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258章 夜袭
热门推荐:
时空境管局:和顶流在末世直播
全民觉醒:我隐藏了空间系
我的同寝校花
小明的生意经
小师弟又把自己埋了
棍系职业弱,跟我猴棍有什么关系
徒手裂蛟龙,我真是练气士
怀了金龙崽后,假千金A爆全星际
帝:山河少年行
国舅爷竟遣使者求见?巡抚大人周叔与郡守大人对视一眼,都从对方眼中看到了惊疑。双方已是不死不休的死敌,国舅爷更曾勾结匈奴攻城,此时派人来意欲何为?
“报——国舅爷遣使求见!”
宣王冷笑一声:“带进来。”
亲卫掀开帐帘,领进一人。宣王目光冰冷扫视来人,竟是京城兵部郎中李东旭!他心中一凛:看来新皇在京城已被彻底架空,连兵部郎中这等要员都随国舅爷到了辽东。这是打定主意拿下辽东后,由李郎中来接管辽东军务了。
“下官兵部郎中李东旭,参见王爷。”李郎中行的是标准京官礼,眉眼低垂,余光却在快速扫视帐内众人,“多年未见王爷,王爷英姿更胜往昔,抗击匈奴铁骑,实乃守护辽东的英雄!”
宣王微微抬手:“李郎中,别来无恙。不在京城当值,随国舅爷来此苦寒之地,所为何事?”
李郎中直起身,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王爷,国舅爷派下官前来,是为辽东战事。京中有小人进谗,诬指王爷勾结匈奴,皇上忧心,故命国舅爷率军前来查证。国舅爷见王爷正全力抗击匈奴,方知是误会一场,深悔此前轻信谗言。特命下官前来,愿与王爷携手,共御外敌!”
郡守大人接口道:“李郎中此言差矣。王爷率辽东军浴血抗匈,人所共见。烦请李郎中速回,禀告国舅爷:若真有诚意,即刻退兵!否则,辽东军民难免疑心,国舅爷是否欲借匈奴之手夺权,不惜将辽东拱手相送匈奴?”
李郎中脸色微变,勉强笑道:“郡守大人言重了!国舅爷亦是受奸人蒙蔽,如今真相大白,愿与王爷冰释前嫌,同仇敌忾。”
水生瞥了眼宣王冷峻的面色,质问道:“携手抗敌?那之前国舅爷明知我等正与匈奴血战,为何还引兵攻城,欲破我城池?”
李郎中面不改色:“此一时彼一时。眼下匈奴大军压境,若我们两家再起干戈,岂不正中匈奴下怀?故今日国舅爷按兵不动,其意便是双方暂且罢兵,合力退敌。”
巡抚周叔皱眉道:“罢兵?说得轻巧!先前国舅爷与匈奴联手攻城,这笔血债如何清算?”
李郎中连连拱手:“误会,皆是误会!国舅爷一时糊涂,如今追悔莫及。还望王爷与诸位大人以辽东苍生为念,暂息雷霆之怒。”
宣王冷笑一声:“罢兵?国舅爷倒是会挑时候。不过,这辽东的天,不是他说放晴就放晴的。想谈?让他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来!”
周叔趁机道:“王爷,既然国舅爷已知王爷忠心为国,朝廷拖欠辽东军三年的军饷、粮草、军械,是否该补上了?光是欠饷就需七十万两!当务之急是尽快将粮草军械运来,总不能让我辽东儿郎饿着肚子、赤手空拳去与匈奴拼命!”
宣王颔首,沉声对李郎中道:“李郎中,回去把朝廷欠下的军饷,粮草,一并送来吧。”
李郎中一脸为难:“王爷,这……”
郡守大人愤然道:“李郎中!莫非国舅爷麾下是朝廷养的兵,我辽东将士不是在驻守边境?连粮饷都不配有了?”
宣王漫不经心地挥挥手:“李郎中,回吧。告诉国舅爷,本王只看他的诚意何时送到。送客!”
李郎中犹豫片刻,只得躬身:“下官定将王爷之意如实转达。只是……军饷粮草军械数额巨大,筹措转运尚需时日,恳请王爷宽限……”
宣王猛地一拍桌案,厉声打断:“宽限?我辽东军为朝廷戍边三年,粮饷无着!若国舅爷三日内拿不出诚意,休怪本王不顾朝廷颜面,与他在此辽东大地,一决生死!”
