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母系氏族,我带族人致富 第154章

    参观完了宿舍之后,墙角们的态度明显松动了很多,寒枝甚至已经听到好几个人偷偷说要不今晚就卷了家里有用的东西来风氏做奴隶,不是,做雇工吧。

    这雇工住的地方可比他家那个土墙都裂了缝,屋顶稻草已经腐烂成一团也一直没时间更换的破屋子好多了。

    而且刚刚进去的时候,明显能感觉里面比外面要暖和很多,听说这也是风氏带来的一种新技术,叫做火墙。

    有了火墙,冬日里就可以省很多柴火,晚上睡觉也再不会冷了。

    要是真能住进这样的房子,再把粮食的问题也给解决了,那他们今晚就愿意离开部落!!

    说这话的估计都是家无余粮,顿顿都是一点点粟米添上大量野菜骗骗肚子,就这还吃了上顿没下顿的穷鬼。

    这种人就是抛家舍业也没什么心疼的,因为他们根本没有业啊!!

    但也还有一些条件好的人不想这么轻易的就离开,毕竟他们只是地少了些,每年收的粮食虽然不够吃,但和族长借一借,倒也勉强能把日子过下去。

    但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每年借支的粮食都在变多,一开始只是小半袋,后来变成了大半袋,再后来变成了整整一袋。

    一亩地也不过才收大半袋粮食而已,这么下去,很快他们就还不上族长的粮食了。

    当然,还不上粮食族长也有办法,那就是把欠粮的人家中的好地给拿走。

    你吃了我家的粮食,却还不上,总不能白给你?哪有这样的好事,你家既然有地,就该把这地给我。

    有良心一点的族长会在地里种上几年粮食之后,再把地还给别人,那没良心的,自然就直接把地抢走了。

    没了好地怎么办呢?那就只能陷入恶性循环,好地没了只能种些半生不熟的或者肥力不够的地,甚至去开荒,尽管每天干的活比以前更多,但粮食却越收越少,种到最后,只能自卖自身,去给别人做奴隶了。

    家无恒产的穷人们,抗风险能力就是这么弱,土地只要有一年减产,境况就会迅速急转直下。

    当然,此时的人们大多数都并没有这个意识,只是过一天算一天而已,他们看不到那么长远的地方。

    只知道能借粮给他的族长真是好人,还不上粮食了拿走地也是应该的,人家当初毕竟救了自己呀。

    只有少数人可以隐隐察觉这其中不合理的地方,却并没有办法把这件事告诉别人,因为她仅仅是维持自己现在的生活就已经很难了,哪有空管别人的事。

    而纵观整个历史的发展,会发现史前的劳动者们居然并不是过的最差的那一批,要等到更加先进的文明到来之后,那才是真正的开启炼狱模式呢。

    诚然一开始那文明是先进的,但人的贪欲永不满足,帝王只会因为自己的一己私心,置无数人于水火中,末了减轻几年的赋税,就能得到历代史官们的歌颂。

    天呐,虽然百姓的白骨在路边都堆成了山,可我已为你们这些幸运存活下来的家伙们减免了好几年的赋税呢,我这样的胸襟,如何不能称得上“千古明君”?

    尊崇儒术的统治者阶层们,几千年来都向外展示着同样虚伪的嘴脸,一边无时无刻都在剥削着民众,一边高喊爱民如子,甚至还真在历史书中留下了明君名臣的称号。

    细翻一下历史,还真没几个能称得上明君的,也没几个算名臣的。

    古往今来,也只有少数几人能够看破盛世的真相,那就是。

    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总之就是他爹的苦就对了。

    而这个时候没有苛捐杂税的存在,自家田地里的收成可以全部收归己有,只要老天赏脸,自家又勤劳肯干,还真能吃饱肚子。

    就是碍于生产工具的落后,所以产出微薄,老天要是不作美,就更微薄了。

    但总体来说,史前的人类,还真不一定比后世封建社会下的普通百姓们过的更差。

    不过物资是真没有后世的丰富,毕竟好多地方连集市这种东西都没有呢,吃用全靠自家产出。

    而且除了种地之外也没有其他的出路,毕竟商业还没有发展起来嘛。

    所以对于这样的土着来说,仅仅一座牢固的房子就已经很有吸引力了,若是再加上包吃的承诺,尤其是这吃的还比自家更好时,怕是神明也过不上这样的好日子吧。

    “你看,天近正午了,你们走了这么远的路,我也不好让你们饿着肚子回去,就在我们族中吃顿饭吧。”

    财主姜寒枝笑眯眯的发出了请客帖,得到了墙角们的热烈跟帖。

    “什么?让咱们在这吃饭?”

