丫鬟小桃乱世逃荒记 第316章 募捐
天色微明,正月的沂州早晨还带着寒意,小桃就已经早早起身,今日是宴请沂州乡绅富户当家夫人的重要日子,她也得把自己好好收拾一番。
衣裳是昨晚就想好了的——一身杏色的绣花罗裙。杏色温婉柔和,既不过于张扬,又比素白多了几分暖意。这身锦缎罗裙将她窈窕的身段勾勒得恰到好处,既显端庄,又不失女子的柔美。
丫鬟冬雪也早早替小桃备好温水,伺候梳洗。小桃坐在妆镜前,铜镜映出她清丽的面容,今日的“募捐宴会”,她要面对的,是那些精于算计的当家夫人们。要说动她们,就要镇住场面,她自己自然不能在气度上矮上人一头。
“冬雪,今日梳个精神些的发髻。”小桃温声吩咐道。
“是,夫人。”冬雪心灵手巧,很快便将小桃一头乌黑浓密的青丝挽起,梳成了一个精巧别致又带着一股慵懒而灵动的堕马髻。这发型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小桃修长的脖颈和优美的脸蛋弧线。
发髻梳成,冬雪打开妆匣。小桃的目光在不多的几件首饰间逡巡,最终选定了一支清雅别致光泽莹润的珍珠钗。冬雪小心地将珍珠钗斜插入发髻一侧,温润的珠光瞬间衬得头发乌亮,平添了几分高贵与雅致。小桃又挑了副雅致的珍珠耳环,与发钗相衬相映,珍珠的柔和光泽映衬得她小脸愈发莹白。
梳好了头,小桃自己对着铜镜仔细地、均匀地给点了鲜红的口脂染在饱满水润的唇瓣上。红得好似冬日绽放的红梅,让小桃一张莹白如玉的脸一下有了一种夺目的鲜活与明艳。随即,她又用指尖蘸取了胭脂,轻轻晕染在两颊,那浅浅的绯色添了几分娇美。本就肌肤细腻白皙,此刻在珍珠光泽与胭脂红晕的衬托下,更显得肤光胜雪,吹弹可破。看上去比春日雨后的芍药更美上几分。
最后自然要带上她的那只水头极好、翠色欲滴的翡翠手镯。套在她纤细莹白的手腕上,既显贵气,又不俗气。还不失沉稳。
打扮妥当,小桃对着镜子,细细端详镜中人。她对自己的装扮非常满意,镜中的女子,容颜明丽,又不会让人觉得气势压人。冬雪赞叹道:“夫人,您今儿真美。”
小桃笑道:“你夫人往日不美么?”
小桃和善,丫鬟也不惧怕小桃,笑道:“夫人今儿格外美。”
就在这时,水生推门进来。看到镜前清丽动人的小桃时,顿时愣了神!
平日里看惯了小桃素面朝天,他从未见过小桃如此盛装打扮,如此明媚动人!
带着一丝慵懒的堕马髻与珍珠钗耳环相得益彰,鲜红的唇色衬得她明艳娇美;淡淡的胭脂衬得肤色面若桃花;一身杏色绣花罗裙,更将她衬托得清雅脱俗。
小桃转头看到水生呆愣的傻样,心中暗自好笑。弯着眼睛道:“水生哥,我这身可还行?”
水生收回了神,看了眼一旁的丫鬟冬雪,一本正经道:“小桃你帮我把胳膊的药换了。”
小桃疑惑道:“你和娘的伤药不是让婉宁换的吗?”
水生仍旧一本正经道:“可能是婉宁用布给我缠得有些紧,我伤口有些胀痛。”
小桃一听水生伤口疼 赶紧道:“快把外衣脱了我帮你看看。”
水生对冬雪挥挥手“这里用不着你了,今儿你们夫人宴请的人多,你去厨房帮忙吧。”
冬雪恭敬的退下,水生一看冬雪踏出门, 赶紧去落了门闩,转身一把把小桃抱起,小桃娇羞的拍着水生胸口:“胳膊不疼了?”
“疼,不过现在顾不上了。娇娇,你今儿真美!”
小桃低声娇嗔道:“别压着我,快让我起来,冬雪刚给我收拾好,等会儿丫鬟一看我妆容,我怎么见人?”
