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忠勇侯 第400章 【家宴与授权!】
热门推荐:
崩坏原神,欢迎来到问答空间
我的故事里有你
综穿之莲花游记
满门炮灰,我成为团宠小师弟
开挂了吧?在国运战场里养老
娇华
开局同学会上中奖两亿五千万
穿成女屠夫后,全村去逃荒
重生1976:拒当舔狗不下乡
一段时间过去了,外朝对新政的非议之声也小了许多,只因为,自上次朝会过后,崇祯就没有对外再提起新政之事,这无疑是让许多官员松了一口气。
有命官说,陛下也是怕动摇了大明的根基,因此不敢再染指新政。
也有命官认为,陛下这是恪守祖制,是一代明君,乱改祖制非明君也。
就在勇卫营的两万南征大军回到京师的第十天的傍晚。
崇祯皇帝宴请女婿一起吃了个饭。
这顿饭可不简单,周皇后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小菜,太子朱慈郎也在。
“今日是家宴,也是朕为义明出征前夕的饯行宴。”
黄义明屁股只坐了一半,能和皇帝坐在一块吃饭,在封建王朝这是无上荣光,也从侧面反映出,崇祯对女婿的即将南下,是抱着多大的期望。
宴席上,朱慈郎就静静地听着父皇和妹夫的交谈,不插话,主打一个认真听、认真学习。
而王承恩就站在一旁,伺候皇帝。
“义明,勇卫营的军队花名册朕已经看过了,目前在册官兵有正兵四万人,辅兵六万人。
按照你的方案,仅留下两万人驻守在京再安排两万人负责在北方推行,剩下的六万人你率领南下,这种安排,内阁大臣们只怕不能安心啊。”
“陛下,京师有三大营,也有四万人,加上留守的两万人,就有六万人,况且臣留下的有一万骑兵、一万火器兵,守城火器兵足以,骑兵守城本就无用,留下也只是为了安抚人心罢了。”
黄义明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意思,况且朝廷在九边也已重新做出调整,京畿附近也有驻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留下的勇卫营太多,那十面网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良久之后,崇祯终于点头:“义明,江南就交给你了,这个担子可不轻啊。”顿了顿,瞟了一眼静听中的太子,接着开口,“朕深知,成功与失败,皆在一念之间,朕只有一件事要托付你!”
黄义明一看老丈人这严肃的语气,赶忙站了起来:“臣恭听陛下教诲。”
“帮朕把太子照料好,一旦变法失败,又或是北方出现变故,你手中有数万精兵,一定要护好太子,辅他登基,谁若敢阻拦,不论何人,着你杀无赦,将来或是做个江南半壁的安逸皇帝,或是北伐,朕都允!”
崇祯还是将埋藏在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这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成功便成仁。
北方有变,这话里埋藏着更多的意味——皇兄天启怎么死的,正德怎么死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了,也可指关外的辽东。总之一句话,若是朕死,你要保护好太子。
黄义明被深深地震到了,反应过来后,赶忙跪下抱拳道:“臣、臣、臣敬遵陛下圣意。”
朱慈郎更是有些六神无主,赶忙跪下,砰砰叩头:“父皇、父皇,儿臣、儿臣!”
正端着新出锅的菜来到屋内的周皇后,看见这一幕,心脏也扑通跳了一下,手中的盘子脱手,摔了个粉碎。她不知皇儿和女婿这是怎么了,反应过来后,赶忙也跪下:“陛下、陛下您!”
家宴的气氛一下子就掉入了冰点,很是凝固。
崇祯也觉得说的有些过于严重了,但长久以来的各种事情,让自己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他的语气又缓和了一些:“都起来、都起来。”
众人这才起身,周皇后还没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只以为儿子和女婿这趟江南之行怕是要玩命,心中很是不舍,但陛下决心已下,她也不好再说什么。起身后,来到黄义明身边:“义明,皇儿的安全,本宫就拜托你了!”
