烈士遗孀重生了 第421章 孩子,你不是志敏
热门推荐:
修仙十年,我下山无敌!
至尊鼎
大佬重生后,有关部门忙疯了
腹黑王爷的穿越小农妃
鉴宝捡漏从1988开始
王爷读心:王妃她只想赚大钱
诡异纪元:每月一个专属天赋
敌人!我一般采用炮决!
重生九十年代小村庄
张阳见状都忍不住笑了起来。
小孩子天真可爱,真的很治愈。
沈穗也觉得,心底的紧张似乎也被擦去不少。
深呼吸一口气,抱起小满往廖问秋住的房间去。
干休所的房子修的还挺漂亮,三层的小楼颇是洋气。
每栋小楼前面都有小花园。
只不过入冬后小花园就没那么漂亮了,带着北方初冬的萧瑟枯寂。
廖问秋的房子在一楼走廊尽头。
走廊栏杆外面有两棵柿子树,还有几个半腐烂的柿子挂在枝头。
小满兴奋的指着,“小鸟,妈妈,小鸟在吃果果。”
小姑娘没认出来那是她喜欢的柿饼未加工前的模样。
沈穗正要解释,听到匆忙的脚步声。
穿着板正军装的老人扶着门框,一脸激动的看着她,嘴唇翕动发出轻轻的呼唤,“孩子,你原谅妈妈了吗?”
张阳微微松了口气。
虽然大家都默认了撒谎,但也有点心虚。
怕廖主任“不配合”。
如今她把人认错,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他离开这边的时候,沈穗正在给廖问秋量头围。
“老太太你喜欢什么样款式的帽子?我给您织一顶,北方冬天冷,出门的时候戴着保护脑部的血管。”
冬天对老人而言是最难捱的。
心血管疾病高发。
尽管干休所不缺医护,但这个年代医疗水平就那回事。
很多后世能攻克的疾病,如今都是还都是无法根治的顽疾。
多注意点总归是好的。
“都行,你坐下歇歇,别忙了,别累着。”廖问秋的眼神黏在沈穗身上。
沈穗想着小满刚才跟自己邀功的小模样,跟女儿学了起来,“不累,老太太你喜欢我织的围巾吗?”
这一招很好使。
沈穗瞧着目光凝在围巾上的老人,“那等我过阵子给你再织一件毛衣还有手套,让咱们老太太成为干休所最靓的老干部。”
小满也卖力的给妈妈做宣传,“妈妈给我织了好多好多毛衣呢,都可好看了,奶奶你喜欢的什么色的毛衣呀?我送你!”
沈穗扶额,“你的毛衣太小了,奶奶穿不下。”
“那我的小兔子围巾送给奶奶。”小满很大方,换个别的送总行吧。
沈穗哭笑不得,“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小满得意的哼了一声,搬了个小板凳坐到廖问秋脚边,“奶奶,你给我讲打鬼子的故事好不好?”
小孩爱听故事,廖问秋有太多的话要说。
她偶尔会看一眼沈穗,她的“志敏”安静的坐在那里,偶尔会用棒针挠一挠头皮。
然后继续在那里织帽子。
红色的毛线鲜亮又柔软,在她手里飞速的挤在一起,编织出漂亮的花纹。
护士过来给廖问秋测量血压时,多看了沈穗好几眼。
她是真的懂。
比干休所里那些老干部的子女都要清楚明白那些体检指标背后的意义。
是真做了功课。
“那我等下借用厨房,给老太太做几个菜,应该可以的吧?”
干休所有食堂,伙食标准相当不错。
每顿饭都有足够的肉蛋奶供应。
但食堂吃多了也腻歪。
沈穗既然顶着“志敏”的身份,总要做点什么。
护士跟沈穗小声交代着廖问秋的口味,还有一些特殊忌口。
张阳再度回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不少东西。
那是沈穗请他帮忙采买的。
午饭的时候,干休所的食堂里多了两张陌生面孔。
有知情的有不知情的,不少老干部瞧着桌上的几样菜食指大动。
干休所人多,自然不可能小锅小炒。
虽说食堂大师傅手艺不错,但一锅下来味道总是差一些。
瞧瞧这一桌子。
孜然羊肉咸辣鲜香,炝拌藕片清脆爽口,蛋黄焗南瓜外酥里糯。
都不是什么难弄的食材。
关键是做的一看就好吃。
“奶奶喜欢吃咕咾肉吗?酸酸甜甜的可好吃啦,等晚上让妈妈给咱们做咕咾肉啊。”
“妈妈还会做各种好看的小馒头,黄的绿的红的,还有蛋糕。奶奶你什么时候生日呀,我们一块吃生日蛋糕好不好?”