“见什么人,眼下你见我就是了。”水生一边急切的解着小桃的衣衫带子,一边道:“就说我说的这身装扮不合适……”
外面天早已大亮,酣畅淋漓水生给怀里的小桃用手梳理着头发,柔声道:“你累了,我帮你穿衣衫,该起了小桃。”
小桃想狠狠地拧一把水生腰上的软肉,发现手上没劲。只得拍了拍水生胸口“都怪你,我好不容易打扮得好好的,又得再来一遍。”
水生忙讨好道:“怪我,怪我。”一边说一边给小桃套衣衫。
小桃拍拍水生的手“我总得换一件衣衫。得在丫鬟面前找个借口。”
水生先起身,叮嘱小桃:“今天来的当家夫人都是些管家理事的,要让人掏钱出来,不容易,若是有人敢不敬你, 你不用给她好脸色,我自会有法子。”
小桃笑道:“你少操我的心了,忙你的政事去。”
水生在小桃耳边悄声道:“我刚出了大力气,先得去吃两碗饭才能出门。”
小桃挑着眉道:“你现在主政一方,出门的时候给我注意点,别怜香惜玉的招些狐媚子回来。”
水生好笑道:“我娘不是说把养小妾的钱拿来给孩子置地么?”
小桃一看已经不早了,也不和水生腻乎了,忙换了身丁香色锦缎罗裙,自己重新点了口脂,抹了胭脂,带了珍珠耳环,去门口叫了个丫鬟进来再替自己梳了个堕马髻 ,插上珍珠钗,带上手镯,出去随意吃了点饭食就等着今儿客人上门。
被布政使谢夫人宴请的沂州乡绅富户当家夫人,在知道这是个募捐打井的宴会,都心头发愁,既得罪不起布政使夫人,又不想让布政使夫人借着打井名头搜刮他们的银钱。只是布政使夫人亲自下帖,不想去也得去。
午时初,受邀的夫人们陆续到来,各个衣着华丽,妆容精致。大家互相见面打招呼,让大家心头一惊的是,今儿参加宴会的得有八九十人,看来这布政使夫人是想从她们身上敲一笔钱出来,她们在家和家中当家老爷商量,就怕以后布政使夫人经常找借口搜刮他们这些乡绅富户的银钱,贪得无厌,他们以后就惨了。
大家对待小桃十分恭敬,和小桃说话带了十分的试探与谨慎,都在心里担忧今日要掏多少银钱捐赠出去才能平安脱身。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宴无好宴。
小桃含笑与各位夫人寒暄,感谢大家在才打了仗受了惊还能赶来赴她的宴会。特别是很多县里的夫人,定是一大早就出门了的。
小桃体贴地让大家先吃饭,吃完饭下午大家再好好说说话。一顿饭吃得各位夫人如同嚼蜡。
等吃完饭,小桃让丫鬟把夫人们引到大厅里,等丫鬟上好茶后,众夫人一看布政使夫人要说正事了,都心头一紧。
小桃挂着淡淡的笑容扫了众夫人一眼,大家立刻静了下来。“诸位夫人这么冷的天赶来,辛苦了!”小桃温和道“今日冒昧相邀,实因有一桩关乎我沂州乃至三州数十万百姓福祉的急事,需仰仗各位贤德夫人共襄善举。”
她开门见山,“三州以往过几年就得干旱缺水,庄稼欠收。百姓日子难过。就像去年地动一样,百姓日子不好过,你们也难安生。只有百姓有饭吃,不闹事 ,咱们沂州才能安稳,你们的日子才能过得好。所以布政使大人决定在三州打深水井 哪怕天旱起码百姓有口水喝,听说以往天旱,很多百姓得去十来里远的地打水,更有为了桶水打得头破血流的,水井打好了,以后子孙后代也能受益。各位夫人都是明理之人,定会大力支持。”
小桃铺垫已足,语气带上沉重:“我家大人,夙夜忧叹,想为百姓解决此患。大家也知道,去岁地动,王爷倾力赈灾,府库空虚。此番大战又添降兵万余,每日粮草消耗如山。府衙欲为百姓打深井,却苦于银钱不足,难以筹措足够的银钱购买石料、灰浆、工具,支付匠人费用。”
小桃目光恳切地扫过各位夫人:“大人不愿加重去年才落户的百姓税赋,思来想去,唯有恳请诸位乡贤,念在同为沂州人,念在子孙后代受益,恳请各位慷慨解囊,共成此功德!今日之宴,名为‘募捐宴’,正是为此。”
小桃接着温声道:“我身为布政使夫人和大家一起共担此责,为打三州深井,捐出纹银五千两。”
厅内瞬间静得只能听到大家的呼吸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布政使夫人身上,带着一丝探究、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布政使夫人面上捐再多,反正最后钱也是落在她们家里。无非就是逼得她们这些夫人出血而已。
小桃把大家的反应都收在眼底,喝了口茶水继续道:“我想着等会各位夫人捐了银钱,总得想知道一共募捐了多少?银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所以我准备了个箱子,还有近百本账簿,各位夫人在家当家理事,都会认字记账,等会儿想请大家把账记好,以后每一口井,打在哪个村,用了多少石料,灰浆,匠人的工钱都会记录在册,最后井打完了,各位夫人可以对账。
这下大家将信将疑的看着布政使夫人,小桃率先把准备好的五千两银票放在盒子里,吩咐身边的丫鬟“去吧账本都分发给各位夫人。”等各位夫人人手一本之后,小桃用毛笔写下辽京布政使谢明谦夫人赵娇捐赠五千两。
五千两!这绝非小数目!沂州城的乡绅富户一年刨除开销,能落下几千两已属不易。布政使夫人,竟然一开口就捐了五千两?