李郎中冷汗涔涔而下,慌忙道:“王爷息怒!下官回去定竭尽全力催促!”心中只想着先稳住宣王,国舅爷此刻最怕的就是辽东军不顾一切突袭。
宣王冷哼一声,不再看他:“滚!本王只给三天。三日之后,不见粮饷军械,双方战场见!”李郎中如蒙大赦,狼狈告退。宣王盯着他消失的方向,眼中寒光闪烁。
直到傍晚,匈奴大军面对城楼上威力惊人的投石机,始终未能找到有效对策。宣王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匈奴徒劳的调整队形,暗自庆幸:幸亏巡抚大人果断将缴获的重弩车拖回城内!若匈奴拥有此等利器,专克城头的小型投石机,今日胜负难料。此战匈奴伤亡不小,辽东军却几乎无甚损失。唯一忧心的是,若国舅爷大军携重弩与匈奴合力猛攻……
日落时分,匈奴探子飞马禀报右贤王:“王爷!我们中计了!国舅爷大军一直按兵不动,未损一兵一卒!今日更有使者进了辽东城!”
右贤王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好个国舅爷!想踩着我匈奴儿郎的尸骨为他宋家扬名立万?做梦!”看着营中遍地伤兵死马,他愤恨又无奈地一挥手:“传令!退兵!”
辽东斥候飞奔入城,面带喜色:“王爷!匈奴大军退兵了!”帐中一片欢腾。
水生带领沐阳江百姓打扫北门匈奴战场时,惊喜地发现匈奴撤退仓惶,遗弃了不少受伤但尚可救治的战马。他忙命人悉数牵回城,经马医查验,竟有一百四十六匹有望治愈!宣王大喜,立即派出一名马医随士兵将伤马送往长月滩精心疗养。至于无法救治的死马,天气炎热无法久存,水生请示后,将其中的五匹分给了沐阳江百姓。落户士兵们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记录官向水生禀报:“此役匈奴死亡一千七百六十八人!”水生欣慰点头:“我军损失轻微。”沐阳江的百姓都是役满士兵出身,闻听自家兄弟伤亡甚少而杀敌众多,无不欢欣鼓舞。水生心中盘算:这几仗下来,缴获的武器军械,足以大大充实辽东武库了。
是夜,狂风骤起。宣王猛然惊醒,大喜过望,翻身而起急令亲兵:“快!召集众将、巡抚、郡守!暴雨将至!”待众人匆匆赶到议事厅,宣王已披挂整齐。
“天助我也!匈奴退兵二十里扎营。暴雨在即,本王要点一万精兵,趁雨夜突袭匈奴营地!”宣王目光灼灼,“张千户,你率本王一百亲兵,在主力掩护下,潜入匈奴存放草料之地!将此药物——”他指向亲兵捧来的几个沉重油布包,“均匀撒在其草料之上!此乃蜀地巴豆粉,研磨极细如面粉。战马食之必腹泻不止!纵使它们不吃草料,暴雨之后啃食染药湿草,同样难逃此劫!只要战马染病,匈奴铁骑便如折翼之鹰!此战首要目标便是掩护你等撒药,撒完即撤,不可恋战!”
怀庆躬身领命:“末将遵命!定不负王爷所托!”
宣王目光转向须发已白、连番征战疲惫尽显的李指挥使,温言道:“李指挥使连日辛苦,暴雨夜袭恐伤身体,你留守城池,坐镇指挥。”
李指挥使心知自己年迈体衰,确难支撑此等暴雨夜急行军,也明白宣王安排他守城、带走其长孙云峰的深意——既是用人之际,亦是制衡之道。他恭敬领命:“王爷放心!末将在,城在!”
郡守大人忙安排士兵分发斗笠。军营中,油布雨衣唯有将领才有,普通士兵只能以斗笠遮雨。
部署完毕,宣王亲率大军,如离弦之箭冲出城门,没入漆黑的雨夜。奔行十余里,黄豆大的雨点已密集砸落,很快在地上汇成水流。风雨声完美掩盖了马蹄声。
接近匈奴营地,果见守卫松懈——匈奴退兵后本想休整,又逢暴雨,谁能料到辽东军竟会冒雨来袭?直到辽东军如神兵天降般杀到近前,哨兵才凄厉嘶喊:“敌袭!辽东军来了!”
