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风云:世事百态 第249章 炀帝赐名兴西苑 琼姿择选掌芳园
热门推荐:
被国足封杀后,在西甲肝属性成球神
谁是文仙
蟾庙仙盅
驿战风云
带下堂娘吃大肉,渣爹一家急眼了
一个家庭主妇的挣扎和救赎
不好意思,我召唤灵全是华夏神明
兽灵传说
开局黑狼拳,简化后让我学狼叫
隋炀帝杨广这几天简直像丢了魂似的。
宣华夫人的死,像块大石头压在他心口,连早朝都连续停了好几天。
这皇帝当的,为了个女人连朝政都不顾了,这事儿放哪朝哪代都是个荒唐事。
可这位爷偏就这样,谁劝跟谁急。
这天,王公大臣们又乌泱泱挤在寝宫外头。
右仆射杨素捋着胡子直摇头:“陛下这般模样,可如何是好?”
“要不...老大人您去劝劝?”
旁边的大臣们直往后退。
杨素冷哼一声:“老夫去就老夫去!”
说罢整了整衣冠就往里走。
谁知刚跨过殿门门槛,忽然“呼”地刮来一阵阴风。
这风邪门得很,吹得人后脊梁发冷。
杨素眯起眼睛一看——好家伙!
只见个戴冕旒穿龙袍的主,手里拎着把金钺斧,正从大殿阴影里飘出来。
这是谁?
不是别人,正是先皇杨坚!
要说杨素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可这活见鬼还是头一遭。
那鬼影开口就是炸雷:“杨素老贼!
朕当初要立杨勇,你偏帮着逆子谋害朕!”
声音跟铁片刮锅底似的刺耳。
杨素登时腿肚子转筋,转身就要跑。
就听身后又一声吼:“还想跑?”
话音未落,脑门上就挨了记狠的。
老杨素“扑通”栽倒在地,一口老血喷出三尺远。
外头侍卫听见动静冲进来,只见当朝宰相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这边杨素被抬回家,那边炀帝正在后宫唉声叹气。
萧皇后端着碗参汤进来,看见皇帝又在对着宣华夫人的画像发呆。
“陛下,人死不能复生......”
萧后话没说完,炀帝就把茶盏摔了个粉碎。
“你懂什么!”
炀帝红着眼睛吼,“朕这心里跟刀绞似的!”
萧后也不恼,慢悠悠捡着碎片:“天下美女那么多......”
“能有几个比得上宣华?”
炀帝猛地转身。
萧后忽然笑了:“那要是不去找,怎么知道没有呢?”
这一句话倒是点醒了炀帝。
他摸着下巴想:对啊,朕贵为天子,岂能没有美人相伴?
当下便叫来内监许廷辅,吩咐道:“你带人出去,给朕好好搜罗美人。
不管是官家小姐还是平民丫头,只要长得标致,统统给朕带进宫来!”
许廷辅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花。
这可是个肥差啊!
他赶紧应道:“陛下放心,奴才一定把天下最美的姑娘都给陛下找来。”
说着就领着几个心腹太监,屁颠屁颠地出宫去了。
这帮人办事倒是利索,不到一个月工夫,各地就陆续报上来几十份名册。
炀帝翻着厚厚的奏折,每份上面都写着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女子名单,加起来少说也有一两千人。
“呵!”
炀帝不由得笑出声来,“天下真有这么多美女?
该不会连丑八怪都塞进来了吧?”
他转念一想,又自言自语道:“不过人多也好,总有几个看得上眼的。
再说宫里这么大,总得有人打扫不是?”
这么想着,炀帝忽然觉得显仁宫虽然富丽堂皇,但到底是个正经宫殿,住着这么多美人未免太拘束了。
“得建个大花园才行。”
他拍案道,“让美人们住得舒舒服服的,朕看着也赏心悦目。”
于是第二天早朝后,炀帝特意留下几个心腹大臣。
他往龙椅上一靠,慢悠悠地说:“诸位爱卿啊,朕想建个园子,你们看......”
话还没说完,内史侍郎虞世基就抢着说:“陛下圣明!
臣以为应当建一座集天下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炀帝眼睛一亮:“说下去。”
虞世基见皇帝感兴趣,更来劲了:“园中要有假山湖泊,亭台楼阁。
最好还能引活水入园,造几处温泉......”
“好!好!”
