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 第449章 守株待兔

开国皇帝:从望气术开始 第449章 守株待兔

    这时,数名斥候匆匆来报:“主上,城中传来消息,董澄携阖府老小,不知所踪。”

    高楷哂笑道:“弑君潜逃,董澄,倒是坐实了乱臣贼子之名。”

    徐晏清沉声道:“董贼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

    众人齐声附和。

    杨烨面露忧色:“却不知董贼去往何处,若叫他逃出生天,日后东山再起……”

    “绝无可能!”崔皓断然道,“董贼自灵州起兵,若不出微臣所料,他必定回返家乡。”

    “我等正可派遣兵马,至灵州守株待兔,必能让他授首!”

    徐晏清蹙眉:“从长安去往灵州,足有千里之遥。”

    “其间变数颇多,恐怕难以将他擒杀。”

    众人皆是赞同。

    董澄颇有谋略,必不会坐以待毙,让他逃出长安,正如龙归大海,想要擒而杀之,谈何容易?

    高楷远望天际,倏然笑道:“不必千里迢迢去灵州,董澄,仍在雍州境内,正往坊州而去。”

    “唐检,你派奉宸司校尉,率五百轻骑,奔赴同官城,于凤凰谷中等候。”

    “此为董澄必经之地。”

    “遵令!”唐检领命去了。

    “董贼仍在雍州?”众人又惊又疑,“主上如何得知?”

    “柿子挑软的捏!”高楷笑道,“此去灵州,他只能从鄜、坊、丹三州绕行。”

    众人恍然。

    ……

    一日后,雍州、同官城外。

    董澄携一家老小,昼夜疾驰,正疲惫不堪,忽见前方一座山谷,隐约有炊烟袅袅升起。

    不由面露喜色:“那是何处?”

    尹真人观望片刻:“此处名为凤凰谷,有些许乡村。”

    “昔日,高楷领军六万之众,于谷中安营,想要攻取同官。”

    “却被薛衍领两万人阻挡在外,不得寸进。”

    “好地方!”董澄大笑一声,“高楷失意受挫之所,正是我之福地。”

    “凤凰于飞,翙翙其羽,倒也祥瑞。”

    “便在谷中寻一乡村,歇息一夜。”

    “是!”尹真人自无异议。

    “呼!”一家老小皆如释重负。

    这策马飞奔,昼夜不停,即便董澄也吃不消,遑论老弱妇孺。

    数百亲卫亦精疲力尽,连忙去寻个村寨就食。

    恰逢谷中有个鸿乡,乡民淳朴,一见这众多军汉,不敢怠慢,连忙将家中粟米奉上。

    董澄及一家老小,锦衣玉食惯了,如今一尝这粗粝,着实难以下咽。

    奈何,虎落平阳,不得不忍耐。

    这时,忽闻村头吵嚷哭嚎,却是众亲卫嫌弃吃食,见村中养了一头耕牛,便想宰了吃。

    只是,这头牛却是鸿乡百余民众的命根子,哪里舍得?

    当下,便阻拦起来。

    众亲卫曾是禁军,习惯颐指气使,如今见乡民不从,登时大怒,挥刀便砍。

    一时间,不知多少人惨死。

    尹真人皱眉:“这凤凰谷非久留之地,还是莫要节外生枝,耽搁行程。”

    董澄叹道:“骄兵悍将难制。”

    昔日,他大权在握之时,自可约束,如今,他失意落魄,怎敢强行制止?

    稍有不慎,便可能引发哗变,一家老小性命难保。

    尹真人望一眼天穹,却心急如焚。

    董澄气运大跌,有倾覆之兆,劫气弥漫,乌云漫卷,隐约有天雷酝酿。

    若非如此,他早已施展法术遁逃。

    只是,在这凤凰谷多待一时,他总觉心神不宁,似乎大难临头。

    正忐忑时,众亲卫却将耕牛杀了,准备改善伙食。

    乡民目眦欲裂,却敢怒不敢言,只能由里长领着,缩在村中一角。

    希冀这些军汉,吃饱喝足后,早些离开。

    尹真人眉头大皱,正要劝阻,忽闻一道道利刃划过长空之声,不由大惊失色。

    “有伏兵?”

    本想施法干涉,却不料,刚刚运转法力,便有一道闷雷震响,使他经脉逆乱,喉头一阵腥甜。

    “祸事了!”

    董澄循声望去,骇得魂飞魄散:“高军?”

    这鸿乡以东,山林之间不知何时现出一个个士卒,个个弯弓引箭。

    数百亲卫猝不及防,惨叫着死于箭下。

    “怎会如此?”董澄面色煞白。

    高楷怎会提前在这凤凰谷设伏,莫非,他行踪泄露了?

    他不由看向尹真人,目光中满是猜疑。

    尹真人仰天大笑:“人间争龙,果然九死一生。”

    “贫道自恃法力修为,冠绝当世,足以辅佐大王混元天下,开创新朝。”

    “没想到,竟是镜花水月,一切成空。”

    董澄面露愧色:“上师……”

    “轰隆!”蓦然,一道雷霆震响,将他话语打断。

    抬头望去,乌云低垂,一重重好似泼墨。

    其中,电光游走,雷蛇舞动。

    霎时间,三道墨色雷霆轰然降下。

    “玄霄神雷?”尹真人面色大变,连忙运转周身法力抵抗。

    一道道清气上浮,结成庆云。正中一个道人端坐莲台,手持一根金锏。

    这金锏本是楼观道至宝,可镇压气数,更能削人气运。

    可惜,数次强行动用,已然宝光尽失,沦为凡物。

    神雷劈落,这道人使尽浑身解数抗衡。

    董澄看在眼中,只闻轰然一声,光芒大炽,令人睁不开眼。

    待一切平息,他睁眼望去,见尹真人端坐,毫发无损,不由大喜。

    “上师修为果然高深,竟……”

    话音未落,却见尹真人惨笑一声:“贫道修行百年,皆付诸流水,徒呼奈何。”

    “大王,生死有命,贫道先走一步了!”

    说完这话,他面色一僵,身形凝固,仿佛成了一具陶俑。

    片刻后,一阵清风拂过,尹真人一寸一寸化作飞灰,散作无形。

    就此形神俱灭!

    “上师?”董澄惊骇失色。

    乌云散去,重现朗朗乾坤。

    乡民乍见此景,一个个只觉痛快。有那青壮悍勇者,见董澄再无人护持,登时动了杀心。

    一个个抄起刀枪,砍向这些恶客。

    董澄来不及防备,被砍成数段,阖家老小亦死于非命。

    里长阻止不及,叹息道:“得罪贵人,这该如何是好?”

    众乡民心中惴惴,看着死去的耕牛,却又悲从中来。

    这时节,十里八乡合力,方才供养一头牛。

    指望它耕田种地,养活一家老小,数乡民众。

    如今,却被人杀了,来年生计该如何操持?

    想到这,众人皆放声大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