    “她家里有那么多粮食么?咱们可是有这么多人呐。”

    “管那许多,留咱们吃饭咱们就吃饭呗。”小声议论,生怕那小巫医听到后反悔呐。

    “不过时间仓促,也没什么好饭食,你们就跟雇工一起吃吧。”寒枝又补充了一句。

    雇工这边有做饭的大锅,还有备用的灶台,再添口锅就行,至于煮什么,什么简单煮什么呗,族里还有几袋子磨制好的面粉,加水揉好,烧一大锅水,往里面加点剁的极细的肉末,把面团子揪成块,略微放点油让表面飘点油花,撒盐搅匀,出锅之前再撒些青菜,面片汤就成了。

    每人盛一碗吃吃得了,锅里到时候多加水,面片不管饱,肉末菜汤管喝饱。

    *

    “你们这是什么吃食?怎么没见过?”墙角们怀疑的看着那些黄白中还带着灰的面粉。

    看着像是土里面掺了什么东西似的。

    风氏磨的麦子没有后世那么精细,寒枝还故意保留了一些麦麸混杂在面粉中,所以看起来灰扑扑的,实在没什么特别。

    “这是面粉,我们风氏新做出来的粮食,做好了比粟还好吃呢。”寒枝跟着一起帮忙和面,面片汤不需要发酵,直接以水和面揉匀就行。

    不过为了增加筋道,揉的时候可以往里面加少量的盐。

    因为不认识,所以这些不起眼的灰面粉并没有引起很大的骚动,反而是在厨房的人拿来一大块肉之后,众人才开始目不转睛盯着肉流口水。

    剁肉的是祝葵的一个侍从,身形粗壮双臂有力,拿起两把大刀,手起刀落。

    墙角们敬畏的看着这女人将一大块肉利索的分成几小块,又把几小块切成更小的块,然后就开始“咚咚咚咚咚”的飞速剁肉,快的都生出残影了。

    只这剁肉的场景,都让墙角们感觉不虚此行。

    那刀是何物啊?怎么如此好用!!

    第一百五十五章

    锅中的水开始咕嘟咕嘟翻滚的时候,扑鼻的肉香也开始从锅中四下飘散开,飘进墙角们的鼻端。

    墙角们咽咽口水,心想不管那灰土样的东西多么难吃,就冲着这锅里的肉粥,他们都能喝上几大碗!

    说来这风氏着实有点太古怪了,怎么无论住的还是用的东西,都和时下人不一样呢?

    那剁肉用的刀不知是什么做的,看起来薄薄一片,剁起肉来怎么又快又利呢?光看着都知道比石刀好用许多!!

    还有那架起来做饭的,叫做灶台的,你别说,真是比自家火塘好使。

    火塘在冬天是很好的,既能取暖又可煮饭,可到了天热的时候就不行了,火苗子的热度直往身上扑,煮个粟米饭能将人热满身汗出来。

    所以天热的时候大家都不用火塘,而是直接在屋外支一滩火做饭,但也还是避免不了火苗四散的热度。

    有个这样的土灶就好多了,不光可以把热气拦住,而且还省了许多柴禾!!