宣王率主力如猛虎般直扑营帐,砍杀声瞬间盖过风雨。怀庆则带着精锐亲兵,循着浓烈的马粪气味,迅速找到了存放草料的巨大棚子。油布包裹的巴豆粉被紧紧护在怀中。如鬼魅般潜入,手起刀落,将措手不及的守夜士兵迅速解决。随即分散开来,动作麻利地将细密的巴豆粉均匀撒在堆积如山的草料之上。整个过程不过一盏茶功夫!
“撤!”怀庆发出信号。撒药队伍迅速与主力汇合,全军如潮水般退去。反应过来的匈奴骑兵冒雨追击,奈何雨势太大,视野受阻,只能眼睁睁看着辽东军消失在雨幕之中。
辽东军完成任务回城,郡守大人已安排好伙房备好了热气腾腾的生姜红糖水和驱寒汤药,士兵们人手一碗,辛辣姜汤驱散了周身湿气。宣王对郡守大人的周全细致暗自点头,心中感慨:这精贵的红糖,多半又是郡守夫人铺子里出的……唉,眼下他缺银钱,无法酬谢。官职上,郡守大人已是辽东文官之首,升无可升。若自己败了,官位越高,将来下场越惨。唯有登上那至尊之位,方能酬谢这些追随者的一片赤诚。
与此同时,国舅爷营中。国舅听完李郎中的回报,得知宣王只给三天期限补齐巨额粮饷军械,国舅爷又惊又怒,却也不敢轻举妄动。他深知宣王用兵如神,三日一过,辽东军必与其不死不休。望着帐外如注暴雨,他颓然长叹:“天助宣王!此雨一下,匈奴明日无力攻城,我步兵亦难行进……。”
宣王这边,看着虽疲惫却士气高涨的士兵,心中稍安。连番血战,将士们已非初闻强敌联手时的惊慌失措。军心,总算稳住了!他决定趁热打铁,抓住匈奴战马病弱、无法与国舅爷联手的绝佳战机,发挥辽东铁骑优势,主动出击!
翌日,众将齐聚。宣王道:“诸位今夜好生歇息!明晚丑时初(凌晨一点左右),突袭国舅爷大营!此贼坐山观虎斗,想等我与匈奴两败俱伤,他再坐收渔利,既剿灭叛军,又击退匈奴,回朝博取美名,为他宋家日后夺天下铺路!想得倒美!”
话音未落,斥候飞报:“王爷!匈奴营中战马腹泻不止,精神萎靡!且雨势未停,匈奴无处割取干草喂马,右贤王已经焦头烂额!”
宣王猛地站起,望向帐外阴沉雨幕,眼中精光爆射:“天赐良机!匈奴战力已废!战机稍纵即逝,改袭匈奴!李指挥使守城!林千户率部登城戒备!全军轻装简从,速战!务必在国舅爷察觉我军动向、趁机偷袭之前,击溃匈奴,回师守城!若国舅爷来袭,尔等务必凭投石机死守,待本王回援!”
李指挥使久经沙场,深知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匈奴伤亡惨重,兵力估计仅剩五万余,王爷亲率七万精锐突袭,人数占优;匈奴战马病弱,无草可食,战力十不存一!王爷留他守城而带走其孙云峰,其中制衡之意他心知肚明,这是怕他手握重兵趁机生变。他毫不犹豫躬身:“末将领命!定拼死守城!”
子时初,城门再开。宣王一马当先,七万大军如黑色洪流涌入雨幕。怀庆策马紧随,遥望匈奴营地稀疏的篝火,风中传来浓烈的马匹腥臊腹泻之气,他兴奋低吼:“王爷!成了!匈奴战马果然病倒一片!”
宣王难掩激动:“此战,定要将匈奴彻底打回漠北老家!”
雨幕中,辽东铁骑的蹄声如闷雷滚动。匈奴哨兵惊恐嘶喊:“敌袭——!”
出乎意料,宣王并未立刻冲锋,反而勒住大军,冷冷注视着匆忙集结的匈奴骑兵。他身后,七架缴获的重型弩车已被悄然推出。
“弩车!放!”宣王厉声下令!
