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停死谏,崇祯成圣君了? 第313章 人心向上!
热门推荐:
谁说从妥协开始的恋爱一定没结果
修仙女配只想种花变强
快穿:我成了绿茶代表?
嫁残疾军官被娇宠,真千金悔断肠
嘻哈史诗看古今
末日性转变成女孩的我可不会撒娇
港综:开局相遇赌神巧克力
穿书成为富二代,老婆极品软白甜
神王塔
生机勃勃的幺三五生产建设团,等到了属于他们的土豆种。
如今的关中平原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生产建设团,足足有四百多个。
其中有一部分,不参与粮食生产,比如神一魁带领的那个生产建设团,就不种地,只需要跟大龙山的小龙山较劲即可。
比如陇县那的大草地,驻扎了好几个生产建设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苏布地送来的、卢象升俘虏回来的牛羊给照顾好。
哪个生产建设团得了甲以上的评价,就将部分牛羊作为奖励,送到那个生产建设团里去。
有些主要责任是开挖河道,而驻地周围又没有什么田地的,也不需要种植土豆。
也有一部分生产建设团有任务,但也可以种田,那就有相应的种土豆份额。
也有一部分地处平原,他们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种植土豆。
反正每一个生产建设兵团,都有其生产建设任务,根据这些生产建设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打分。
幺三五建设团的所在的蓝田区域,有山有水,有属于他们的土豆种植份额,但是数量并不算太多,只有两百石。
也就是三万斤,这些粮食,大概可以种植四百多亩的地,对于全村五千人这个基数来说,四百多亩,不算太多,操持起来不算太困难。
但是听说这四百多亩地种出来的粮食,就可以让他们全村人吃饱。
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想到说这话的是让他们可以活下去的镇北侯,好像也就没那么让人难以置信。
种植土豆的工分比例很大,如果种的好,收成好,得一个甲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种的不好,可能连乙下都不会有。
那才是真的麻烦。
所以如今整个陕西,凡是得到种植土豆资格的生产建设团,没有一个不严阵以待,想着一定要将这些土豆给种好!
哪怕是豁出命,也要种好,不能让这些土豆种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
没过多久,他们就等来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土豆。
一位顶盔掼甲的将军,和一位看起来相貌奇异,目光坚定,身材魁梧的汉子,来到了他们的驻地。
在他们身后,有许多的马车,如果不出意外,马车里面就是土豆种了。
建设团的团长急忙上前,恭声道:“辛苦大人了,里面坐!里面坐!”
卢象升微微颔首,然后看着眼前的幺三五驻地。
他去京城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来回差不多近两个月的时间,可这两个月的时间,变化也太大了些。
眼前得这个生产建设团,也就是平平无奇的四百分之一而已,他们是什么状态,陕西的两百多万灾民,应当就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还记得两个月前,他从固原回来的时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流民,他将这些流民,带回了西安府。
关中平原倒是干干净净,路上已经看不到什么流民,但是那个时候的他们,和现在同样有很大的差别。
当时的那些流民,才刚刚分到一个个的生产建设团这种,他们眼神一样迷茫,他们不知道未来到底是怎样,只能随波逐流,走一步看一步。
那时候的他们,一个个还衣衫褴褛,骨瘦如柴,面色发白。
而此时此刻呢?
这些百姓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不再是骨瘦如柴,只有一层皮包骨,而是面色红润,虽说依旧瘦弱,但好歹不是刚开始那种似乎一碰就要死的样子。
卢象升忍不住问道:“是所有生产建设团的百姓,都跟他们一样,还是眼前的幺三五建设团是个例?”
一旁的李自成恭声回答道:“回伯爷,绝大多数都一样,不存在个例这种说法。”
“毕竟先生说,世间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公正永远是最重要的,厚此薄彼,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此彼皆失。”
相当恭敬了,毕竟是那位名声在外的卢阎王啊!李自成走到哪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而他本人,对这位爷也是极为敬仰。
如今他的追求,就是成为像伯爷这样的人。
保家卫国,让什么狗屁鞑子建奴,统统去死。
如果能够和伯爷这样,有一个爵位,那就更好了,其他的不敢多想,也不能多想。
卢象升点了点头,像是在问,又像是自言自语道:“可是足足四百多个生产建设团,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不一样,会不会有些生产建设团获取甲字评价会很难,而有些生产建设兵团获取甲字评价则相对简单?”
“如此一来,不就是另外一种不公平吗?”
卢象升很难想象,如此繁杂的事情,涉及到两百人的人心,涉及两百多万人的利益,到底要如何安排,才能做到公平?
哪怕是相对公平,都让他有些难以想象。
李自成回答道:“现在看来,先生的安排,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但已经做到了寻常人能做到的极限了。”
“几乎每一个生产建设团,想要得到甲的评价,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份努力,都大差不差,拼尽全力可以得甲字评价,对于四百多个生产建设团,都适用。”
卢象升忍不住感慨,他很难想象这世上竟然有人,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比自己强。
即便拿出自己最强的一方面进行比较,都会被碾压,他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跟这个人相比,自己真的算人吗?
而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人心向上,人人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努力就会得到结果,官员不管是因为畏惧先生的法令还是受风气所影响,人人也认真做事,没想着浑水摸鱼,没想着和稀泥混日子,上行下效,行政效率极高。”
“我卢象升活了快三十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社会。”
“原来人心向上,劲往一处使,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大乱的天下就可以海晏河清,一片欣欣向荣?”
