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启朝第一搅屎棍 第408章 攻打缅甸
热门推荐:
四合院:家人太凶悍众禽想搬家
凡人修仙记
生死愽羿
龙魂传
卧底,再不收网我就恶贯满盈啦!
西幻:带修仙系统穿越后称霸世界
港综:赌厅小弟到黑帮皇帝
卧底中捡了一个假罪犯
四合院:最强主角
眼见朱由校再次明确表态,周顺昌赶忙站了出来,开口劝说道:“陛下,缅甸侵占我大明疆土,这的确是不争的事实。
但并不意味着双方非要爆发大战。
我大明可给缅甸发一道国书,令其归还我大明疆土,并派遣官员前去协商劝诫,向他们陈述其中利弊。
相信缅甸国王必定能明白其中利害关系。
若他们能主动归还我大明疆土,那自然再好不过,也可避免朝廷耗费钱粮,造成将士伤亡。
要是缅甸国王不愿意,届时朝廷再商议出兵之事也不迟。”
周顺昌话音刚落,郭允厚立刻接口道:“周大人,你这话说得倒是轻巧,是不是打算先派官员去跟缅甸扯皮几年,最后这事就不了了之?
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此前这种事还少吗?
我大明的多少疆土,就是这么在谈判中谈着谈着就没了,最后都不了了之。”
周顺昌被郭允厚怼得脸色通红,一时间无言以对。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朝着江宁拼命使眼色,江宁心领神会,立刻站出来说道:“周大人,既然你说要谈,也不是不行。
不如就由周大人担任钦差特使,前往缅甸,责令缅甸国王归还侵占我大明的领土。”
江宁话音刚落,新任内阁大学士朱童蒙也站了出来,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老夫愿亲自撰写国书,由周大人前往缅甸递交。”
听到两人一唱一和,周顺昌当场就不敢再开口了。
让自己去缅甸索要国土?
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缅甸那可是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自己肯定会被嘎了不可。
而这个朱童蒙可是江宁的铁杆支持者,当初他担任天津巡抚还是江宁举荐的。
要是让他撰写国书,万一在里面动点手脚,自己只怕前脚刚到缅甸递交国书,后脚就得被杀。
眼见周顺昌不再言语,郭允厚冷哼一声。
就在这时,朱由校再次开口说道:“周顺昌,你觉得和谈有理,郭爱卿和五军都督府觉得没必要和谈。
为了公平起见,要不你就替朕跑一趟缅甸,递交国书吧?”
周顺昌一听,当场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脸色惨白如纸,额头直冒冷汗,却不敢回应。
这哪是跑一趟那么简单,分明就是去鬼门关走一遭,有去无回啊。
紧接着,朱由校又说道:“要不,周起元、周宗建,你们二人替朕走一趟如何?”
两人一听,当场就愣住了。
和谈这事又不是他俩提的,怎么突然就扯到他们身上了?
再抬眼看到江宁嘴角挂着冷笑,朱童蒙也是一脸不怀好意的笑容,二人顿时慌了神,赶忙也跪了下来,一言不发。
其他清流党官员见状,也都不敢再开口了。
实在是江宁这主意太阴损,这会儿谁要是再反对,搞不好就得被派去缅甸。
至于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就难说了。
就算侥幸活着回来,要不回丢失的疆土,那就是丧权辱国,肯定得被拉去砍了。
要是死在那边,朝廷最多下一道圣旨,风光大葬,追封加谥,可又有什么用呢?
人都死了,就算封王也是身后之事了。
就在这时,左光斗站了出来,一脸正义凛然地说道:“启禀陛下,缅甸屡屡侵占我大明疆土,罪不容恕,理应征讨。
但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去年先是出兵平定西南奢安土司之乱,又出兵塞外,在河套地区打退了卜失兔部,紧接着又和林丹汗爆发大战。
臣担心,若是今年再度发兵,作战将士们恐怕难以承受。
可否暂缓出兵,让将士们多些时间休整与训练,以免因一时之失而功亏一篑。”
朱由校眉头微皱,一脸正色地说道:“一时的成败固然重要,但向天下昭示朝廷的态度同样重要。
此次朕之所以集结西南三省全部兵马,打的就是一场声势之战,并不在乎一兵一卒之得失。
我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太祖年间设立的三宣六卫、十三都司,早已被这些藩邦小国蚕食殆尽。
我大明屡屡退让,他们非但没有心怀敬畏,反而变本加厉,致使如今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从今以后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扭转。
朕此战就是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世人和天下人。
从此以后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凡我大明子民,虽远必救。
蕞尔小邦、跳梁小丑,虽强必戮!
