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世蓉华 第197章 征用
热门推荐:
神级修炼系统
山村小神医
全能战神到都市
穿越到大梁国从落水开始
穿进末日游戏求生
斩神:开局剑神,守夜人绷不住了
灾年先断亲,手持空间赚翻天!
末日狂潮:我的系统无敌了
丹田被毁:百炼成仙
手下人跑了县城两家粮行,以高价又买了二百斤精米、四百斤糙米、一百多斤面粉。
客栈老板问:“糙米现在是什么价格?”
手下答:“四十文钱一斤。”
客栈老板惊掉下巴:“四十文!平常也就卖二十六七文。”
拓跋于荣问:“面粉呢?”
“面粉六十文一斤,倒是没涨多少,不过粮行总共也就只有这么点。”
阳河人不爱吃面食,平常面粉在这里的销量很低,粮行备货也少。之前拓跋于荣他们已经去买过面粉,这下算是将粮行的面粉全买完了。不过大米,粮行是收紧了不卖。
客栈老板感叹道:“现在粮食价格太高了!等你们走后,我这客栈也不能再卖饭食了,否则搞到我自己都没饭吃。”
拓跋于荣道:“你饭食涨价不就行了。”
客栈老板摇头:“涨价都不行。你看看,现在粮食那么紧俏,有银子人家都不卖。何况现在连菜都没有,如何卖饭食?”三天前客栈就没菜了,现在他们是面食就着米食。
说完,他有些不太好开口,问道:“冒昧地问一下,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
“目前不会走。”
客栈老板脸皮抽了抽,露出苦涩神情。
拓跋于荣道:“放心吧,有我们在,不会让你全家饿着。”
客栈老板知道他们刚买了粮食,可是客栈中那么多灾民。
他朝后院望了望,问道:“你不会一直收留他们吧?”
拓跋于荣刚要回答,只见县衙主簿带着两名差役跨进客栈。
“杜掌柜!”差役喊了一声。
客栈老板杜明亮赶忙迎上前,点头哈腰:“大人,您怎么来了!”
主簿道:“听说你这里收留了不少灾民?”
杜明亮躬身答道:“不是小的收留,是客栈里的一位贵客收留。”
“哪个贵客?”
“那位。”
杜明亮指向屋子角落一张桌上的拓跋于荣。
主簿望去,因为光线的原因看不太清楚,向前走了几步,一眼认出:“荣公子?”
拓跋于荣微笑拱了拱手,算是打招呼。
主簿转头问掌柜:“你这里的灾民是荣公子收留的?”
杜掌柜点头哈腰:“是,小人就做点小本买卖,哪有本事收留那么多灾民,都是荣公子收的。”
收留灾民最主要的是供给他们吃喝,主簿知道荣公子的来头,知道他富得流油。
主簿对掌柜道:“县令大人命我寻一处地方安置灾民,我去看过好多地方,都没有合适的。我看你这里地点宽敞,有现成的马厩草棚。要不你为阳河县出份力,将你这里作为县衙的临时灾民安置点。”
杜掌柜闻言,呆愣原地。
他本意想拒绝,但又不敢拒绝的太直接,搜肠刮肚想着如何委婉,最后就变成呆愣愣地望着主簿。
主簿道:“只是临时征用。这段时间下雨,我们想搭建灾棚,可是这大雨滂沱的,没法搭。”
主簿还真不是一来就打客栈的主意,他看过好几处地点。有现成屋子的,面积太小,顶多能容纳三四十人;面积大的,什么都没有,就是块空地,得要搭建棚子。可是这下雨天,且不说那地方满地泥泞,搭建棚子的木材、茅草,上哪儿去弄?想来想去,他想到客栈。
客栈老板咽了咽唾沫,将拒绝的话咽下去,说道:“临时安置一阵子,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们没有多余的粮食。”
主簿道:“这个你放心,粮食由衙门出,你就提供个场地,不会让你承担其他的。”
听到只是提供地方,不用出钱,杜掌柜就放心了。谁叫他将后院马厩修得那么大,可以歇二三十匹马、停十几辆车。
话说,你以为他这样的客栈很赚钱吗?其实不然。阳河县地处偏远,过往的客商很少,有时候十天半个月生意不开张。因为即便有客商经过,别人不一定在他这里停歇。所以,他虽然有这么间客栈,但实则赚不了多少钱,也就够一家子生活。
主簿道:“行吧,你收拾一下后院,我去张榜公告,从明天起,你这里开始接收所有灾民。”
主簿说完,跟荣公子打了声招呼,然后有些开心地回去复命。
拓跋于荣全程听下来,想了想,命令手下将他们买的粮食全部搬到他们住的房间,一袋都不留在厨房。然后跟掌柜解释:
“我这是为了不与他们官家的东西混在一起。我建议你也把你的东西收起来,否则混在一起,到时候不好说。”
掌柜想想,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也去搬东西。
……
今日晚饭,拓跋于荣他们一群人吃的是烙饼加米粥。灾民们吃的就只有米粥。
有的灾民是新来的,不解问:“我们怎么没有饼?”