在场的夫人有震惊、难以置信、敬佩、更多的则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大家原本打算捐个三五百两敷衍了事就当给布政使夫人这尊菩萨上供,没想到布政使夫人先掏出五千两出来,让大家坐立难安。布政使夫人这一手抢先大手笔捐赠,让场上的夫人叫苦不迭,她们钱少了怎么拿得出手。
小桃仿佛没看到众人的失态,继续道:“此五千两,是我与夫君多年积蓄,更是我们一家对三州百姓的一份心意!为彰善举,铭记功德,每一口深井旁,都将竖立一块功德碑,将捐资者的姓名、捐资数额,永世铭刻其上!让后世子孙饮水思源,铭记今日诸位夫人之仁德善行!”
功德碑!对于看重家族声望、渴望流芳后世的望族乡绅来说,将自己的名字和善举刻在石头上,供后世子孙瞻仰还是很能打动人的。
然而,五千两的震撼和名字篆刻功德碑,让各位人精似的夫人短暂的震惊过后,夫人们的心思再次活络起来。捐是肯定要捐了,但怎么捐?捐多少才能既不太伤筋动骨,又能在功德碑上占据一个体面的位置,还能让布政使夫人满意。
几家望族乡绅当家夫人都是熟识的,总不能互相打擂台,几家望族商量后每家出三千两。
小桃笑着给十一家乡绅道谢,然后让丫鬟把十一位乡绅夫人捐赠的银票放在箱子里,自己亲自把十一位乡绅夫人家人名和捐资记录在册。等乡绅捐赠完后,就该轮到其他富户夫人了。
富户夫人都沉默不语,在等其他人先出头,短暂的沉默后,一位身绛紫色锦缎、面容富态的袁夫人(家中当家人经营当铺和钱庄)率先开口,脸上堆满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推诿:“哎呀,布政使夫人高义!五千两!真真是菩萨心肠,令我等汗颜!只是……唉,”她话锋一转,愁眉苦脸,“夫人有所不知,去年地动,我们家在三州的几处铺面损失惨重,至今还在修缮。加上这战事一起,生意更是惨淡,库里的银子都快见底了。这……这捐善款,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们袁家……就认捐六百两吧,聊表心意,布政使夫人可千万别嫌少。”六百两,对于袁家的家底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么敷衍?
小桃淡淡一笑,摘下手腕上的翡翠手镯,轻声道:“我当年在京城为了筹集银钱的时候想当了这个手镯,袁夫人你家开当铺的帮我看看能值多少钱?我之前怕手里银钱不凑手,准备当了这个手镯捐赠。”
袁夫人不敢再接话,她头上插着指甲盖大的血红宝石钗,手腕上带着厚重的金钑花钏,一身穿戴就好几千两银子是有的。小桃笑容淡淡的问:“袁夫人这手镯你家当铺还收么?”