传旨,加封云南总兵忠武伯赵率教为征西总兵官,贵州总兵鲁钦为副将,节制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全部兵马,征讨缅甸,灭其国,毁其社稷,绝其苗裔。”
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在场文武官员纷纷领旨。
眼见朱由校已然拍板定案,在场众人皆不敢再有异议。
毕竟在此时跳出来反对,无疑是“茅坑里打灯笼——找屎行为。
看着左光斗,朱由校着实头疼,心里想着必须尽快把这位硬汉子打发走,不能再让他留在朝堂,给自己添堵了。
原本自己准备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结果全被左光斗打乱了节奏。
于是,朱由校开口问道:“郭爱卿、左爱卿,关于北方数省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之事,你们筹备得如何了?”
郭允厚赶忙躬身回应:“回禀陛下,臣与左大人已将诸事研究妥当,征调民夫的公文也已下发至北方数省。”
左光斗也赶忙接口道:“回禀陛下,一切准备就绪,稍后臣便与郭尚书一同前往河南、陕西,先行在这两省展开疏通河道、兴修水利的工作。”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三日后,你二人便启程吧。
此次北方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乃是为了预防天灾大旱。
如今朝廷推广的新型作物成效显着,不久后便会在民间大量普及。
朕已知晓新型作物耐寒耐旱的特性,今后北方数省百姓在灾荒之年能否有活命的口粮,可就全仰仗你们了。”
郭允厚和左光斗二人连忙领命。
此时,朱由校又觉此事仍不够稳妥。
北方如此浩大的工程,左光斗作为水利专家,专业方面自然没问题,但郭允厚的专业就显得有些不对口了。
尤其是河南、陕西两地的特殊性,朱由校心里清楚得很,万一郭允厚不听指挥,干私活,传出去朝廷的颜面可就丢尽了。
于是,他再次开口道:“为确保你二人的安危,朕命锦衣卫掌刑千户杨涟率一千锦衣卫护卫你们,务必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两人听后,赶忙领旨谢恩。
左光斗心中顿时松了口气,郭允厚心里那点盘算,他可是心知肚明。
原本还担忧到时候既要管工程,又要防着郭允厚,恐怕还不一定能管住这老家伙。
但如今有好基友杨涟一同前往,他便放心多了。
而郭允厚心中却暗自窃喜,朱由校派遣杨涟率领一千锦衣卫保护他们,杨涟肯定是来监督自己,防止自己乱来的。
但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如今的杨涟早已不是当年那一根筋的“蛮牛”了,已然浪子回头。
正所谓“蛮牛回头,不是报恩就是报仇”,如今杨涟性格有多极端,郭允厚可是亲眼见识过的。
凭自己这三寸不烂之舌,绝对能说动杨涟帮忙拖住左光斗。
如此一来,他郭允厚带着手下那一千徒子徒孙,又可以私下揽活了。
在旁人眼中,前往北方疏通河道、兴修水利是个苦差事,但在郭允厚看来,这可是个妥妥的肥差。
看着郭允厚不自觉上扬的嘴角,朱由校心中虽觉纳闷,但也没多想。
江宁却一眼看穿了郭允厚的小心思,不禁暗自叹息,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希望郭允厚能将自己之前的告诫牢记于心。
考古是合法的,盗墓可是违法的。
按照正常的朝会流程,这个时候就该散朝,大臣们也能下班回家了。
江宁早就做好了下班的准备,然而,朱由校却朝着江宁疯狂使眼色。
江宁心里明白,但故意耷拉着脑袋,装作没看见,打算装死蒙混过去。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眼睁睁看着江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般浑水摸鱼,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随即,他提高音量再次开口说道:“自去年起,我大明将士出兵在外,收复河套地区。
先是成功驱逐了卜失兔部,随后又与林丹汗大战数场,双方互有胜负。
然而,河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我汉家疆域,朕决议出兵塞外,彻底收复河套地区,众爱卿以为如何?”
