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 第294章 这就是姜家村?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294章 这就是姜家村?

    杉子一听声响,本想撒丫子跑去应门,余光瞥见武夫人和两位小姐端坐着,立马绷直后背,迈着方步踱出去,那故作老成的模样,逗得屋里人直捂嘴笑。

    门 “吱呀” 一声推开,只见姜阿奶笑眯了眼,身后跟着大伯母王氏、刚进家门又转过来的姜小姑,还有姜锦华。

    锦华怀里竟抱着只雪毛兔子,姜苗儿手里的竹篓里蹦跶着两条鲤鱼。

    “阿奶!” 杉子欢快的喊了一嗓子。

    客堂里的如意和芳霏听得真切,忙笑着迎到门口:“呀,阿奶、大伯母、小姑、锦华姐,你们都来了!”

    “怎的?不待见我们?” 姜阿奶伸手刮了刮芳霏鼻尖,笑得眼角皱纹都堆起来。

    “哪能呢!孙女想死您啦!” 芳霏挽着阿奶胳膊直晃,撒起娇来。

    如意接过姜锦华怀里的兔子:“姐,这兔子哪儿来的?”

    “早前我去鹌鹑棚买蛋,正巧撞见三叔在借背篓,他让我在养殖房等了会儿,从林子里拎出这兔子,让我捎回来。”

    “爹去打猎了?” 如意想起是没见着父亲,“怪不得家里没人。”

    “阿爷昨儿回来念叨,说你们今日带客人回家,三叔便约了村里大叔们一早进山了。”

    芳霏跟阿奶亲昵完,瞥见王氏篓里的活鱼:“大伯母,这鱼从哪儿来的?河面都冻实了呀!”

    几人说着往院里走,王氏笑道:“是锦华舅一早凿冰钓的,特意让小子送来的。”

    “多亏了王家舅舅,咱们中午能吃鲜鱼咯!”

    说起王氏娘家,她有两个兄弟、一个姐姐。

    如今长姐和外甥女在作坊做工,日子宽裕了,但娘家两个兄弟还过着穷苦日子。

    王氏为能拉把一下兄弟,便厚着脸皮找如意拿主意,如意知王家舅舅捕鱼是把好手,便建议他们往碧水阁送鱼,若肯挖塘养鱼,还能供给悦来楼。

    王家见姜家靠两个闺女的主意过得红火,又知刘家舅舅靠虾塘发家,哪有不应的?

    当下寻了洼地挖鱼塘,大鲤鱼送碧水阁换钱,小鱼苗留着养。

    今儿个兄弟俩在村边小河凿冰钓鱼,得了这两条肥美的鲤鱼,想着姜家爱吃,便让孩子送来了。

    芳霏接过王氏手里的鱼篓,与如意一道往厨房去。

    那边刘氏早同武昭迎到院子里,小小的姜家院落顿时溢满欢声笑语。

    几人寒暄片刻,刘氏从木箱里摸出麻将盒,众人见状个个点头称好。

    武昭也是入乡随俗,在窗边暖炕上坐下,哗啦啦的搓麻声就此响开 —— 姜阿奶、刘氏、王氏并武昭四位长辈正好凑了一桌。

    何悦儿素来喜爱针线,挨着炕边与姜小姑、锦华聊起了绣活儿。

    灵儿对这没兴趣,同杉子坐在一旁,捧着个果盘嗑瓜子。

    杉子嗑了几颗,忽然管住自己伸向来的手,来回搓了几回,终是用另一只手死死按住。

    灵儿瞧着稀奇,轻笑道:“杉子弟弟,你这是做甚?”

    “我在管住自己呀!”

    “为啥要管住自己呀?”

    杉子咽了口唾沫,眼睛亮晶晶的:“大姐姐回来了,她做的菜是最好吃的呢!我得给肚子留着空!”

    何灵儿把瓜子“哗啦”一声全倒进果盘,挽起袖子道:“走!寻如意和芳霏去!”

