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折春 第257章 一个故事
热门推荐:
傲世丹神
大明烟火
校花强制奔现?神级天赋我摊牌了
我刚无敌,你就要跟我退婚?
佳丽三千还不够,女帝你都上手了
穿成炮灰皇女,我靠宠夫郎赢麻了
天女驾到,皇后娘娘凤位该让啦!
穿越异世,成就千古一帝
全民求生:只有我能杀怪爆宝箱
孟嫣然似乎被她的话问住了。
一阵长长的沉默后,她望着天光洒下来的地方,缓缓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主角是个小姑娘。
小姑娘出身极好,有一双疼爱她的爹娘,还有好些爱护她的师兄。
她聪慧好学,从刚牙牙学语,就坐在爹爹膝上,听着他给师兄们授业,自己也听得极为认真。
别人为恭维爹爹,逮着就夸她日后定会是个小才女。
那时爹爹面上高兴极了。
等大了一些,爹爹干脆亲自教导她启蒙,师兄们更是给她准备了一张小小的桌案,就放在他们中间,让她跟着一起读书。
师兄们强项各不一样,她却学得了师兄们的所有强项。
在同龄的姑娘们学琴棋书画、女则女戒的时候,她在跟着师兄们学史书词章,策问书法,君子六艺。
再后来,再大一些,她甚至能与师兄们堂前辩策论,将他们堵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不得不夸她厉害。
可他们夸她厉害的时候,总会加上一句:“可惜了,嫣然要是男儿,日后必定展翅朝堂,给太傅一门再添荣耀。”
爹爹也不知从何时起,时不时会盯着她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叹。
轻叹什么?
是叹她不是男儿,不能继续延续孟氏荣光吗?
可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儿呢?!
那是世道对女子施加的枷锁还很重,小姑娘不懂,只觉生气,心底也不知不觉间,埋下了一颗名为不甘的种子。
她不甘因为是女子,就要被自己的爹爹,甚至是还不如她的师兄们轻看。
不甘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第一次发芽,是在她爹爹去参加一场喜宴回来,看到她已经不满足于读策论,反而专研起了兵书,讶然之下,似才想起她是个女儿,开始担心她才学太盛,日后恐难寻到好归宿,遭婆家嫌弃。
于是就赶紧下令,将她圈在家中,还请来严厉的教习姑姑,从头教她学习三从四德,女子八雅。
可学过国学策论,君子六艺的姑娘,又哪里还学得了什么三从四德,诗酒花茶?
这就好比一棵粗壮的小草,破土而出后,得到了最好的阳光普照,每天开开心心地同身边的所有小树一样,朝着参天大树的方向生长。
但突然有一天,将小草当作小树灌溉的人忽然想起,她是棵小草,不该挤在小树们中间,该折断已经长出的枝干,乖乖低头去到树下,继续当一棵只能看到稀薄天空的小草。
甚至都不问小草愿不愿继续当一棵草。
只因生来就是树下的小草,他们就认定,她只能活在连点天光都看不到的参天大树之下。
这叫她如何能甘心?
小姑娘不甘心,所以她学会反抗了。
她砸了琴,打了教习姑姑,烧了那些勒令女子出嫁必须从夫,夫死从子的破书,爬上了高高的屋顶,以此反抗世道对女子的不公。
当天晚上,一向和蔼可亲的爹爹第一次大发雷霆,打了她手板,罚她跪了一天一夜的祠堂,差点跪残了一双腿。
娘亲心疼她,多次去求爹爹无果后,只得来劝她。
劝她说女子生来就是要嫁人的,读得再多书,再满腹经纶,最后的结果也是嫁人生子,一辈子围着丈夫和孩子转,懂得书里的东西越多,苦得只会是自己。
她说世道如此,女子也该如此。
可凭什么如此?
凭什么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住的从来都只有女子?
