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墓:这弟弟很强,却过分爹宝 第417章 云手女俑的动作,比旁的俑慢半拍 / 跽坐女俑就没嫌疑吗
这话一出,众人皆惊,就连神情一直淡然无波的祭司,脸上都带上了几分错愕。
“贤兄容禀,我刚才问贤兄是否常看舞姬俑跳舞,其实是有用意的,因为我想确认贤兄对女俑的了解程度。”
“抱歉,虽然我已知晓,这些人俑乃是贤兄亲手所制,但如刚才贤兄所说,这女俑四十八人齐舞的概率很低,多是五人、七人、十三人之舞。”
“这本无错,但贤兄试想,若这些女俑长期不齐舞,或其中某些女俑长期用不到,此类女俑是否有可能在贤兄不注意的情况下,被人替换,或找机会动了手脚?”
祭司没有说话,只顺着吴歧的话想了想,然后微微颔首。
吴歧接着说:“其实,我一开始也没觉得这些女俑有问题,只是在贤兄和家叔单独叙话,不在殿中,我看这些女俑配合我之琴声跳舞时,发现了蹊跷——我发现,现在被斩的这个云手女俑的动作,似乎比旁的女俑慢半拍。”
吴歧用手示意了一下,地上被竖劈成两截的女俑。
“唔……或许不到半拍,只是这细微的差别,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在人数众多的齐舞中,就比较明显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女俑,为什么会比别人动作慢呢?难道是制作的时候没做好,导致这个女俑有些许瑕疵?”
“可如果是这样,我又觉得贤兄你在做这个女俑时,一定自己就发现了,到时不管是及时调整还是重做,都可,实在没必要留个残次品在一众完好无瑕的女俑中。”
“且这些女俑的作用是跳舞,这样的残次品留下来,只会影响女俑们齐舞的整齐性,明显不符合女俑被制作出来的主要用途。所以我斗胆猜测,这云手女俑动作慢半拍,应该不是制作时产生的问题。”
“那这么说,就只有一种可能——是女俑制作完成后,后期出了变故。”
在场众人一听,觉得吴歧说得在理。
自己做的东西有问题,自己不可能不知道;明明有能力再做个好的,也没必要把残次品留下。那目前这种既把东西留下,又不知道东西出了问题的状况,只能是之后被人做了手脚,而自己又没有发现了。
这时众人听吴歧又说:“如果把女俑的情况以人度之,试想,什么情况下,会使一个高矮胖瘦,和其他四十七个人尽数相同的人,突然变得行动迟缓了呢?”
“我能想到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她)患病了,关节炎,心脑血管或其他不方便剧烈活动,或影响行走的疾病;另一种,就是他(她)体重发生了变化,但外表看不出来,比如:肌肉含量或骨骼密度变高了,这样就算他(她)外表看着很瘦,一上称,体重未必比看着比他(她)胖的人轻。”
“再说回女俑。基于这种想法,结合女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女俑行动比其他女俑慢半拍,可能是女俑的内部结构出现了问题。”
“那女俑的内部结构,在贤兄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又是谁,给予女俑这样的变化呢?”
“故而我认为,这个云手女俑,搞不好就是那个禁锢贤兄你的“法门”。且还有一点,可以佐证我这个推断的理由是,这个女俑很少被贤兄你使用到,因此贤兄你自己很难发现这个女俑有问题;且自这个女俑被贤兄你制作出来之后,恐怕就没出过这间寝殿吧?”
“能长期接触到贤兄你,又不会被贤兄注意到,这个女俑的情况正符合贤兄一开始告知我,这个“法门”就在这间寝殿里,但你自己找不到一说。”
“其实并不是你“找不到”,只是没有“注意到”,或者说,对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没有怀疑——这是一种类似“灯下黑”的情况。”
“基于上述推断,我也基本可以排除是乐师俑有问题的嫌疑,因为贤兄你刚才也说,相较舞姬俑,平时用到乐师俑的概率更高。时常出现在你眼前,被你关注到的东西,显然是不适合做“法门”的。”
听到吴歧的分析,众人皆觉有理,但就在其他人基本接受了吴歧的推断和说辞,露出一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少爷\/聪慧的表情时,吴斜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那你为什么不怀疑这个所谓的“法门”,其实是带我们来这儿的跽坐女俑呢?小歧?”