朱由校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文武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唯有内阁、八部以及五军都督府的一众大佬们面色平静,显然,对于出兵收复河套地区一事,他们早已知情。
但其余官员却坐不住了,左光斗咬了咬牙,再次挺身而出,奏道:“启禀陛下,如今我朝已决议调动西南数省兵马出兵攻打缅甸,收复疆土。
此时万万不可再出兵塞外攻打林丹汗、收复河套地区,否则,我大明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还请陛下三思啊!”
眼见左光斗带头反对,身后一众清流党官员赶忙站出来,纷纷开口附和。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见状,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光。
早知道刚才就直接让郭允厚和左光斗立刻收拾行囊,奔赴河南、陕西两地,着手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给自己添堵。
但看着靠在柱子上装死的江宁,朱由校决定使出老朱家祖传的“踢皮球”绝技。
他轻咳两声,说道:“出兵塞外收复河套之事,朕此前已与五军都督府商议多次。
左爱卿若对此有异议,可询问忠义侯,他会向你说明其中缘由。”
话音刚落,左光斗和一众清流党官员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江宁。
江宁此刻心里直骂娘,心想这朱兄也太沉不住气了,事情就不能一步一步来吗?
今天朝堂上刚拍板决定攻打缅甸收复疆土,现在又把出兵塞外收复河套地区这事给抛出来,还得自己来收拾这烂摊子,自己可真是冤到家了。
但这么多人都看着,江宁也不能认怂。
此时,站在江宁身旁的定远侯邓文明神情激动地说道:“江侯爷,咱们可都是从刀枪里滚出来的,您可得精神点,别丢份儿!
手下人都看着呢!”
江宁听了,咬了咬牙,随即走出队列,先朝着朱由校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面向左光斗与一众清流党官员。
就在这时,陈策和沈有容小声嘀咕道:“江侯爷好样的,很精神,不丢份儿!”
江宁一听,又是这拱火三件套,顿时一阵无语。
再看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正朝自己挤眉弄眼,那模样俨然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应广大读者兄弟们的提议,今日加更一章,聊表心意。在此再次感谢兄弟们的支持(?o ? o?)】
但并不意味着双方非要爆发大战。
我大明可给缅甸发一道国书,令其归还我大明疆土,并派遣官员前去协商劝诫,向他们陈述其中利弊。
相信缅甸国王必定能明白其中利害关系。
若他们能主动归还我大明疆土,那自然再好不过,也可避免朝廷耗费钱粮,造成将士伤亡。
要是缅甸国王不愿意,届时朝廷再商议出兵之事也不迟。”
周顺昌话音刚落,郭允厚立刻接口道:“周大人,你这话说得倒是轻巧,是不是打算先派官员去跟缅甸扯皮几年,最后这事就不了了之?
别以为老夫不知道你心里打的什么算盘。
此前这种事还少吗?
我大明的多少疆土,就是这么在谈判中谈着谈着就没了,最后都不了了之。”
周顺昌被郭允厚怼得脸色通红,一时间无言以对。
此时,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朝着江宁拼命使眼色,江宁心领神会,立刻站出来说道:“周大人,既然你说要谈,也不是不行。
不如就由周大人担任钦差特使,前往缅甸,责令缅甸国王归还侵占我大明的领土。”
江宁话音刚落,新任内阁大学士朱童蒙也站了出来,说道:“忠义侯言之有理,老夫愿亲自撰写国书,由周大人前往缅甸递交。”
听到两人一唱一和,周顺昌当场就不敢再开口了。
让自己去缅甸索要国土?
这简直是开国际玩笑,缅甸那可是不服王化的蛮夷之地,自己肯定会被嘎了不可。
而这个朱童蒙可是江宁的铁杆支持者,当初他担任天津巡抚还是江宁举荐的。
要是让他撰写国书,万一在里面动点手脚,自己只怕前脚刚到缅甸递交国书,后脚就得被杀。
眼见周顺昌不再言语,郭允厚冷哼一声。
就在这时,朱由校再次开口说道:“周顺昌,你觉得和谈有理,郭爱卿和五军都督府觉得没必要和谈。
为了公平起见,要不你就替朕跑一趟缅甸,递交国书吧?”
周顺昌一听,当场吓得“扑通”一声跪了下来,脸色惨白如纸,额头直冒冷汗,却不敢回应。
这哪是跑一趟那么简单,分明就是去鬼门关走一遭,有去无回啊。
紧接着,朱由校又说道:“要不,周起元、周宗建,你们二人替朕走一趟如何?”