“请娘娘放心,我一定护好殿下周全,而且陛下还安排了锦衣卫,殿下定然安然无恙。”
崇祯安慰着说道:“烺儿的周全,皇后不必担心。义明啊,朕本打算让你等媺娖生完之后再南下,可现在已经是刻不容缓,朕、、、唉。”
黄义明一听不能等妻子生完孩子后再走,对于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心中不免也有些失落,不过心里也是有过准备的:“臣明白了,勇卫营这几日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拔。只是,臣在走之前,有一事还请陛下明示!”
“义明,有何事,你说吧!”
“若是地方上官员阻挠变法,臣当如何!”
以军权推行变法是黄义明的核心主意,但还是得看老丈人到底能给多大的权限。
“正二品以下,该杀该抓,你自行决断!”
“那臣再请问陛下,若是地方权贵阻挠又当如何。”
“国公以下,你自行决断!”
“臣最后一请,若有地方藩王干涉,又当如何!”
皇帝一下子就愣住了,女婿的这一问,更是惊到了屋内的所有人。
屋内安静得可怕,落针可闻,只有人的呼吸声、心跳声。
崇祯闭上双目,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后,从牙缝里咬出四个字:“驱赶回府,但若事态紧急,你就自己看着办,夜深后就出京吧。”说完便转身离开了,王承恩快步跟上。
随着皇帝离开,黄义明与皇后、太子行了礼,躬身退了出去。
一路回到乾清宫的崇祯,坐在御案上,女婿的话还停留在耳边:“藩王干涉又该如何?”该如何?朕当然知道,可朕总不能将那些堂叔全都下狱吧?若是如此,那朕就要背上个不孝的骂名。
其实给的权限已经很高了,“驱赶回府,自己看着办”这段话里,也是大有文章可做。
黄义明先回到了家中,在屋内陪伴了妻子近一个时辰,临走时,脑袋轻轻地靠在妻子的肚子上,静静地听着。
朱媺娖对于夫君又要出京,心中很是不舍。虽然夫君没有告诉自己这次出京所为何事,甚至脸上也没有任何波澜,但她还是能猜出来,夫君出京绝对有大事。
黄义明陪完妻子,不舍地出了家门。这次的离开,没有妻子做的饭菜,也没有酒。亥时末才回到大营,门前除了站岗的官兵,营内一片安静,官兵们已经结束了一天的训练,用完了晚饭,回营房睡大觉去了。
有命官说,陛下也是怕动摇了大明的根基,因此不敢再染指新政。
也有命官认为,陛下这是恪守祖制,是一代明君,乱改祖制非明君也。
就在勇卫营的两万南征大军回到京师的第十天的傍晚。
崇祯皇帝宴请女婿一起吃了个饭。
这顿饭可不简单,周皇后亲自下厨炒了几个小菜,太子朱慈郎也在。
“今日是家宴,也是朕为义明出征前夕的饯行宴。”
黄义明屁股只坐了一半,能和皇帝坐在一块吃饭,在封建王朝这是无上荣光,也从侧面反映出,崇祯对女婿的即将南下,是抱着多大的期望。
宴席上,朱慈郎就静静地听着父皇和妹夫的交谈,不插话,主打一个认真听、认真学习。
而王承恩就站在一旁,伺候皇帝。
“义明,勇卫营的军队花名册朕已经看过了,目前在册官兵有正兵四万人,辅兵六万人。
按照你的方案,仅留下两万人驻守在京再安排两万人负责在北方推行,剩下的六万人你率领南下,这种安排,内阁大臣们只怕不能安心啊。”
“陛下,京师有三大营,也有四万人,加上留守的两万人,就有六万人,况且臣留下的有一万骑兵、一万火器兵,守城火器兵足以,骑兵守城本就无用,留下也只是为了安抚人心罢了。”
黄义明充分地阐述了自己的意思,况且朝廷在九边也已重新做出调整,京畿附近也有驻军,在这样的情况下,要是留下的勇卫营太多,那十面网的效果可能会大打折扣。
良久之后,崇祯终于点头:“义明,江南就交给你了,这个担子可不轻啊。”顿了顿,瞟了一眼静听中的太子,接着开口,“朕深知,成功与失败,皆在一念之间,朕只有一件事要托付你!”