吴歧看向自家大哥,想听自家大哥说具体点儿。
吴斜说:“你说的其他分析我都认同,但如果你是从“舞蹈动作慢半拍”这个行为来推断整个问题,那在场女俑里,还有个带我们一行人到这儿的跽坐女俑,根本没跳舞,难道她就没嫌疑吗?她不跳舞,就看不出她和其他女俑,在行为动作上有什么异同啊?”
吴歧解释道:“还是那句话,因为祭司大人之前说,“法门”就在这间寝殿里。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法门”是长期待在祭司大人身边的东西?换言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有长期,甚至时刻待在祭司身边,能接触到祭司的东西,才有条件成为禁锢祭司的“法门”?”
“虽然跽坐女俑,也是长期能接触到祭司的东西,但她既然被祭司指派,负责把我们一行人接到这儿,说明这位俑姑娘,大概时常承担为祭司大人传话、监控西王母国情况、跑腿等一系列职责,相当于祭司大人身边的女官。”
“所以,虽然她是祭司大人的近侍,却时常要因为“公务”离开祭司身边,为祭司办事。这就注定她不满足“时刻待在祭司身边”这个成为“法门”的必要条件,继而可以排除嫌疑,成为这间寝殿里最不可能成为“法门”的东西。”
说完,吴歧又对吴斜指指地上,被落头氏劈开的人俑,对他哥说:“不过要判断我的判断和推论是否正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你自己看那人俑有没有什么异常不就行了?”
这时听到吴歧话的所有人,才把注意力从吴歧的解释,转到掉落在地上,已经变成两半的云手女俑身上。
保险起见,吴歧不敢叫吴斜亲自上手去拿那女俑,只叫落头氏先帮忙灭掉残留在女俑上的“黑气”,又叫一直挂在吴斜肩膀上的另一根蛇柏的枝丫,代吴斜把那已经变成两半的俑拿起来。
“贤兄容禀,我刚才问贤兄是否常看舞姬俑跳舞,其实是有用意的,因为我想确认贤兄对女俑的了解程度。”
“抱歉,虽然我已知晓,这些人俑乃是贤兄亲手所制,但如刚才贤兄所说,这女俑四十八人齐舞的概率很低,多是五人、七人、十三人之舞。”
“这本无错,但贤兄试想,若这些女俑长期不齐舞,或其中某些女俑长期用不到,此类女俑是否有可能在贤兄不注意的情况下,被人替换,或找机会动了手脚?”
祭司没有说话,只顺着吴歧的话想了想,然后微微颔首。
吴歧接着说:“其实,我一开始也没觉得这些女俑有问题,只是在贤兄和家叔单独叙话,不在殿中,我看这些女俑配合我之琴声跳舞时,发现了蹊跷——我发现,现在被斩的这个云手女俑的动作,似乎比旁的女俑慢半拍。”
吴歧用手示意了一下,地上被竖劈成两截的女俑。
“唔……或许不到半拍,只是这细微的差别,平时可能看不出来,但在人数众多的齐舞中,就比较明显了。”
“当时我就在想,这个女俑,为什么会比别人动作慢呢?难道是制作的时候没做好,导致这个女俑有些许瑕疵?”
“可如果是这样,我又觉得贤兄你在做这个女俑时,一定自己就发现了,到时不管是及时调整还是重做,都可,实在没必要留个残次品在一众完好无瑕的女俑中。”
“且这些女俑的作用是跳舞,这样的残次品留下来,只会影响女俑们齐舞的整齐性,明显不符合女俑被制作出来的主要用途。所以我斗胆猜测,这云手女俑动作慢半拍,应该不是制作时产生的问题。”
“那这么说,就只有一种可能——是女俑制作完成后,后期出了变故。”
在场众人一听,觉得吴歧说得在理。
自己做的东西有问题,自己不可能不知道;明明有能力再做个好的,也没必要把残次品留下。那目前这种既把东西留下,又不知道东西出了问题的状况,只能是之后被人做了手脚,而自己又没有发现了。
这时众人听吴歧又说:“如果把女俑的情况以人度之,试想,什么情况下,会使一个高矮胖瘦,和其他四十七个人尽数相同的人,突然变得行动迟缓了呢?”
