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417章 九阙都-产量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17章 九阙都-产量

    庄子上的小麦全部晾晒干透了之后,长工头头让日常送菜的人把计一舟请了过去,验收最后的成果。

    计一舟带着他的小本本,叫上徐晏宁一块儿去了,两个人还能做个伴。

    按照不同试验田分出来的小麦已经分别脱粒堆放好了,就等着计一舟亲自来称重。

    计一舟站在这些麦子旁边,手上抓了一把干燥的小麦嗅了嗅,一股植物的清香。

    真是废话。

    “收成看着不错嘛。”徐晏宁说。

    计一舟笑了笑,“好不好的先称了再说。”

    随后便叫人拿着一大杆秤过来,开始按顺序称重。

    “先称改良种。”计一舟吩咐道。

    改良种的产量都不咋高,计一舟已经做好了心理准备。

    把都城的耐寒种放在后边也算是一个……没有悬念的小惊喜吧。

    计一舟跟宁家村的产量做了对比,改良种的八份试验田的产量不能说不好,只能说稍显逊色,没有达到计一舟一开始预想的重量。

    按照原先的种植方法,宁家村的亩产量可以达到四百六十斤,经过这几年的改善之后,产量应该能再增加一些,

    暂且就算亩产五百斤吧,毕竟宁家村现在可不缺肥料,土地肯定养得更加肥沃了,产量增加也就是必然的事情。

    这些换了环境的种子到了都城的表现也还算不错,每一亩试验田的产量都没有低于五百斤的。

    这就说明他的这些方法的确有用,如果因地制宜,不为难这些打“南边”来的娇贵小种子,产量说不定会更高。

    对过具体的数字之后,计一舟还是满意的。

    徐晏宁探头看了看,笑得挺开心,“这是什么法子,让白附子把方法带回宁家村试试,效果应该更好。”

    这些种植方法里边,唯独一个拉绳法花期喷水再加上驱虫的改良种产量一骑绝尘,是唯一一个比部分都城种子产量还要高的。

    这一亩地的产量高达五百六十斤。

    或许这个数字算不得什么,但是一想想人家的生长条件,就能理解。

    这要是放到宁家村,不妥妥是一匹黑马呀。

    计一舟看着最终的数据无比欣慰,在本子上弹了弹,“白附子估计要年前才会来了,到时候再给他吧,刚好带回去就能直接种了。”

    “你快称一下这边本土种子的重量。”徐晏宁催促道。

    计一舟同样对本土种的重量感到好奇,指挥着称重的几个长工赶快行动。

    经过一众人的再一次忙碌之后,计一舟拿着最后的结果喜笑颜开。

    “晏宁你看。”计一舟也不说,神秘地把最终结果递给徐晏宁,让他自己看。

    本土种因为耐寒性比较好,所有的试验田产量都在五百斤往上,就连成绩最差的也有五百零几斤。

    计一舟将这八亩地的试验田暂且分为三个梯队,成绩最好的为第一梯队,依次往下排序。

    第一梯队的有三亩地,他们都是产量在六百斤以上的。

    产量最高的是拉绳法加花期喷水加驱虫。

    这一亩地的作物因为是都城种子,种子本身的耐寒性就强,拉绳法也让他们授粉更加均匀,同时病虫害也控制得很好,最终产量足足有六百三十多斤。

    产量差一点的就是把拉绳法换成了人工摇粉,这个能稍微差一点,产量只有六百二十多斤。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人工摇粉会让花粉散播不均匀,总之就是它就是比拉绳法差了一些。

    这两种方法的产量差别不是很大,后续还需要继续观察比对。

    产量跟前两者相比还要差一点的就是拉绳法加花期不喷水加驱虫。

    这一亩地的产量刚好达到六百及格线,再少一两斤就得去第二梯队了。

    这里边的原因计一舟猜测或许是因为花期没有喷水,花粉寿命不长,授粉的概率也就跟着小了。

    第二梯队的计一舟分了四种方法,产量在五百五十斤到五百九十斤之间。

    产量从高到低排下来分别是:

    人工摇粉加花期喷水加驱虫,最终产量有五百九十多斤;

    拉绳法加花期不喷水加不驱虫,最终产量有五百七十多斤;

    人工摇粉加花期不喷水加不驱虫,最终产量有五百五十多斤。

    这上边还夹杂着一批改良种的五百六十斤黑马。

    至于那些连五百五十斤都达不到的方法就是第三梯队了,那些法子很显然就是要舍弃掉的。

    计一舟接下来的重心应该在第一梯队的三种放到上边了,其他的他直接不想尝试。

    计一舟再看了看改良种的那一匹黑马,发现种植方法除了种子不同,其他的方法都是一样的。

    “这个拉绳法加花期喷水加驱虫的方法应该效果不错,你明年要试试嘛?”计一舟问徐晏宁。

    “我正想说呢。”徐晏宁抬头看着计一舟笑笑,“这个法子看着效果还不错,我明年就把家里的小麦换成这个方法试一试,给你提供实验数据啊。”

    计一舟也笑了笑,“那可真是太好了,没有大量数据的支撑,我还真不好轻易下结论。”

    他是在摸鱼拖时间不错,如果没有大量的实验比对数据,别说让皇上信服了,就是他自己也不会相信。

    “那你还要把这三种方法都再试一试吗?”徐晏宁问。

    “要试验的。”计一舟说:“多次验证实验的目的是确保结果的可靠性、准确性。”

    还有科学性。

    这个就不跟徐晏宁说了,不然他现在还真不好解释什么是科学性。

    “多次试验也能确保实验结果不是偶然的、片面的或错误的,而是真实、可靠且可被广泛接受的。”计一舟看着徐晏宁,开始背脑子里残留的知识点。

    徐晏宁一脸崇拜地看向计一舟,“舟哥你好厉害呀,懂得好多。”

    计一舟搓了搓鼻头,有些心虚,“咳咳,这都是这么些年……得出的经验,做得多了就知道了。”

    这都是前人的经验,直接放在教科书上让他们接收这些知识的。

    感恩。

    再次冒用前人的经验实在不好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