客栈老板道:“人家是自己买的米面,包括你们现在喝的粥,也是他给买的。县衙说了,从明天起,你们的伙食由县衙管,我这里只是提供个落脚的地方。”
到今天为止,阳河县城内已知的灾民有八九十人。此时有的灾民还在别处,不知道县衙为他们统一安排了地点。不过随着明天告示一贴,差役敲锣打鼓巡街告之。分散在各处的灾民会汇集到这里。
吃过晚饭,少华对拓跋于荣道:“我们还是走吧!”
“走去哪儿?”
“回岩脚村,或是继续往前。”
“往前路不通。如果是回岩脚村,你忘了我们还要等粮食?”
少华无奈摇头道:“感觉这里越来越乱糟糟的。”
拓跋于荣也有同感。不过他心烦的”乱“,是马匹与人混居在马厩中,还有他那九辆车。明天这里的人变多,他担心有人手脚不干净,或是有人伤害到他的马匹。
荣顺号用来跑长途的马,都是好马,一匹价值上百两银子。如果拓跋于荣丢了一百两银子,他不会心疼,但如果丢了或伤了价值百两的马,他会十分心疼。
虽然那马也不是他亲手养大的,但他对马就是有这样的情感。
想了想,拓跋于荣去找客栈老板,让老板想办法找个地方,给他安置那九匹马。
老板能有什么办法!马厩里将要住人,马不能拴在那……想来想去,他决定腾出两个房间。
一匹马价值一百多两银子,九匹马就是价值上千两。这么贵重的”物品“!不得腾个房间好好装着。
其实拓跋于荣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不好提,毕竟那是住人的房间。
尽管目前房间内没人住,但在里面养过马之后,重新收拾很麻烦。
所幸客栈老板不嫌弃,说干就干,先把房间腾空,然后又将马料马草搬进去,最后将马牵进去。
至于拓跋于荣那九辆车,将车上东西搬空,然后将车架归置到墙边,尽量腾出地方。
客栈老板问:“糙米现在是什么价格?”
手下答:“四十文钱一斤。”
客栈老板惊掉下巴:“四十文!平常也就卖二十六七文。”
拓跋于荣问:“面粉呢?”
“面粉六十文一斤,倒是没涨多少,不过粮行总共也就只有这么点。”
阳河人不爱吃面食,平常面粉在这里的销量很低,粮行备货也少。之前拓跋于荣他们已经去买过面粉,这下算是将粮行的面粉全买完了。不过大米,粮行是收紧了不卖。
客栈老板感叹道:“现在粮食价格太高了!等你们走后,我这客栈也不能再卖饭食了,否则搞到我自己都没饭吃。”
拓跋于荣道:“你饭食涨价不就行了。”
客栈老板摇头:“涨价都不行。你看看,现在粮食那么紧俏,有银子人家都不卖。何况现在连菜都没有,如何卖饭食?”三天前客栈就没菜了,现在他们是面食就着米食。
说完,他有些不太好开口,问道:“冒昧地问一下,你们打算什么时候走?”
“目前不会走。”
客栈老板脸皮抽了抽,露出苦涩神情。
拓跋于荣道:“放心吧,有我们在,不会让你全家饿着。”
客栈老板知道他们刚买了粮食,可是客栈中那么多灾民。
他朝后院望了望,问道:“你不会一直收留他们吧?”
拓跋于荣刚要回答,只见县衙主簿带着两名差役跨进客栈。
“杜掌柜!”差役喊了一声。
客栈老板杜明亮赶忙迎上前,点头哈腰:“大人,您怎么来了!”
主簿道:“听说你这里收留了不少灾民?”
杜明亮躬身答道:“不是小的收留,是客栈里的一位贵客收留。”
“哪个贵客?”
“那位。”
杜明亮指向屋子角落一张桌上的拓跋于荣。
主簿望去,因为光线的原因看不太清楚,向前走了几步,一眼认出:“荣公子?”
拓跋于荣微笑拱了拱手,算是打招呼。
主簿转头问掌柜:“你这里的灾民是荣公子收留的?”