沉闷的铰链声撕裂雨夜!丈余长的铁翎巨箭带着死亡的尖啸,穿透雨帘,狠狠扎入混乱的匈奴骑阵!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紧接着,怀庆指挥的弓箭营万箭齐发,密集的箭雨飞向匈奴军营!仅仅一盏茶功夫,匈奴前锋已死伤一片!
右贤王在后方看得魂飞魄散!他以为只是小股袭扰,岂料竟是辽东倾巢而出!宣王这是要倾尽全力,彻底歼灭他!生死关头,他急派心腹:“快!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去国舅爷大营求援!让他立刻攻城!”他哪里知道,宣王早已派二十精锐亲兵埋伏在通往国舅爷大营的要道,专截杀信使。
重弩巨箭与辽东箭雨彻底摧毁了匈奴的抵抗意志。右贤王只能下令后撤。
“全军听令!冲!”宣王长剑前指!辽东铁骑汹涌扑向溃退的匈奴军阵!
辽东铁骑第一次在广袤的草原战场上对匈奴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右贤王望着身后辽东铁骑和匈奴的病马,肝胆俱裂,嘶声力竭:“撤!快撤!撤回草原!”只能全线溃逃!
“保护王爷!”右贤王的心腹亲卫举盾迎向追兵箭雨,却被侧面杀出的张怀庆一箭精准射穿咽喉!右贤王惊惶后退,裴崇安如猛虎般从其侧翼杀入,长枪翻飞,数名护卫应声落马!裴崇安拍马直取右贤王,刀光闪过,右贤王胳膊受伤,惨嚎一声,差点坠马,被残余亲卫死死架住,惊慌失措地向漠北深处亡命奔逃!
厮杀持续整夜。天色将明,暴雨初歇。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映照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宣王的战马已被鲜血染成赤色。他勒马驻足,望着满地丢弃的匈奴狼旗和堆积如山的尸首,胸中积郁多日的闷气一扫而空,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豪情油然而生。
“胜了!”辽东军欢呼惊飞鸟。
郡守大人接到斥候回来禀报后,带着八百沐阳江百姓去打扫战场。统计战果令人振奋:此役斩首匈奴一万七千余人,俘获尚能使用的战马八千匹!水生也松了口气,匈奴经此重创,短时内绝无再犯辽东之力!
“报——国舅爷遣使求见!”
宣王冷笑一声:“带进来。”
亲卫掀开帐帘,领进一人。宣王目光冰冷扫视来人,竟是京城兵部郎中李东旭!他心中一凛:看来新皇在京城已被彻底架空,连兵部郎中这等要员都随国舅爷到了辽东。这是打定主意拿下辽东后,由李郎中来接管辽东军务了。
“下官兵部郎中李东旭,参见王爷。”李郎中行的是标准京官礼,眉眼低垂,余光却在快速扫视帐内众人,“多年未见王爷,王爷英姿更胜往昔,抗击匈奴铁骑,实乃守护辽东的英雄!”
宣王微微抬手:“李郎中,别来无恙。不在京城当值,随国舅爷来此苦寒之地,所为何事?”
李郎中直起身,脸上堆起恰到好处的笑容:“王爷,国舅爷派下官前来,是为辽东战事。京中有小人进谗,诬指王爷勾结匈奴,皇上忧心,故命国舅爷率军前来查证。国舅爷见王爷正全力抗击匈奴,方知是误会一场,深悔此前轻信谗言。特命下官前来,愿与王爷携手,共御外敌!”
郡守大人接口道:“李郎中此言差矣。王爷率辽东军浴血抗匈,人所共见。烦请李郎中速回,禀告国舅爷:若真有诚意,即刻退兵!否则,辽东军民难免疑心,国舅爷是否欲借匈奴之手夺权,不惜将辽东拱手相送匈奴?”
李郎中脸色微变,勉强笑道:“郡守大人言重了!国舅爷亦是受奸人蒙蔽,如今真相大白,愿与王爷冰释前嫌,同仇敌忾。”
水生瞥了眼宣王冷峻的面色,质问道:“携手抗敌?那之前国舅爷明知我等正与匈奴血战,为何还引兵攻城,欲破我城池?”
