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55章 寮南州-冯、陈、卫
年后,白附子他们都走了 ,宁元昭也开始去衙门当值。
刚去上班他还是挺勤快的,早上早早地去,晚上到点才回。
他忙的时候计一舟也帮不上什么忙,把年前就决定好了的宴会给提了上来。
没有用他那个高大上头衔的名义邀请,直接用了他的商人身份给还在寮南没有迁移的商人发去了请帖。
寮南这边因为天时不好,地也不利,人也不怎么和,许多有些小资本的商人都举家搬迁去了别的州城。
别人有钱愿意迁移官府也不好说什么大部分的有钱人都不愿意待在这样一个苦哈哈的地方,还要随时担心战乱和自然灾害让自己的家里受损。
现在寮南城里边那些小商贩不算,能有些地位并且家产稍微丰厚一些的富商,整个寮南就只能找出来不到七个,剩下那些小地主都排不上号。
这七个商人里边,又以冯、陈、卫三家为首,整个寮南的商业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既然是办宴会,计一舟也不能只请这七个人,那些小商人也顺带发了个帖子。
这回的帖子是茯苓写的,宁元昭刚上任很忙,一点空都没有,他和小宝的字又实在有碍观瞻,最后这个重任就只能落到了茯苓身上。
茯苓平时只听从小宝的命令,旁人都不会把她加到府上的下人行列当中,就连计一舟也不怎么让茯苓干活,这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到底是出身不一样,小宝练字的时候也很认真,但是有计一舟在后边给她兜底,宁元昭也不好说她。
茯苓就不一样了,宁元昭准她跟着小宝一起学她就已经很感激了,每回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私下里空闲的时候也愿意下功夫练习。
茯苓接了这个任务,跟小宝两人在院子里忙活了一下午,之后又让人把帖子送出去,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场宴会依旧是小宝着手准备,不过计一舟的帖子上没有让携家眷,来的都会是家里的大老爷们儿,不用小宝操心后院的事情。
宴会前一天,计一舟把刘二叫来嘱咐道:“明日若是前来赴宴的商人送礼,你便一一记好,在大门处大声唱出来,务必要让大家都听到。”
刘二没有多想,应下之后计一舟就让他走了。
这肯定不是用来刺激商人多送礼的手段,但是为什么,刘二想不明白。
干脆现在什么都不问,等到了时间他自然就知道了。
晚上宁元昭回家,计一舟问:“寮南财政是不是非常不乐观?”
宁元昭长长叹了口气。
自从来到寮南之后,宁元昭就有叹不完的气。
“岂止是不乐观。”宁元昭捏了捏眉心,“简直就是干干净净。”
计一舟都听愣了,“一点都没有?”
“何止一点都没有,”宁元昭头疼得厉害,“寮南之前的赋税竟然也比其他州重一成,这事儿先前就没人上报过。”
计一舟有些心疼地拍了拍宁元昭,“你别上火,哥给你想办法解决财政赤字。”
知道寮南不是个好地方,但是谁也想不到寮南的情况能这么差。
政务上计一舟没办法帮宁元昭,只能从别的地方下手了。
不然就一直让宁元昭这么累下去,他的幸福生活还要不要了?
虽然说他没几个月就要三十了,对那事儿的需求也不像最开始一样要得那么频繁,可也不能像如今这般,忙得一点都没有了吧。
寮南最大的粮商冯家,冯良用指尖拨弄着帖子边缘,他头也不抬地问:“都打探清楚了?”