卢象升满是感慨。
要是陛下来陕西就好了,他一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在陕西待一个月学到的东西,可能在京城十年都学不到。
如今的关中平原四周,分布着大大小小的生产建设团,足足有四百多个。
其中有一部分,不参与粮食生产,比如神一魁带领的那个生产建设团,就不种地,只需要跟大龙山的小龙山较劲即可。
比如陇县那的大草地,驻扎了好几个生产建设团,他们的主要任务,是将苏布地送来的、卢象升俘虏回来的牛羊给照顾好。
哪个生产建设团得了甲以上的评价,就将部分牛羊作为奖励,送到那个生产建设团里去。
有些主要责任是开挖河道,而驻地周围又没有什么田地的,也不需要种植土豆。
也有一部分生产建设团有任务,但也可以种田,那就有相应的种土豆份额。
也有一部分地处平原,他们接下来的任务,主要是种植土豆。
反正每一个生产建设兵团,都有其生产建设任务,根据这些生产建设任务的完成程度,进行打分。
幺三五建设团的所在的蓝田区域,有山有水,有属于他们的土豆种植份额,但是数量并不算太多,只有两百石。
也就是三万斤,这些粮食,大概可以种植四百多亩的地,对于全村五千人这个基数来说,四百多亩,不算太多,操持起来不算太困难。
但是听说这四百多亩地种出来的粮食,就可以让他们全村人吃饱。
实在是让人难以置信,但是想到说这话的是让他们可以活下去的镇北侯,好像也就没那么让人难以置信。
种植土豆的工分比例很大,如果种的好,收成好,得一个甲评也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如果种的不好,可能连乙下都不会有。
那才是真的麻烦。
所以如今整个陕西,凡是得到种植土豆资格的生产建设团,没有一个不严阵以待,想着一定要将这些土豆给种好!
哪怕是豁出命,也要种好,不能让这些土豆种受到一丝一毫的损伤!
没过多久,他们就等来了他们心心念念的土豆。
一位顶盔掼甲的将军,和一位看起来相貌奇异,目光坚定,身材魁梧的汉子,来到了他们的驻地。
在他们身后,有许多的马车,如果不出意外,马车里面就是土豆种了。
建设团的团长急忙上前,恭声道:“辛苦大人了,里面坐!里面坐!”
卢象升微微颔首,然后看着眼前的幺三五驻地。
他去京城的时间不算短也不算长,来回差不多近两个月的时间,可这两个月的时间,变化也太大了些。
眼前得这个生产建设团,也就是平平无奇的四百分之一而已,他们是什么状态,陕西的两百多万灾民,应当就是一个怎样的状态。
还记得两个月前,他从固原回来的时候,一路上遇到了不少流民,他将这些流民,带回了西安府。
关中平原倒是干干净净,路上已经看不到什么流民,但是那个时候的他们,和现在同样有很大的差别。
当时的那些流民,才刚刚分到一个个的生产建设团这种,他们眼神一样迷茫,他们不知道未来到底是怎样,只能随波逐流,走一步看一步。
那时候的他们,一个个还衣衫褴褛,骨瘦如柴,面色发白。
而此时此刻呢?
这些百姓一个个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也不再是骨瘦如柴,只有一层皮包骨,而是面色红润,虽说依旧瘦弱,但好歹不是刚开始那种似乎一碰就要死的样子。
卢象升忍不住问道:“是所有生产建设团的百姓,都跟他们一样,还是眼前的幺三五建设团是个例?”
一旁的李自成恭声回答道:“回伯爷,绝大多数都一样,不存在个例这种说法。”
“毕竟先生说,世间之事,不患寡而患不均,公平公正永远是最重要的,厚此薄彼,最终的结果一定是此彼皆失。”
相当恭敬了,毕竟是那位名声在外的卢阎王啊!李自成走到哪都能听到他的名字,而他本人,对这位爷也是极为敬仰。
如今他的追求,就是成为像伯爷这样的人。
保家卫国,让什么狗屁鞑子建奴,统统去死。
如果能够和伯爷这样,有一个爵位,那就更好了,其他的不敢多想,也不能多想。
卢象升点了点头,像是在问,又像是自言自语道:“可是足足四百多个生产建设团,他们做的事情不一样,评判标准也不一样,会不会有些生产建设团获取甲字评价会很难,而有些生产建设兵团获取甲字评价则相对简单?”
“如此一来,不就是另外一种不公平吗?”
卢象升很难想象,如此繁杂的事情,涉及到两百人的人心,涉及两百多万人的利益,到底要如何安排,才能做到公平?
哪怕是相对公平,都让他有些难以想象。
李自成回答道:“现在看来,先生的安排,不可能做到绝对公平,但已经做到了寻常人能做到的极限了。”
“几乎每一个生产建设团,想要得到甲的评价,都需要付出极大的努力,这份努力,都大差不差,拼尽全力可以得甲字评价,对于四百多个生产建设团,都适用。”
卢象升忍不住感慨,他很难想象这世上竟然有人,在任何一个方面都比自己强。
即便拿出自己最强的一方面进行比较,都会被碾压,他甚至有时候会怀疑,跟这个人相比,自己真的算人吗?
而先生就是这样的人。
“人心向上,人人为了美好生活而努力,而努力就会得到结果,官员不管是因为畏惧先生的法令还是受风气所影响,人人也认真做事,没想着浑水摸鱼,没想着和稀泥混日子,上行下效,行政效率极高。”
“我卢象升活了快三十年了,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社会。”
“原来人心向上,劲往一处使,要不了多长的时间,大乱的天下就可以海晏河清,一片欣欣向荣?”
卢象升满是感慨。
要是陛下来陕西就好了,他一定可以学到很多的东西,在陕西待一个月学到的东西,可能在京城十年都学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