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穿越大秦三岁半 > 第265章 她临时取一个,你看行吗?

穿越大秦三岁半 第265章 她临时取一个,你看行吗?

    楼下的铺子人声鼎沸,最上面两层的高级商铺和包间倒是还蛮清静的。

    这也是子婴特意为之后的一些奢侈品买卖留出的空间。

    而这会,始皇带着一行人就坐在其中一间之中。

    子婴虽然想着带他大父来逛商场,也没胆子带着他挤人群去排队买吃的。

    咳,虽然他觉得看始皇坐在大堂吃卤煮的样子也蛮有意思的,

    如果只是一两个人跟着,或许还可以去试试。

    如今,这么一大群人,还是算了。

    等众人下车后,他带着众人直接从停车场的专属通道上了顶楼的一间包间,

    这才招来一个负责跑腿的小二去楼下帮他们买吃的。

    “接下来,把云阳的工作交接一下,准备回咸阳。”

    嬴政站在窗户边俯瞰咸阳大街上的车水马龙。

    既然已经定下了与匈奴的基础方针。

    总得派个有身份的人专门负责这件事,说是把齐侯封到阴山以北,

    那只是个名头罢了。

    莫非还真对他抱以厚望不成。

    齐侯建要真有这本事,嬴政才要真的睡不着了。

    “如今你已加冠,是时候担任起太子的责任了。”

    说完,嬴政严肃的看向扶苏。

    扶苏:。。。。。。

    这可真是猝不及防。

    虽然,常听人议论,他父王十三岁就继位,二十二岁都能手刃嫪毐,亲政了。

    而他都弱冠之龄了,连太子之位都没有定下来。

    不免让一些人生了些心思。

    只是,世上又有几个人能有他父王的能耐呢?

    之前一直生活在章台宫,每天跟着老师们上课,修习君子六艺。

    接触的都是圣贤们描述出来的理想世界。

    直到去了云阳后才知晓,原来黔首们的生活,跟圣贤们描绘的完全不同。

    《尚书》说“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可实际上,他接触到的黔首,没有不勤劳的。

    但是,他们既不富裕,也没有很高的志向。

    每天忙忙碌碌一天,也只是能赚够交朝廷赋税的钱,以及养活自己一家老小罢了。

    孟子说,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

    实际上,能有五亩地用来树之以桑,本就不算是底层的黔首了。

    就算是他们云阳县,下属一些富裕的村子,也就村里的三老和里正有可能有这些资产。

    更别说鸡豚狗彘,鸡还好,自己可以找些草籽菜虫吃,最多就搭上些麦麸。

    看在能生鸡蛋的份上,多少都会在家养上两只。

    猪崽却不是家家都养得起的。

    毕竟,人都不够吃。

    那里还有粮食用来喂猪。

    而且,一头猪崽也不便宜。

    很多人家,根本连猪崽都舍不得买。

    还有那百亩之田,养数口之家,自然可以无饥。

    只是,又有几个数口之家能拥有百亩之田呢。

    真正接触到黔首的生活,才知道黔首的生活有多不容易。

    也才能理解子婴当初一到云阳,就一心想方设法让黔首们赚钱的做法。

    甚至还是教的堆肥这种,富人和圣贤们认为污秽的行当。

    也只有这些污秽之物,没有人跟黔首们抢了。

    他们也就才有机会赚到一些辛苦钱。

    如果,黔首们连喂饱自己都勉强,又哪里有什么“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的世界。

    儒家,以仁德立身,自诩一心为民。

    实际上,他们离黔首们还是太远了。

    他们的世界本身就和黔首毫无关系。

    想到这,扶苏躬身行礼道。

    “父王,儿臣必不负父王所托。”

    能成为太子,就能有更多的权利,有机会做更多的事了。

    阿婴都这么努力了,他这个阿父自然不能给他拖后腿。

    不等扶苏思索完,就听到了房间角落响起了清脆的铃铛声。

    子婴听到后,连忙兴致勃勃的跑过去,掀开墙上一个磨得光滑的木头盖子。

    把耳朵凑到一个固定在墙上的竹筒上,仔细听着什么。

    听完又捧着嘴巴,对着竹筒道,

    “你让他们上来。”

    子婴说完,一转身,就被三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怼脸上了。

    子婴:。。。。。。

    “做什么?让开一下,让开一下。”

    子婴抱起嬴小圆,推开胡亥和阿嫚,朝扶苏和嬴政走去。

    胡亥:。。。。。。

    胡亥让子婴过去,自己把耳朵凑到竹筒上听了听。

    嗯,啥也没听到。

    又学子婴的样子,把嘴巴凑到竹筒前面喂了两声。

    毫无动静。

    胡亥:。。。。。。

    胡亥还没研究明白,就被阿嫚推到了一边。

    让让,到我了!

    胡亥:。。。。。。

    这个听筒,其实是子婴让人装的一个简易版本的对讲机。

    小时候最喜欢玩的玩具之一。

    用两个厚实的竹筒,中间穿个粗麻绳。

    把麻绳拉直后,两个竹筒就能用来通话了。

    通话距离能达到一,二十米的样子。

    通过这个简易装置,也算实现了“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一半,楼上楼下了。

    子婴:。。。。。。

    可恶,迟早要实现电灯电话。

    ------

    来找子婴的正是刚刚在卤煮店踩了点,想要进一步了解招商规则的俩掌柜。

    两人吃完后,也没有到处乱打听,见那个牌子就立在‘好吃卤煮’的边上。

    自然的问了一下边上负责收钱的姜叶。

    姜叶这个名字是最近才有人这么叫的。

    原本大家都习惯叫她孟姜氏。

    只因她夫家姓孟,她娘家姓姜,成婚后,大家依照以往的习俗叫她孟姜氏。

    直到跟着石墩他们一伙人来陈胜的工程队应聘。

    “你夫家是谁,我不管。但是,我要记录的是你的真名。”

    “所以,你原本的名字叫什么?”

    陈胜边在登记册上写她要应聘的工种,边问道。

    孟姜氏:。。。。。。

    她就记得她娘小时候叫过她的乳名,叶子。

    她临时取一个,你看行吗?

    总之,谁也不能阻止她获得这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