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成猎户后我养了未来首辅 第482章 寮南州-河道数据
他从十八岁开始接触水利方面的各种资料,还有一些计一舟专门找给他的视频资料。
那些资料里边不乏跟他们大庆相似朝代做出来的伟大的水利设施。
人家可以,那他有信心寮南这边的水利问题也能解决。
九年的自学,让他知道了很多现在水利方面的弊端,现在就连最基本的测量数据方面都没有资料上列举的细致。
宁元昭不怪陆光垣,他能不照着册子念,直接背出这些现有的数据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他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数据,才可以用这些数据去做出一套适合寮南的方案。
宁元昭没说什么,就带着这一队人马上了一趟离山山区,从隐溪的最顶端一路逛到了最下边。
这一趟行程就花了五天的时间,这五天里所有人都跟着宁元昭跋山涉水,没人敢叫苦叫累,毕竟宁元昭自己一直都是冲锋到最前边的。
这么一趟逛完,他心里差不多也有了一点大致的框架。
当了几天野人,在山上住了这么几天,重新体验了一把“艰难”的日子。
跟以前相比现在还是好了很多,最起码晚上睡觉有人放哨,不用担心睡到一半被野猪拱。
也不怕饿了需要自己满山去找吃的,到点自然有人把伙食解决了送到他跟前。
虽然跟在家的时候比惨了点,但是现在这样一趟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离山里边草药很多,野山菌也很多,就宁元昭认识的就有好多种。
什么时候真的空闲了,带着一舟上去住几天好像也不错。
回了丰林府,立马就有人安排着宁元昭休息洗漱,等这一群刚下山的野人都吃饱喝足后,宁元昭把丰林府衙一些说得上话的官员全都聚在了一起。
“你们谁来讲讲目前这几条河道的情况?”
宁元昭看着人到齐之后直接进入正题,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奉承。
陆光垣平时会了解一些,但是具体事务还是下边专门管这一块儿的官员比较清楚。
他抬了抬下巴,点了一个小官儿起来回话。
那人刚起身,宁元昭便压了压手腕,“坐着回话吧。”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谈论会,目的就是让宁元昭更清楚这边的情况而已,怎么简单怎么来就行。
那人拱手道谢,坐下后便开始讲述这些年一直让人很恼火的河流情况。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些原因。
总结一下,就是从离山山区留下来的河道曲折并且坡度大,所以暴雨时就容易发洪灾,而寮南每年的梅雨季都基本上会持续两个月。
梅雨季降雨量增大导致隐溪爆发洪灾就算了,下边的焦晶江和渭月江也会因为梅雨季或者汛期涨潮导致海水倒灌。
后果也是宁元昭不止一次提到过的,两岸土地被咸水浸润,盐碱化,不适宜耕种。
并且隐溪在离山山口处还分流成了芜江和芜河,芜河分布在福石,但芜河小,引流不到多少淡水,淡水就会白白流走。
这也是为啥福石地理位置优越全靠三司撑面子,没有因为这片区域有淡水就能种植作物。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跟他刚来的时候了解到的差不多,甚至听完这一番话让宁元昭有些恍惚,这事儿好像在梦里办过。
听完心中的那个框架又多了几分骨骼,变得更加完整了一些。
但是要怎么做现在还是不能说,依旧要等具体的测量数据才行。
听完汇报,宁元昭给它们下了死命令:“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两个月内,我要你们给我出一份更加详细的河流数据。”
“你们原先记录的数据用也能用,但是范围太大了,我要你们给的数据能让人直接描绘出这几条河流的样子。”
宁元昭看了看自己的小本本,“你们之后的任务就是把隐溪、芜江、芜河以及芜江和渭月江交接的那一段的数据测量清楚,尤其是芜江以及芜江和渭月江交接的地方,数据更是要精准。”
陆光垣点了点头,“宁大人,请问这个数据要精准到什么地步?”