这下厅里落针可闻,各位夫人连呼吸都放轻了。袁夫人涨红着脸,小心翼翼的赔罪道:“布政使夫人说笑了。您已经高义捐赠五千两,实在令我等钦佩。”
小桃举起手镯,又把手镯套在手腕上,声音平静道:“这镯子袁夫人不收就算了,前两天沂州刚大战,百姓和守城士兵死伤无数,我和我家大人都心里难过,袁夫人今儿来专门给我讲笑话,你是想逗个乐子呢?还是想拿我逗乐子?”转头轻声吩咐丫鬟道:“袁夫人家既然如今困难,我们不能强逼人捐赠,袁夫人是当家夫人,想必家中事多就不留你了。”
袁夫人吓得冷汗直流,忙跪下道:“夫人饶命,是民妇不会说话,请夫人原谅民妇 民妇捐……”小桃淡笑打断道:“不用了,你家如今困难,留着家里做生意用吧!”转头对丫鬟道:“送客。”半点不留情面。
丫鬟冬雪恭敬道:“袁夫人,请。”
等丫鬟把袁夫人带出去了之后,各位富户夫人都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开口了。
有个家里经营了好几个杂货铺子的夫人小心试探道:“布政使夫人,民妇捐七百两行吗?”
小桃起身去握着这位杂货铺子夫人手亲切道:“杨夫人高义,我去年就知道你家铺子了,四个铺子在灾民落户后,你铺子里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涨价,实属难得。而且从去年灾后,落户的灾民手里都没银钱,你铺子里的生意都不太好,今天你拿出这么些银钱来捐赠,令我佩服。”
杨夫人受宠若惊,没想到布政使夫人这么体谅她。她是怕捐少了,像袁夫人一样得罪布政使夫人,没想到她家情况布政使夫人都清楚。还夸她。她家也确实拿出这么些银钱来已经去了家底两成了。
厅里的乡绅夫人们都庆幸捐得不少,要不然像袁夫人一样被赶走就麻烦了。富户夫人没人敢再“哭穷”,布政使夫人借着夸杨夫人就是在告诉大家,每家啥家底她有数,捐少了就是拿布政使夫人逗乐子,那就要命了。
等杨夫人捐完后,小桃的目光落在了坐在她右手靠上位,一直沉默不语,但气场沉稳的周记粮铺东家老太太身上。这位老太太家在三州有多家粮铺,做生意多年,是三州有头有脸的商家。
小桃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主动走到老太太身边:“老夫人,您老见多识广,德高望重。这打井利民之事,不知您老有何高见?”
老太太心下一凛。这位年轻的布政使夫人,手段心机都远超她的预料。五千两的魄力,收拾袁夫人用来震慑她们的手段,都让她不敢大意。谨慎开口道:“夫人心系百姓,老身佩服。打井,确是功德无量之事。我周记粮铺,愿尽一份力。”
小桃心中一喜,但面上不显,只是含笑期待地看着她。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老太太身上,等待老太太捐赠的数字。
老太太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然后清晰地道:“周记粮铺,认捐……四千八百两。”这这个捐赠数,既体现了周记粮铺的实力和地位,又不压着布政使夫人的五千两。
很快另一家钱庄的李老夫人站出来道:“布政使夫人捐五千两为万民谋福,为子孙积德,此乃大善!我‘李家丰盛钱庄’愿紧随夫人之后,捐银四千八百两!愿这深井早日凿成,福泽万民!”这是不得罪周家老夫人了,两家捐得数额相同。
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夫人们,眼见德高望重的周记和丰盛钱庄都捐了四千八百两,自己若是捐得太少,不仅在功德碑上排名难看,更可能被人说“不识大体”,以后在沂州影响名声。
“我刘家认捐两千八百两!”刘家夫人立刻高声跟上,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苏家认捐两千五百两!”苏家夫人(书香门第兼有田产)也赶紧表态,书香门第更不能在“德行”上落了下风。
“兰家认捐两千五两!”
“冯家认捐两千八百两!
很快富户们都赶紧掏钱捐赠,小桃含笑的给大家道谢,等到捐完了后,小桃让丫鬟当着大家面把银票点清楚,共计十五万八千五百两。
小桃亲自在自己的账册上把各位夫人捐赠的捐资和姓名记录好,再把自己的册子递给大家,让各位夫人都誊抄下来。以后对账。各位夫人见布政使夫人这般行事,都暗自在心里琢磨,难不成这钱真要全用在打井上,而不是借名头搜刮他们的银钱。
小桃含笑温声道:“诸位夫人高义,我代三州百姓,代我家大人,谢过诸位了!”她对着全场,深深一福。
她继续安大家心:“今日所募善款,将设立专账,由布政司衙门与在座各位夫人共同监督,每一笔支出都详细记录,定期向诸位公示!”
