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大明忠勇侯 > 第399章 《九边重布,诸营得号》

大明忠勇侯 第399章 《九边重布,诸营得号》

    崇祯祭祀完后,就回到了乾清宫。他背靠坐在御案上,口中嘀咕着:“会成功吗?会成功吗?”但决心以下,也唯有破釜沉舟、背水一战了。不把那些大家族垄断的利益打破,朝廷将会继续陷入被动之中。

    曹化淳推门,静悄悄地走了进来,进来后迅速跪下:“奴婢曹化淳,叩见陛下。”

    伺候皇帝的王承恩见是东厂提督来了,料定有事要向皇爷禀报,便静悄悄地离开了屋内。

    “皇爷,早朝的消息,京师臣民议论纷纷。

    百姓们都称赞陛下乃是少有的圣明之君,对陛下赞不绝口。

    其中,忠勇侯也是百姓们讨论的重点之一。

    据番子们探查到的消息,很多百姓对忠勇侯骂吐清流御史,也是大声叫好。”

    疲倦中的皇帝听到这一消息,一下子就来了精神:“哦?那官员们有何议论呢?”

    “这……这……”

    “什么这那的,快说!”

    “回陛下,官员和文人士子都骂忠勇侯是个奸臣,说他不尊圣人,还说他上的变法奏疏是乱国之策。目前还没探查到有人诽谤圣上,但这些文人士子都很活跃。”

    “哼,一群鼠辈!乱国之策?他们也有脸说!你继续派人严加探查,要是文人和官员有任何风吹草动,立刻回报。”

    “是,奴婢明白,奴婢一定把事情办妥。”

    这一夜,崇祯又是熬到深夜之后才回宫休息,饶是躺在龙床之上,心里也在琢磨着变法之事。

    京师风起云涌,保守派们一边上书弹劾新政,一边观望皇帝的态度。

    次日,晋商八大家的囚犯全部被押解入京。延绵不断、一眼望不到头的马车上装载着满满的货物,皆被用布料盖着。

    虽然看不见马车上装的是什么,但滚轮压过的地方发出“吱吱吱”的声响,就知道车上的东西有多重了。

    大批囚犯被用绳子一个连着一个,由官兵押解入京。

    这个消息一下子就将前些日子的所有消息给压了过去,人们的话语又转向了晋商。

    城门口来围观的百姓人挤人,当汉奸家眷和大批参与宴席之人进入城门时,立刻受到了围观百姓的群殴,那真是群情激愤——“我们过得这么苦,就是你们这些喝人血的奸商干的好事!”

    入城之路变得艰难起来,不少汉奸被百姓当场打死。

    护卫的官兵一时间有些拦不住,好在大批官兵及时赶到,才将人犯全都顺利带入城。

    崇祯得知消息后,只是点了点头,同时对变法也更加坚定了:这些奸商为了钱没有什么不敢干的,那江南的那些人要是再不收拾,今后能做出来的事可想而知。

    时间一天天过去,朝廷对于新政之事迟迟没有表态。清流御史们还以为皇帝是不是被连日来的奏疏轰炸给吓到了,伸出来的手被剁了回去。

    过了一个月,南征大军全部回到京师,在城外安下营寨后,勇卫营开入城内营地。一个消息传了出来,核心是将功臣们传入城内,皇帝封赏了有功之臣,犒赏了出征的官兵,同时赐下各部番号:

    “左良玉,任宣府总兵,所辖兵马赐番号‘宣府军’!”

    “马祥麟,任居庸关总兵,所辖兵马赐番号‘石柱土司,居庸协守’!”

    “调刘泽清,改任大同总兵,所辖兵马赐番号‘大同军’!”

    “唐通,改任延绥镇总兵,所辖兵马‘榆林营’!”

    “马克驻守蓟州,所辖兵马赐番号‘蓟州军’!”

    “曾英,立下战功,擢拔为山西总兵,所辖兵马赐番号‘渝晋官兵’!”