黄义明一看老丈人这严肃的语气,赶忙站了起来:“臣恭听陛下教诲。”
“帮朕把太子照料好,一旦变法失败,又或是北方出现变故,你手中有数万精兵,一定要护好太子,辅他登基,谁若敢阻拦,不论何人,着你杀无赦,将来或是做个江南半壁的安逸皇帝,或是北伐,朕都允!”
崇祯还是将埋藏在心里的话给说了出来,这是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不成功便成仁。
北方有变,这话里埋藏着更多的意味——皇兄天启怎么死的,正德怎么死的,说不清道不明的太多了,也可指关外的辽东。总之一句话,若是朕死,你要保护好太子。
黄义明被深深地震到了,反应过来后,赶忙跪下抱拳道:“臣、臣、臣敬遵陛下圣意。”
朱慈郎更是有些六神无主,赶忙跪下,砰砰叩头:“父皇、父皇,儿臣、儿臣!”
正端着新出锅的菜来到屋内的周皇后,看见这一幕,心脏也扑通跳了一下,手中的盘子脱手,摔了个粉碎。她不知皇儿和女婿这是怎么了,反应过来后,赶忙也跪下:“陛下、陛下您!”
家宴的气氛一下子就掉入了冰点,很是凝固。
崇祯也觉得说的有些过于严重了,但长久以来的各种事情,让自己不得不做好最坏的打算。他的语气又缓和了一些:“都起来、都起来。”
众人这才起身,周皇后还没从惊慌中回过神来,只以为儿子和女婿这趟江南之行怕是要玩命,心中很是不舍,但陛下决心已下,她也不好再说什么。起身后,来到黄义明身边:“义明,皇儿的安全,本宫就拜托你了!”
“请娘娘放心,我一定护好殿下周全,而且陛下还安排了锦衣卫,殿下定然安然无恙。”
崇祯安慰着说道:“烺儿的周全,皇后不必担心。义明啊,朕本打算让你等媺娖生完之后再南下,可现在已经是刻不容缓,朕、、、唉。”
黄义明一听不能等妻子生完孩子后再走,对于不能第一时间看到孩子,心中不免也有些失落,不过心里也是有过准备的:“臣明白了,勇卫营这几日已准备妥当,随时可以开拔。只是,臣在走之前,有一事还请陛下明示!”
“义明,有何事,你说吧!”
“若是地方上官员阻挠变法,臣当如何!”
以军权推行变法是黄义明的核心主意,但还是得看老丈人到底能给多大的权限。
“正二品以下,该杀该抓,你自行决断!”
“那臣再请问陛下,若是地方权贵阻挠又当如何。”
“国公以下,你自行决断!”
“臣最后一请,若有地方藩王干涉,又当如何!”
皇帝一下子就愣住了,女婿的这一问,更是惊到了屋内的所有人。
屋内安静得可怕,落针可闻,只有人的呼吸声、心跳声。
崇祯闭上双目,经过短暂的内心挣扎后,从牙缝里咬出四个字:“驱赶回府,但若事态紧急,你就自己看着办,夜深后就出京吧。”说完便转身离开了,王承恩快步跟上。
随着皇帝离开,黄义明与皇后、太子行了礼,躬身退了出去。
一路回到乾清宫的崇祯,坐在御案上,女婿的话还停留在耳边:“藩王干涉又该如何?”该如何?朕当然知道,可朕总不能将那些堂叔全都下狱吧?若是如此,那朕就要背上个不孝的骂名。
其实给的权限已经很高了,“驱赶回府,自己看着办”这段话里,也是大有文章可做。
黄义明先回到了家中,在屋内陪伴了妻子近一个时辰,临走时,脑袋轻轻地靠在妻子的肚子上,静静地听着。
朱媺娖对于夫君又要出京,心中很是不舍。虽然夫君没有告诉自己这次出京所为何事,甚至脸上也没有任何波澜,但她还是能猜出来,夫君出京绝对有大事。
黄义明陪完妻子,不舍地出了家门。这次的离开,没有妻子做的饭菜,也没有酒。亥时末才回到大营,门前除了站岗的官兵,营内一片安静,官兵们已经结束了一天的训练,用完了晚饭,回营房睡大觉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