廖问秋忙得不得了,她有回答不完的问题。
她今天难得出来晒太阳,身边跟着一个小尾巴。
老干部们跟她打招呼,平日里不太爱说话的人都多回应了几句。
沈穗把人安排出去遛弯,她也没闲着。
借用小厨房的烤箱做了些小饼干,麻烦张阳帮着分发出去。
刚出炉的小饼干香甜诱人,堵嘴效果空前。
晚饭的时候,沈穗都被关心了好几句。
“你们从哪找来的?廖主任今天心情可好了,见人就说这是我孙女。”
张阳吃着沈穗做的小饼干,“天上降下来的呗,你就说她能不能哄人开心吧。”
他压低了声音,“又不是不知道廖主任的情况,能哄她开心总比她一个人坐那里伤心强。”
老同志没了家人子女,现在也只有一点并不怎么丰厚的遗产。
没啥好图的。
老人早就立了遗嘱,死后把财产全都捐给社会福利院。
这要是做修改的话,那也只能说明她是真的喜欢沈穗。
改也就改了,比起那点钱,晚年的幸福安稳显然更重要一些。
沈穗晚上住在干休所的小招待所。
她昨晚在火车上忙活了大半宿才睡觉,今天白天也没补觉。
忙活了一天这会儿还挺累的。
但躺在那里又睡不着。
她中午找机会打电话回晏城那边,跟孟姐简单说了句,也没约定归期。
大概还要在这边多待几天。
待到……
高聿明那边找到她,但又找不到她着急上火时。
反正在哪边忙不是忙呢?
在干休所让小满多听听打鬼子的故事也好。
就是不知道万代云那边能支撑多久。
要是万代云直接找钟家人,这事就简单多了。
明天找耿为光问问好了。
翌日,沈穗询问过后,带着廖问秋去香山看红叶。
十一月底已然过了最佳观赏期。
不过满眼的红叶还是让人心旷神怡。
沈穗手里抓着一把小满捡来的漂亮叶子。
她闺女倒不是狗熊掰棒子,她只是我全都要罢了。
背着小书包的小满兴奋的在落叶上踩来踩去,还不忘众乐乐——
“奶奶,你也来踩呀,包好玩的!”
廖问秋七十大多的人,老胳膊老腿可玩不动这小孩子的游戏。
她招了招手,给了小满一块巧克力,让孩子继续去玩。
老人挽着沈穗的胳膊,慢慢走在这红色海洋中——
“孩子,你不是志敏,是组织安排你来的吗?你叫什么名字,能告诉我吗?”
小孩子天真可爱,真的很治愈。
沈穗也觉得,心底的紧张似乎也被擦去不少。
深呼吸一口气,抱起小满往廖问秋住的房间去。
干休所的房子修的还挺漂亮,三层的小楼颇是洋气。
每栋小楼前面都有小花园。
只不过入冬后小花园就没那么漂亮了,带着北方初冬的萧瑟枯寂。
廖问秋的房子在一楼走廊尽头。
走廊栏杆外面有两棵柿子树,还有几个半腐烂的柿子挂在枝头。
小满兴奋的指着,“小鸟,妈妈,小鸟在吃果果。”
小姑娘没认出来那是她喜欢的柿饼未加工前的模样。
沈穗正要解释,听到匆忙的脚步声。
穿着板正军装的老人扶着门框,一脸激动的看着她,嘴唇翕动发出轻轻的呼唤,“孩子,你原谅妈妈了吗?”
张阳微微松了口气。
虽然大家都默认了撒谎,但也有点心虚。
怕廖主任“不配合”。
如今她把人认错,那事情就简单多了。
他离开这边的时候,沈穗正在给廖问秋量头围。
“老太太你喜欢什么样款式的帽子?我给您织一顶,北方冬天冷,出门的时候戴着保护脑部的血管。”
冬天对老人而言是最难捱的。
心血管疾病高发。
尽管干休所不缺医护,但这个年代医疗水平就那回事。
很多后世能攻克的疾病,如今都是还都是无法根治的顽疾。
多注意点总归是好的。
“都行,你坐下歇歇,别忙了,别累着。”廖问秋的眼神黏在沈穗身上。
沈穗想着小满刚才跟自己邀功的小模样,跟女儿学了起来,“不累,老太太你喜欢我织的围巾吗?”
这一招很好使。
沈穗瞧着目光凝在围巾上的老人,“那等我过阵子给你再织一件毛衣还有手套,让咱们老太太成为干休所最靓的老干部。”
小满也卖力的给妈妈做宣传,“妈妈给我织了好多好多毛衣呢,都可好看了,奶奶你喜欢的什么色的毛衣呀?我送你!”