    “以上各部,旨到之日,一月内必须全部到达指定防区,胆敢延误,国法俱在!”末尾,皇帝的语气可谓严厉至极。

    当然,像左良玉、马祥麟这种已经在京师的,领完赏赐就可以直接开拔了。

    黄义明是想把曾英调入勇卫营的,但是崇祯觉得曾英此次表现非凡,是个能独当一面的将才,因此让其去山西驻防。

    消息一出,震惊朝野。官员议论纷纷,称陛下这是对九边重新部署,看来是为了防鞑子,而且唐通和刘泽清防守的区域有调动。

    一些文官猜测,陛下对唐通不是太放心,居庸关这种地方还是得让他挪挪屁股;山东总兵刘泽清那就更好解释了,让他离开山东去边关,这也未尝不是一件好事。

    第一个消息刚出来没多久,第二个消息也跟着出来了:陛下御笔朱批,范永斗“剥皮食草”,其余七家全部凌迟,直系亲属全部处死,其余人全部贬为“奸籍”、充为徭役,女性打入教坊司。

    这个消息一出,百姓们议论得更加火热,都觉得这是奸商们应有的下场。

    官员中则有不少人觉得处罚力度过于严厉,但也没人敢说什么。

    当刘泽清接到圣旨时,气得脸色铁青,但碍于如今朝廷的威望太高,硬是咬着牙说道:“臣领旨谢恩!”然后屁颠屁颠地收拾家当,带着军队开拔。

    关内的消息一个接着一个往关外传,主要是消息太大,藏不住。

    半月之后,勇卫营的南征大军也已回到京师。

    留守的官兵看见出征的兄弟们回来了,军营里一下子就热闹起来。

    石头被四名官兵抬着下了平板马车,送回营房:“哎呦,老子的胸口啊,唉,这么久了还是疼得厉害。”

    石头躺在营房里揉着胸口,这时一人撩开帘子走了进来:“老三,哎呀,你回来了就好啊。”

    石头一看,原来是二哥马柱:“二哥,你的伤势好了?”

    “早就好了。山西之战,我伤得有点重,这都过去这么久了,肯定好了啊。听说你们今天回来了,二哥来看看,这是伤到哪了?”

    石头添油加醋地将自己血战大西王的事情讲了一遍,简直把自己夸上了天。

    马柱听得一愣一愣的:“老三,你没逗二哥吧?长枪硬扛献贼突击?”

    “哎呀,二哥,你怎么还不信啊?当时我握紧长枪,看着那贼头冲了过来,我一用力就狠狠刺了过去,将那贼头刺翻落马。”

    营房内的官兵听得津津有味,纷纷竖起大拇指,直呼:“将军牛逼!”

    李锐这时也走了进来。众人见将军进来,都露出了笑容——这一间营房内还有几人是从前一起参与考核的生死兄弟。

    老兄弟们见大哥回来了,纷纷上前:“大哥,大哥,你终于回来了,小的们想死你了!”

    “回来了。老二,你在这听老三胡乱吹牛呢?”李锐的这句话,直接让石头老脸一红。

    石头赶忙解释:“大哥,是真的!你怎么胡乱拆兄弟的台啊?是真的,真的!”

    李锐嘿嘿一笑:“是真的,是真的。当时三弟犹如战神下凡,大战献贼,一下子就被献贼的战马撞晕了过去。不过这份勇气,大哥我很是欣赏啊。”

    各个营房内,出征回来的官兵们和留守兄弟讲述着这次出征打的大仗。

    从营房到操场围满了人,辅兵们也都围过来,安静地听着老兵们讲述,人人听得津津有味。

    黄义明日日穿梭于军营,去看辅兵们的训练。虽然没上过战场,但他们的训练和最初招募勇卫营时一样,单论耐力,已超出许多地方军队。

    他不时还得入宫,和老丈人研究新政,有时去军器局,然后回家陪陪妻子,为南下做最后的准备。

    眼看妻子的肚子一天比一天大,他心中也期待孩子早点出生,最好能在自己南下前见到孩子。

    而内阁大臣们每日也更加忙碌,他们不光要全面评估新政推行中可能遇到的阻力、应对之法、抗压策略等,还要考虑正式推行时如何应对来自内外的巨大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