    唉,最近住处旁边的柴禾是越来越难拾了,小树都被人用石斧砍光,那些大树又砍不动,只能去离家很远的山中砍柴。

    砍柴的时候还要结着伴一起,不然野兽横行,稍不留意,就落进兽口中了。

    除了那些没见过的,就连见过的也不一样,比如那切菜的板子,那么大一个,当初得是多粗的一棵树啊!!那么粗,怎么砍成这样整齐又光滑的样式的。

    “看看,那个怕不就是风氏所做的白盐?”墙角1号捅捅2号的胳膊,低声问。

    2号眼神更好,所以看得很清楚,确是白色的盐粒啊。

    “我听说石头山的那些人换了不少回去呢,你知道的,他们不管吃的还是用的,都拿的是集上最好的,这白盐肯定比咱们吃的盐好。”2号平时是个爱打听的,所以还知道一些1号不知道的事情。

    “是么!”1号很吃惊,他家里实在是没啥能跟人换的东西,所以好久没来集市了,倒是不知道集上出了这么多新鲜事。

    这次之所以跟着一起,是听部落里的人说来这能弄点好处才来的。

    现在看来,确实有好处,这白得的一顿饭不是就很好么,还有肉呢。家里穷的连头豕都养不起,天知道他有多久没尝过肉味啦!

    黄白中带点土灰的面粉被加水揉成了面团,芮撒完了盐,拿着面团揪成小块后丢进锅里。

    手上的面团越来越小,锅中的面片越来越多,直到最后,煮了满满两大锅出来。

    墙角们面面相觑,这吃法真是见所未见。

    面片煮至边缘开始透明,表面光滑后,芮用筷子夹起一块,很轻易的就将面片夹成两段,内部也没有白色的夹心。

    “熟了。”芮简短的说了一句,示意把洗净切好的青菜倒进来。

    这个时节能吃的野菜可太多了,尤其是车前草的嫩叶,药食同源,煮进汤里最好不过。

    等到鲜嫩的青菜已经被煮进汤中搅匀后,堇又拿来了茱萸油。略微舀上几勺洒在汤面上占个颜色好看就行。

    “行了,开始分发吧。”堇拿起叠放在一旁的陶碗,开始往里面盛食物。

    墙角们开始蠢蠢欲动,准备照着祖上传下来的光荣传统,“一哄而上”的做法将那些叫做面片汤的东西分食。

    奈何这风氏规矩还挺多,不能争抢,得排队,不然不让你吃呢。

    堇先是捞了大半碗的面片进碗中,然后勺子在锅中搅动一下,舀上一勺汤放进去。

    偏黄的面片中夹杂着嫩绿的车前草叶,汤中还有隐隐可见的肉末,表面漂浮着一层微红的茱萸油。

    第一位墙角接过碗后,还不等堇说完那句慢点吃小心烫嘴后,就开始迫不及待的往嘴里吸溜了一口汤。

    虽然没吃过这个叫面片的,但是肉汤啊,这是肉汤,咋能不好吃。

    汤一入口,就烫的墙角一号哇哇叫了两声:“真烫真烫。”

    堇很是无言的看着这人,锅里的汤都还因为灶底的余温在翻滚,能不烫么?

    只是明明都被烫了一口了,那人还是不长记性一样继续把碗往嘴边送,只是这次的动作慢了些。

    只因为这汤实在是太好喝了,是他此前吃过的所有食物都不能比拟的鲜美。

    尤其是汤上飘着的那些红色的油星,不知道是什么做的,初入口时有微微的苦味,随后又有一种,呃,不知是什么,但就是觉得很适合在冷天吃的一种味道。

    他又尝试着舀起一块面片送入嘴中,爽滑劲道的面片很轻易的就被牙齿咬开,浓郁的麦香夹杂着肉汤的味道在舌尖散开,依然是他从未尝过的食物味道。

    这到底是何物做的?怎的比粟米还要好吃?

    其实面片倒不一定比粟米好吃,只是他吃惯了粟米,第一次吃到面,自然会被这种陌生的味道冲击到味蕾。

    “我感觉还是差点味儿,要是知道今天做面片汤,就提前进山采点蘑菇,那汤就更鲜了。”

    一片狼吞虎咽唏哩呼噜喝汤吃面的声音中出现这么一句不合时宜的抱怨,引得墙角们怒瞪发声的人。

    还有没有天理了?如此好吃的食物,还差什么味儿?!一点也不差!

    寒枝顿时感觉鸭梨山大,只好也埋头猛喝一口汤。

    唉,单纯的原始人们,这就叫好吃?以后要是能提炼出味精来,你们不是要为之疯狂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