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第312章 《养豕论》!
“是,先生。”卢象升躬身道,只要有先生在,他就可以不用担心这些事情了。
脑子就可以得到休息,身心可以得到放松。
叶铭继续说道:“蓝田县下辖五乡,蓝田、蓝田荡、计衙、隔桥、姚家汇,每个乡,都驻扎着两到三个生产建设团,他们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操持这些土豆。”
卢象升心道两到三个,那五个乡,就有差不多十二三个兵团,就是五六万人了。
先生当初的这个设计,当真巧妙无匹,可以充分调动陕西的生产力,让这些流民自己来创造生存的机会,而不是一味依靠朝廷的救济。
“每个乡有多少地,需要多少土豆种,都已经计算好了,到时候你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给这些生产建设团交接土豆种即可。”
“然后兄弟们,派出一部分驻扎在蓝田,一为巡查土豆种植情况,二为保护这些生产建设团能够安安心心的种植土豆,不被山贼马匪所袭扰。”
“但在这个过程之中,平日的训练,不可荒废。”
说罢,叶铭便让身旁李自成,将准备好的册子递给卢象升。
“我会让李自成和你一起,沿路发放这些土豆种。”
卢象升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他手底下的这些精锐,竟然只能干一些打打下手的工作。
不过这也没法子,手底下的兄弟精锐是精锐,之所以精锐,是因为他们是职业军人,从来不参与任何生产工作。
种地?根本不会种地。
不过这样也好,兄弟们也可以做一点轻松的活计。
每日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跟享福一样。
他看了看叶铭身边的那个人,李自成?
长的的确很有特点,听说是先生南归途中遇到的,看顺眼了,就待在身边。
看样子,先生对这个人,极为重视啊!
得加油了,他卢象升作为最早跟着先生的人,要是后继乏力,就有些羞人了啊。
卢象升打开册子,蓝田县五乡,每个乡的土豆种份额各自有多少石,在何处交接,都有极为清晰的标注。
卢象升按照册子上的内容,将一车车的土豆种分开,这一部分是蓝田乡的土豆种,另外一部分是姚家汇的土豆种……
卢象升和李自成一起,驱使着这些马车开始脱离队伍,朝着五个乡的位置驶去。
…………
姚家汇,幺三五生产建设团。
姚家汇地界,驻扎了两个生产建设团,一东一西。
东边的是幺三五生产建设团,西边的是幺三六生产建设团。
这些日子,东边的幺三五生产建设团,做了很多的事情,使得姚家汇大变样了。
翻好的土地静静等待着侯爷说的神粮到来,开荒、挖沟渠、砍树、修建房屋,日子可以说是越过越红火,甚至比隔壁的幺三六生产建设团还要红火。
刚到此处的时候,村民上山砍树修建房屋,收获了十几条野猪崽,村长觉得这些野猪崽直接杀吃了也没二两肉,怪可惜的。
于是乎,这些野猪崽就带回来养了,想着如果能够将其驯化的话,以后逢年过节,是不是就可以杀大肥猪了?
