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这弟弟很强,却过分爹宝 第378章 不该在当下这个环境问的,愚蠢问题 / 你得好好活着呀
年轻人缓缓凑近吴斜,压低了嗓音,慢悠悠地说:“三叔真是把你保护得太好了,好到让我觉得,你根本不像一个已经二十多岁,没几年就奔三十的成年人。”
“抱歉,我这话并不是在贬低你,只是……道理说出来你都懂,但要让你自己想,你恐怕是想不到的;就算想到,可能也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你以往的生活和所处环境,根本不涉及,也不会接触到这些问题。你根本不会往那方面想,所以才会当着这么多人面,刨根问底问一些,根本不应该在当下这个环境里问的,且在我看来,非常“愚蠢”的问题。”
吴歧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无奈似是对吴斜的,又似乎是对自己的,但年轻人并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就接着道:
“哎~~嫌弃的话已经太多了,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哥。你听说过一个词,叫“秘不发丧”吗?”
“这个词大意是指重要人物,如帝王或权臣去世后,暂时隐瞒死讯不对外公开。这种行为通常与政治权谋密切相关,因为总有人需要,通过隐瞒某人的死讯,争取处理权力交接或稳定局势的时间。比如:秦始皇死于沙丘后,李斯、赵高为扶持胡亥继位,对始皇之死“秘不发丧”。”
“哥,我与你说过,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靠我吃饭,把前途和身家性命系在我身上的人也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叫人知道我身体有恙,甚至命不久矣,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
“如果我是一个帝国王朝的“太子”,那意味着国祚不稳,江山易主;如果我是一个家族派系的继承人,我所代表的派系,权力架构将会重组。派系内部人心浮动,派系外部的敌对势力,伺机而攻,随时准备瓜分我们已有的一切。”
“哥,你不在圈子里工作,可能感受不到。你也没有这种欲\/望,所以我和你说的这些,在你看来或许是一群人,在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争权夺利,打得你死我活。”
“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知道,政\/治斗争,亦或家族的权力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战争还残酷,也是会死人,叫人家破人亡的。这种事不是你不接触,或觉得没有必要,就不存在、不会发生的。”
“所以我身上肩负的使命非常重大,稍有不慎,就会让家族,甚至整个派系迎来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也因为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些争斗,不管我身上的事,还是三叔那些事,不该你问的,千万不要乱问,尤其是不分场合地乱问,知道吗?”吴歧说。
“你的生活原本是很安逸的,你要珍惜。因为你的安逸,很可能是别人,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不停为你挡下那些,原本应该打在你身上的“风雨”;是别人在为你挡下那些,原本应该让你承受的“黑暗”。”
“我这话并不是在你这儿,为自己和三叔邀功,也不是想博你同情、怜悯,和没用的善心。只是有些话在你听来,可能并不能让你认同,因为你会觉得,我们凭什么私自决定这些事,要不要告诉你?应该是全告诉你之后,再由你决定,要不要接受。”
“你当然可以这么想,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但换个角度来说,有很多事,要不要告诉你,什么时候、怎么告诉你,也是我和叔叔们的权利和自由。就算我们不告诉你,也不能称之为“过错”,因为在我们的立场上,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告诉你,是出于对你的爱护。你觉得呢?”
吴歧双手一摊,脸上的神情却摆明是一副“说是这么说,我其实就是不想把我的事情告诉你,你能把我怎么着?”的意味。
搞得脾气还不错的小郎君,都想一拳打在弟弟那漂亮但可恶的脸上。
但年轻人后面这两句话,着实是在用吴斜的想法打败吴斜。纵然小郎君心里不太痛快,也确实无话可说。
因为就像吴歧前面所说,这种“告诉与不告诉”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立场和认知的差异。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觉得事情应该按自己所期盼的进行,但往往事与愿违。
于是想通这一茬的吴斜,在弟弟的表情和话音中,陷入沉默。
吴歧看吴斜这样儿,心里也有些难过,但他和叔叔们一样,也是想保护吴斜的。且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至少吴家以后,还是要靠吴斜来撑的,所以吴歧接着说:
“抱歉,哥。我说的话,可能不太好听。”
“但我没别的意思,抛开我自己的事情不提,我也希望你知道,在你一个劲儿埋怨三叔什么都不告诉你、总一个劲儿骗你的时候,其实是他在努力保护你,为你遮挡那些很有可能把你击垮,残酷的现实。所以别总为了你所谓的“好奇心”,探究所谓的真相,上杆子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了。”
“人生不如意的事有很多,有时是要学会“装糊涂”的——你这样浪费三叔的苦心,真的很欠打!”
“而且,我也和你说过,别总试图探寻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自己痛苦不说,还要连累别人。”
“我现在受的这个伤是怎么来的呢?虽然救你是我自愿,并不自恃有功,但也请你想一想,当你遇到危险,你又没有能力避开、解决危险的时候,别人——我们这些关心爱护你的人,要不要救你呢?”