    后院厨房门口,如意正弓着腰刮鱼鳞,忽听动静抬头笑道:“哟,这是鼻子长千里眼了?闻着腥味就来啦?”

    “姐姐休要打趣人!”杉子急得跺脚,“我岂是那馋嘴猫儿!”

    “好好好,咱们小弟是顶天立地的汉子!”如意嘴上哄着,手里动作不停。

    何灵儿蹲到水边,盯着如意手中银鳞乱闪的活鱼直搓手:“如意,快教教我这鱼如何拾掇?我给你打下手!”

    “这可使不得!”如意笑着拒绝,“头回登门哪能让客人干活?改日定手把手教姐姐!”

    “这可说定了!”何灵儿心里盘算着,定要学两道拿手菜,也好让母亲尝尝自己的手艺。

    那边杉子早缩到灶台边,对着火苗搓着手直哈气:“灵儿姐姐快进来烤火!”

    喜儿见她进来,忙拽过个矮凳,袖子翻飞擦去灰尘:“二小姐您请坐!”

    何灵儿捏了捏小姑娘红扑扑的脸蛋:“这小丫头真乖!”

    喜儿羞得低头,蹲回灶台边专心拨弄柴火。

    何灵儿在厨房打量一圈后,开口询问“芳霏哪去了?怎的没见她人?”

    “买鹌鹑去啦!”话音未落,门外传来脚步声,芳霏一手挎着竹篮子,一手拎着竹笼出现在如意视线中:“亲姐,我回来啦!”

    竹笼里二十来只鹌鹑扑棱得欢,而竹篮里鹌鹑蛋裹着稻草码放的整齐。

    “听说有鹌鹑?”何灵儿眼睛发亮,“回头带我瞧瞧你们村的养殖场!”

    “这有何难!下午就去!”芳霏话音刚落,何灵儿早凑到竹笼边,嘴里啧啧称奇:“这鹌鹑跟麻雀长的好像!”

    芳霏“哐当”把竹笼往地上一放:“要说滋味,鹌鹑可比麻雀肥多啦!”

    她话音刚落,就往灶台边钻,催道:“喜儿!快瞅瞅那蒜头烤透没?”

    喜儿拿烧火棍扒拉着灶膛里的草木灰,戳了戳鼓胀的蒜头:“芳霏姐!这两头保准熟透了!”

    说着连灰带土扒拉出来。杉子猴急地伸手就捏,“哎哟!”烫得直甩手,蒜头骨碌碌滚到地上。

    “你个小馋痨!也不怕烫掉舌头!”

    芳霏笑骂着,心里却琢磨着刘家商行的事儿——也不知番薯、土豆寻着没有,冬日里在灶灰里埋几个,烤得外皮焦香,掰开热乎劲儿直冒热气,那才叫香!

    何灵儿的注意力从鹌鹑身上,转移到芳霏手中的蒜头上。

    只见芳霏将焦黑的蒜皮一剥开,金黄软糯的蒜瓣露出来,香味直往鼻子里钻。

    “灵儿姐,尝尝鲜?”芳霏递过去一瓣,何灵儿接过来咬了口,眼睛登时亮起来——原以为辛辣的蒜头,竟烤得焦香带甜,绵密得像蜜饯,一点不呛人!

    她咂摸着味儿,又眼巴巴伸手。

    芳霏乐了:“果然是个识货的!”说着把手里蒜瓣全塞过去。

    “我在州府想吃蒜都不敢!生怕一张嘴熏着人。”何灵儿直摇头。

    “在这儿放开了吃!”芳霏故意凑过去呵了口气,“谁还嫌弃谁不成?”灵儿也笑着回敬一口,两人笑得前仰后合,灶房里飘着蒜香,暖融融的。

    姜家小院里笑闹声不断,可村外官道上却是另一番光景。

    朔风卷着枯叶打旋儿,十名黑衣汉子身披玄色大氅,衣角被吹得猎猎翻飞,瞧着倒像十尊煞神立在道边。

    为首那人摩挲着腰间短刃,嘴角扯出个似笑非笑的弧度:“这就是姜家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