两人一听,当场就愣住了。
和谈这事又不是他俩提的,怎么突然就扯到他们身上了?
再抬眼看到江宁嘴角挂着冷笑,朱童蒙也是一脸不怀好意的笑容,二人顿时慌了神,赶忙也跪了下来,一言不发。
其他清流党官员见状,也都不敢再开口了。
实在是江宁这主意太阴损,这会儿谁要是再反对,搞不好就得被派去缅甸。
至于能不能活着回来,那就难说了。
就算侥幸活着回来,要不回丢失的疆土,那就是丧权辱国,肯定得被拉去砍了。
要是死在那边,朝廷最多下一道圣旨,风光大葬,追封加谥,可又有什么用呢?
人都死了,就算封王也是身后之事了。
就在这时,左光斗站了出来,一脸正义凛然地说道:“启禀陛下,缅甸屡屡侵占我大明疆土,罪不容恕,理应征讨。
但如今朝廷正值多事之秋,去年先是出兵平定西南奢安土司之乱,又出兵塞外,在河套地区打退了卜失兔部,紧接着又和林丹汗爆发大战。
臣担心,若是今年再度发兵,作战将士们恐怕难以承受。
可否暂缓出兵,让将士们多些时间休整与训练,以免因一时之失而功亏一篑。”
朱由校眉头微皱,一脸正色地说道:“一时的成败固然重要,但向天下昭示朝廷的态度同样重要。
此次朕之所以集结西南三省全部兵马,打的就是一场声势之战,并不在乎一兵一卒之得失。
我大明立国两百多年,太祖年间设立的三宣六卫、十三都司,早已被这些藩邦小国蚕食殆尽。
我大明屡屡退让,他们非但没有心怀敬畏,反而变本加厉,致使如今士气蹉跎,国威沦丧。
从今以后这种局面必须彻底扭转。
朕此战就是要清清楚楚地告诉世人和天下人。
从此以后攻守异形了,寇可往,我亦可往。
犯我大明者,虽远必诛。
凡我大明子民,虽远必救。
蕞尔小邦、跳梁小丑,虽强必戮!
传旨,加封云南总兵忠武伯赵率教为征西总兵官,贵州总兵鲁钦为副将,节制云南、贵州、四川三省全部兵马,征讨缅甸,灭其国,毁其社稷,绝其苗裔。”
随着朱由校话音落下,在场文武官员纷纷领旨。
眼见朱由校已然拍板定案,在场众人皆不敢再有异议。
毕竟在此时跳出来反对,无疑是“茅坑里打灯笼——找屎行为。
看着左光斗,朱由校着实头疼,心里想着必须尽快把这位硬汉子打发走,不能再让他留在朝堂,给自己添堵了。
原本自己准备了一番慷慨激昂的陈词,结果全被左光斗打乱了节奏。
于是,朱由校开口问道:“郭爱卿、左爱卿,关于北方数省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之事,你们筹备得如何了?”
郭允厚赶忙躬身回应:“回禀陛下,臣与左大人已将诸事研究妥当,征调民夫的公文也已下发至北方数省。”
左光斗也赶忙接口道:“回禀陛下,一切准备就绪,稍后臣便与郭尚书一同前往河南、陕西,先行在这两省展开疏通河道、兴修水利的工作。”
朱由校点点头,说道:“既然如此,三日后,你二人便启程吧。
此次北方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乃是为了预防天灾大旱。
如今朝廷推广的新型作物成效显着,不久后便会在民间大量普及。
朕已知晓新型作物耐寒耐旱的特性,今后北方数省百姓在灾荒之年能否有活命的口粮,可就全仰仗你们了。”
郭允厚和左光斗二人连忙领命。
此时,朱由校又觉此事仍不够稳妥。
北方如此浩大的工程,左光斗作为水利专家,专业方面自然没问题,但郭允厚的专业就显得有些不对口了。
尤其是河南、陕西两地的特殊性,朱由校心里清楚得很,万一郭允厚不听指挥,干私活,传出去朝廷的颜面可就丢尽了。
于是,他再次开口道:“为确保你二人的安危,朕命锦衣卫掌刑千户杨涟率一千锦衣卫护卫你们,务必保障工程顺利进行。”
两人听后,赶忙领旨谢恩。
左光斗心中顿时松了口气,郭允厚心里那点盘算,他可是心知肚明。
原本还担忧到时候既要管工程,又要防着郭允厚,恐怕还不一定能管住这老家伙。
但如今有好基友杨涟一同前往,他便放心多了。
