一遍,里边种的种子也是计一舟精心挑选过的好种子。
虽然时间有点来不及,但他还是把这一批的种子让人种下去了。
来年再验证一番,刚好可以种四轮。
火锅店里会用上的蔬菜也都加班加点的种上。
不过今年的时间真的太赶了,这么多田地一时间肯定也种不完,他就只好捡着火锅店要用上的蔬菜先种,小麦和河边的水稻前半年不种农作物,养养田也是可以的。
长工头子是个庄稼好手,那些他没见过的蔬菜基本上计一舟一说他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办起事来也不费劲。
这眼见着就要到殿试了,崔洛派出去的人也终于回来给崔洛回了信,崔洛听完面露不解,随后爽朗地笑了出来,连忙去见了皇帝。
“种地?”皇上手上的折子就算过了一趟内阁也还是很多,“他们自己亲自下地了?”
“回陛下,确实如此。”崔洛说:“下面的人说他们头五天都在地里忙活,之后就一直在计一舟府上没有出来,暗卫去看过,都在温习,只有计一舟自己还是会每天都去庄子上忙活他的庄稼。”
“没见任何人?”皇帝说。
“没有。”崔洛说:“计一舟让人用殿试在即他们要好好巩固一番推拒了。”
到了都城倒是想要见计一舟的人少了很多,“职事优先,虚衔从略”,他在很多官员眼里还排不上号。
新出的会元可比他有价值多了,关键是跟会元在一块儿的还有另外三个贡士。
要是谁想要搞些什么小动作,拉拢其中一人,就来了个伺机把其他几人一起给拿下。
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太子底下也有几个小一些的弟弟,虽然跟太子相比还稚嫩了一些,但也不是全都安分。
除了宁元昭他们,皇帝还看上了几个值得培养的观察对象,全都在暗中观察着。
只是安山县这四个太打眼了,其他人也觉着培养他们“划算”。
“先盯着吧。”皇帝没工夫抬眼,“让人查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关于他们四个为什么能一起全部考到这一步,皇帝说不好奇是假的。
以往一个县能有两人同时考中举人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他们还是同一个书院。
又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院,同时上榜四人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为了避免同科竞争内耗,同一书院优秀考生若同科应试,可能因风格相似被考官刻意分流名次。
他们这样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虽然时间短,但是皇帝想要查个什么事情还是很简单。
崔洛江下边汇报上来的情况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把他们是如何聚在一起,四个人是如何关系好,再是怎么一块儿学习,以及最后他们从此时废寝忘食的程度全都讲了一遍。
皇帝还是觉得有些神奇,废寝忘食的学子不止他们,为何其他人不行?
“这四人一起学还能有这样好的效果?”皇帝问。
那之前国子监的学生说身旁有人干扰自己没办法好好读书,让祭酒上奏将斋舍换成小间算什么?
崔洛估计也是想到这里了,笑了笑,“国子监的监生娇贵。”
“哼!就他们娇贵。”皇帝有些不悦,“祭酒该好好管管了。”
“罢了。”皇帝明显有些焦躁,要是国子监的学生能这么争气,他也不用每年都在这些外地学子当中培养了。
他有气无处撒,只好把手上的奏折往桌子上一拍,“你们内阁怎么做事的?这种一个月问我八十次安的就不要呈上来了,自己留着批复了。”
崔洛:“臣遵旨。”
“继续看着吧,提点他们之前先不用动。”皇帝说。
赶走了崔洛,他还得看这些没什么大事就一封封没完没了发的请安折子。
殿试在即,宁元昭他们也没多少时间天天在家看书,他们这些贡生还要到礼部学习宫规礼仪。
世家子弟学这些根本就不费力,宁元昭他们却要每个字都认真听,之前在书院里学到的那些完全不够看,可以称之为皮毛。
学完礼仪,从礼部出来便有人上前搭讪。
他们虽然很少出现在众人眼前,就算是人约他们一起去诗会也有计一舟出面帮他们拒绝,别人也没什么办法。
总不能仗势欺人吧。
计一舟确实没实权,但是明面上的面子还是要给几分的。
就算他们平时已经是相当低调了,还是有人能通过一些方法认识他们。
来人说明来意,说什么家中准备了薄茶,想约他们一起探讨探讨学问。
不过他最后还是没有约成,因为崔洛“凑巧”过来将几人给带走了。
他是怎么跟来人解释的他们四个不清楚,反正话都没让他们说上崔洛就带他们回了家。
回计一舟的家,都没有往崔府带。
走的时候也什么都没说,只让他们好好考试就走了。
幸亏刘云开的田不多,不然他们几个得累死。
计一舟和宁元昭体力和经验还有,只是好久不干活突然来这么一下也是蛮累的。
没让家里的小厮和长工来帮忙,免得刘云开不自在。
他们自己帮忙就算了,叫上家的长工总有一种刘云开给他们添麻烦了的感觉。
这事儿大家都没提,五亩地而已,他们就当作锻炼身体了。
自己给自己规定好的五天休息时间一过完,他们就依旧凑到一块儿继续查漏补缺。
都到了这会儿,他们也没什么很缺的东西,都在进行针对性地训练。
殿试的时候大都只考一场策论,不过也不能排除掉皇帝心血来潮会考的诗。
陈意安这几天都在鉴赏之前没看完的各种诗,临时抱佛脚也能稍微学到点东西。
徐修和诗写得也很难,只是他的文章跟宁元昭他们比起来也烂,两者取其重,他继续慢慢看着文章。
他们在家学习的时候计一舟就又没事儿了,打算去他的试验田看看。
两亩试验田全都用相同的手法把田地整理了一遍,里边种的种子也是计一舟精心挑选过的好种子。
虽然时间有点来不及,但他还是把这一批的种子让人种下去了。
来年再验证一番,刚好可以种四轮。
火锅店里会用上的蔬菜也都加班加点的种上。
不过今年的时间真的太赶了,这么多田地一时间肯定也种不完,他就只好捡着火锅店要用上的蔬菜先种,小麦和河边的水稻前半年不种农作物,养养田也是可以的。
长工头子是个庄稼好手,那些他没见过的蔬菜基本上计一舟一说他就能明白是什么意思,办起事来也不费劲。
这眼见着就要到殿试了,崔洛派出去的人也终于回来给崔洛回了信,崔洛听完面露不解,随后爽朗地笑了出来,连忙去见了皇帝。
“种地?”皇上手上的折子就算过了一趟内阁也还是很多,“他们自己亲自下地了?”