宁元昭看了看他需要的数据,说:“主河道以及支流的长度、宽度、平均宽度、水深、平均水深、年均流量、河床坡度、淤泥堆积范围以及体量、潮汐影响范围、潮差、咸潮入侵距离、涨潮流速、交汇处宽度、两岸海拔、河床需要加固的范围、岩石裸露面积、河床及周边岩石硬度对比。”
宁元昭巴拉巴拉一大堆说完,底下的人面面相觑,偏偏他还来了一句:“暂时就这么多吧,等我想起来了再告诉你们。”
什么叫暂时就这么多?
这还不多?
底下的人鸦雀无声,就连陆光垣都有些冒冷汗。
宁元昭换了个坐姿,看向众人,“有问题吗?还是说你们很为难?”
这能说确实很为难吗?
陆光垣理了理册子,“大人,两个月的时间会不会有点太急了?”
“很急吗?”宁元昭看向他,“有些数据你们本来就有,整理细化一下就好了,你们这么多人两个月还搞不定吗?”
陆光垣掂量掂量了自己的斤两觉得确实不太行。
“六七月才是梅雨季,在这之前我们测的数据前后也会发生变化,并且没有实地考察,确实没办法观测到潮汐影响范围、潮差、咸潮入侵距离、涨潮流速这些数据,还望大人,多宽限一些时日。”
“你的意思是,最起码要四个月你才能把完整的数据给我?” 宁元昭问。
陆光垣其实还想要争取多一点时间的,但是看宁元昭的神色不太敢开口,便一咬牙,点点头,应下了这个时间。
“那给你六个月的时间,我要的这些数据全部得给我,要是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宁元昭顿了顿,“我是不能直接砍了你,但是你这顶帽子我还是能摘掉的。”
六个月,刚好到九月底,台风季也刚好过去。
虽然被下了死命令,陆光垣却也松了口气,半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测量这些数据了。
宁元昭又想到他们就上山看了这么一趟就花了五天时间,测量数据的匠人都要用脚步丈量,速度可能性也提不上来。
最后叹了一口气,“罢了,给你们一年的时间,好好的、仔细地测量,到时候其他三府的人也先调给你用,干活认真些。”
陆光垣都要感动哭了,接下了这个差事,“大人放心,下官必定不会让您失望。”
罢了,这事儿急也急不来。
那些资料里边不乏跟他们大庆相似朝代做出来的伟大的水利设施。
人家可以,那他有信心寮南这边的水利问题也能解决。
九年的自学,让他知道了很多现在水利方面的弊端,现在就连最基本的测量数据方面都没有资料上列举的细致。
宁元昭不怪陆光垣,他能不照着册子念,直接背出这些现有的数据已经很了不起了。
不过他需要更多更准确的数据,才可以用这些数据去做出一套适合寮南的方案。
宁元昭没说什么,就带着这一队人马上了一趟离山山区,从隐溪的最顶端一路逛到了最下边。
这一趟行程就花了五天的时间,这五天里所有人都跟着宁元昭跋山涉水,没人敢叫苦叫累,毕竟宁元昭自己一直都是冲锋到最前边的。
这么一趟逛完,他心里差不多也有了一点大致的框架。
当了几天野人,在山上住了这么几天,重新体验了一把“艰难”的日子。
跟以前相比现在还是好了很多,最起码晚上睡觉有人放哨,不用担心睡到一半被野猪拱。
也不怕饿了需要自己满山去找吃的,到点自然有人把伙食解决了送到他跟前。
虽然跟在家的时候比惨了点,但是现在这样一趟倒也别有一番滋味。
离山里边草药很多,野山菌也很多,就宁元昭认识的就有好多种。
什么时候真的空闲了,带着一舟上去住几天好像也不错。
回了丰林府,立马就有人安排着宁元昭休息洗漱,等这一群刚下山的野人都吃饱喝足后,宁元昭把丰林府衙一些说得上话的官员全都聚在了一起。
“你们谁来讲讲目前这几条河道的情况?”