而郭允厚心中却暗自窃喜,朱由校派遣杨涟率领一千锦衣卫保护他们,杨涟肯定是来监督自己,防止自己乱来的。
但大家都忽略了一点,如今的杨涟早已不是当年那一根筋的“蛮牛”了,已然浪子回头。
正所谓“蛮牛回头,不是报恩就是报仇”,如今杨涟性格有多极端,郭允厚可是亲眼见识过的。
凭自己这三寸不烂之舌,绝对能说动杨涟帮忙拖住左光斗。
如此一来,他郭允厚带着手下那一千徒子徒孙,又可以私下揽活了。
在旁人眼中,前往北方疏通河道、兴修水利是个苦差事,但在郭允厚看来,这可是个妥妥的肥差。
看着郭允厚不自觉上扬的嘴角,朱由校心中虽觉纳闷,但也没多想。
江宁却一眼看穿了郭允厚的小心思,不禁暗自叹息,他也不知该说些什么,只希望郭允厚能将自己之前的告诫牢记于心。
考古是合法的,盗墓可是违法的。
按照正常的朝会流程,这个时候就该散朝,大臣们也能下班回家了。
江宁早就做好了下班的准备,然而,朱由校却朝着江宁疯狂使眼色。
江宁心里明白,但故意耷拉着脑袋,装作没看见,打算装死蒙混过去。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眼睁睁看着江宁当着满朝文武的面这般浑水摸鱼,顿时气不打一处来。
随即,他提高音量再次开口说道:“自去年起,我大明将士出兵在外,收复河套地区。
先是成功驱逐了卜失兔部,随后又与林丹汗大战数场,双方互有胜负。
然而,河套地区自古以来便是我汉家疆域,朕决议出兵塞外,彻底收复河套地区,众爱卿以为如何?”
朱由校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炸开了锅,文武大臣们交头接耳,议论纷纷。
唯有内阁、八部以及五军都督府的一众大佬们面色平静,显然,对于出兵收复河套地区一事,他们早已知情。
但其余官员却坐不住了,左光斗咬了咬牙,再次挺身而出,奏道:“启禀陛下,如今我朝已决议调动西南数省兵马出兵攻打缅甸,收复疆土。
此时万万不可再出兵塞外攻打林丹汗、收复河套地区,否则,我大明将陷入两线作战的困境,稍有不慎,便可能万劫不复。
还请陛下三思啊!”
眼见左光斗带头反对,身后一众清流党官员赶忙站出来,纷纷开口附和。
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见状,恨不得给自己两耳光。
早知道刚才就直接让郭允厚和左光斗立刻收拾行囊,奔赴河南、陕西两地,着手疏通河道、兴修水利,也不至于像现在这样给自己添堵。
但看着靠在柱子上装死的江宁,朱由校决定使出老朱家祖传的“踢皮球”绝技。
他轻咳两声,说道:“出兵塞外收复河套之事,朕此前已与五军都督府商议多次。
左爱卿若对此有异议,可询问忠义侯,他会向你说明其中缘由。”
话音刚落,左光斗和一众清流党官员齐刷刷地将目光投向江宁。
江宁此刻心里直骂娘,心想这朱兄也太沉不住气了,事情就不能一步一步来吗?
今天朝堂上刚拍板决定攻打缅甸收复疆土,现在又把出兵塞外收复河套地区这事给抛出来,还得自己来收拾这烂摊子,自己可真是冤到家了。
但这么多人都看着,江宁也不能认怂。
此时,站在江宁身旁的定远侯邓文明神情激动地说道:“江侯爷,咱们可都是从刀枪里滚出来的,您可得精神点,别丢份儿!
手下人都看着呢!”
江宁听了,咬了咬牙,随即走出队列,先朝着朱由校恭敬地行了一礼,然后转身面向左光斗与一众清流党官员。
就在这时,陈策和沈有容小声嘀咕道:“江侯爷好样的,很精神,不丢份儿!”
江宁一听,又是这拱火三件套,顿时一阵无语。
再看坐在龙椅上的朱由校,正朝自己挤眉弄眼,那模样俨然一副幸灾乐祸的样子。
【应广大读者兄弟们的提议,今日加更一章,聊表心意。在此再次感谢兄弟们的支持(?o ? 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