管家躬着身子:“回老爷,陈家和卫家确实都收到了,连城南卖胭脂首饰的王矮子也有份。”
冯良的指尖顿住,他今年五十有三,在寮南经商三十年,还是头回遇到这等事。
计一舟什么情况他们也打听清楚了,研究出来让粮食增产的法子,外界都说他是个好官。
能让粮食增产,他确实有一手,而且还是用商籍当得官,这在他们商人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
尽管他这一回下帖子用的是商人的身份,可他光禄大夫的头衔始终都在,在他们心里,计一舟这就是在替宁元昭宴请他们。
说白了,就是官府拐着弯儿地给它们下帖子。
并且连小商贩都没有放过。
“备轿,去醉仙楼。”他突然起身,并吩咐道:“把陈、卫两位老爷都请来。”
寮南这些商人跟其他的商人不太一样,他们就算是同行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竞争,在面对官府的时候都很团结。
不团结没办法,当官的都没什么好东西,要是全都上赶着巴结,他们这些还留在寮南的商人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他们虽然是商人,却也不想跟之前那些人一样直接舍弃寮南,直接跑路。
有他们在,暂且能稳定市场,虽然赚的可能不太多,至少能让百姓过得好一点。
商可争利,不可伤民。
利字当头,义字守心。
争金争银,不争黑心。
买卖较劲,不昧良心。
这是现在还在寮南没有离开的商人共同守护的商道精神。
醉仙楼的天字号厢房里,陈岩捻着山羊须,眼睛眯成一条缝:“计大人这宴,怕是鸿门宴啊。”
卫铁笑了笑,“管他那么多作甚,咱们只需要记住,咱们这些人的脊梁不是银子,是‘信’字。”
“礼单备好了?”冯良问他们两人。
其余两人看过来,三人相视一笑。
冯良笑道:“那就还是老规矩?”
冯良是粮商,随礼新米十石;陈岩是盐商,送新出的海盐三坛;卫铁不好直接送铁器,换了些当下寮南时兴的布匹。
这样的礼在寮南既不寒酸,也不谄媚。
若是举办宴会的是个清官,也就懂了他们心意。
如果是个贪官,这三样也不是什么非常贵重的东西,变现不了几个银子。
“银钱呢?”卫铁问:“还跟之前一样吗?”
“三百两。”陈岩斩钉截铁,“多一分都是喂狗。”
冯良点头,“以往都是这样的,我们给了太多了下边的商人不好做。”
他们给个千八百两的,下边那些小商人给个百八十两就太寒碜了。
这要是个贪官,分分钟就会记恨上他们。
刚去上班他还是挺勤快的,早上早早地去,晚上到点才回。
他忙的时候计一舟也帮不上什么忙,把年前就决定好了的宴会给提了上来。
没有用他那个高大上头衔的名义邀请,直接用了他的商人身份给还在寮南没有迁移的商人发去了请帖。
寮南这边因为天时不好,地也不利,人也不怎么和,许多有些小资本的商人都举家搬迁去了别的州城。
别人有钱愿意迁移官府也不好说什么大部分的有钱人都不愿意待在这样一个苦哈哈的地方,还要随时担心战乱和自然灾害让自己的家里受损。
现在寮南城里边那些小商贩不算,能有些地位并且家产稍微丰厚一些的富商,整个寮南就只能找出来不到七个,剩下那些小地主都排不上号。
这七个商人里边,又以冯、陈、卫三家为首,整个寮南的商业都能看见他们的身影。
既然是办宴会,计一舟也不能只请这七个人,那些小商人也顺带发了个帖子。
这回的帖子是茯苓写的,宁元昭刚上任很忙,一点空都没有,他和小宝的字又实在有碍观瞻,最后这个重任就只能落到了茯苓身上。
茯苓平时只听从小宝的命令,旁人都不会把她加到府上的下人行列当中,就连计一舟也不怎么让茯苓干活,这还是破天荒头一次。
到底是出身不一样,小宝练字的时候也很认真,但是有计一舟在后边给她兜底,宁元昭也不好说她。
茯苓就不一样了,宁元昭准她跟着小宝一起学她就已经很感激了,每回学习的时候都非常认真,私下里空闲的时候也愿意下功夫练习。
茯苓接了这个任务,跟小宝两人在院子里忙活了一下午,之后又让人把帖子送出去,才大大地松了一口气。
这场宴会依旧是小宝着手准备,不过计一舟的帖子上没有让携家眷,来的都会是家里的大老爷们儿,不用小宝操心后院的事情。
宴会前一天,计一舟把刘二叫来嘱咐道:“明日若是前来赴宴的商人送礼,你便一一记好,在大门处大声唱出来,务必要让大家都听到。”
刘二没有多想,应下之后计一舟就让他走了。
这肯定不是用来刺激商人多送礼的手段,但是为什么,刘二想不明白。
干脆现在什么都不问,等到了时间他自然就知道了。
晚上宁元昭回家,计一舟问:“寮南财政是不是非常不乐观?”