“不救你,感情上过不去;救你,那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置之度外了。”
“虽然你主观上,肯定没有害人意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些人若为你受伤或身死,你究竟有没有责任?”
“再换句话说,是不是你安安稳稳什么都不做,就是在给我们这些人帮忙了?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哥你怎么考虑?”
说完,吴歧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压抑什么情绪,“我的话有点儿多了。尽管我和你说完这话,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可能仍保有分歧,并且是很大的分歧,但——至少在“探寻事情真相之前,应尽量确保自己安全”这个问题上,你是不是能听我一句劝?”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否则既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也是对身边人生命不负责任,对吗?”
其实话说到这里,吴歧已经从一开始,为他哥“不合时宜”的关爱,感到厌烦(这是一种知道他哥是好心,但这种好心,对他来说是在办“坏事”,且他哥的话已经问出口,众目睽睽之下,他也无法强硬要求他哥闭嘴的抓狂感觉),变成说着说着,就有些情绪上头,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想做,或没完成,还想在父母奶奶,和二叔身边多尽尽孝、撒撒娇,但天不假年,时不我待的无力感。
这时再看他哥以往和现在做的那些事,他真有一种“他哥明明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条件,却非要在“不重要”的事上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想把他哥狠狠吊起来打一顿的感觉。
但他还是勉强压下心中这种“怒意”,决定趁当下这个时机,对他哥使用一波“大招儿”。能不能让他哥“回心转意”,回归家庭,按照叔叔们的设想过完自己的人生,或许就在此一举。
毕竟——“愧疚”这种东西,用得好,也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的吧?
所以吴歧当机立断,顺势调整策略(当然有一部分源自他真实的内心),语气和神情都变得更加低落忧伤,似乎是在某些问题(自己的身体问题)上已经认命了,忽然说了句声音不大,但落在吴斜耳里,却如同惊天响雷,一下就把吴斜劈成傻子,呆坐在藤椅上的话。
因为吴歧说:“我死不死无所谓,但你得好好活着呀。”
“我们两个,总得有一个能留下,给爹妈奶奶尽孝,对不对?不能把责任,都理所应当推给二叔,这太不孝了,是不是?”
“抱歉,我这话并不是在贬低你,只是……道理说出来你都懂,但要让你自己想,你恐怕是想不到的;就算想到,可能也觉得没有必要。”
“因为你以往的生活和所处环境,根本不涉及,也不会接触到这些问题。你根本不会往那方面想,所以才会当着这么多人面,刨根问底问一些,根本不应该在当下这个环境里问的,且在我看来,非常“愚蠢”的问题。”
吴歧无奈地叹了口气,这无奈似是对吴斜的,又似乎是对自己的,但年轻人并没有纠结这个问题,就接着道:
“哎~~嫌弃的话已经太多了,那就让我来告诉你吧,哥。你听说过一个词,叫“秘不发丧”吗?”
“这个词大意是指重要人物,如帝王或权臣去世后,暂时隐瞒死讯不对外公开。这种行为通常与政治权谋密切相关,因为总有人需要,通过隐瞒某人的死讯,争取处理权力交接或稳定局势的时间。比如:秦始皇死于沙丘后,李斯、赵高为扶持胡亥继位,对始皇之死“秘不发丧”。”
“哥,我与你说过,我所代表的,不仅仅是我一个人。靠我吃饭,把前途和身家性命系在我身上的人也很多。在这种情况下,如果叫人知道我身体有恙,甚至命不久矣,你知道会是什么后果吗?”
“如果我是一个帝国王朝的“太子”,那意味着国祚不稳,江山易主;如果我是一个家族派系的继承人,我所代表的派系,权力架构将会重组。派系内部人心浮动,派系外部的敌对势力,伺机而攻,随时准备瓜分我们已有的一切。”
“哥,你不在圈子里工作,可能感受不到。你也没有这种欲\/望,所以我和你说的这些,在你看来或许是一群人,在为没有意义的事情争权夺利,打得你死我活。”
“但不管你怎么想,我都希望你知道,政\/治斗争,亦或家族的权力之争,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比战争还残酷,也是会死人,叫人家破人亡的。这种事不是你不接触,或觉得没有必要,就不存在、不会发生的。”
“所以我身上肩负的使命非常重大,稍有不慎,就会让家族,甚至整个派系迎来惊天动地的“大地震”。”
“也因为人与人之间会有这些争斗,不管我身上的事,还是三叔那些事,不该你问的,千万不要乱问,尤其是不分场合地乱问,知道吗?”吴歧说。
“你的生活原本是很安逸的,你要珍惜。因为你的安逸,很可能是别人,在你不知道的时候,不停为你挡下那些,原本应该打在你身上的“风雨”;是别人在为你挡下那些,原本应该让你承受的“黑暗”。”
“我这话并不是在你这儿,为自己和三叔邀功,也不是想博你同情、怜悯,和没用的善心。只是有些话在你听来,可能并不能让你认同,因为你会觉得,我们凭什么私自决定这些事,要不要告诉你?应该是全告诉你之后,再由你决定,要不要接受。”
“你当然可以这么想,这是你的权利和自由;但换个角度来说,有很多事,要不要告诉你,什么时候、怎么告诉你,也是我和叔叔们的权利和自由。就算我们不告诉你,也不能称之为“过错”,因为在我们的立场上,我们的出发点是好的,不告诉你,是出于对你的爱护。你觉得呢?”