“我能想到的只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他(她)患病了,关节炎,心脑血管或其他不方便剧烈活动,或影响行走的疾病;另一种,就是他(她)体重发生了变化,但外表看不出来,比如:肌肉含量或骨骼密度变高了,这样就算他(她)外表看着很瘦,一上称,体重未必比看着比他(她)胖的人轻。”
“再说回女俑。基于这种想法,结合女俑的实际情况,我认为女俑行动比其他女俑慢半拍,可能是女俑的内部结构出现了问题。”
“那女俑的内部结构,在贤兄你不知情的情况下,为什么会出现变化?又是谁,给予女俑这样的变化呢?”
“故而我认为,这个云手女俑,搞不好就是那个禁锢贤兄你的“法门”。且还有一点,可以佐证我这个推断的理由是,这个女俑很少被贤兄你使用到,因此贤兄你自己很难发现这个女俑有问题;且自这个女俑被贤兄你制作出来之后,恐怕就没出过这间寝殿吧?”
“能长期接触到贤兄你,又不会被贤兄注意到,这个女俑的情况正符合贤兄一开始告知我,这个“法门”就在这间寝殿里,但你自己找不到一说。”
“其实并不是你“找不到”,只是没有“注意到”,或者说,对自己亲手做的东西没有怀疑——这是一种类似“灯下黑”的情况。”
“基于上述推断,我也基本可以排除是乐师俑有问题的嫌疑,因为贤兄你刚才也说,相较舞姬俑,平时用到乐师俑的概率更高。时常出现在你眼前,被你关注到的东西,显然是不适合做“法门”的。”
听到吴歧的分析,众人皆觉有理,但就在其他人基本接受了吴歧的推断和说辞,露出一副恍然大悟、原来如此、少爷\/聪慧的表情时,吴斜突然提出了一个问题:
“那你为什么不怀疑这个所谓的“法门”,其实是带我们来这儿的跽坐女俑呢?小歧?”
吴歧看向自家大哥,想听自家大哥说具体点儿。
吴斜说:“你说的其他分析我都认同,但如果你是从“舞蹈动作慢半拍”这个行为来推断整个问题,那在场女俑里,还有个带我们一行人到这儿的跽坐女俑,根本没跳舞,难道她就没嫌疑吗?她不跳舞,就看不出她和其他女俑,在行为动作上有什么异同啊?”
吴歧解释道:“还是那句话,因为祭司大人之前说,“法门”就在这间寝殿里。这是不是可以理解成,“法门”是长期待在祭司大人身边的东西?换言之,是不是可以理解为,只有长期,甚至时刻待在祭司身边,能接触到祭司的东西,才有条件成为禁锢祭司的“法门”?”
“虽然跽坐女俑,也是长期能接触到祭司的东西,但她既然被祭司指派,负责把我们一行人接到这儿,说明这位俑姑娘,大概时常承担为祭司大人传话、监控西王母国情况、跑腿等一系列职责,相当于祭司大人身边的女官。”
“所以,虽然她是祭司大人的近侍,却时常要因为“公务”离开祭司身边,为祭司办事。这就注定她不满足“时刻待在祭司身边”这个成为“法门”的必要条件,继而可以排除嫌疑,成为这间寝殿里最不可能成为“法门”的东西。”
说完,吴歧又对吴斜指指地上,被落头氏劈开的人俑,对他哥说:“不过要判断我的判断和推论是否正确,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用事实说话。你自己看那人俑有没有什么异常不就行了?”
这时听到吴歧话的所有人,才把注意力从吴歧的解释,转到掉落在地上,已经变成两半的云手女俑身上。
保险起见,吴歧不敢叫吴斜亲自上手去拿那女俑,只叫落头氏先帮忙灭掉残留在女俑上的“黑气”,又叫一直挂在吴斜肩膀上的另一根蛇柏的枝丫,代吴斜把那已经变成两半的俑拿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