沈穗扶额,“你的毛衣太小了,奶奶穿不下。”
“那我的小兔子围巾送给奶奶。”小满很大方,换个别的送总行吧。
沈穗哭笑不得,“好,那就这么说定了。”
小满得意的哼了一声,搬了个小板凳坐到廖问秋脚边,“奶奶,你给我讲打鬼子的故事好不好?”
小孩爱听故事,廖问秋有太多的话要说。
她偶尔会看一眼沈穗,她的“志敏”安静的坐在那里,偶尔会用棒针挠一挠头皮。
然后继续在那里织帽子。
红色的毛线鲜亮又柔软,在她手里飞速的挤在一起,编织出漂亮的花纹。
护士过来给廖问秋测量血压时,多看了沈穗好几眼。
她是真的懂。
比干休所里那些老干部的子女都要清楚明白那些体检指标背后的意义。
是真做了功课。
“那我等下借用厨房,给老太太做几个菜,应该可以的吧?”
干休所有食堂,伙食标准相当不错。
每顿饭都有足够的肉蛋奶供应。
但食堂吃多了也腻歪。
沈穗既然顶着“志敏”的身份,总要做点什么。
护士跟沈穗小声交代着廖问秋的口味,还有一些特殊忌口。
张阳再度回来的时候,手里就多了不少东西。
那是沈穗请他帮忙采买的。
午饭的时候,干休所的食堂里多了两张陌生面孔。
有知情的有不知情的,不少老干部瞧着桌上的几样菜食指大动。
干休所人多,自然不可能小锅小炒。
虽说食堂大师傅手艺不错,但一锅下来味道总是差一些。
瞧瞧这一桌子。
孜然羊肉咸辣鲜香,炝拌藕片清脆爽口,蛋黄焗南瓜外酥里糯。
都不是什么难弄的食材。
关键是做的一看就好吃。
“奶奶喜欢吃咕咾肉吗?酸酸甜甜的可好吃啦,等晚上让妈妈给咱们做咕咾肉啊。”
“妈妈还会做各种好看的小馒头,黄的绿的红的,还有蛋糕。奶奶你什么时候生日呀,我们一块吃生日蛋糕好不好?”
廖问秋忙得不得了,她有回答不完的问题。
她今天难得出来晒太阳,身边跟着一个小尾巴。
老干部们跟她打招呼,平日里不太爱说话的人都多回应了几句。
沈穗把人安排出去遛弯,她也没闲着。
借用小厨房的烤箱做了些小饼干,麻烦张阳帮着分发出去。
刚出炉的小饼干香甜诱人,堵嘴效果空前。
晚饭的时候,沈穗都被关心了好几句。
“你们从哪找来的?廖主任今天心情可好了,见人就说这是我孙女。”
张阳吃着沈穗做的小饼干,“天上降下来的呗,你就说她能不能哄人开心吧。”
他压低了声音,“又不是不知道廖主任的情况,能哄她开心总比她一个人坐那里伤心强。”
老同志没了家人子女,现在也只有一点并不怎么丰厚的遗产。
没啥好图的。
老人早就立了遗嘱,死后把财产全都捐给社会福利院。
这要是做修改的话,那也只能说明她是真的喜欢沈穗。
改也就改了,比起那点钱,晚年的幸福安稳显然更重要一些。
沈穗晚上住在干休所的小招待所。
她昨晚在火车上忙活了大半宿才睡觉,今天白天也没补觉。
忙活了一天这会儿还挺累的。
但躺在那里又睡不着。
她中午找机会打电话回晏城那边,跟孟姐简单说了句,也没约定归期。
大概还要在这边多待几天。
待到……
高聿明那边找到她,但又找不到她着急上火时。
反正在哪边忙不是忙呢?
在干休所让小满多听听打鬼子的故事也好。
就是不知道万代云那边能支撑多久。
要是万代云直接找钟家人,这事就简单多了。
明天找耿为光问问好了。
翌日,沈穗询问过后,带着廖问秋去香山看红叶。
十一月底已然过了最佳观赏期。
不过满眼的红叶还是让人心旷神怡。
沈穗手里抓着一把小满捡来的漂亮叶子。
她闺女倒不是狗熊掰棒子,她只是我全都要罢了。
背着小书包的小满兴奋的在落叶上踩来踩去,还不忘众乐乐——
“奶奶,你也来踩呀,包好玩的!”
廖问秋七十大多的人,老胳膊老腿可玩不动这小孩子的游戏。
她招了招手,给了小满一块巧克力,让孩子继续去玩。
老人挽着沈穗的胳膊,慢慢走在这红色海洋中——
“孩子,你不是志敏,是组织安排你来的吗?你叫什么名字,能告诉我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