李郎中面不改色:“此一时彼一时。眼下匈奴大军压境,若我们两家再起干戈,岂不正中匈奴下怀?故今日国舅爷按兵不动,其意便是双方暂且罢兵,合力退敌。”
巡抚周叔皱眉道:“罢兵?说得轻巧!先前国舅爷与匈奴联手攻城,这笔血债如何清算?”
李郎中连连拱手:“误会,皆是误会!国舅爷一时糊涂,如今追悔莫及。还望王爷与诸位大人以辽东苍生为念,暂息雷霆之怒。”
宣王冷笑一声:“罢兵?国舅爷倒是会挑时候。不过,这辽东的天,不是他说放晴就放晴的。想谈?让他拿出真金白银的诚意来!”
周叔趁机道:“王爷,既然国舅爷已知王爷忠心为国,朝廷拖欠辽东军三年的军饷、粮草、军械,是否该补上了?光是欠饷就需七十万两!当务之急是尽快将粮草军械运来,总不能让我辽东儿郎饿着肚子、赤手空拳去与匈奴拼命!”
宣王颔首,沉声对李郎中道:“李郎中,回去把朝廷欠下的军饷,粮草,一并送来吧。”
李郎中一脸为难:“王爷,这……”
郡守大人愤然道:“李郎中!莫非国舅爷麾下是朝廷养的兵,我辽东将士不是在驻守边境?连粮饷都不配有了?”
宣王漫不经心地挥挥手:“李郎中,回吧。告诉国舅爷,本王只看他的诚意何时送到。送客!”
李郎中犹豫片刻,只得躬身:“下官定将王爷之意如实转达。只是……军饷粮草军械数额巨大,筹措转运尚需时日,恳请王爷宽限……”
宣王猛地一拍桌案,厉声打断:“宽限?我辽东军为朝廷戍边三年,粮饷无着!若国舅爷三日内拿不出诚意,休怪本王不顾朝廷颜面,与他在此辽东大地,一决生死!”
李郎中冷汗涔涔而下,慌忙道:“王爷息怒!下官回去定竭尽全力催促!”心中只想着先稳住宣王,国舅爷此刻最怕的就是辽东军不顾一切突袭。
宣王冷哼一声,不再看他:“滚!本王只给三天。三日之后,不见粮饷军械,双方战场见!”李郎中如蒙大赦,狼狈告退。宣王盯着他消失的方向,眼中寒光闪烁。
直到傍晚,匈奴大军面对城楼上威力惊人的投石机,始终未能找到有效对策。宣王登上城楼,望着城外匈奴徒劳的调整队形,暗自庆幸:幸亏巡抚大人果断将缴获的重弩车拖回城内!若匈奴拥有此等利器,专克城头的小型投石机,今日胜负难料。此战匈奴伤亡不小,辽东军却几乎无甚损失。唯一忧心的是,若国舅爷大军携重弩与匈奴合力猛攻……
日落时分,匈奴探子飞马禀报右贤王:“王爷!我们中计了!国舅爷大军一直按兵不动,未损一兵一卒!今日更有使者进了辽东城!”
右贤王怒目圆睁,咬牙切齿:“好个国舅爷!想踩着我匈奴儿郎的尸骨为他宋家扬名立万?做梦!”看着营中遍地伤兵死马,他愤恨又无奈地一挥手:“传令!退兵!”
辽东斥候飞奔入城,面带喜色:“王爷!匈奴大军退兵了!”帐中一片欢腾。
水生带领沐阳江百姓打扫北门匈奴战场时,惊喜地发现匈奴撤退仓惶,遗弃了不少受伤但尚可救治的战马。他忙命人悉数牵回城,经马医查验,竟有一百四十六匹有望治愈!宣王大喜,立即派出一名马医随士兵将伤马送往长月滩精心疗养。至于无法救治的死马,天气炎热无法久存,水生请示后,将其中的五匹分给了沐阳江百姓。落户士兵们感激涕零,连连道谢。
记录官向水生禀报:“此役匈奴死亡一千七百六十八人!”水生欣慰点头:“我军损失轻微。”沐阳江的百姓都是役满士兵出身,闻听自家兄弟伤亡甚少而杀敌众多,无不欢欣鼓舞。水生心中盘算:这几仗下来,缴获的武器军械,足以大大充实辽东武库了。
是夜,狂风骤起。宣王猛然惊醒,大喜过望,翻身而起急令亲兵:“快!召集众将、巡抚、郡守!暴雨将至!”待众人匆匆赶到议事厅,宣王已披挂整齐。
“天助我也!匈奴退兵二十里扎营。暴雨在即,本王要点一万精兵,趁雨夜突袭匈奴营地!”宣王目光灼灼,“张千户,你率本王一百亲兵,在主力掩护下,潜入匈奴存放草料之地!将此药物——”他指向亲兵捧来的几个沉重油布包,“均匀撒在其草料之上!此乃蜀地巴豆粉,研磨极细如面粉。战马食之必腹泻不止!纵使它们不吃草料,暴雨之后啃食染药湿草,同样难逃此劫!只要战马染病,匈奴铁骑便如折翼之鹰!此战首要目标便是掩护你等撒药,撒完即撤,不可恋战!”
