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书看 >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 第428章 老夫年纪大了,你可不能骗老夫

退亲发家科举路,六元及第娶公主 第428章 老夫年纪大了,你可不能骗老夫

    “小子请问,您这些年,冬日都吃什么蔬菜?”苏润先卖了个关子。

    崔毅倒是很认真地给出了答复:

    “冬天就是些萝卜、白菜,再有就是地窖里存储的蔓菁、紫苏等物,没什么好吃的。”

    “对了,这两年还有从清河那边传过来的芽菜,听闻是青阳府一苏姓农家子早年用豆子研制出的。”

    青阳府、苏姓,怎么听起来这么熟悉呢?

    只见崔毅上下打量苏润一番,忍不住出言猜测:

    “子渊……这人不会就是你吧?”

    苏润没想到,时隔多年,还会因为小小芽菜,而被二品大员问起。

    “崔尚书果然不同凡响,这么快就猜出芽菜乃小子年少所为。”苏润真心恭维了一句,咧嘴笑笑,承认了。

    崔毅也不意外。

    毕竟青阳府再怎么人杰地灵,苏姓的大才,哪有那么多?

    “子渊对苍生有功啊!”

    “这东西不但造福了不少贫穷百姓,连边关的将士也深受其惠。”

    “行军打仗,菜蔬难以运输,以至于边境一菜难求,这多年来都是郑英豪那老小子的心病。”

    “但自从两三年前,豆芽制法传到京城,问题就解决了。”

    “这两年边关打仗,豆芽可是立下了不少功劳。”

    提起此事,崔毅颇为感慨。

    “那除了这些,就没别的新鲜蔬菜了?”苏润故意问。

    崔毅思索片刻,摇头:

    “没了!”

    “前些年,陛下的太官园冬季偶尔会有韭菜产出,但因炭火耗费太大,也停了。”

    “真要说起来,老夫许久没在冬日吃过新鲜的韭菜了!”

    苏润故意接话:

    “那您今年就能吃上了。”

    “说不准,还不止韭菜。”

    只要玻璃大棚能弄好,里面的温度稳定下来,别说韭菜,菠菜和黄瓜也不是问题。

    当然了,价格肯定也相当美丽。

    闻言,崔毅忽的转头,双目矍铄,紧紧盯着苏润,略带惊异地问:

    “你说真的?老夫年纪大了,你可不能骗老夫!”

    “那当然,大炎人不骗大炎人!”

    苏润笑呵呵点头,出言保证,又道:

    “方才您老不是问,润又新弄出了什么好玩意儿吗?”

    “这冬日蔬菜便是。”

    崔毅一听就来了劲儿,连声催促苏润详细说说。

    苏润本来就要跟崔毅说这事,虽然说事的地点不在预料之中,但他本身也不讲究这么多。

    崔毅让说,他也就说了:

    “其春夏秋冬,不过是根据温度、湿度,人为划分出来的季节而已。”

    “北方一年四季变化明显,便会有许多时令的菜蔬,但若是我们能控制住气候,不就可以像南方一样,在冬日种菜了吗?”

    崔毅听出苏润的意思。

    毕竟熙和帝的太官园就是通过烧炭来维持温度的。

    但看苏润的样子,他似乎有更简单的办法。

    崔毅这么想,也就这么问了。

    苏润也不藏着掖着:

    “这办法就是,用玻璃做墙壁和房顶,将田地圈起来,然后在里面种菜。”

    “以玻璃的透光性、保温性和保湿性,在里面种菜一定没问题。”

    崔毅这半年都主管玻璃制造。

    玻璃的性能,他再清楚不过了。

    他承认,苏润这法子,的确不错。

    唯一的问题就是:

    “一块窗纸大小的玻璃可以卖到百两银子,若是拿去做砖墙,是否太浪费了些?”

    “就算冬日蔬菜紧缺,终归不可能一菜千金,这得多久才能补上玻璃的价钱?”

    “若是因此耽搁了玻璃售卖,岂不是得不偿失?”

    好好的物件,扔进泥土里。

    这跟把刚做好的大鱼大肉,直接倒进泔水桶有什么区别。

    想想这半年,光是京城附近达官贵族和富户们安置玻璃,就添补了一成国库。

    八月后,户部经营司又大力推动官商合营,找了不少商户往外地售卖。

    加上瑶光公主移交过来的镜子,工部忙得不亦乐乎。

    为此,他上个月才报批陛下,将玻璃坊扩大一倍。

    可想而知,这玻璃多紧俏。

    要是只为了区区蔬菜,便如此耗费,传出去,会不会被御史们弹劾?

    崔毅将自己的忧虑如实说出。

    “这就是我来找您的原因了。”

    苏润眉眼之中带着清朗之气,出言解惑:

    “玻璃大棚的确造价不菲,但物以稀为贵,才是玻璃真正卖出高价的原因。”

    “崔尚书,此物是润一手研制,它的耗材、人工需要多少,润再清楚不过了。”

    “这东西的制作成本并不高,以冬日蔬菜的价格打出噱头,卖给京城的达官显贵,今年肯定能回本。”

    “而今年之后,剩下每年就都是净赚,这跟玻璃拿来做窗户,那种一锤子买卖可不一样。”

    “毕竟玻璃窗安上去,能用十好几年,可蔬菜今年吃了就没了,明年还得买。”

    “从短期看,大棚蔬菜赚不了多少钱,但长期就会很可观。”

    崔毅一想也是,就算把大炎所有房子全安上窗户,数量也就是那么多,但蔬菜就不一样了,每年都得吃。

    “既如此,老夫全力配合你!”转过这个弯后,崔毅应下。

    只是他小小的为自己谋了波福利:

    “不过你这冬日蔬菜,价格不低,想在京中打开销路,必得有个由头。”

    “今日子渊既第一个来找本官,那日后菜蔬长成,子渊得让本官低价买些,请同僚吃全蔬宴。”

    这也算是一种双赢。

    苏润同样觉得这条件,简直是小菜一碟,便满口答应:

    “没问题。”

    说定这事后,崔毅比苏润还积极地安排接下来的事情:

    “既如此,我们就不去工部了,直接去城外玻璃坊。”

    “本官陪你一起,把你需要的玻璃份额批给你,然后为你引荐几个工部官吏。”

    “别的都好说,这些日子得先把玻璃房子搭建出来才成。”

    如今已是十月初,冬日很快就要到了。

    苏润也知道轻重缓急,也没客气,在轿子转道去玻璃坊的路上,就把自己的设想跟崔毅详细说了说。

    崔毅也适当补充了些遗漏,两人甚至连分工都商量好了。

    苏润负责运作售卖,崔毅会看着人建造玻璃房。

    至于种菜?

    户部自有农官负责。

    工部玻璃坊是新成立的部门,一应官吏官衔都是熙和帝新设置的,其管事是正五品郎中蒋明。

    轿子落下时,蒋明已经带着一众员外郎、主事在玻璃坊大门外迎候了。