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 第295章 风波起

我和闺蜜穿到古代:带全村奔小康 第295章 风波起

    回话的是身边的另一位黑衣人:“是的,首领。”

    “撤。” 为首的男子又朝姜家村方向望了一眼,黑氅一甩便没入密林。

    此去有桩紧要事,待办完事,再来 “登门拜访” 不迟。

    此刻姜家小院正飘着饭香,浑然不知一场风波已在暗处翻涌。

    铁锅里刚滑进一条鲤鱼,如意这边已操起刀,给另一条鱼开膛破肚切片 —— 她正预备做道酸菜鱼。

    不多时,几道家常菜肴裹着热气端上木桌,武昭瞅见一盘素炒的绿苗,惊得筷子都顿了顿:“呀!这冰天雪地的怎么长出这绿莹莹的菜?”

    “武夫人,这是咱们自家发的绿豆苗,您尝尝鲜。”

    如意笑着解释,“早前教舅母发的豆芽,没想长得这般齐整,正好今儿个吃上了。”

    除了这盘绿豆苗,还有一碟酸辣黄豆芽,都是冬日里难得的鲜物。

    在州府时如意就想试手发豆芽,无奈琐事缠身,倒没想回了村倒吃上现成的。

    武昭夹了一筷子绿豆苗入口,只觉脆嫩得跟春天刚冒头的草芽似的,豆香直往鼻子里钻,咽下后舌尖还留着回甘。

    吃上几块红烧肉,再来上这口清爽菜,顿时便能解腻。

    她又夹了筷子酸辣黄豆芽,脆爽中带着酸鲜,辣意直往舌尖上蹦跶,吃得人额头都冒了细汗。

    何灵跟跟芳霏一个性子,就好这重口味,因而自从尝了这酸辣黄豆芽后,便忍不住的往那处夹。

    故而,在红烧肉还剩小半盘,这两碟素菜倒先见了底。

    果然肉吃多了,这素菜便成了香饽饽了,如意心中想着,之后,倒是还可以发一些蒜苗,也可以在靠暖墙的窗下,种上几盆青菜。

    一顿热饭入了五脏庙,众人各自歇晌。

    如意则拽着芳霏钻进后院杂物间,翻出小袋菠菜籽、小青菜籽,又寻来闲置木箱,撸起袖子就要摆弄。

    芳霏把撮箕里的土全倒进木箱,揉着发酸的手腕直喊:“姐,累煞我了!”

    “你去歇着,剩下的我来。”如意抄起小铲子,在土里刨出浅坑,“撒完种子就行。”

    “得嘞!您慢慢忙!”芳霏拍拍手上的土,水盆里胡乱洗了把,倒头就往床上一躺。

    阳光透过窗棂洒进来,照着如意弯腰播种的背影,她眯着眼瞧了会儿,嘴角不自觉扬起笑,眼皮越来越沉,没一会儿就响起均匀的鼾声。

    如意忙完手头活计,见芳霏合衣睡熟,轻手轻脚扯过床角的被子给她盖上,又拿起桌上一本书翻看。

    可翻了几页,心里总莫名发慌——也不知成意小哥在边关大营里,可还顺当?

    边关寒风卷着沙砾拍打着营帐,顾成意一掀牛皮帘子,正撞见顾惜惜温和的目光。

    他膝盖一弯单膝点地,抱拳朗声道:“末将拜见宋将军!”

    “几日不见,倒真像个带兵的样子了。”顾惜惜嘴角微扬,露出几分笑意。

    宋将军大步上前,粗粝的手掌重重拍在顾成意肩上:“好小子!既有大将军当年单骑破阵的狠劲,又有二将军运筹帷幄的心思!”

    话音突然一顿,他望着帐外飞沙,声音染上几分哽咽,“要是你两位舅舅还在……”

    余光瞥见顾惜惜攥紧腰间佩剑,指节泛白,宋将军赶忙扯开话题:“小将军前来,可是有要事?”

    他只顾惜惜的性子,不会为了探望儿子,闯入大营。

    顾惜惜朝着南方一扬下巴:“京里那条毒蛇,派爪牙来了。”

    “要不要派人把他们一锅端了?”

    “且按兵不动。”顾惜惜掏出封火漆密信,“正好将计就计。”

    她眼尾泛红,语气却冷得像冰——此次来边关,一来要引出那毒妇派来暗杀顾成意的死士,二来便是为了这封密信。

    宋将军展开信纸,瞥见落款处那枚私章,手猛地一抖。

    他眯起眼睛快速扫过内容,半晌才长舒一口气:“要不要知会三皇子一声?”

    “你拿主意。”

    宋将军摩挲着刀柄,想起信中那句“全力护佑三殿下周全”,突然提高声音:“来人!传萧参将!”

    “宋大哥既有机密要事,我便先告辞了。”

    顾惜惜走到顾成意身边,指尖触到少年人宽厚的肩膀,想起接下来的危险,鼻尖猛地一酸,“万事当心。”

    话音未落,她已转身掀帘而去,寒风卷着风沙扑进帐中,模糊了她匆匆离去的背影。

    接下来两日,军营里表面一切平静如常。

    宋将军寻了个给各营加餐的由头,指派萧元秦、顾成意带着千余新兵进山围猎。

    几十里外的姜家村自然对边关之事毫不知情,依旧过着自家的红火日子。

    可不是嘛,因着如意和芳霏,各家都能过个好年。

    接下来两日,如意照着村里习俗,蒸了肉包菜包,炸了金黄酥脆的丸子和麻叶子。

    武昭母女尝着新鲜吃食,不止暖了胃,更加暖了心。

    得空时,芳霏领着她们逛了鹌鹑养殖房,又邀上村里人,往大山外围寻猎物去了。

    武昭年幼时,便跟着父亲身边学武艺,虽因着嫁人懈怠了,在经过两箭射偏后,第三箭便找回了当年的手感,弓弦一响,三只野兔、一头傻狍子收入囊中,惹得众人直叫好。

    这日天黑,姜老爹举着火把站在后院井边,指挥三儿子给狍子剥皮:“仔细着!别把皮毛划烂了!”

    “知道啦爹!”姜长业嘴上应着,手里握着刀子,尝试着从何处下手。

    “磨蹭啥!天寒地冻的,等狍子冻硬了,怎的收拾?”

    “这不正忙活着嘛!”姜长业嘟囔着,手里加快了动作。

    如意和芳霏听着爷俩斗嘴,手上剥兔皮的动作却没停。

    忽听得院墙内一声极轻的落地声,与此同时,一个身影快速掩在墙下的阴影处。

    两人“唰”的一下站起身,匕首已攥在掌心,目光紧盯着那处。

    姜老爹瞧着两个丫头突然的动作,心里“咯噔”一下,顺着两人目光,转头看向身后,啥也没看到,“咋地了?”

    “阿爷别慌,无事!”芳霏松开紧绷的肩膀,挤出个笑。

    “蹲久了腿麻,站起来活动活动筋骨。” 如意说完,渐渐朝着墙边靠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