当然,还得问问那些当官的,能不能养猪?毕竟他们每日都有任务,养这玩意儿,会不会是上面不允许的?要是到时候被发现了,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只要给他们打一个不太好的评分,大家伙的日子,就不会太好过。
很快驻村干部就将这个情况上报,也很快得到了反馈,可以养。
不需要怎么驯化,本身就是小猪仔而已,并不难驯化,除了比寻常的猪更吵闹更跳,没其他太大的毛病,很快这些猪就慢慢养大了。
只是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些猪,该配种了。
由于是一窝生出来的,不适合繁殖,就必须要有其他种猪,只是他们经常在山里面,却再也没有捉到一头适合繁育的野猪。
没法子,他们每日的任务可以称得上繁重,闲暇的时间并不多。
后来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想着问问看上边,能不能想想办法,死马当活马医算了。
本来是不抱希望的,毕竟能让他们养这一窝猪,已经算是官老爷大发慈悲了,还想让他们解决问题,恐怕不可能了。
他们甚至担心将消息传递上去,得到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一顿申饬。
然后一个月的评分,都会受到影响。
那才是最让人害怕的,这会影响到整个建设团所有人的生活水平。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个请求,竟然得到了回应。
而且回应的,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人。
镇北侯亲自回应的。
然后没过几天,他们就获得了一栏质地极佳的种猪,同时还得到了一本书。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来自西安府的养豕专家。
一个部落五千人,自然会有几个认字的,而且每个村子,都还有驻村干部,他们都是认识字的。
《养豕论》
翻开第一页,“养猪基础理论。”
又翻了几页,“猪场的建设与管理。”
然后过了几页,变成了第三个大章,“饲养方法。”
这一章篇幅极多,差不多占了一半的书籍内容,然后就是第四个大章,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控。
这些大章节之中又有许多小章节,比如什么母猪产后护理、仔猪护理、种猪的选育和配种管理……
把整个生产建设团的人都看愣了。
镇北侯还懂这些?比他们这些农民更懂这些?
当然,最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想要寻求帮助,其实只是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上边真的会搭理他们。
不处罚都算好的了,可是镇北侯不仅搭理了,而且直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所有问题。
他们中很多人,似乎到此时此刻才真的明白镇北侯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母官,什么是真正的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而且这件事之后,上边给他们调了一下任务,将养猪提高了工分比例,参与到一月的考核之中。
显然是要他们好好养猪了。
现在,又有好几十只小猪啰,村民们一个个高兴到不行。
而且听说马上神粮就要到来了,再过两三个月,他们就有吃不完的粮食。
日子很好了,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对于他们来说,圈里有牲畜、田里有粮食,那就是他们的家乡。
脑子就可以得到休息,身心可以得到放松。
叶铭继续说道:“蓝田县下辖五乡,蓝田、蓝田荡、计衙、隔桥、姚家汇,每个乡,都驻扎着两到三个生产建设团,他们接下来的主要工作,就是操持这些土豆。”
卢象升心道两到三个,那五个乡,就有差不多十二三个兵团,就是五六万人了。
先生当初的这个设计,当真巧妙无匹,可以充分调动陕西的生产力,让这些流民自己来创造生存的机会,而不是一味依靠朝廷的救济。
“每个乡有多少地,需要多少土豆种,都已经计算好了,到时候你按照册子上面的内容,给这些生产建设团交接土豆种即可。”
“然后兄弟们,派出一部分驻扎在蓝田,一为巡查土豆种植情况,二为保护这些生产建设团能够安安心心的种植土豆,不被山贼马匪所袭扰。”
“但在这个过程之中,平日的训练,不可荒废。”
说罢,叶铭便让身旁李自成,将准备好的册子递给卢象升。
“我会让李自成和你一起,沿路发放这些土豆种。”
卢象升自然没有任何意见,只是没想到有一天,他手底下的这些精锐,竟然只能干一些打打下手的工作。
不过这也没法子,手底下的兄弟精锐是精锐,之所以精锐,是因为他们是职业军人,从来不参与任何生产工作。
种地?根本不会种地。
不过这样也好,兄弟们也可以做一点轻松的活计。
每日训练对于他们来说,没有任何难度,跟享福一样。
他看了看叶铭身边的那个人,李自成?
长的的确很有特点,听说是先生南归途中遇到的,看顺眼了,就待在身边。
看样子,先生对这个人,极为重视啊!
