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04章 九阙都-重修《诗经 》
现下他们手上正在重新编撰的书是《诗经》,这个编撰好了之后还有四书五经当中的剩下四本书,他们要做肯定是要全部都给整理一番才行,只有个《诗经》算什么。
《诗经》的编撰除了《诗经》原本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前辈们独特的见解。
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一个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看完了都能有些收获。
他们最大的工作量就出自这里边儿。
先不说前朝有多少圣贤或者文学大拿对四书五经进行过注解,就是如今也有一些新出来的关于这些书籍的注解。
翰林院藏书十分齐全,他们能找到的版本就不知道有多少份。
他们把这些书找出来之后,对于那些破损脏污的书籍他们还要进行修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四个人干了一个多月,才整理出来这么一本书的原因。
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还要完成自己每天应该要完成的《国书》部分,能用来整理《诗经》的时间非常少,一个月能整理出来已经算他们把自己当牛马来赶工的结果了。
柳弗云听完宁元昭的解释庆幸,还好自己把饭吃完了才听解释。
不然谁还能吃下饭呐。
宁元昭看了他一眼,“这本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我慢慢来也没关系的。”
本来是打算抽空来做这件事情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四个人开始各种内卷,生生把时间拉短到了一个月。
宁元昭也受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主要是他自己也已经好久没有跟计一舟好好说说话了。
“我没关系,我可以接着做。”顾清说道。
“还是休息几天吧。”刘云开淡淡开口,“我那小儿子都快要玩疯了。”
刘云开忙起来之后就没人看管他的功课,整天在家里疯得跟个魔王一样。
原先小鱼还在家的时候还能揍一揍弟弟,现在小鱼他们跟着常嬷嬷学习,没办法管教了。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顾清抿唇,“那好吧。”
四个人用剩下那点时间把《诗经》的重修版给整理了出来,别的事情暂时也不想管了,都等到后边再说吧。
晚上宁元昭喜滋滋地回了家,计一舟看他这副开心的样子没忍住开口打听:“怎么了这是?”
宁元昭搂着计一舟肩膀,“我们整理的第一册书籍整理好了。”
“就是那《诗经》?”计一舟笑笑,也为宁元昭感到高兴:“那你们接下来是不是就能休息一段时间了。”
“要休息的。”宁元昭点头,抱着计一舟的腰,“我都感觉好久没跟你好好说过话了。”
他上班的时候计一舟也忙,每天都要去庄子上,两人正经能见面的时间就只有早上起床那会儿以及晚上吃过饭后要睡觉之前那点时间。
那点时间什么都不够干的,两个人累得一点精力也没,抱着温存温存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干点别的事情了。
“是呢!”计一舟轻抚着宁元昭后脑勺,“这要怎么办才好,不如你辞官吧,咱们回宁家村养老。”
宁元昭有一瞬间的心动,“也好,反正我也……你也娶到我了。”
“出息。”计一舟拳头在他头顶“bangbang”锤了两下,不疼,就是动静大,“你甘心吗?现在就回家养老?反正我是不甘心的,我这火锅店还没开遍整个大庆呢。”
“不甘心。”宁元昭在计一舟腰上蹭蹭,“但是你想回去的话咱们就回去。”
“不回了吧。”计一舟说:“你应当有一番作为才好,才对得起爹娘生你一场,以及他们对你的重望。”
“怎么这么突然?”宁元昭撒手,笑着抬头看着计一舟。
“什么?”计一舟没明白。
“话题突然变得如此沉重。”宁元昭笑。
“那不是劝劝你吗?”计一舟说道:“费劲巴拉地考上来,结果说走就走啊?你真是……”
“色欲熏心。”宁元昭笑笑:“我知道,我不否认。”
“行了行了行了。”计一舟在他头顶拍拍,“你什么时候休息啊?”
“后天吧。”宁元昭想了想,“这个月的值夜已经结束了,后天我在家不出去。”
“那行,你跟着我去庄子上看试验田去。”计一舟说。
“好,确实很久没有下地了。”
“哪儿用得着你下地啊……”
新修的《诗经》已经全部整理完成,把这件事上报给尚大人之后,尚大人看了看他们整理过后的书籍点头,“你们四个修的书,你们自己取名吧。”
他们这个书整理出来取好名字之后是可以拿去官方书铺印刷出版售卖的,虽然他们没有稿费之类的东西,但是可以拥有署名权。
官方书铺的书往往引领着一众学子的教辅书“潮流”,有他们署名的书籍流通到市面,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四人当中的最高官职,同时也是发起人的宁元昭站在下边汇报书的情况,全部讲完后宁元昭顿了顿。
尚司看出来宁元昭的犹豫,“有什么事就直说。”
“下官冒昧,想请大人为此书写个序章。”宁元昭说。
这事儿算是他们擅作主张干的,越过了领导有些不太好。
宁元昭便想到让尚司给这本书写个序章什么的推荐语,多少也给领导一个面子。
还有周、吴两位同僚,虽然没有加入他们的修书当中,平时偶尔也会帮他们整理一些,给一点有用的建议,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下下功夫,给他们一个“上电视”的机会。
“上电视”也是跟着计一舟学的,要不是他提这么一嘴,宁元昭也不会想到这些。
尚司挑眉,“这还有我的事儿呢?”
宁元昭拱手笑笑,“若是没有尚大人的支持,我们也没有这个机会能独立做成这件事。”
尚司十分爽朗地笑了笑,“行,我就来写一写这序章。”
这是他牵头修的第一本书,宁元昭心里没谱,中午的时候拿着这本范本去了崔府。
以往的圣贤大儒都能讲解分析四书五经,自己的老师怎么能没有呢?