宁元昭看着人到齐之后直接进入正题,一点也不拖泥带水搞什么乱七八糟的奉承。
陆光垣平时会了解一些,但是具体事务还是下边专门管这一块儿的官员比较清楚。
他抬了抬下巴,点了一个小官儿起来回话。
那人刚起身,宁元昭便压了压手腕,“坐着回话吧。”
这只是一个简单的谈论会,目的就是让宁元昭更清楚这边的情况而已,怎么简单怎么来就行。
那人拱手道谢,坐下后便开始讲述这些年一直让人很恼火的河流情况。
说来说去其实还是那些原因。
总结一下,就是从离山山区留下来的河道曲折并且坡度大,所以暴雨时就容易发洪灾,而寮南每年的梅雨季都基本上会持续两个月。
梅雨季降雨量增大导致隐溪爆发洪灾就算了,下边的焦晶江和渭月江也会因为梅雨季或者汛期涨潮导致海水倒灌。
后果也是宁元昭不止一次提到过的,两岸土地被咸水浸润,盐碱化,不适宜耕种。
并且隐溪在离山山口处还分流成了芜江和芜河,芜河分布在福石,但芜河小,引流不到多少淡水,淡水就会白白流走。
这也是为啥福石地理位置优越全靠三司撑面子,没有因为这片区域有淡水就能种植作物。
情况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
跟他刚来的时候了解到的差不多,甚至听完这一番话让宁元昭有些恍惚,这事儿好像在梦里办过。
听完心中的那个框架又多了几分骨骼,变得更加完整了一些。
但是要怎么做现在还是不能说,依旧要等具体的测量数据才行。
听完汇报,宁元昭给它们下了死命令:“我不管你们用什么办法,两个月内,我要你们给我出一份更加详细的河流数据。”
“你们原先记录的数据用也能用,但是范围太大了,我要你们给的数据能让人直接描绘出这几条河流的样子。”
宁元昭看了看自己的小本本,“你们之后的任务就是把隐溪、芜江、芜河以及芜江和渭月江交接的那一段的数据测量清楚,尤其是芜江以及芜江和渭月江交接的地方,数据更是要精准。”
陆光垣点了点头,“宁大人,请问这个数据要精准到什么地步?”
宁元昭看了看他需要的数据,说:“主河道以及支流的长度、宽度、平均宽度、水深、平均水深、年均流量、河床坡度、淤泥堆积范围以及体量、潮汐影响范围、潮差、咸潮入侵距离、涨潮流速、交汇处宽度、两岸海拔、河床需要加固的范围、岩石裸露面积、河床及周边岩石硬度对比。”
宁元昭巴拉巴拉一大堆说完,底下的人面面相觑,偏偏他还来了一句:“暂时就这么多吧,等我想起来了再告诉你们。”
什么叫暂时就这么多?
这还不多?
底下的人鸦雀无声,就连陆光垣都有些冒冷汗。
宁元昭换了个坐姿,看向众人,“有问题吗?还是说你们很为难?”
这能说确实很为难吗?
陆光垣理了理册子,“大人,两个月的时间会不会有点太急了?”
“很急吗?”宁元昭看向他,“有些数据你们本来就有,整理细化一下就好了,你们这么多人两个月还搞不定吗?”
陆光垣掂量掂量了自己的斤两觉得确实不太行。
“六七月才是梅雨季,在这之前我们测的数据前后也会发生变化,并且没有实地考察,确实没办法观测到潮汐影响范围、潮差、咸潮入侵距离、涨潮流速这些数据,还望大人,多宽限一些时日。”
“你的意思是,最起码要四个月你才能把完整的数据给我?” 宁元昭问。
陆光垣其实还想要争取多一点时间的,但是看宁元昭的神色不太敢开口,便一咬牙,点点头,应下了这个时间。
“那给你六个月的时间,我要的这些数据全部得给我,要是有不清不楚的地方……”宁元昭顿了顿,“我是不能直接砍了你,但是你这顶帽子我还是能摘掉的。”
六个月,刚好到九月底,台风季也刚好过去。
虽然被下了死命令,陆光垣却也松了口气,半年的时间足够他们测量这些数据了。
宁元昭又想到他们就上山看了这么一趟就花了五天时间,测量数据的匠人都要用脚步丈量,速度可能性也提不上来。
最后叹了一口气,“罢了,给你们一年的时间,好好的、仔细地测量,到时候其他三府的人也先调给你用,干活认真些。”
陆光垣都要感动哭了,接下了这个差事,“大人放心,下官必定不会让您失望。”
罢了,这事儿急也急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