得加油了,他卢象升作为最早跟着先生的人,要是后继乏力,就有些羞人了啊。
卢象升打开册子,蓝田县五乡,每个乡的土豆种份额各自有多少石,在何处交接,都有极为清晰的标注。
卢象升按照册子上的内容,将一车车的土豆种分开,这一部分是蓝田乡的土豆种,另外一部分是姚家汇的土豆种……
卢象升和李自成一起,驱使着这些马车开始脱离队伍,朝着五个乡的位置驶去。
…………
姚家汇,幺三五生产建设团。
姚家汇地界,驻扎了两个生产建设团,一东一西。
东边的是幺三五生产建设团,西边的是幺三六生产建设团。
这些日子,东边的幺三五生产建设团,做了很多的事情,使得姚家汇大变样了。
翻好的土地静静等待着侯爷说的神粮到来,开荒、挖沟渠、砍树、修建房屋,日子可以说是越过越红火,甚至比隔壁的幺三六生产建设团还要红火。
刚到此处的时候,村民上山砍树修建房屋,收获了十几条野猪崽,村长觉得这些野猪崽直接杀吃了也没二两肉,怪可惜的。
于是乎,这些野猪崽就带回来养了,想着如果能够将其驯化的话,以后逢年过节,是不是就可以杀大肥猪了?
当然,还得问问那些当官的,能不能养猪?毕竟他们每日都有任务,养这玩意儿,会不会是上面不允许的?要是到时候被发现了,岂不是要出大问题?
只要给他们打一个不太好的评分,大家伙的日子,就不会太好过。
很快驻村干部就将这个情况上报,也很快得到了反馈,可以养。
不需要怎么驯化,本身就是小猪仔而已,并不难驯化,除了比寻常的猪更吵闹更跳,没其他太大的毛病,很快这些猪就慢慢养大了。
只是很快,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这些猪,该配种了。
由于是一窝生出来的,不适合繁殖,就必须要有其他种猪,只是他们经常在山里面,却再也没有捉到一头适合繁育的野猪。
没法子,他们每日的任务可以称得上繁重,闲暇的时间并不多。
后来他们实在是没办法了,只能想着问问看上边,能不能想想办法,死马当活马医算了。
本来是不抱希望的,毕竟能让他们养这一窝猪,已经算是官老爷大发慈悲了,还想让他们解决问题,恐怕不可能了。
他们甚至担心将消息传递上去,得到的不是解决问题的办法,而是一顿申饬。
然后一个月的评分,都会受到影响。
那才是最让人害怕的,这会影响到整个建设团所有人的生活水平。
只是让他们没想到的是,他们的这个请求,竟然得到了回应。
而且回应的,是他们无法想象的人。
镇北侯亲自回应的。
然后没过几天,他们就获得了一栏质地极佳的种猪,同时还得到了一本书。
除此之外,还有两个来自西安府的养豕专家。
一个部落五千人,自然会有几个认字的,而且每个村子,都还有驻村干部,他们都是认识字的。
《养豕论》
翻开第一页,“养猪基础理论。”
又翻了几页,“猪场的建设与管理。”
然后过了几页,变成了第三个大章,“饲养方法。”
这一章篇幅极多,差不多占了一半的书籍内容,然后就是第四个大章,健康管理与疾病防控。
这些大章节之中又有许多小章节,比如什么母猪产后护理、仔猪护理、种猪的选育和配种管理……
把整个生产建设团的人都看愣了。
镇北侯还懂这些?比他们这些农民更懂这些?
当然,最让他们觉得不可思议的,是他们想要寻求帮助,其实只是死马当活马医,没想到上边真的会搭理他们。
不处罚都算好的了,可是镇北侯不仅搭理了,而且直接一劳永逸的解决了所有问题。
他们中很多人,似乎到此时此刻才真的明白镇北侯这三个字的真正含义,直到这个时候,才知道什么是真正的父母官,什么是真正的为天下百姓谋福祉。
而且这件事之后,上边给他们调了一下任务,将养猪提高了工分比例,参与到一月的考核之中。
显然是要他们好好养猪了。
现在,又有好几十只小猪啰,村民们一个个高兴到不行。
而且听说马上神粮就要到来了,再过两三个月,他们就有吃不完的粮食。
日子很好了,很多人已经忘记了自己的家乡,将这里当成了自己的家乡。
对于他们来说,圈里有牲畜、田里有粮食,那就是他们的家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