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419章 九阙都-再过年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19章 九阙都-再过年

    上回搞个品酒大会差点把他的好酒都给造没了,这回计一舟想了个算不上特别正经的点子。

    他要搞一个以《九州志》为主题的诗会。

    他毕竟也是一个商人,能在办宴会的时候顺便给自己的产业打打广告又如何呢?

    原先挂在书店的那些等身卷轴计一舟都收起来了,外边好多人想买都买不到。

    这回倒是可以拿出来,把这些卷轴当作诗会的彩头。

    《九州志》里边的人物太多了,不管是哪一个角色都有很多人喜欢。

    里边的将军、谋士、美人、三个国家的公主、世家大族甚至是平凡普通但是勇敢的女子……不管男的女的,正面的反面的角色都有。

    大家也没有说因为某一个人是坏人就很讨厌他,反而有那么一两个坏东西非常得大家的喜欢。

    这次的主题就是为自己喜欢的角色写诗,最后获得大家一致认为好的那一位就能获得他喜欢角色的等身卷轴。

    他们的诗自然就是被计一舟收录起来,整理整理放到店里卖掉啦。

    这种文人之间的聚会计一舟是真的不感兴趣,陪着宾客喝了两杯他专门给自己偷梁换柱的水之后就算是露了个面,找了个借口去专门陪着崔大人了。

    崔洛对自己的这个徒弟媳妇很是满意,也愿意跟计一舟多聊几句。

    在这场宴会上,就没有再比崔洛身份高的人了,计一舟也就光明正大地摸鱼。

    宁元昭也是主人,他已经在很认真地招待客人了,计一舟就不往里掺和了。

    今夜的诗都有专人记录着,计一舟也不怕会有遗漏。

    用来宴请宾客的院子正中间放着那一幅大合集,所有人都在上边,这是众多人争抢的首要对象。

    这场宴会计一舟收集到了很多还不错的诗,他让宁元昭整理之后出了诗集,

    别人有没有尽兴他不知道,他只知道自己后边又有了一本可以上新的书籍。

    这种宴会上的诗不用给题诗的人给稿费,只要记录下来了,全都可以免费用。

    他那些卷轴花了不少钱让刘云开画的,现在一文钱没挣全都送出去了。

    要是这些诗还要收稿费之类的,计一舟都要心疼死了。

    又恰巧宁元昭今年请来了崔洛,有许多官场上的大拿也自己跟着来了。

    并且在崔洛兴致盎然地题了一首诗之后,其他人也抢着题诗。

    就连那些原本没想要和旁人争抢卷轴的人也跟着开始作诗。

    计一舟这边新奇的吃食不少,他们逐渐地,自己就对这个活动产生了兴趣。

    有这些才子佳人、文人墨客以及官儿老爷们的加入,计一舟对这本诗集简直宝贝得不得了。

    这里边可是有好多平时想看都看不到的人写的诗啊。

    特别是崔首辅,上了年纪之后就愈发不爱写这些酸溜溜的诗词了。

    这本诗集就这么悄没声地火了,就在计一舟还没开始印刷的时候。

    办完了让人恼火的一年一度宴会,宁元昭他们过上了在这边的第二个新年。

    两人躺在床上看宁家村来的信,知道了宁元山家里多了个闺女,王春玉还为此忧伤了好久,怪自己的肚子不争气,没有生个儿子出来。

    现在的人还有非生儿子不可的执念。

    毕竟寻常人家就指着儿子生出来分地,长大了帮家里干活。

    田四喜的老婆还是也生了,不过他们倒是心想事成,这一胎生出来是个儿子,可把王春玉羡慕坏了。

    果树林那边也发展得不错,后边种的果树也都开始结果子了,宁元河每天忙的家都没什么时间回。

    由于这两年大家的日子好过了一点,村子里出生的新生儿也变得多了起来,并且没有出现弃婴和处死女婴的事情。

    赵县令因为传播新种有功,加上在他任期中有优秀学子成功入朝为官,而且安山县在的人口也正在逐步增加。

    他为官期间赋税征收、户口与垦田都在正向增长。

    并且司法公正,能妥善处理民间诉讼、维持治安,没有冤假错案。

    他本人也清廉自律,同时推行礼教、表彰孝子节妇,促进民风淳朴,个人品行也符合\"忠孝节义\"标准。

    没有任何一点是可以阻止他升职的。

    刚好启中一个知府1告老还乡,便直接将他破格提拔到了知府的位置,直接一跃,坐到了正四品。

    白附子给他的信当中就有一封是赵县令送来给他们的问好信,主要是给计一舟的,宁元昭还不够格收到一个四品官员的问安信。

    计一舟看完了赵县令,应该说是如今的知府大人写的信,扔到一边问宁元昭:“府比州小吗?那为什么我们的路引户籍上边都写的启中州,然后直接就是安山县?”

    之前宁元昭也给计一舟解释过,不过那都是多少年前的事情了。

    “你还不清楚吗?”宁元昭笑了笑,“这么多年白待在大庆了。”

    计一舟在宁元昭腰间戳了戳,挠他的痒痒肉,“你要说就好好说,不然揍你。”

    “好好好~”宁元昭笑着捏住计一舟的手,“我好好说。”

    又听了半天宁元昭的科普,计一舟才彻底搞明白过来。

    这边的下方行政机关确实跟他知道的不一样,完全是反着来的。

    也就是说这边的州是最大的,然后是府最后边才是省、县、镇、乡、村……

    安山县直属于启中,所以前边也没个什么府啊省的。

    要不是安山一直处于人口不足的状态,早就可以升级成省了。

    “赵大人确实是个好官,早就该升职了。”计一舟说。

    看多了各种小说或者电视剧里边的县令是草包、是坏那一类角色,见到赵大人这样的确实挺希望他能好。

    当官的哪有清白的,适当贪一点也没关系,这都是大家心知肚明的事情,只要不闹出事情,上边也会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但是胆子大到动了百姓救命钱被处决的,那也只能说活该。

    听完这话,宁元昭沉默了一会儿,突然开口问:“要是我升官了但是是外放的官员,你愿意跟我一起去任地吗?”

    “你神经病啊,你问这种问题?”计一舟皱起眉不悦地说道:“我不跟你走我去哪里?”

    “我是怕外放辛苦,我不想你跟着受苦。”宁元昭说。

    计一舟在他胸膛上拍了拍,“说什么呢!最苦最难的时间已经过去了,之后的日子都是好日子。”

    宁元昭低低应了一声,下巴放在计一舟头顶蹭蹭。

    “话说你怎么突然提起这个话题了呀,是你自己想出去还是……有这个意思?”计一舟问。

    “没有,我就是想问问。”宁元昭让计一舟放宽心,“我们四书五经还没有修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