衣裳是昨晚就想好了的——一身杏色的绣花罗裙。杏色温婉柔和,既不过于张扬,又比素白多了几分暖意。这身锦缎罗裙将她窈窕的身段勾勒得恰到好处,既显端庄,又不失女子的柔美。
丫鬟冬雪也早早替小桃备好温水,伺候梳洗。小桃坐在妆镜前,铜镜映出她清丽的面容,今日的“募捐宴会”,她要面对的,是那些精于算计的当家夫人们。要说动她们,就要镇住场面,她自己自然不能在气度上矮上人一头。
“冬雪,今日梳个精神些的发髻。”小桃温声吩咐道。
“是,夫人。”冬雪心灵手巧,很快便将小桃一头乌黑浓密的青丝挽起,梳成了一个精巧别致又带着一股慵懒而灵动的堕马髻。这发型恰到好处地衬托出小桃修长的脖颈和优美的脸蛋弧线。
发髻梳成,冬雪打开妆匣。小桃的目光在不多的几件首饰间逡巡,最终选定了一支清雅别致光泽莹润的珍珠钗。冬雪小心地将珍珠钗斜插入发髻一侧,温润的珠光瞬间衬得头发乌亮,平添了几分高贵与雅致。小桃又挑了副雅致的珍珠耳环,与发钗相衬相映,珍珠的柔和光泽映衬得她小脸愈发莹白。
梳好了头,小桃自己对着铜镜仔细地、均匀地给点了鲜红的口脂染在饱满水润的唇瓣上。红得好似冬日绽放的红梅,让小桃一张莹白如玉的脸一下有了一种夺目的鲜活与明艳。随即,她又用指尖蘸取了胭脂,轻轻晕染在两颊,那浅浅的绯色添了几分娇美。本就肌肤细腻白皙,此刻在珍珠光泽与胭脂红晕的衬托下,更显得肤光胜雪,吹弹可破。看上去比春日雨后的芍药更美上几分。
最后自然要带上她的那只水头极好、翠色欲滴的翡翠手镯。套在她纤细莹白的手腕上,既显贵气,又不俗气。还不失沉稳。
打扮妥当,小桃对着镜子,细细端详镜中人。她对自己的装扮非常满意,镜中的女子,容颜明丽,又不会让人觉得气势压人。冬雪赞叹道:“夫人,您今儿真美。”
小桃笑道:“你夫人往日不美么?”
小桃和善,丫鬟也不惧怕小桃,笑道:“夫人今儿格外美。”
就在这时,水生推门进来。看到镜前清丽动人的小桃时,顿时愣了神!
平日里看惯了小桃素面朝天,他从未见过小桃如此盛装打扮,如此明媚动人!
带着一丝慵懒的堕马髻与珍珠钗耳环相得益彰,鲜红的唇色衬得她明艳娇美;淡淡的胭脂衬得肤色面若桃花;一身杏色绣花罗裙,更将她衬托得清雅脱俗。
小桃转头看到水生呆愣的傻样,心中暗自好笑。弯着眼睛道:“水生哥,我这身可还行?”
水生收回了神,看了眼一旁的丫鬟冬雪,一本正经道:“小桃你帮我把胳膊的药换了。”
小桃疑惑道:“你和娘的伤药不是让婉宁换的吗?”
水生仍旧一本正经道:“可能是婉宁用布给我缠得有些紧,我伤口有些胀痛。”
小桃一听水生伤口疼 赶紧道:“快把外衣脱了我帮你看看。”
水生对冬雪挥挥手“这里用不着你了,今儿你们夫人宴请的人多,你去厨房帮忙吧。”
冬雪恭敬的退下,水生一看冬雪踏出门, 赶紧去落了门闩,转身一把把小桃抱起,小桃娇羞的拍着水生胸口:“胳膊不疼了?”
“疼,不过现在顾不上了。娇娇,你今儿真美!”
小桃低声娇嗔道:“别压着我,快让我起来,冬雪刚给我收拾好,等会儿丫鬟一看我妆容,我怎么见人?”