宁元昭长长叹了口气。
自从来到寮南之后,宁元昭就有叹不完的气。
“岂止是不乐观。”宁元昭捏了捏眉心,“简直就是干干净净。”
计一舟都听愣了,“一点都没有?”
“何止一点都没有,”宁元昭头疼得厉害,“寮南之前的赋税竟然也比其他州重一成,这事儿先前就没人上报过。”
计一舟有些心疼地拍了拍宁元昭,“你别上火,哥给你想办法解决财政赤字。”
知道寮南不是个好地方,但是谁也想不到寮南的情况能这么差。
政务上计一舟没办法帮宁元昭,只能从别的地方下手了。
不然就一直让宁元昭这么累下去,他的幸福生活还要不要了?
虽然说他没几个月就要三十了,对那事儿的需求也不像最开始一样要得那么频繁,可也不能像如今这般,忙得一点都没有了吧。
寮南最大的粮商冯家,冯良用指尖拨弄着帖子边缘,他头也不抬地问:“都打探清楚了?”
管家躬着身子:“回老爷,陈家和卫家确实都收到了,连城南卖胭脂首饰的王矮子也有份。”
冯良的指尖顿住,他今年五十有三,在寮南经商三十年,还是头回遇到这等事。
计一舟什么情况他们也打听清楚了,研究出来让粮食增产的法子,外界都说他是个好官。
能让粮食增产,他确实有一手,而且还是用商籍当得官,这在他们商人圈子里也是出了名的。
尽管他这一回下帖子用的是商人的身份,可他光禄大夫的头衔始终都在,在他们心里,计一舟这就是在替宁元昭宴请他们。
说白了,就是官府拐着弯儿地给它们下帖子。
并且连小商贩都没有放过。
“备轿,去醉仙楼。”他突然起身,并吩咐道:“把陈、卫两位老爷都请来。”
寮南这些商人跟其他的商人不太一样,他们就算是同行为了自己的利益会竞争,在面对官府的时候都很团结。
不团结没办法,当官的都没什么好东西,要是全都上赶着巴结,他们这些还留在寮南的商人就真的没有活路了。
他们虽然是商人,却也不想跟之前那些人一样直接舍弃寮南,直接跑路。
有他们在,暂且能稳定市场,虽然赚的可能不太多,至少能让百姓过得好一点。
商可争利,不可伤民。
利字当头,义字守心。
争金争银,不争黑心。
买卖较劲,不昧良心。
这是现在还在寮南没有离开的商人共同守护的商道精神。
醉仙楼的天字号厢房里,陈岩捻着山羊须,眼睛眯成一条缝:“计大人这宴,怕是鸿门宴啊。”
卫铁笑了笑,“管他那么多作甚,咱们只需要记住,咱们这些人的脊梁不是银子,是‘信’字。”
“礼单备好了?”冯良问他们两人。
其余两人看过来,三人相视一笑。
冯良笑道:“那就还是老规矩?”
冯良是粮商,随礼新米十石;陈岩是盐商,送新出的海盐三坛;卫铁不好直接送铁器,换了些当下寮南时兴的布匹。
这样的礼在寮南既不寒酸,也不谄媚。
若是举办宴会的是个清官,也就懂了他们心意。
如果是个贪官,这三样也不是什么非常贵重的东西,变现不了几个银子。
“银钱呢?”卫铁问:“还跟之前一样吗?”
“三百两。”陈岩斩钉截铁,“多一分都是喂狗。”
冯良点头,“以往都是这样的,我们给了太多了下边的商人不好做。”
他们给个千八百两的,下边那些小商人给个百八十两就太寒碜了。
这要是个贪官,分分钟就会记恨上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