吴歧双手一摊,脸上的神情却摆明是一副“说是这么说,我其实就是不想把我的事情告诉你,你能把我怎么着?”的意味。
搞得脾气还不错的小郎君,都想一拳打在弟弟那漂亮但可恶的脸上。
但年轻人后面这两句话,着实是在用吴斜的想法打败吴斜。纵然小郎君心里不太痛快,也确实无话可说。
因为就像吴歧前面所说,这种“告诉与不告诉”之间的矛盾,其实是立场和认知的差异。每个人站在自己的立场上,都觉得事情应该按自己所期盼的进行,但往往事与愿违。
于是想通这一茬的吴斜,在弟弟的表情和话音中,陷入沉默。
吴歧看吴斜这样儿,心里也有些难过,但他和叔叔们一样,也是想保护吴斜的。且万一他有个三长两短,至少吴家以后,还是要靠吴斜来撑的,所以吴歧接着说:
“抱歉,哥。我说的话,可能不太好听。”
“但我没别的意思,抛开我自己的事情不提,我也希望你知道,在你一个劲儿埋怨三叔什么都不告诉你、总一个劲儿骗你的时候,其实是他在努力保护你,为你遮挡那些很有可能把你击垮,残酷的现实。所以别总为了你所谓的“好奇心”,探究所谓的真相,上杆子把自己置于危险之中了。”
“人生不如意的事有很多,有时是要学会“装糊涂”的——你这样浪费三叔的苦心,真的很欠打!”
“而且,我也和你说过,别总试图探寻自己能力范围外的事,自己痛苦不说,还要连累别人。”
“我现在受的这个伤是怎么来的呢?虽然救你是我自愿,并不自恃有功,但也请你想一想,当你遇到危险,你又没有能力避开、解决危险的时候,别人——我们这些关心爱护你的人,要不要救你呢?”
“不救你,感情上过不去;救你,那就是把我们自己的人身安全,甚至性命置之度外了。”
“虽然你主观上,肯定没有害人意愿;但从另一个角度来说,我们这些人若为你受伤或身死,你究竟有没有责任?”
“再换句话说,是不是你安安稳稳什么都不做,就是在给我们这些人帮忙了?我不知道这个问题,哥你怎么考虑?”
说完,吴歧深吸一口气,似乎在压抑什么情绪,“我的话有点儿多了。尽管我和你说完这话,我们在这些问题上可能仍保有分歧,并且是很大的分歧,但——至少在“探寻事情真相之前,应尽量确保自己安全”这个问题上,你是不是能听我一句劝?”
“没有金刚钻,就别揽瓷器活,否则既是对自己生命不负责任,也是对身边人生命不负责任,对吗?”
其实话说到这里,吴歧已经从一开始,为他哥“不合时宜”的关爱,感到厌烦(这是一种知道他哥是好心,但这种好心,对他来说是在办“坏事”,且他哥的话已经问出口,众目睽睽之下,他也无法强硬要求他哥闭嘴的抓狂感觉),变成说着说着,就有些情绪上头,感觉自己还有很多事想做,或没完成,还想在父母奶奶,和二叔身边多尽尽孝、撒撒娇,但天不假年,时不我待的无力感。
这时再看他哥以往和现在做的那些事,他真有一种“他哥明明有自己可望而不可及的条件,却非要在“不重要”的事上浪费时间、虚度光阴”,想把他哥狠狠吊起来打一顿的感觉。
但他还是勉强压下心中这种“怒意”,决定趁当下这个时机,对他哥使用一波“大招儿”。能不能让他哥“回心转意”,回归家庭,按照叔叔们的设想过完自己的人生,或许就在此一举。
毕竟——“愧疚”这种东西,用得好,也是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生活方式,和人生轨迹的吧?
所以吴歧当机立断,顺势调整策略(当然有一部分源自他真实的内心),语气和神情都变得更加低落忧伤,似乎是在某些问题(自己的身体问题)上已经认命了,忽然说了句声音不大,但落在吴斜耳里,却如同惊天响雷,一下就把吴斜劈成傻子,呆坐在藤椅上的话。
因为吴歧说:“我死不死无所谓,但你得好好活着呀。”
“我们两个,总得有一个能留下,给爹妈奶奶尽孝,对不对?不能把责任,都理所应当推给二叔,这太不孝了,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