“见什么人,眼下你见我就是了。”水生一边急切的解着小桃的衣衫带子,一边道:“就说我说的这身装扮不合适……”
外面天早已大亮,酣畅淋漓水生给怀里的小桃用手梳理着头发,柔声道:“你累了,我帮你穿衣衫,该起了小桃。”
小桃想狠狠地拧一把水生腰上的软肉,发现手上没劲。只得拍了拍水生胸口“都怪你,我好不容易打扮得好好的,又得再来一遍。”
水生忙讨好道:“怪我,怪我。”一边说一边给小桃套衣衫。
小桃拍拍水生的手“我总得换一件衣衫。得在丫鬟面前找个借口。”
水生先起身,叮嘱小桃:“今天来的当家夫人都是些管家理事的,要让人掏钱出来,不容易,若是有人敢不敬你, 你不用给她好脸色,我自会有法子。”
小桃笑道:“你少操我的心了,忙你的政事去。”
水生在小桃耳边悄声道:“我刚出了大力气,先得去吃两碗饭才能出门。”
小桃挑着眉道:“你现在主政一方,出门的时候给我注意点,别怜香惜玉的招些狐媚子回来。”
水生好笑道:“我娘不是说把养小妾的钱拿来给孩子置地么?”
小桃一看已经不早了,也不和水生腻乎了,忙换了身丁香色锦缎罗裙,自己重新点了口脂,抹了胭脂,带了珍珠耳环,去门口叫了个丫鬟进来再替自己梳了个堕马髻 ,插上珍珠钗,带上手镯,出去随意吃了点饭食就等着今儿客人上门。
被布政使谢夫人宴请的沂州乡绅富户当家夫人,在知道这是个募捐打井的宴会,都心头发愁,既得罪不起布政使夫人,又不想让布政使夫人借着打井名头搜刮他们的银钱。只是布政使夫人亲自下帖,不想去也得去。
午时初,受邀的夫人们陆续到来,各个衣着华丽,妆容精致。大家互相见面打招呼,让大家心头一惊的是,今儿参加宴会的得有八九十人,看来这布政使夫人是想从她们身上敲一笔钱出来,她们在家和家中当家老爷商量,就怕以后布政使夫人经常找借口搜刮他们这些乡绅富户的银钱,贪得无厌,他们以后就惨了。
大家对待小桃十分恭敬,和小桃说话带了十分的试探与谨慎,都在心里担忧今日要掏多少银钱捐赠出去才能平安脱身。大家都知道今天是宴无好宴。
小桃含笑与各位夫人寒暄,感谢大家在才打了仗受了惊还能赶来赴她的宴会。特别是很多县里的夫人,定是一大早就出门了的。
小桃体贴地让大家先吃饭,吃完饭下午大家再好好说说话。一顿饭吃得各位夫人如同嚼蜡。
等吃完饭,小桃让丫鬟把夫人们引到大厅里,等丫鬟上好茶后,众夫人一看布政使夫人要说正事了,都心头一紧。
小桃挂着淡淡的笑容扫了众夫人一眼,大家立刻静了下来。“诸位夫人这么冷的天赶来,辛苦了!”小桃温和道“今日冒昧相邀,实因有一桩关乎我沂州乃至三州数十万百姓福祉的急事,需仰仗各位贤德夫人共襄善举。”
她开门见山,“三州以往过几年就得干旱缺水,庄稼欠收。百姓日子难过。就像去年地动一样,百姓日子不好过,你们也难安生。只有百姓有饭吃,不闹事 ,咱们沂州才能安稳,你们的日子才能过得好。所以布政使大人决定在三州打深水井 哪怕天旱起码百姓有口水喝,听说以往天旱,很多百姓得去十来里远的地打水,更有为了桶水打得头破血流的,水井打好了,以后子孙后代也能受益。各位夫人都是明理之人,定会大力支持。”
小桃铺垫已足,语气带上沉重:“我家大人,夙夜忧叹,想为百姓解决此患。大家也知道,去岁地动,王爷倾力赈灾,府库空虚。此番大战又添降兵万余,每日粮草消耗如山。府衙欲为百姓打深井,却苦于银钱不足,难以筹措足够的银钱购买石料、灰浆、工具,支付匠人费用。”
小桃目光恳切地扫过各位夫人:“大人不愿加重去年才落户的百姓税赋,思来想去,唯有恳请诸位乡贤,念在同为沂州人,念在子孙后代受益,恳请各位慷慨解囊,共成此功德!今日之宴,名为‘募捐宴’,正是为此。”
小桃接着温声道:“我身为布政使夫人和大家一起共担此责,为打三州深井,捐出纹银五千两。”
厅内瞬间静得只能听到大家的呼吸声。所有目光都聚焦在布政使夫人身上,带着一丝探究、甚至一丝不易察觉的嘲讽——布政使夫人面上捐再多,反正最后钱也是落在她们家里。无非就是逼得她们这些夫人出血而已。
小桃把大家的反应都收在眼底,喝了口茶水继续道:“我想着等会各位夫人捐了银钱,总得想知道一共募捐了多少?银钱是怎么花出去的?都花在了什么地方?所以我准备了个箱子,还有近百本账簿,各位夫人在家当家理事,都会认字记账,等会儿想请大家把账记好,以后每一口井,打在哪个村,用了多少石料,灰浆,匠人的工钱都会记录在册,最后井打完了,各位夫人可以对账。
这下大家将信将疑的看着布政使夫人,小桃率先把准备好的五千两银票放在盒子里,吩咐身边的丫鬟“去吧账本都分发给各位夫人。”等各位夫人人手一本之后,小桃用毛笔写下辽京布政使谢明谦夫人赵娇捐赠五千两。
五千两!这绝非小数目!沂州城的乡绅富户一年刨除开销,能落下几千两已属不易。布政使夫人,竟然一开口就捐了五千两?