炀帝连连点头,“就照你说的办。这差事就交给你了。”
虞世基赶紧跪下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就这样,一个劳民伤财的大工程,就在君臣几句谈笑间拍板定了下来。
虞世基在洛阳西郊圈了两百里地,硬生生造出一片人间仙境来。
这日他正背着手在工地上巡视,身后跟着的工部侍郎擦着汗道:“大人,这工期也太赶了......”
“赶?”
虞世基冷笑一声,指着正在挖土的民夫,“你问问他们,是愿意多领三成工钱赶工,还是慢慢磨洋工?”
民夫们闻言都缩了缩脖子,手里的铁锹抡得更快了。
要说这园子,当真称得上鬼斧神工。
中间挖出个内海,外头围着五片大湖,暗合五湖之意。
每片湖都足有十里方圆,堤岸上三步一亭五步一榭,花匠们正忙着栽种奇花异草。
“大人请看这龙舟。”
工匠头子躬身引路,“用的是岭南运来的金丝楠木,船头龙睛嵌的是夜明珠。”
虞世基眯眼打量,忽然皱眉:“龙鳞怎么是青色的?”
“这......”
工匠头子支支吾吾。
旁边监工的官员急忙插话:“回大人,这是按《山海经》里应龙的样式造的,更显古朴。”
虞世基不置可否,转头望向正在堆砌的假山。
三座神山已经初具规模,蓬莱山顶的摘星楼刚搭好架子。
一个民夫失手摔了瓦当,监工扬鞭就要打,被虞世基喝住:“打坏了手,谁来干活?
扣三天工钱便是。”
走到海北长渠时,夕阳正把渠水染成金色。
十六座院落沿渠而建,飞檐翘角倒映在水里。
虞世基忽然问:“这些院子,够住多少人?”
“回大人,每院二十四个房间,都是按您说的‘曲径通幽’的格局......”
“我是问能住多少美人。”
虞世基不耐烦地打断。
随从们面面相觑,账房先生掐指算了算:“少说能住三百多位。”
虞世基这才露出笑容。
他望着初具规模的园林,湖面波光粼粼,龙舟的金漆在暮色中发亮。
短短数月,荒芜之地已然变成人间仙境,只待那位真龙天子驾临了。
许廷辅将选女送入新苑后,炀帝便命她们静候圣旨定夺,自己则携萧后与一众妃嫔,乘舆驾临新苑游玩。
虞世基早已恭候多时,见炀帝驾到,连忙上前迎驾。
炀帝挥手道:“爱卿,且带朕走走,瞧瞧这新苑风光。”
世基躬身应诺,小心在前引路。
一路上,但见楼阁错落,飞檐斗拱,处处精雕细琢;
湖水碧波荡漾,假山层叠,三座神山隐于薄雾之中,更添几分仙气。
十六院点缀其间,花木扶疏,桃李成蹊,芙蕖满池,松竹夹道。
白鹤闲步,锦鸡啄食,金猿攀枝嬉闹,仙鹿悠然踱步,真如人间仙境一般。
炀帝看得心旷神怡,不由笑道:“世基,这五湖十六苑,可曾取名?”
世基连忙弯腰拱手,恭敬道:“臣岂敢擅专?
还请陛下赐名。”
炀帝略一沉吟,目光扫过苑景,道:“此苑位于西侧,不如就叫‘西苑’吧。”
世基立刻点头:“陛下圣明!
此名恰当之极!”
炀帝微微一笑,又指着苑中花木道:“苑内百花争艳,香气四溢,倒也称得上‘芳华’二字,不如再加个‘芳华苑’之称。”
——其实,若论日后此苑沾染的鲜血,叫“腥血苑”反倒更贴切些。
世基哪敢多言,只是连连称赞:“陛下才华横溢,赐名雅致,臣佩服之至!”