杜掌柜点头哈腰:“是,小人就做点小本买卖,哪有本事收留那么多灾民,都是荣公子收的。”
收留灾民最主要的是供给他们吃喝,主簿知道荣公子的来头,知道他富得流油。
主簿对掌柜道:“县令大人命我寻一处地方安置灾民,我去看过好多地方,都没有合适的。我看你这里地点宽敞,有现成的马厩草棚。要不你为阳河县出份力,将你这里作为县衙的临时灾民安置点。”
杜掌柜闻言,呆愣原地。
他本意想拒绝,但又不敢拒绝的太直接,搜肠刮肚想着如何委婉,最后就变成呆愣愣地望着主簿。
主簿道:“只是临时征用。这段时间下雨,我们想搭建灾棚,可是这大雨滂沱的,没法搭。”
主簿还真不是一来就打客栈的主意,他看过好几处地点。有现成屋子的,面积太小,顶多能容纳三四十人;面积大的,什么都没有,就是块空地,得要搭建棚子。可是这下雨天,且不说那地方满地泥泞,搭建棚子的木材、茅草,上哪儿去弄?想来想去,他想到客栈。
客栈老板咽了咽唾沫,将拒绝的话咽下去,说道:“临时安置一阵子,也不是不可以。只是,我们没有多余的粮食。”
主簿道:“这个你放心,粮食由衙门出,你就提供个场地,不会让你承担其他的。”
听到只是提供地方,不用出钱,杜掌柜就放心了。谁叫他将后院马厩修得那么大,可以歇二三十匹马、停十几辆车。
话说,你以为他这样的客栈很赚钱吗?其实不然。阳河县地处偏远,过往的客商很少,有时候十天半个月生意不开张。因为即便有客商经过,别人不一定在他这里停歇。所以,他虽然有这么间客栈,但实则赚不了多少钱,也就够一家子生活。
主簿道:“行吧,你收拾一下后院,我去张榜公告,从明天起,你这里开始接收所有灾民。”
主簿说完,跟荣公子打了声招呼,然后有些开心地回去复命。
拓跋于荣全程听下来,想了想,命令手下将他们买的粮食全部搬到他们住的房间,一袋都不留在厨房。然后跟掌柜解释:
“我这是为了不与他们官家的东西混在一起。我建议你也把你的东西收起来,否则混在一起,到时候不好说。”
掌柜想想,觉得有道理,于是他也去搬东西。
……
今日晚饭,拓跋于荣他们一群人吃的是烙饼加米粥。灾民们吃的就只有米粥。
有的灾民是新来的,不解问:“我们怎么没有饼?”
客栈老板道:“人家是自己买的米面,包括你们现在喝的粥,也是他给买的。县衙说了,从明天起,你们的伙食由县衙管,我这里只是提供个落脚的地方。”
到今天为止,阳河县城内已知的灾民有八九十人。此时有的灾民还在别处,不知道县衙为他们统一安排了地点。不过随着明天告示一贴,差役敲锣打鼓巡街告之。分散在各处的灾民会汇集到这里。
吃过晚饭,少华对拓跋于荣道:“我们还是走吧!”
“走去哪儿?”
“回岩脚村,或是继续往前。”
“往前路不通。如果是回岩脚村,你忘了我们还要等粮食?”
少华无奈摇头道:“感觉这里越来越乱糟糟的。”
拓跋于荣也有同感。不过他心烦的”乱“,是马匹与人混居在马厩中,还有他那九辆车。明天这里的人变多,他担心有人手脚不干净,或是有人伤害到他的马匹。
荣顺号用来跑长途的马,都是好马,一匹价值上百两银子。如果拓跋于荣丢了一百两银子,他不会心疼,但如果丢了或伤了价值百两的马,他会十分心疼。
虽然那马也不是他亲手养大的,但他对马就是有这样的情感。
想了想,拓跋于荣去找客栈老板,让老板想办法找个地方,给他安置那九匹马。
老板能有什么办法!马厩里将要住人,马不能拴在那……想来想去,他决定腾出两个房间。
一匹马价值一百多两银子,九匹马就是价值上千两。这么贵重的”物品“!不得腾个房间好好装着。
其实拓跋于荣也是这么想的,但他不好提,毕竟那是住人的房间。
尽管目前房间内没人住,但在里面养过马之后,重新收拾很麻烦。
所幸客栈老板不嫌弃,说干就干,先把房间腾空,然后又将马料马草搬进去,最后将马牵进去。
至于拓跋于荣那九辆车,将车上东西搬空,然后将车架归置到墙边,尽量腾出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