在场的夫人有震惊、难以置信、敬佩、更多的则是感受到了巨大的压力。大家原本打算捐个三五百两敷衍了事就当给布政使夫人这尊菩萨上供,没想到布政使夫人先掏出五千两出来,让大家坐立难安。布政使夫人这一手抢先大手笔捐赠,让场上的夫人叫苦不迭,她们钱少了怎么拿得出手。
小桃仿佛没看到众人的失态,继续道:“此五千两,是我与夫君多年积蓄,更是我们一家对三州百姓的一份心意!为彰善举,铭记功德,每一口深井旁,都将竖立一块功德碑,将捐资者的姓名、捐资数额,永世铭刻其上!让后世子孙饮水思源,铭记今日诸位夫人之仁德善行!”
功德碑!对于看重家族声望、渴望流芳后世的望族乡绅来说,将自己的名字和善举刻在石头上,供后世子孙瞻仰还是很能打动人的。
然而,五千两的震撼和名字篆刻功德碑,让各位人精似的夫人短暂的震惊过后,夫人们的心思再次活络起来。捐是肯定要捐了,但怎么捐?捐多少才能既不太伤筋动骨,又能在功德碑上占据一个体面的位置,还能让布政使夫人满意。
几家望族乡绅当家夫人都是熟识的,总不能互相打擂台,几家望族商量后每家出三千两。
小桃笑着给十一家乡绅道谢,然后让丫鬟把十一位乡绅夫人捐赠的银票放在箱子里,自己亲自把十一位乡绅夫人家人名和捐资记录在册。等乡绅捐赠完后,就该轮到其他富户夫人了。
富户夫人都沉默不语,在等其他人先出头,短暂的沉默后,一位身绛紫色锦缎、面容富态的袁夫人(家中当家人经营当铺和钱庄)率先开口,脸上堆满笑容,语气却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推诿:“哎呀,布政使夫人高义!五千两!真真是菩萨心肠,令我等汗颜!只是……唉,”她话锋一转,愁眉苦脸,“夫人有所不知,去年地动,我们家在三州的几处铺面损失惨重,至今还在修缮。加上这战事一起,生意更是惨淡,库里的银子都快见底了。这……这捐善款,实在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我们袁家……就认捐六百两吧,聊表心意,布政使夫人可千万别嫌少。”六百两,对于袁家的家底来说,简直是九牛一毛,这么敷衍?
小桃淡淡一笑,摘下手腕上的翡翠手镯,轻声道:“我当年在京城为了筹集银钱的时候想当了这个手镯,袁夫人你家开当铺的帮我看看能值多少钱?我之前怕手里银钱不凑手,准备当了这个手镯捐赠。”
袁夫人不敢再接话,她头上插着指甲盖大的血红宝石钗,手腕上带着厚重的金钑花钏,一身穿戴就好几千两银子是有的。小桃笑容淡淡的问:“袁夫人这手镯你家当铺还收么?”