怀庆躬身领命:“末将遵命!定不负王爷所托!”
宣王目光转向须发已白、连番征战疲惫尽显的李指挥使,温言道:“李指挥使连日辛苦,暴雨夜袭恐伤身体,你留守城池,坐镇指挥。”
李指挥使心知自己年迈体衰,确难支撑此等暴雨夜急行军,也明白宣王安排他守城、带走其长孙云峰的深意——既是用人之际,亦是制衡之道。他恭敬领命:“王爷放心!末将在,城在!”
郡守大人忙安排士兵分发斗笠。军营中,油布雨衣唯有将领才有,普通士兵只能以斗笠遮雨。
部署完毕,宣王亲率大军,如离弦之箭冲出城门,没入漆黑的雨夜。奔行十余里,黄豆大的雨点已密集砸落,很快在地上汇成水流。风雨声完美掩盖了马蹄声。
接近匈奴营地,果见守卫松懈——匈奴退兵后本想休整,又逢暴雨,谁能料到辽东军竟会冒雨来袭?直到辽东军如神兵天降般杀到近前,哨兵才凄厉嘶喊:“敌袭!辽东军来了!”
宣王率主力如猛虎般直扑营帐,砍杀声瞬间盖过风雨。怀庆则带着精锐亲兵,循着浓烈的马粪气味,迅速找到了存放草料的巨大棚子。油布包裹的巴豆粉被紧紧护在怀中。如鬼魅般潜入,手起刀落,将措手不及的守夜士兵迅速解决。随即分散开来,动作麻利地将细密的巴豆粉均匀撒在堆积如山的草料之上。整个过程不过一盏茶功夫!
“撤!”怀庆发出信号。撒药队伍迅速与主力汇合,全军如潮水般退去。反应过来的匈奴骑兵冒雨追击,奈何雨势太大,视野受阻,只能眼睁睁看着辽东军消失在雨幕之中。
辽东军完成任务回城,郡守大人已安排好伙房备好了热气腾腾的生姜红糖水和驱寒汤药,士兵们人手一碗,辛辣姜汤驱散了周身湿气。宣王对郡守大人的周全细致暗自点头,心中感慨:这精贵的红糖,多半又是郡守夫人铺子里出的……唉,眼下他缺银钱,无法酬谢。官职上,郡守大人已是辽东文官之首,升无可升。若自己败了,官位越高,将来下场越惨。唯有登上那至尊之位,方能酬谢这些追随者的一片赤诚。
与此同时,国舅爷营中。国舅听完李郎中的回报,得知宣王只给三天期限补齐巨额粮饷军械,国舅爷又惊又怒,却也不敢轻举妄动。他深知宣王用兵如神,三日一过,辽东军必与其不死不休。望着帐外如注暴雨,他颓然长叹:“天助宣王!此雨一下,匈奴明日无力攻城,我步兵亦难行进……。”
宣王这边,看着虽疲惫却士气高涨的士兵,心中稍安。连番血战,将士们已非初闻强敌联手时的惊慌失措。军心,总算稳住了!他决定趁热打铁,抓住匈奴战马病弱、无法与国舅爷联手的绝佳战机,发挥辽东铁骑优势,主动出击!
翌日,众将齐聚。宣王道:“诸位今夜好生歇息!明晚丑时初(凌晨一点左右),突袭国舅爷大营!此贼坐山观虎斗,想等我与匈奴两败俱伤,他再坐收渔利,既剿灭叛军,又击退匈奴,回朝博取美名,为他宋家日后夺天下铺路!想得倒美!”