炀帝兴致愈高,步入正殿稍作歇息,饮了口茶,便对世基道:“取纸笔来,朕要为五湖十六苑一一赐名。”
炀帝本就是个风流才子,此时诗兴大发,世基亦是个文采斐然的弄臣,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推敲斟酌。
世基时不时奉承几句,炀帝则兴致勃勃,挥毫泼墨。
如此过了两三个时辰,终于将各湖各院的名字一一敲定。
末了,炀帝满意地搁笔,世基连忙接过纸卷,恭敬道:“臣这就将陛下御赐之名誊录清楚。”
于是,由虞世基一一录出。
五湖名称:东湖名为翠光湖,西湖名为金光湖,南湖名为迎阳湖,北湖名为洁水湖,中湖名为广明湖。
十六院名称:
(一)景明院
(二)迎晖院
(三)牺鸾院
(四)晨光院
(五)明霞院
(六)翠华院
(七)文安院
(八)积珍院
(九)影纹院
(十)仪凤院
(十一)仁智院
(十二)清修院
(十三)宝林院
(十四)和明院
(十五)绮阴院
(十六)降阳院。
名字定下后,天色已近傍晚。
虽然外面渐渐暗了下来,但皇宫里却灯火通明,亮得像白天一样。
四处挂满了灯笼,烛火轻轻摇晃,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繁星洒落人间,又像绚丽的霞光环绕,灿烂耀眼。
隋炀帝兴致正高,虽然玩了一整天,却依然精神饱满。
他转头对身边的侍从下令:“准备晚膳!”
说完,便带着萧皇后等人慢步走进后殿。
没多久,酒菜都已摆齐。
炀帝坐在正中央,萧皇后和妃嫔们依次就座。
酒过三巡,炀帝忽然侧身对萧皇后笑道:“十六院虽然建好了,但还缺些装饰点缀。
虞世南办事得力,估计快完工了。
朕想了想,每院如果没有管事的人,岂不是太冷清?
不如选些温柔贤淑的美人,各自掌管一院,皇后觉得怎样?”
萧皇后心里明白炀帝早就有这个想法,但也不说破,只是微微一笑,顺着他的话说道:“听说许廷辅最近选了不少美人,不如从中挑选一些,来当十六院的夫人?”
炀帝听了哈哈大笑:“皇后果然大度,连古代的周后妃都比不上你!”
说来也怪,女子不妒忌本是美德,但有时候未必是好事,萧皇后这样纵容,反而让炀帝更加肆无忌惮。
趁着酒兴,炀帝立刻传许廷辅进殿,高声下令:“把新选来的采女,一批一批地带上来!”
廷辅等人领了圣旨,一个个唱名引入殿中。
炀帝斜倚在龙椅上,一边饮酒一边打量。
只见满殿莺莺燕燕,当真是柳眉杏眼,个个娇艳。
烛光摇曳间,他醉眼朦胧,哪里分得清谁美谁丑?
只觉得眼前花团锦簇,晃得人头晕目眩。
“皇后看这个如何?”
炀帝揉着太阳穴问道。
萧后抿嘴一笑:“这个太瘦了,骨头都硌手;
那个又太胖,活像个面团。”
她指着队列,“左边第三个倒是标致,可惜眼角有颗痣。
右边第五个模样周正,偏生牙齿不太齐整。\"
如此挑挑拣拣,足足折腾了两个时辰。
最终选出十六位绝世佳人,个个都是细腰削肩,肤若凝脂。
炀帝看得心花怒放,当即下旨:“每人封四品夫人,各主一院。
虞爱卿,速速命人打造玉印,刻上院名和姓氏。”
这时一个鹅蛋脸的宫女突然跪下:“奴婢斗胆,不知万岁爷要给各院起什么名字?”
炀帝哈哈大笑:“朕早有打算。
就叫绮阴、仪凤、迎晖...统共十六个名儿,一个比一个风雅!”
说着又指着剩下的人,“这些充作美人,每院分配二十个,专门学习歌舞。”
殿角忽然传来啜泣声。
原来是个年方二八的小宫女在抹眼泪。
萧后皱眉道:“哭什么?
能被选中是天大的福分。”
“奴婢...奴婢想家...”
小宫女抖得像片落叶。
炀帝却不以为忤,反而笑道:“傻丫头,宫里就是你的家。
来人啊,再挑三百人分到各楼台当差,剩下的都打发回家吧。”
转眼间,上千名女子如潮水般退去。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大殿,霎时冷清下来。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忽明忽暗。
萧后打了个哈欠:“陛下,三更天了。”
炀帝揽住她的肩:“是啊,该歇着了。”
他望着空荡荡的宫殿,忽然叹道,“这些美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倒像场梦似的。”
“陛下醉了。”
萧后扶着他往寝宫走去,“明日还要早朝呢。”
炀帝摆摆手:“早朝哪有美人重要?