小姑娘愤怒极了,心中好似有一头凶猛的野兽,想冲破牢笼跑出来。可最后在娘亲的眼泪里,她压制住了猛兽,妥协了。
她主动去向爹爹服了软,给教习姑姑道了歉,又捡起那些对女子苛刻又不公平的书,认真牢记。
短短一年,便成为了长安城众多恪守成规的闺秀中,平凡又普通的一个。
但没人知道,小姑娘只是暂时的妥协,她并没有认命。
她只是学会了隐藏情绪,懂得了韬光养晦,将那颗不甘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任由它在心底疯狂生长。
而种子的养料,是皇帝的昏庸,朝臣的不作为,大景的腐败。
腐败之下,她亲眼看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女孩,被家人舍弃,被世人欺凌,被像货物一样,被卖作奴婢,甚至是娼妓。
明明那些人家,吃得最多,干得最少的,是他们的儿子。
可一遇到事,被卖掉的却永远都是女孩。
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为何女子就只能被发卖,被困宥于后宅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被迫接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可悲命运?
若是她们能像男子一样,学骑射,学国策,而不是被那该死的三从四德禁锢思想,待学有所成,她们一定不会比男子做得差。
有了这种想法,小姑娘心底的野兽再次撞击牢笼,那颗不甘的种子,也在愤怒的驱使下,逐渐变成了熊熊燃烧的野心。
野心在她心底疯狂燃烧着,越烧越旺,滚烫得让她的胸腔也燃起了一团旺盛的火焰。
她想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才不枉生而为女子来这世间走了一遭。
可她想做的事,与天下人背道而驰。
而她又势单力薄,别说是与天下男子为敌,就是单单在家里,她都改变不了自家爹爹的想法。
所以她决定徐徐图之。
爹爹最是了解她,在爹爹的眼皮底下,她知道自己永远都成不了事。所以她决定为自己找一门底蕴好,又好拿捏的亲事。
待嫁过去之日,就是她野心得以茁壮生长之时。
她在长安挑了很久。
可底蕴好,又能在长安生根多年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又岂是任她好拿捏的?
长安的鼎盛之家是没希望了,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长安之外,一番挑挑拣拣后,最后选中了想将她当傻子哄骗的叶彰阆身上。
叶彰阆什么货色,不用查,光看他那油嘴滑舌的样就能猜个全乎。
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废物一个!
虽是废物,但胜在好拿捏,又远在粟阳。
一阵长长的沉默后,她望着天光洒下来的地方,缓缓讲了一个故事。
故事里的主角是个小姑娘。
小姑娘出身极好,有一双疼爱她的爹娘,还有好些爱护她的师兄。
她聪慧好学,从刚牙牙学语,就坐在爹爹膝上,听着他给师兄们授业,自己也听得极为认真。
别人为恭维爹爹,逮着就夸她日后定会是个小才女。
那时爹爹面上高兴极了。
等大了一些,爹爹干脆亲自教导她启蒙,师兄们更是给她准备了一张小小的桌案,就放在他们中间,让她跟着一起读书。
师兄们强项各不一样,她却学得了师兄们的所有强项。
在同龄的姑娘们学琴棋书画、女则女戒的时候,她在跟着师兄们学史书词章,策问书法,君子六艺。
再后来,再大一些,她甚至能与师兄们堂前辩策论,将他们堵得哑口无言,心服口服,不得不夸她厉害。
可他们夸她厉害的时候,总会加上一句:“可惜了,嫣然要是男儿,日后必定展翅朝堂,给太傅一门再添荣耀。”
爹爹也不知从何时起,时不时会盯着她忍不住发出一声轻叹。
轻叹什么?
是叹她不是男儿,不能继续延续孟氏荣光吗?
可为什么一定要是男儿呢?!
那是世道对女子施加的枷锁还很重,小姑娘不懂,只觉生气,心底也不知不觉间,埋下了一颗名为不甘的种子。
她不甘因为是女子,就要被自己的爹爹,甚至是还不如她的师兄们轻看。
不甘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
第一次发芽,是在她爹爹去参加一场喜宴回来,看到她已经不满足于读策论,反而专研起了兵书,讶然之下,似才想起她是个女儿,开始担心她才学太盛,日后恐难寻到好归宿,遭婆家嫌弃。
于是就赶紧下令,将她圈在家中,还请来严厉的教习姑姑,从头教她学习三从四德,女子八雅。
可学过国学策论,君子六艺的姑娘,又哪里还学得了什么三从四德,诗酒花茶?