“回陛下,确实如此。”崔洛说:“下面的人说他们头五天都在地里忙活,之后就一直在计一舟府上没有出来,暗卫去看过,都在温习,只有计一舟自己还是会每天都去庄子上忙活他的庄稼。”
“没见任何人?”皇帝说。
“没有。”崔洛说:“计一舟让人用殿试在即他们要好好巩固一番推拒了。”
到了都城倒是想要见计一舟的人少了很多,“职事优先,虚衔从略”,他在很多官员眼里还排不上号。
新出的会元可比他有价值多了,关键是跟会元在一块儿的还有另外三个贡士。
要是谁想要搞些什么小动作,拉拢其中一人,就来了个伺机把其他几人一起给拿下。
皇帝的年纪越来越大了,太子底下也有几个小一些的弟弟,虽然跟太子相比还稚嫩了一些,但也不是全都安分。
除了宁元昭他们,皇帝还看上了几个值得培养的观察对象,全都在暗中观察着。
只是安山县这四个太打眼了,其他人也觉着培养他们“划算”。
“先盯着吧。”皇帝没工夫抬眼,“让人查的事情查得怎么样了?”
关于他们四个为什么能一起全部考到这一步,皇帝说不好奇是假的。
以往一个县能有两人同时考中举人就已经是非常不容易的事情了,他们还是同一个书院。
又不是什么很有名的书院,同时上榜四人简直太匪夷所思了。
为了避免同科竞争内耗,同一书院优秀考生若同科应试,可能因风格相似被考官刻意分流名次。
他们这样的简直是闻所未闻。
虽然时间短,但是皇帝想要查个什么事情还是很简单。
崔洛江下边汇报上来的情况原原本本讲了一遍,把他们是如何聚在一起,四个人是如何关系好,再是怎么一块儿学习,以及最后他们从此时废寝忘食的程度全都讲了一遍。
皇帝还是觉得有些神奇,废寝忘食的学子不止他们,为何其他人不行?
“这四人一起学还能有这样好的效果?”皇帝问。
那之前国子监的学生说身旁有人干扰自己没办法好好读书,让祭酒上奏将斋舍换成小间算什么?
崔洛估计也是想到这里了,笑了笑,“国子监的监生娇贵。”
“哼!就他们娇贵。”皇帝有些不悦,“祭酒该好好管管了。”
“罢了。”皇帝明显有些焦躁,要是国子监的学生能这么争气,他也不用每年都在这些外地学子当中培养了。
他有气无处撒,只好把手上的奏折往桌子上一拍,“你们内阁怎么做事的?这种一个月问我八十次安的就不要呈上来了,自己留着批复了。”
崔洛:“臣遵旨。”
“继续看着吧,提点他们之前先不用动。”皇帝说。
赶走了崔洛,他还得看这些没什么大事就一封封没完没了发的请安折子。
殿试在即,宁元昭他们也没多少时间天天在家看书,他们这些贡生还要到礼部学习宫规礼仪。
世家子弟学这些根本就不费力,宁元昭他们却要每个字都认真听,之前在书院里学到的那些完全不够看,可以称之为皮毛。
学完礼仪,从礼部出来便有人上前搭讪。
他们虽然很少出现在众人眼前,就算是人约他们一起去诗会也有计一舟出面帮他们拒绝,别人也没什么办法。
总不能仗势欺人吧。
计一舟确实没实权,但是明面上的面子还是要给几分的。
就算他们平时已经是相当低调了,还是有人能通过一些方法认识他们。
来人说明来意,说什么家中准备了薄茶,想约他们一起探讨探讨学问。
不过他最后还是没有约成,因为崔洛“凑巧”过来将几人给带走了。
他是怎么跟来人解释的他们四个不清楚,反正话都没让他们说上崔洛就带他们回了家。
回计一舟的家,都没有往崔府带。
走的时候也什么都没说,只让他们好好考试就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