皇后不知道,朕这是...嗝...在为天下男人谋福利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
宣华夫人的死,像块大石头压在他心口,连早朝都连续停了好几天。
这皇帝当的,为了个女人连朝政都不顾了,这事儿放哪朝哪代都是个荒唐事。
可这位爷偏就这样,谁劝跟谁急。
这天,王公大臣们又乌泱泱挤在寝宫外头。
右仆射杨素捋着胡子直摇头:“陛下这般模样,可如何是好?”
“要不...老大人您去劝劝?”
旁边的大臣们直往后退。
杨素冷哼一声:“老夫去就老夫去!”
说罢整了整衣冠就往里走。
谁知刚跨过殿门门槛,忽然“呼”地刮来一阵阴风。
这风邪门得很,吹得人后脊梁发冷。
杨素眯起眼睛一看——好家伙!
只见个戴冕旒穿龙袍的主,手里拎着把金钺斧,正从大殿阴影里飘出来。
这是谁?
不是别人,正是先皇杨坚!
要说杨素这辈子什么大风大浪没见过,可这活见鬼还是头一遭。
那鬼影开口就是炸雷:“杨素老贼!
朕当初要立杨勇,你偏帮着逆子谋害朕!”
声音跟铁片刮锅底似的刺耳。
杨素登时腿肚子转筋,转身就要跑。
就听身后又一声吼:“还想跑?”
话音未落,脑门上就挨了记狠的。
老杨素“扑通”栽倒在地,一口老血喷出三尺远。
外头侍卫听见动静冲进来,只见当朝宰相面如金纸,气若游丝。
这边杨素被抬回家,那边炀帝正在后宫唉声叹气。
萧皇后端着碗参汤进来,看见皇帝又在对着宣华夫人的画像发呆。
“陛下,人死不能复生......”
萧后话没说完,炀帝就把茶盏摔了个粉碎。
“你懂什么!”
炀帝红着眼睛吼,“朕这心里跟刀绞似的!”
萧后也不恼,慢悠悠捡着碎片:“天下美女那么多......”
“能有几个比得上宣华?”
炀帝猛地转身。
萧后忽然笑了:“那要是不去找,怎么知道没有呢?”
这一句话倒是点醒了炀帝。
他摸着下巴想:对啊,朕贵为天子,岂能没有美人相伴?
当下便叫来内监许廷辅,吩咐道:“你带人出去,给朕好好搜罗美人。
不管是官家小姐还是平民丫头,只要长得标致,统统给朕带进宫来!”
许廷辅一听这话,心里乐开了花。
这可是个肥差啊!
他赶紧应道:“陛下放心,奴才一定把天下最美的姑娘都给陛下找来。”
说着就领着几个心腹太监,屁颠屁颠地出宫去了。
这帮人办事倒是利索,不到一个月工夫,各地就陆续报上来几十份名册。
炀帝翻着厚厚的奏折,每份上面都写着十几个到几十个不等的女子名单,加起来少说也有一两千人。
“呵!”
炀帝不由得笑出声来,“天下真有这么多美女?
该不会连丑八怪都塞进来了吧?”
他转念一想,又自言自语道:“不过人多也好,总有几个看得上眼的。
再说宫里这么大,总得有人打扫不是?”
这么想着,炀帝忽然觉得显仁宫虽然富丽堂皇,但到底是个正经宫殿,住着这么多美人未免太拘束了。
“得建个大花园才行。”
他拍案道,“让美人们住得舒舒服服的,朕看着也赏心悦目。”
于是第二天早朝后,炀帝特意留下几个心腹大臣。
他往龙椅上一靠,慢悠悠地说:“诸位爱卿啊,朕想建个园子,你们看......”
话还没说完,内史侍郎虞世基就抢着说:“陛下圣明!
臣以为应当建一座集天下奇花异草、珍禽异兽于一体的皇家园林。”
炀帝眼睛一亮:“说下去。”
虞世基见皇帝感兴趣,更来劲了:“园中要有假山湖泊,亭台楼阁。
最好还能引活水入园,造几处温泉......”
“好!好!”
炀帝连连点头,“就照你说的办。这差事就交给你了。”
虞世基赶紧跪下谢恩:“臣定当竭尽全力,不负陛下所托!”