这就好比一棵粗壮的小草,破土而出后,得到了最好的阳光普照,每天开开心心地同身边的所有小树一样,朝着参天大树的方向生长。
但突然有一天,将小草当作小树灌溉的人忽然想起,她是棵小草,不该挤在小树们中间,该折断已经长出的枝干,乖乖低头去到树下,继续当一棵只能看到稀薄天空的小草。
甚至都不问小草愿不愿继续当一棵草。
只因生来就是树下的小草,他们就认定,她只能活在连点天光都看不到的参天大树之下。
这叫她如何能甘心?
小姑娘不甘心,所以她学会反抗了。
她砸了琴,打了教习姑姑,烧了那些勒令女子出嫁必须从夫,夫死从子的破书,爬上了高高的屋顶,以此反抗世道对女子的不公。
当天晚上,一向和蔼可亲的爹爹第一次大发雷霆,打了她手板,罚她跪了一天一夜的祠堂,差点跪残了一双腿。
娘亲心疼她,多次去求爹爹无果后,只得来劝她。
劝她说女子生来就是要嫁人的,读得再多书,再满腹经纶,最后的结果也是嫁人生子,一辈子围着丈夫和孩子转,懂得书里的东西越多,苦得只会是自己。
她说世道如此,女子也该如此。
可凭什么如此?
凭什么这些条条框框,束缚住的从来都只有女子?
小姑娘愤怒极了,心中好似有一头凶猛的野兽,想冲破牢笼跑出来。可最后在娘亲的眼泪里,她压制住了猛兽,妥协了。
她主动去向爹爹服了软,给教习姑姑道了歉,又捡起那些对女子苛刻又不公平的书,认真牢记。
短短一年,便成为了长安城众多恪守成规的闺秀中,平凡又普通的一个。
但没人知道,小姑娘只是暂时的妥协,她并没有认命。
她只是学会了隐藏情绪,懂得了韬光养晦,将那颗不甘的种子,深深地埋藏在心底,任由它在心底疯狂生长。
而种子的养料,是皇帝的昏庸,朝臣的不作为,大景的腐败。
腐败之下,她亲眼看到一个个面黄肌瘦的女孩,被家人舍弃,被世人欺凌,被像货物一样,被卖作奴婢,甚至是娼妓。
明明那些人家,吃得最多,干得最少的,是他们的儿子。
可一遇到事,被卖掉的却永远都是女孩。
这不公平,太不公平了。
为何女子就只能被发卖,被困宥于后宅生儿育女,相夫教子,被迫接受在家从父、出嫁从夫、夫死从子的可悲命运?
若是她们能像男子一样,学骑射,学国策,而不是被那该死的三从四德禁锢思想,待学有所成,她们一定不会比男子做得差。
有了这种想法,小姑娘心底的野兽再次撞击牢笼,那颗不甘的种子,也在愤怒的驱使下,逐渐变成了熊熊燃烧的野心。
野心在她心底疯狂燃烧着,越烧越旺,滚烫得让她的胸腔也燃起了一团旺盛的火焰。
她想做点什么,改变点什么,才不枉生而为女子来这世间走了一遭。
可她想做的事,与天下人背道而驰。
而她又势单力薄,别说是与天下男子为敌,就是单单在家里,她都改变不了自家爹爹的想法。
所以她决定徐徐图之。
爹爹最是了解她,在爹爹的眼皮底下,她知道自己永远都成不了事。所以她决定为自己找一门底蕴好,又好拿捏的亲事。
待嫁过去之日,就是她野心得以茁壮生长之时。
她在长安挑了很久。
可底蕴好,又能在长安生根多年屹立不倒的世家大族,又岂是任她好拿捏的?
长安的鼎盛之家是没希望了,于是她将目光投向了长安之外,一番挑挑拣拣后,最后选中了想将她当傻子哄骗的叶彰阆身上。
叶彰阆什么货色,不用查,光看他那油嘴滑舌的样就能猜个全乎。
目光短浅,胆小怕事,废物一个!
虽是废物,但胜在好拿捏,又远在粟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