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 第481章 寮南州-车轮

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81章 寮南州-车轮

    把压生胶的活交给下边的人干,第二天宁元昭直接可以看到处理好的生胶片。

    宁元昭也并不是很想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这些工匠自然有他们的一套方法。

    硫磺是本来就研磨成粉末的,后边的事情宁元昭做起来可能会有些有心无力,他只好站在一旁指挥工匠动手。

    硫磺粉不能放得太多,放得太多就会导致橡胶变硬。

    往里边适当撒了一些之后宁元昭便让这些工匠把硫磺粉与生胶片反复折叠捶打。

    把橡胶片揍了一顿之后放在火上简单加热软化后揉和,就跟揉面似的。

    不过橡胶不能直接拿手揉,只能用一些干净的棍棒慢慢捶打,让生胶和硫磺充分混合。

    硫化胶片的过程中需要加热硫磺和橡胶,所以完成了上一步其实已经差不多了。

    不过考虑到这些方法没有他从资料上看的那些方法方便,宁元昭还是要保险一点再继续加工几次。

    混合硫磺的橡胶片用湿布包裹,防止加热的过程中烧焦,放入陶罐中,覆盖热炭灰慢烤 一个时辰。

    至此,一整套生胶硫化变熟胶的过程才算是完全结束。

    拿着弄好的橡胶片,宁元昭自己也好奇地扯了扯,韧劲十足。

    “现在没有针对橡胶的鞋子模具,你们暂且找些手艺好的人来尝试着把胶片换成鞋底,做出来看看效果怎么样。”宁元昭把胶片分给下边的人。

    还剩下了一些,陆光垣不知道这还有什么作用,宁元昭指了指地上堆着的胶片,“门窗缝隙太大漏风处用胶条堵住,此外,还有其他的用法你们现在就研究一下。”

    橡胶的用法实在是太多了,他在这儿一时半会儿也搞不出什么名堂,只好把思路讲给众人听,让这些擅长手工艺的人自己慢慢去捣鼓去。

    陆光垣听了宁元昭的一些想法,不由得激动了起来。

    若是橡胶真的能有这些用处,那最后可不只是有利于民生,就连军事方面也能掺和一脚,这简直就是个宝藏。

    这些天陆陆续续割回来的橡胶已经存了不少,不过就算他们很多人都已经出动了,那点橡胶树每天的产量也就只有这么多,更多的他们也拿不出来。

    宁元昭看着地上的橡胶沉思了一会儿,突然开口对陆光垣说:“那些还没有想法的东西暂且放一放,先做一个车轮出来吧。”

    陆光垣被这个想一出是一出的上司搞的脑子发懵,有些跟不上他的思维。

    不过也轮不到他说什么,宁元昭自顾自决定之后就把工匠叫了过来,抓了一张纸就把自己的想法倒豆子似的全都讲了出来。

    陆光垣听了两耳朵,也对他的这个想法挺感兴趣的,便扒拉走了一个工匠,自己挤进了讨论队伍里。

    他见过计一舟的车轮,轮胎里边有一圈充了气的圈。

    他想复刻的话一时半会儿估计有点难,充气这个技术对于他们来说一时半会儿也确实没办法。

    不过既然搞不到充气轮胎,自己或许可以试一试实心胎。

    实心胎如果太实心那也太重了,如果只是需要起到一个减震的作用的话,完全可以在内胎里边别的东西。

    就比如软木屑或者其他什么轻木髓质,在外圈裹上一两寸厚的硫化过的橡胶。

    这样做的话现在的车轮毂也需要变动一些,最起码需要轮毂有一个凹槽可以把内胎卡进去。

    用硬木削成圆形,中心凿孔适配车轴,边缘刻凹槽固定轮胎,这些在场的匠人都能理解,也表示做起来没什么难度。

    “先试试吧,我觉得如果可以的话,有些零件换成金属是不是会更好。”宁元昭还有些担心木轮毂会不会配不太上这样辛苦弄出来的轮胎。

    匠人们则是表示:等他们先用木头试一试,成功了再慢慢替代零部件。

    他记得计一舟的车轮外边还有一层壳,宁元昭想了一会儿,憋出来一个平替之法。

    那种车胎的外壳就是用来保护内胎,并且增加摩擦防滑提升耐久性的。

    那他们这一步也不能少了。

    他思前想后,最后将目光停在了其中一个工匠鞋子上的杂草上。

    在实心胎和外壳之间,他可以加一层泡过树脂的麻布当作防水基层,这上边用橡胶涂抹一层之后再加入一层藤编增强网。

    宁元昭说不上是什么原因,他就是觉得应该要有这么一层,紧密缠绕的网状纤维层,应该能很好地延长这层壳子的使用时间。

    若是计一舟在这里,他肯定能知道这其实就有点像现代轮胎的帘布层,可以增强轮胎的强抗拉性。

    在这上边再厚厚地涂上一层橡胶,最外层刻上花纹增加摩擦,一个保护内胎的壳子就完成了。

    这样的一整个轮胎虽然重,但是如果做好了使用的年限也会很久,并且换上这样的一个车轮,马车应该就没有这么颠了。

    而且轮胎里边加的那一层纤维网也可以判断轮胎需要修补的时机,等轮胎漏出纤维层的时候,就可以补充最外层的橡胶了。

    宁元昭把他的想法说完后,几个工匠沉思了片刻,一口应下,说这事儿估计能成。

    剩下的那些橡胶宁元昭就让他们全都拿去交给了工匠,大致思路提供了,剩下的就看他们了。

    都到了丰林,不去离山边看看感觉有些亏了,宁元昭带上陆光垣,又去了一趟隐溪。

    站在隐溪高处,宁元昭问陆光垣:“芜江和渭月江以及它们交界处的数据你测量过吗?”

    “有的。”陆光垣回答得迅速,做好功课的学生从不怕老师来检查,他立马把他已经烂熟于心的数据报了出来:

    “芜江主河道最窄的地方有两百米,最宽的地方有三百米,水深最深处有八米,渭月江支流这边河道宽度是两百五十到四百米,芜江和渭月江交汇处宽四百到六百米。”

    宁元昭一边点头一边听陆光垣汇报,听到正兴起的时候戛然而止,他皱着眉看向陆光垣,“没了?”

    陆光垣弯了弯腰,“之前的布政使大人只让下官测量了这些数据,其实还有隐溪、芜河的数据……”

    只不过宁元昭没要。

    宁元昭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从前是从前,现在你们要重新测量更准确的数据。”

    陆光垣瞅了宁元昭一眼,“下官谨听吩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