就这样,一个劳民伤财的大工程,就在君臣几句谈笑间拍板定了下来。
虞世基在洛阳西郊圈了两百里地,硬生生造出一片人间仙境来。
这日他正背着手在工地上巡视,身后跟着的工部侍郎擦着汗道:“大人,这工期也太赶了......”
“赶?”
虞世基冷笑一声,指着正在挖土的民夫,“你问问他们,是愿意多领三成工钱赶工,还是慢慢磨洋工?”
民夫们闻言都缩了缩脖子,手里的铁锹抡得更快了。
要说这园子,当真称得上鬼斧神工。
中间挖出个内海,外头围着五片大湖,暗合五湖之意。
每片湖都足有十里方圆,堤岸上三步一亭五步一榭,花匠们正忙着栽种奇花异草。
“大人请看这龙舟。”
工匠头子躬身引路,“用的是岭南运来的金丝楠木,船头龙睛嵌的是夜明珠。”
虞世基眯眼打量,忽然皱眉:“龙鳞怎么是青色的?”
“这......”
工匠头子支支吾吾。
旁边监工的官员急忙插话:“回大人,这是按《山海经》里应龙的样式造的,更显古朴。”
虞世基不置可否,转头望向正在堆砌的假山。
三座神山已经初具规模,蓬莱山顶的摘星楼刚搭好架子。
一个民夫失手摔了瓦当,监工扬鞭就要打,被虞世基喝住:“打坏了手,谁来干活?
扣三天工钱便是。”
走到海北长渠时,夕阳正把渠水染成金色。
十六座院落沿渠而建,飞檐翘角倒映在水里。
虞世基忽然问:“这些院子,够住多少人?”
“回大人,每院二十四个房间,都是按您说的‘曲径通幽’的格局......”
“我是问能住多少美人。”
虞世基不耐烦地打断。
随从们面面相觑,账房先生掐指算了算:“少说能住三百多位。”
虞世基这才露出笑容。
他望着初具规模的园林,湖面波光粼粼,龙舟的金漆在暮色中发亮。
短短数月,荒芜之地已然变成人间仙境,只待那位真龙天子驾临了。
许廷辅将选女送入新苑后,炀帝便命她们静候圣旨定夺,自己则携萧后与一众妃嫔,乘舆驾临新苑游玩。
虞世基早已恭候多时,见炀帝驾到,连忙上前迎驾。
炀帝挥手道:“爱卿,且带朕走走,瞧瞧这新苑风光。”
世基躬身应诺,小心在前引路。
一路上,但见楼阁错落,飞檐斗拱,处处精雕细琢;
湖水碧波荡漾,假山层叠,三座神山隐于薄雾之中,更添几分仙气。
十六院点缀其间,花木扶疏,桃李成蹊,芙蕖满池,松竹夹道。
白鹤闲步,锦鸡啄食,金猿攀枝嬉闹,仙鹿悠然踱步,真如人间仙境一般。
炀帝看得心旷神怡,不由笑道:“世基,这五湖十六苑,可曾取名?”
世基连忙弯腰拱手,恭敬道:“臣岂敢擅专?
还请陛下赐名。”
炀帝略一沉吟,目光扫过苑景,道:“此苑位于西侧,不如就叫‘西苑’吧。”
世基立刻点头:“陛下圣明!
此名恰当之极!”
炀帝微微一笑,又指着苑中花木道:“苑内百花争艳,香气四溢,倒也称得上‘芳华’二字,不如再加个‘芳华苑’之称。”
——其实,若论日后此苑沾染的鲜血,叫“腥血苑”反倒更贴切些。
世基哪敢多言,只是连连称赞:“陛下才华横溢,赐名雅致,臣佩服之至!”