话音未落,斥候飞报:“王爷!匈奴营中战马腹泻不止,精神萎靡!且雨势未停,匈奴无处割取干草喂马,右贤王已经焦头烂额!”
宣王猛地站起,望向帐外阴沉雨幕,眼中精光爆射:“天赐良机!匈奴战力已废!战机稍纵即逝,改袭匈奴!李指挥使守城!林千户率部登城戒备!全军轻装简从,速战!务必在国舅爷察觉我军动向、趁机偷袭之前,击溃匈奴,回师守城!若国舅爷来袭,尔等务必凭投石机死守,待本王回援!”
李指挥使久经沙场,深知此乃千载难逢之机。匈奴伤亡惨重,兵力估计仅剩五万余,王爷亲率七万精锐突袭,人数占优;匈奴战马病弱,无草可食,战力十不存一!王爷留他守城而带走其孙云峰,其中制衡之意他心知肚明,这是怕他手握重兵趁机生变。他毫不犹豫躬身:“末将领命!定拼死守城!”
子时初,城门再开。宣王一马当先,七万大军如黑色洪流涌入雨幕。怀庆策马紧随,遥望匈奴营地稀疏的篝火,风中传来浓烈的马匹腥臊腹泻之气,他兴奋低吼:“王爷!成了!匈奴战马果然病倒一片!”
宣王难掩激动:“此战,定要将匈奴彻底打回漠北老家!”
雨幕中,辽东铁骑的蹄声如闷雷滚动。匈奴哨兵惊恐嘶喊:“敌袭——!”
出乎意料,宣王并未立刻冲锋,反而勒住大军,冷冷注视着匆忙集结的匈奴骑兵。他身后,七架缴获的重型弩车已被悄然推出。
“弩车!放!”宣王厉声下令!
沉闷的铰链声撕裂雨夜!丈余长的铁翎巨箭带着死亡的尖啸,穿透雨帘,狠狠扎入混乱的匈奴骑阵!人仰马翻,血肉横飞!紧接着,怀庆指挥的弓箭营万箭齐发,密集的箭雨飞向匈奴军营!仅仅一盏茶功夫,匈奴前锋已死伤一片!
右贤王在后方看得魂飞魄散!他以为只是小股袭扰,岂料竟是辽东倾巢而出!宣王这是要倾尽全力,彻底歼灭他!生死关头,他急派心腹:“快!不惜一切代价突围!去国舅爷大营求援!让他立刻攻城!”他哪里知道,宣王早已派二十精锐亲兵埋伏在通往国舅爷大营的要道,专截杀信使。
重弩巨箭与辽东箭雨彻底摧毁了匈奴的抵抗意志。右贤王只能下令后撤。
“全军听令!冲!”宣王长剑前指!辽东铁骑汹涌扑向溃退的匈奴军阵!
辽东铁骑第一次在广袤的草原战场上对匈奴形成了压倒性优势!右贤王望着身后辽东铁骑和匈奴的病马,肝胆俱裂,嘶声力竭:“撤!快撤!撤回草原!”只能全线溃逃!
“保护王爷!”右贤王的心腹亲卫举盾迎向追兵箭雨,却被侧面杀出的张怀庆一箭精准射穿咽喉!右贤王惊惶后退,裴崇安如猛虎般从其侧翼杀入,长枪翻飞,数名护卫应声落马!裴崇安拍马直取右贤王,刀光闪过,右贤王胳膊受伤,惨嚎一声,差点坠马,被残余亲卫死死架住,惊慌失措地向漠北深处亡命奔逃!
厮杀持续整夜。天色将明,暴雨初歇。一缕晨光刺破云层,映照着尸横遍野的战场。宣王的战马已被鲜血染成赤色。他勒马驻足,望着满地丢弃的匈奴狼旗和堆积如山的尸首,胸中积郁多日的闷气一扫而空,一股前所未有的畅快豪情油然而生。
“胜了!”辽东军欢呼惊飞鸟。
郡守大人接到斥候回来禀报后,带着八百沐阳江百姓去打扫战场。统计战果令人振奋:此役斩首匈奴一万七千余人,俘获尚能使用的战马八千匹!水生也松了口气,匈奴经此重创,短时内绝无再犯辽东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