《诗经》的编撰除了《诗经》原本的内容之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是前辈们独特的见解。
这种东西基本上都是一个人一个见解,每个人的见解看完了都能有些收获。
他们最大的工作量就出自这里边儿。
先不说前朝有多少圣贤或者文学大拿对四书五经进行过注解,就是如今也有一些新出来的关于这些书籍的注解。
翰林院藏书十分齐全,他们能找到的版本就不知道有多少份。
他们把这些书找出来之后,对于那些破损脏污的书籍他们还要进行修复。
这也就是为什么他们四个人干了一个多月,才整理出来这么一本书的原因。
工作量实在是太大了。
他们还要完成自己每天应该要完成的《国书》部分,能用来整理《诗经》的时间非常少,一个月能整理出来已经算他们把自己当牛马来赶工的结果了。
柳弗云听完宁元昭的解释庆幸,还好自己把饭吃完了才听解释。
不然谁还能吃下饭呐。
宁元昭看了他一眼,“这本来也不是什么要紧的事情,我慢慢来也没关系的。”
本来是打算抽空来做这件事情的,后来也不知道怎么回事儿四个人开始各种内卷,生生把时间拉短到了一个月。
宁元昭也受不了这么大的工作量,主要是他自己也已经好久没有跟计一舟好好说说话了。
“我没关系,我可以接着做。”顾清说道。
“还是休息几天吧。”刘云开淡淡开口,“我那小儿子都快要玩疯了。”
刘云开忙起来之后就没人看管他的功课,整天在家里疯得跟个魔王一样。
原先小鱼还在家的时候还能揍一揍弟弟,现在小鱼他们跟着常嬷嬷学习,没办法管教了。
老虎不在家,猴子称霸王。
顾清抿唇,“那好吧。”
四个人用剩下那点时间把《诗经》的重修版给整理了出来,别的事情暂时也不想管了,都等到后边再说吧。
晚上宁元昭喜滋滋地回了家,计一舟看他这副开心的样子没忍住开口打听:“怎么了这是?”
宁元昭搂着计一舟肩膀,“我们整理的第一册书籍整理好了。”
“就是那《诗经》?”计一舟笑笑,也为宁元昭感到高兴:“那你们接下来是不是就能休息一段时间了。”
“要休息的。”宁元昭点头,抱着计一舟的腰,“我都感觉好久没跟你好好说过话了。”
他上班的时候计一舟也忙,每天都要去庄子上,两人正经能见面的时间就只有早上起床那会儿以及晚上吃过饭后要睡觉之前那点时间。
那点时间什么都不够干的,两个人累得一点精力也没,抱着温存温存说说话的时间都没有,更别说干点别的事情了。
“是呢!”计一舟轻抚着宁元昭后脑勺,“这要怎么办才好,不如你辞官吧,咱们回宁家村养老。”
宁元昭有一瞬间的心动,“也好,反正我也……你也娶到我了。”
“出息。”计一舟拳头在他头顶“bangbang”锤了两下,不疼,就是动静大,“你甘心吗?现在就回家养老?反正我是不甘心的,我这火锅店还没开遍整个大庆呢。”
“不甘心。”宁元昭在计一舟腰上蹭蹭,“但是你想回去的话咱们就回去。”
“不回了吧。”计一舟说:“你应当有一番作为才好,才对得起爹娘生你一场,以及他们对你的重望。”
“怎么这么突然?”宁元昭撒手,笑着抬头看着计一舟。
“什么?”计一舟没明白。
“话题突然变得如此沉重。”宁元昭笑。
“那不是劝劝你吗?”计一舟说道:“费劲巴拉地考上来,结果说走就走啊?你真是……”
“色欲熏心。”宁元昭笑笑:“我知道,我不否认。”
“行了行了行了。”计一舟在他头顶拍拍,“你什么时候休息啊?”
“后天吧。”宁元昭想了想,“这个月的值夜已经结束了,后天我在家不出去。”
“那行,你跟着我去庄子上看试验田去。”计一舟说。
“好,确实很久没有下地了。”
“哪儿用得着你下地啊……”
新修的《诗经》已经全部整理完成,把这件事上报给尚大人之后,尚大人看了看他们整理过后的书籍点头,“你们四个修的书,你们自己取名吧。”
他们这个书整理出来取好名字之后是可以拿去官方书铺印刷出版售卖的,虽然他们没有稿费之类的东西,但是可以拥有署名权。
官方书铺的书往往引领着一众学子的教辅书“潮流”,有他们署名的书籍流通到市面,对他们来说只有好处,没有坏处。
四人当中的最高官职,同时也是发起人的宁元昭站在下边汇报书的情况,全部讲完后宁元昭顿了顿。
尚司看出来宁元昭的犹豫,“有什么事就直说。”
“下官冒昧,想请大人为此书写个序章。”宁元昭说。
这事儿算是他们擅作主张干的,越过了领导有些不太好。
宁元昭便想到让尚司给这本书写个序章什么的推荐语,多少也给领导一个面子。
还有周、吴两位同僚,虽然没有加入他们的修书当中,平时偶尔也会帮他们整理一些,给一点有用的建议,也可以在别的地方下下功夫,给他们一个“上电视”的机会。
“上电视”也是跟着计一舟学的,要不是他提这么一嘴,宁元昭也不会想到这些。
尚司挑眉,“这还有我的事儿呢?”
宁元昭拱手笑笑,“若是没有尚大人的支持,我们也没有这个机会能独立做成这件事。”
尚司十分爽朗地笑了笑,“行,我就来写一写这序章。”
这是他牵头修的第一本书,宁元昭心里没谱,中午的时候拿着这本范本去了崔府。
以往的圣贤大儒都能讲解分析四书五经,自己的老师怎么能没有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