炀帝兴致愈高,步入正殿稍作歇息,饮了口茶,便对世基道:“取纸笔来,朕要为五湖十六苑一一赐名。”
炀帝本就是个风流才子,此时诗兴大发,世基亦是个文采斐然的弄臣,君臣二人你一言我一语,推敲斟酌。
世基时不时奉承几句,炀帝则兴致勃勃,挥毫泼墨。
如此过了两三个时辰,终于将各湖各院的名字一一敲定。
末了,炀帝满意地搁笔,世基连忙接过纸卷,恭敬道:“臣这就将陛下御赐之名誊录清楚。”
于是,由虞世基一一录出。
五湖名称:东湖名为翠光湖,西湖名为金光湖,南湖名为迎阳湖,北湖名为洁水湖,中湖名为广明湖。
十六院名称:
(一)景明院
(二)迎晖院
(三)牺鸾院
(四)晨光院
(五)明霞院
(六)翠华院
(七)文安院
(八)积珍院
(九)影纹院
(十)仪凤院
(十一)仁智院
(十二)清修院
(十三)宝林院
(十四)和明院
(十五)绮阴院
(十六)降阳院。
名字定下后,天色已近傍晚。
虽然外面渐渐暗了下来,但皇宫里却灯火通明,亮得像白天一样。
四处挂满了灯笼,烛火轻轻摇晃,远远望去,就像天上繁星洒落人间,又像绚丽的霞光环绕,灿烂耀眼。
隋炀帝兴致正高,虽然玩了一整天,却依然精神饱满。
他转头对身边的侍从下令:“准备晚膳!”
说完,便带着萧皇后等人慢步走进后殿。
没多久,酒菜都已摆齐。
炀帝坐在正中央,萧皇后和妃嫔们依次就座。
酒过三巡,炀帝忽然侧身对萧皇后笑道:“十六院虽然建好了,但还缺些装饰点缀。
虞世南办事得力,估计快完工了。
朕想了想,每院如果没有管事的人,岂不是太冷清?
不如选些温柔贤淑的美人,各自掌管一院,皇后觉得怎样?”
萧皇后心里明白炀帝早就有这个想法,但也不说破,只是微微一笑,顺着他的话说道:“听说许廷辅最近选了不少美人,不如从中挑选一些,来当十六院的夫人?”
炀帝听了哈哈大笑:“皇后果然大度,连古代的周后妃都比不上你!”
说来也怪,女子不妒忌本是美德,但有时候未必是好事,萧皇后这样纵容,反而让炀帝更加肆无忌惮。
趁着酒兴,炀帝立刻传许廷辅进殿,高声下令:“把新选来的采女,一批一批地带上来!”
廷辅等人领了圣旨,一个个唱名引入殿中。
炀帝斜倚在龙椅上,一边饮酒一边打量。
只见满殿莺莺燕燕,当真是柳眉杏眼,个个娇艳。
烛光摇曳间,他醉眼朦胧,哪里分得清谁美谁丑?
只觉得眼前花团锦簇,晃得人头晕目眩。
“皇后看这个如何?”
炀帝揉着太阳穴问道。
萧后抿嘴一笑:“这个太瘦了,骨头都硌手;
那个又太胖,活像个面团。”
她指着队列,“左边第三个倒是标致,可惜眼角有颗痣。
右边第五个模样周正,偏生牙齿不太齐整。\"
如此挑挑拣拣,足足折腾了两个时辰。
最终选出十六位绝世佳人,个个都是细腰削肩,肤若凝脂。
炀帝看得心花怒放,当即下旨:“每人封四品夫人,各主一院。
虞爱卿,速速命人打造玉印,刻上院名和姓氏。”
这时一个鹅蛋脸的宫女突然跪下:“奴婢斗胆,不知万岁爷要给各院起什么名字?”
炀帝哈哈大笑:“朕早有打算。
就叫绮阴、仪凤、迎晖...统共十六个名儿,一个比一个风雅!”
说着又指着剩下的人,“这些充作美人,每院分配二十个,专门学习歌舞。”
殿角忽然传来啜泣声。
原来是个年方二八的小宫女在抹眼泪。
萧后皱眉道:“哭什么?
能被选中是天大的福分。”
“奴婢...奴婢想家...”
小宫女抖得像片落叶。
炀帝却不以为忤,反而笑道:“傻丫头,宫里就是你的家。
来人啊,再挑三百人分到各楼台当差,剩下的都打发回家吧。”
转眼间,上千名女子如潮水般退去。
方才还热闹非凡的大殿,霎时冷清下来。
夜风穿堂而过,吹得烛火忽明忽暗。
萧后打了个哈欠:“陛下,三更天了。”
炀帝揽住她的肩:“是啊,该歇着了。”
他望着空荡荡的宫殿,忽然叹道,“这些美人来得快,去得也快,倒像场梦似的。”
“陛下醉了。”
萧后扶着他往寝宫走去,“明日还要早朝呢。”
炀帝摆摆手:“早朝哪有美人重要?
皇后不知道,朕这是...嗝...在为天下男人谋福利呢!”
欲知后事如何,且待下一章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