这下厅里落针可闻,各位夫人连呼吸都放轻了。袁夫人涨红着脸,小心翼翼的赔罪道:“布政使夫人说笑了。您已经高义捐赠五千两,实在令我等钦佩。”
小桃举起手镯,又把手镯套在手腕上,声音平静道:“这镯子袁夫人不收就算了,前两天沂州刚大战,百姓和守城士兵死伤无数,我和我家大人都心里难过,袁夫人今儿来专门给我讲笑话,你是想逗个乐子呢?还是想拿我逗乐子?”转头轻声吩咐丫鬟道:“袁夫人家既然如今困难,我们不能强逼人捐赠,袁夫人是当家夫人,想必家中事多就不留你了。”
袁夫人吓得冷汗直流,忙跪下道:“夫人饶命,是民妇不会说话,请夫人原谅民妇 民妇捐……”小桃淡笑打断道:“不用了,你家如今困难,留着家里做生意用吧!”转头对丫鬟道:“送客。”半点不留情面。
丫鬟冬雪恭敬道:“袁夫人,请。”
等丫鬟把袁夫人带出去了之后,各位富户夫人都小心翼翼,不敢轻易开口了。
有个家里经营了好几个杂货铺子的夫人小心试探道:“布政使夫人,民妇捐七百两行吗?”
小桃起身去握着这位杂货铺子夫人手亲切道:“杨夫人高义,我去年就知道你家铺子了,四个铺子在灾民落户后,你铺子里的东西都没有怎么涨价,实属难得。而且从去年灾后,落户的灾民手里都没银钱,你铺子里的生意都不太好,今天你拿出这么些银钱来捐赠,令我佩服。”
杨夫人受宠若惊,没想到布政使夫人这么体谅她。她是怕捐少了,像袁夫人一样得罪布政使夫人,没想到她家情况布政使夫人都清楚。还夸她。她家也确实拿出这么些银钱来已经去了家底两成了。
厅里的乡绅夫人们都庆幸捐得不少,要不然像袁夫人一样被赶走就麻烦了。富户夫人没人敢再“哭穷”,布政使夫人借着夸杨夫人就是在告诉大家,每家啥家底她有数,捐少了就是拿布政使夫人逗乐子,那就要命了。
等杨夫人捐完后,小桃的目光落在了坐在她右手靠上位,一直沉默不语,但气场沉稳的周记粮铺东家老太太身上。这位老太太家在三州有多家粮铺,做生意多年,是三州有头有脸的商家。
小桃脸上挂着亲切的笑容,主动走到老太太身边:“老夫人,您老见多识广,德高望重。这打井利民之事,不知您老有何高见?”
老太太心下一凛。这位年轻的布政使夫人,手段心机都远超她的预料。五千两的魄力,收拾袁夫人用来震慑她们的手段,都让她不敢大意。谨慎开口道:“夫人心系百姓,老身佩服。打井,确是功德无量之事。我周记粮铺,愿尽一份力。”
小桃心中一喜,但面上不显,只是含笑期待地看着她。所有人的目光也都聚焦在老太太身上,等待老太太捐赠的数字。
老太太顿了顿,似乎在斟酌,然后清晰地道:“周记粮铺,认捐……四千八百两。”这这个捐赠数,既体现了周记粮铺的实力和地位,又不压着布政使夫人的五千两。
很快另一家钱庄的李老夫人站出来道:“布政使夫人捐五千两为万民谋福,为子孙积德,此乃大善!我‘李家丰盛钱庄’愿紧随夫人之后,捐银四千八百两!愿这深井早日凿成,福泽万民!”这是不得罪周家老夫人了,两家捐得数额相同。
那些原本还在犹豫的夫人们,眼见德高望重的周记和丰盛钱庄都捐了四千八百两,自己若是捐得太少,不仅在功德碑上排名难看,更可能被人说“不识大体”,以后在沂州影响名声。
“我刘家认捐两千八百两!”刘家夫人立刻高声跟上,声音带着一丝急切。
“苏家认捐两千五百两!”苏家夫人(书香门第兼有田产)也赶紧表态,书香门第更不能在“德行”上落了下风。
“兰家认捐两千五两!”
“冯家认捐两千八百两!
很快富户们都赶紧掏钱捐赠,小桃含笑的给大家道谢,等到捐完了后,小桃让丫鬟当着大家面把银票点清楚,共计十五万八千五百两。
小桃亲自在自己的账册上把各位夫人捐赠的捐资和姓名记录好,再把自己的册子递给大家,让各位夫人都誊抄下来。以后对账。各位夫人见布政使夫人这般行事,都暗自在心里琢磨,难不成这钱真要全用在打井上,而不是借名头搜刮他们的银钱。
小桃含笑温声道:“诸位夫人高义,我代三州百姓,代我家大人,谢过诸位了!”她对着全场,深深一福。
她继续安大家心:“今日所募善款,将设立专账,由布政司衙门与在座各位夫人共同监督,每一笔支出都详细记录,定期向诸位公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